03.05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它是一個蘋果

它叫金帥,也叫金冠、黃元帥、黃香蕉

不知道何時起它“消失”了

如今當我們提及它時

老人們總會笑眯眯的豎起大拇指

中年人只有充滿回憶的一句“兒時味道”

農業人總愛說“種果子,別無我有,就能賺錢。”

既然有人想它、念它,當前農產品市場上又少有它的身影,那能否再度發展種植呢?

帶著對“金帥”蘋果的味道的那份記憶,今天依農就和大家聊一聊金帥蘋果,從“它是誰”開始,到“它為何消失”,最後我們再談談當前“它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它是誰?

金帥蘋果是相較當前我國主栽蘋果起源時間較早的一個栽培品種,是約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美國雜交選育出的優良品種(這個“優良”的前提是那個時期)。因其品質優良,很快就被在世界範圍內推廣種植,我國也在20世紀初期對金帥進行了引種栽培,據相關文獻顯示最早引種金帥蘋果的省份應該是遼寧。由於栽培種植後,品種反應良好,我國南北地區均開始了引種並推廣種植。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金帥”幾乎已經遍佈我國蘋果產區,也正是那時候起開始了它的快速發展期。產區裡隨處可見的蘋果樹,農產品市場上到處都有黃澄澄的金帥蘋果,一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它都是我國主要的蘋果品種。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從品種特性上來看,在當時那個蘋果栽培匱乏的年代,它具有高產、穩產、易管理、果形均勻、口感尚佳等諸多優勢,因此對果農朋友們來說是個難得的佳品。在當時從事金帥蘋果種植的果農多有相當可觀的收益。金帥蘋果高產到什麼程度呢?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的北方金帥產區有畝產超萬斤的記錄(但對這個產量數據,依農個人是存疑的,萬斤著實有點過了),相關種植者還受到了表彰。由於金帥蘋果品種的優良表現,在其種植規模、市場需求輝煌的時期,在國內屢次獲獎,得到了相當高的肯定。

從金帥的口感來說,雖然當前市面仍有金帥蘋果銷售,但很多80、90後以及一些老年人均說現在的“金帥”絕不是以前的那個味道。依農也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說一說“記憶中的味道”,那時水果市場上“金帥”的那一抹黃色,是佔比較大的,其實種過“金帥”的果農朋友們都知道,金帥蘋果在成熟前是淡綠色的,成熟後轉為黃色,有時候向陽的一面還會略微帶些紅色。剛採後的它酸甜可口、果肉稍脆、有著特殊的芳香。放置一段時間後,隨著黃色加深,果實的甜度下降,香味變得更濃,果肉變得細緻軟面,再食時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風味。

那時候的小孩愛脆甜,老人愛軟綿,每到秋季金帥成熟時那都是一份關於美味的享受。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它為何“消失”?

不知道從何時起,農產品市場上少了“金帥”的那一抹黃色,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紅色蘋果。那個80、90的“兒時味道”怎麼就“消失”了呢?這其中原因主要以下因素造成,我們來看一看:

一、“金帥”蘋果存在品種缺陷

  • 易生果鏽: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那時候我購買到的“金帥”蘋果,總不是那麼完美,果面上多會出現褐色至深褐色的鏽斑,也就是果農朋友們常說的果鏽病。雖然當前的蘋果品種在管理不當的情況下,也易生果鏽病。但“金帥”的果鏽病則多是“骨子裡帶的”,這是因為金帥蘋果的果皮角質層較薄(當然這也是有人愛吃它的原因之一),果皮外層細胞的細胞壁薄且抗逆性較差,加之近果皮果肉細胞排列鬆散不規則,就易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包括氣候變化、施肥用藥和農事管理,同時由於這些因素它也易被其它病蟲害侵染),在果面形成木栓層,也就是我們說的果鏽,嚴重的果子可能佈滿整個果面,因此影響了口感和賣相。
  • 不耐儲存:金帥蘋果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耐儲存,由於果皮較薄,儲運過程中容易發生機械損傷;另外金帥採收過早糖度達不到,適時採收後儲存一段時間後就會變的軟綿,再放久一些,果實就會大量失水,果面皺縮失去原有風味。我們可以想一下,早期金帥是主栽品種,輝煌的那幾年市場上的量一定是較大的,勢必要有一定的儲運過程,而它不耐儲的特點,會增加果農、果商的折損量,降低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二、有一個叫“富士”的傢伙替代了它

