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不為中國人所熟悉的高加索,三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

聽到高加索這個名字,大腦裡蹦出的第一個反應是高加索犬,那種很多人認為比中國藏獒還要兇猛的大型獒犬。想象中這種跟藏獒一樣兇猛的獒犬一定要生活在苦寒之地,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才能孕育出勇敢無畏的性格,才能鍛煉出堅韌兇狠的氣質。舒適的城市生活、美麗的天堂海島、奢靡的豪華莊園,是別想培育出如此兇狠的猛犬,生存環境不惡劣到一定程度,也休想歷練出如此堅毅的性格。所以直到今天聽到高加索三個字,總是認為那是一片苦寒之地,荒涼、寒冷、空寂這樣的單詞會瞬間充滿大腦,常思考著如果自己是一條狗,估計也是金毛這樣的城市伴侶犬,像高加索那樣依靠著兇狠才能生存於惡劣環境中的一生,我還是算了吧。而且我這次去的地方還叫外高加索,比高加索還外一點,肯定是比高加索更艱苦、荒涼、寒冷的地方。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在生存層面高加索的確是艱苦,但在自然層面,高加索這樣的地方恰恰是最少被人為干預、破壞、改變的原生態天堂。巍峨的雪山、平靜的湖泊、墨綠的叢林、新鮮的空氣遍佈整個高加索,在這裡旅行會感覺渾身的細胞產生裂變,從身體到心靈都徹底來個置換,城市裡汙濁的空氣、競爭的壓力以及疲憊的身體都可以盡情地扔在高加索,帶著自己全新的透爽身體和靈魂回到自己的城市,如果要休年假,我想沒有比安排這樣一場旅程更好的方式,來犒賞忙碌了一年的自己。法國作家大仲馬曾在他的高加索遊記裡寫道:“一種極大的自由感和舒適感滲透。我所有的疲憊消失乾淨,我感覺我有力量舉起一座山峰。”大仲馬所能感受到的我在高加索也都感受了一遍,自由感是這裡的空曠帶給我的,舒適感滲透是這裡的空氣帶給我的,疲憊消失的感覺是我親身經歷過的,煥然一新的精力也是我切身體驗過的。在這裡我可以認真地告訴大家,大仲馬沒有騙人,最起碼沒有騙我,不信的話大家可以來高加索試一次,當然了,除了那句,“有力量就去一座山峰”。

不為中國人所熟悉的高加索,三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

高加索的青山白雲

說了半天高加索,高加索具體在哪兒呢?為什麼總聽到什麼外高加索?這裡到底是亞洲還是歐洲?好,這些問題我給大家逐一回答。首先,高加索是指黑海和裡海之間的高加索山脈地區,分為北高加索(也稱為內高加索)和南高加索(也稱為外高加索)。北高加索是在俄羅斯境內,南高加索包括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國。高加索實際上是歐亞分界,南高加索這三國屬於亞洲,俄羅斯境內的北高加索則跟著俄羅斯屬於歐洲。那為什麼今天許多中國人甚至是高加索當地人都認為自己的歐洲人呢?在當年原蘇聯時代,外高加索這三國也是和遠東地區一樣跟著蘇聯劃分在歐洲,獨立之後整個國土都在亞洲,所以被劃分在了亞洲。但不得不說,今天的外高加索所有三個國家的老百姓沒一個拿自己當亞洲人,政府呢?和老百姓一樣,都認為自己的歐洲國家。

不為中國人所熟悉的高加索,三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

飄揚在格魯吉亞阿塞拜疆邊境上的格魯吉亞國旗

老百姓和總統都是拼了命地要加入歐盟,大街上的汽車牌照跟歐盟的完全一樣。阿塞拜疆不僅申請成為歐聯杯決賽的承辦國,歐洲人酷愛的一級方程式賽車運動也要拉進國內,首都巴庫於2016年開始加入世界一級方程式賽(F1賽車),巴庫城市賽道成為目前全世界海拔最低的賽道。走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的大街上,看到最著名的廣場名字就叫“歐洲廣場”,而且滿廣場飄揚的都是歐盟的旗子,真的有種進入了巴爾幹國家的錯覺。所以外高加索這三國的歐亞概念是混淆的,以至於咱們很多國人也常常搞不清這三國到底是屬於歐洲還是亞洲。其實外高加索地區這三國的面積加起來也就跟柬埔寨差不多,但三國的文化、民族、宗教卻大不相同。亞美尼亞人與黑眼睛、黑頭髮的阿塞拜疆人相比,這個有俄羅斯血統的人一看就不是突厥人而是斯拉夫民族。阿塞拜疆與土耳其有著更源遠的血脈關係,他們不僅外貌非常接近,而且語言也相通。屬於土耳其專利的“藍眼睛”,也在阿塞拜疆旅遊紀念品商店的貨架上佔有一席之地,最厲害的是阿塞拜疆國旗中間竟然是一面土耳其國旗。

