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中國畫中山石的多種畫法,值得一看


畫石

在談到各種不同的皴法之前,先淺談畫石,石是山的局部;畫石是畫山的第一部,所謂“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現出山的 凹禿凸陰陽,畫出石塊的立體感。畫石的部驟,大致可分成鉤、皴(擦)、染、點,或再增加“提”的程序。“鉤”是用中峰或側峰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鉤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皴”是依山石的 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也可酌情用偏鋒(筆腹)乾筆「擦」以加強其凹凸或質感量。“染”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後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宣染,直到感覺充份為止。“點”是用濃墨或焦濃加苔點,若墨色的濃度夠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鉤、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一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教淡的墨鉤或皴,後以濃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後教為渾厚,富有變畫。



雲頭皴 雲頭皴最早見於北宋郭熙的《早春圖》,依雲濤的造形創出,適宜畫煙嵐重深的景緻。畫雲頭皴須注意以彎曲的線條組織成,用筆圓轉富有變化。

中國畫中山石的多種畫法,值得一看

北宋郭熙的《早春圖》

骷髏皴 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畫中偶見空竅玲瓏如骷髏的山石。畫骷髏時應畫出惡形醜怪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醜、漏、縐、透、瘦”,窟髏皴適合表現石灰岩地形或海濱的奇石 太湖石等.

米點皴 米芾、米友仁父子變董源的“點子皴”而成米點皴,描寫江南雲山煙雨,加上水份的渲染顯得格外秀潤。畫米點宜臥筆而點,注重濃淡交織表現,米點亦有覆蓋於披麻皴上者。

其餘皴法 中國畫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種皴法以外尚有馬牙皴、點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帶水皴、亂麻皴 、亂柴皴、解索皴、捲雲皴等多種。

點苔 畫山石在皴染之後,經常要經過點苔的程序,否則覺得過於光滑乾淨,苔點象徵山石上的小樹或雜草等,後來逐漸趨向寫意寫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畫多不點苔,南宋畫家表現江南潮溼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漸使用苔點,在元明兩代點苔最為興盛,如趙孟俯的 “立苔 ”,王蒙的 “ 渴苔 ”,倪瓚的 “橫 苔”,沈周的 “攢苔” 及石濤的點苔都有獨到之處,此外尚有泥金苔點,色苔點的使用。

中國畫中山石的多種畫法,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