如果在當時我們沒有選擇,那麼即便是“金帥”蘋果本身有缺點,那它也是最佳的選擇。可是一個叫“富士”的傢伙出現了,它紅彤彤的特別好看,在當時諸多黃色蘋果中顯得十分扎眼,並且“富士”的果皮相較於“金帥”要厚,但是具有自己的特色,口感脆爽、甜度更高,更為重要的是,富士蘋果果鏽病的發生率要遠遠低於金帥蘋果,加之其產量尚可,抗逆性又好,因此得到了種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喜愛,開始了大規模的推廣種植,並逐漸的替代了金帥蘋果,成為了我國的主栽品種。

三、蘋果供需市場雙向需求的改變

我們要知道,金帥蘋果開始“消失”的那個年代正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消費者的購買力在不停的提升,對水果品質的要求變高,從而導致了蘋果供需市場雙向需求的改變。我們舉個例子來看,當時一戶果農種了富士,當地消費者發現這個蘋果挺好、挺新鮮,銷售情況特別好,次年開始漲價。於是乎當地開始了種植發展,不少以前種“金帥”的也開始改換品種,區域內有一定量後,果商發現這個蘋果不錯並且更耐儲、耐運,於是運至其它地方銷售,在異域市場反應良好的同時對當地“金帥”蘋果造成了衝擊,於是有人新種、有人改種;如此這樣金帥蘋果就慢慢的“消失”了。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它是否值得發展種植?

依農在談金帥時,之所以給“消失”加了引號,是因為金帥蘋果並沒有完全消失,我們在市面上還能見到它的身影,只是較之以前少了。當前這些市面上的金帥蘋果從哪兒來的呢?其一是國內仍有堅持種植的果農以及“劍走偏鋒”的種植發展者;其二就是來源於進口,沒錯雖然國內“金帥”少之又少,但是金帥在歐美國家仍還是主栽品種之一。當前又有那麼多人想它、念它,可能會有果農思考我們能不能也“劍走偏鋒”發展種植一下呢?接下來依農就給大家客觀的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首先得看金帥自帶“缺陷”能否改變

在當前農產品交易市場上,蘋果的外觀和耐儲性是其品質的重要考量標準,而卻是“金帥”自帶的缺點,因此缺陷能否改變是其是否值得發展種植的關鍵因素。的確果鏽病的發生受蘋果自身和管理程度兩個因素的共同影響,精細種植管理或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依農要問一句:八、九十年代的果農是怎樣管理果樹的,而當前農業粗放生產現狀下,咱能精細的起來嗎?若能,可以試試。除了精細種植管理外另一個方法就是優化改良品種,的確當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改良後的金帥品種,據稱是沒有上述兩個缺點,依農也接觸過但不做評論。只是還想問一句,咱怎麼保證它的“新”,怎麼排除老種加新名?保證“新”後又回到上述那個問題,能精細種植嗎?針對金帥改良品種依農再多說一句,我國曾在停止進口過國外金帥蘋果,原因就是不耐處、攜病菌、易黴爛,這麼說國外也無抗性品種。因此若大規模發展,依農認為一定得慎重。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二、其次得看如何讓它適應市場

為什麼金帥蘋果帶著這些缺點,在國外還仍是主栽品種呢?這是因為市場需求不同,國內對於水果的需求多是鮮食,而國外則大部分用於加工,在國外金帥是蘋果醬、蘋果派的重要原料,用於加工後恰好將其優缺點揚長避短。在國內的當前農產品需求現狀下,用於加工的不多,不過依農相信在接下來的發展進程中,這勢必會是一個方向。不過那個“未來”有多遠,誰也不清楚。

三、最後“記憶中的味道”到底值多少錢

我們總談“記憶的味道”,那這記憶的味道到底值多少錢呢?有多少人會為它買單,那些人又會為它買多久的單,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依農不能輕易下定論的問題。綜合情況來看。“金帥”勢必會成為一個小眾的品種,因此要想發展種植,在保障較為優良品質的同時,果農朋友們要懂得怎樣去“賣”,怎樣去放大那個“記憶的味道”,當一個水果被賦予了其它價值,或許會有一個不錯的結果,只不過這項工作著實不簡單。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寫在最後的一些閒談

最後依農想說,沒有一種蘋果是完美的,同時也沒有一種蘋果是種上就賺錢的,再者也沒有一種蘋果是絕對不值得發展的,這其中的關鍵在種的人、吃的人、吃的方式以及銷售的方式。農業不簡單,想賺錢會的要多、考慮的要周全。其實就依農本人來講,我認為當前的蘋果種植和消費市場一定會有所改變,要知道我國蘋果年總產量近4000萬噸,80%以上的是“富士”,在這個水果需求市場逐漸向品種多樣化發展的時代裡,將來或許會出現一些“新品種”,它可能是“金帥”,也可能是其它,水果應該百花爭豔而不是一家獨大。

記憶中的“金帥”蘋果,誰讓它退出市場,又是否值得再度發展種植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 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