不為中國人所熟悉的高加索,三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

高加索國家的空氣的確是清新

能跟土耳其有這麼不一般的關係,究其原因就是宗教。在高加索三國只有阿塞拜疆人信仰伊斯蘭教,不過他們很世俗化,有點像土耳其,不光穿著,對於拍照沒有那麼多的禁忌,和中東的穆斯林有著很大的區別。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都信基督。他們兩國的區別在於格魯吉亞屬於東正教系統,亞美尼亞教會是獨立的基督教會,不屬於羅馬天主教。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是451年,亞美尼亞教會拒絕接受羅馬教廷確認基督的兼具神人二性的教義,堅持奉行基督一性論,成立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民族教會性質就此確立。與一般教會所認為的12月25號聖誕節是耶穌誕辰不同,亞美尼亞的教會堅持1月6號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和東正教1月7號的聖誕節僅差一天。亞美尼亞周邊一共四個鄰國,其中三個是信仰伊斯蘭教,有點“夾縫中生存”的意思。尤其和鄰國阿塞拜疆的關係,可謂是劍拔弩張,想要遊遍高加索三國必須以格魯吉亞作為中轉,想從阿塞拜疆直接進入亞美尼亞那可真是痴人說夢。自駕遊的話,如果是在這兩個國家租車是別想進入另一個國家的,只能在格魯吉亞租車,去一個國家後回到格魯吉亞再去另外那個國家,確實是麻煩。

不為中國人所熟悉的高加索,三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

格魯吉亞的景色

不光是宗教問題,在兩國之間,有一個地區叫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這個地區最初75%以上居民為亞美尼亞族,歷史上也曾經是亞美尼亞的領土,所以亞美尼亞對該地區始終有主權要求。但在原蘇聯的斯大林時代,納-卡地區被劃歸為阿塞拜疆的領地,亞美尼亞當時懾於斯大林的強權一直沒敢吭聲,國際社會也由此普遍認可納-卡屬於阿塞拜疆。在1988年到1994年間,納-卡地區出現了迴歸亞美尼亞的運動並由動亂髮展為戰爭,而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國為爭奪這塊地盤打得你死我活。後在聯合國的干預下結束戰爭,但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至今依然懸而未決。目前的納-卡地區是獨立狀態,但沒有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如今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比例已高達96%,因為在戰爭期間,非亞美尼亞族的人都逃到別的國家了。

不為中國人所熟悉的高加索,三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

高加索地區的教堂和修道院眾多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打了7年的戰爭至今還處於敵對狀態,另一個國家格魯吉亞也沒好到哪兒去,它倒是沒與這兩個國家發生戰爭,不過自己卻跟自己打起來了。格魯吉亞南部有個佔地0.39萬平方公里的叫南奧塞梯的地方,1921年時被劃歸原蘇聯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1922年成立了自治州。上個世紀90年代,格魯吉亞脫離原蘇聯建國,但南奧賽梯卻反其道而行之,宣佈效忠莫斯科,並以全民公投方式要求獨立,這下徹底讓格南兩方矛盾激化,衝突不斷民眾顛簸流離。2008年咱們舉辦奧運會的那一天,也就是8月8號,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大概相信了英美的口頭承諾,向南奧塞梯發動大規模軍事攻勢,戰爭不可避免的發生在這片領土之上。格魯吉亞先發制人的結果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格魯吉亞徹底喪失了18.2%的領土和近200公里的海岸線。

不為中國人所熟悉的高加索,三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

格魯吉亞是葡萄酒的故鄉

薩卡什維利比我大三歲,但人家這一生可是太過精彩,首先跟著謝瓦爾德納澤進入當時剛剛建立起來的格魯吉亞政壇,然後通過玫瑰革命成功讓自己上位,輕信英美政客的忽悠發動戰爭讓格魯吉亞分裂,最後跑到好友波羅申科的烏克蘭當了州長,繼而把他對謝瓦爾德納澤的背叛重新上演一次,開始恩將仇報地炮轟波羅申科覬覦烏克蘭領導人的大位,最終的結果是被剝奪了烏克蘭國籍。不過人家也無所謂,開始是“國際流浪兒”的生活,2019年他被烏克蘭現任的總統恢復烏克蘭國籍,打算再次在烏克蘭政界大展拳腳。祝福的話我就不在這兒說了,人家也不會在乎一箇中國混子的祝福。

這次我來高加索還去了一趟瓦季裡山口,這裡有一座十分特別的建築物——格俄友誼紀念碑,它建於1983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簽訂條約的200週年,這座建築見證了俄格長達兩個世紀的歷史友誼,但沒想到才過了十幾年,俄格就成了兩個國家,而且兩國還開始了軍事上的較量。看著這個紀念碑真不知道說什麼好,本來是原蘇聯內部民族大團結的象徵,但現在居然是兩個“半敵對”國家的友誼紀念碑,確實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