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建文帝朱允炆神祕失蹤之謎?2008年,福建偏僻小村一古墓引大風波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長孫,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立長子朱標為太子,並潛心培養其為接班人,然而,朱標後來竟然來了個英年早逝,就在所有人都猜朱元璋會改立膽實謀略都和他“類己”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為太子時,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最終卻改封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子。

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之謎?2008年,福建偏僻小村一古墓引大風波


公元1398年,71歲的朱元漳去世後,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

建文帝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很快效果達到了,地方藩王不是削爵奪地盤,就是被廢被軟禁。

地方藩王們眼看這樣下都沒有好果子吃,很是著急。這時,燕王朱棣主動站起來,以清君側為由發動了"靖難之役"。

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之謎?2008年,福建偏僻小村一古墓引大風波


經過四年的較練,朱棣的大軍打到了南京城。建文帝無奈之下做了兩個舉措:一是斬殺妻小,二是縱火燒宮。

而朱棣入城後,找遍了整個宮城,也沒有發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關於建文帝到底去哪了,民間傳說眾說紛紜。

關於朱允炆的結局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

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之謎?2008年,福建偏僻小村一古墓引大風波


第一種說法:焚火自殺。有人猜測,建文帝眼看朱棣要入城了,自知在劫難,於是殺死妻兒,放火燒宮,然後他也毅然跳入火海,葬身火海中。因為大火把他的屍體燒成了焦炭,沒辦法辨認,因此眾多燒焦的屍體中到底沒有建文帝朱允炆的也就成了爭議和謎團。而原本就疑心很重的朱棣對外宣稱建文帝已死,對內卻派人全力尋找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之謎?2008年,福建偏僻小村一古墓引大風波


第二種說法:流亡國外。相傳朱棣圍城時,不甘受辱的建文帝決定以自刎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正在這時,他的貼身老太監對建文帝說太祖皇帝臨終前曾經交給他一個密匣,並叮囑他如果遇到危難,打開匣子可保平安。建文帝忙令老太監取來密匣,打開一看,頓時驚呆了,但見裡面裝有三套袈裟,三張證明身份文書,一封密信和一把剃刀。三張文書上分別寫著應賢、應能、應文三個名字。應文指的是建文帝朱允炆,應賢、應能分別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楊應能、葉希賢。密信裡給建文帝指了一條通往城外的光明大道——地道。

就這樣,建文帝按照密匣的指示剃髮伴成了和尚,然後從皇宮的地道悄悄地逃出了城去。僥倖逃得性命的朱允炆從隱身於偏僻的寺廟,隱姓埋名,正式出家當了和尚,最終孤老山林。

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之謎?2008年,福建偏僻小村一古墓引大風波


第三種說法:流亡海外。

建文帝僥倖從南京城逃出後,在親信的護衛下逃到了到泉州,之後流落到東南亞一帶了。朱棣後來聽到風聲後,害怕朱允炆日後會東山再起,威脅自己,因此不惜耗費國力幾次派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千百年來,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後人一直爭論不休。然而,到了2008年時,福建省寧德金貝小村發現了一座古墓引起了軒然大波。

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之謎?2008年,福建偏僻小村一古墓引大風波


當地民眾都稱這座墓就是建文帝的墓。理由是這座古墓外形極為精緻豪華,古墓上還有火龍珠的雕刻,從外形來看,幾乎處處彰顯皇家氣派。再加上當地一古寺曾傳聞建文帝隱居寺中當和尚的消息,當地民眾都認為這就是建文帝的墓。

為了弄清事實真相,福建省考古專家到德金貝小村古墓進行了現場勘查。結果卻很失望,因為他們看到的古墓屬於典型的“三無”:古墓沒有建造的年代,沒有墓碑,墓裡沒有任何文物。原因很簡單:古墓已被盜多次。

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之謎?2008年,福建偏僻小村一古墓引大風波


通過一週的實地考察,考古專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寧德上金貝古墓的墓主人並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而是滄海珠禪師。理由是:古墓處處顯示“佛教”的信息和信仰,而滄海珠禪師曾是當地有名的高僧,手下擁有弟子數千。他死後,弟子們給進行厚葬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之,建文帝的下落依然是個謎團,有待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