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

小魚愛養花


秦始皇不死,這倆人還真沒有機會,因為這是必然的!

首先是劉邦

劉邦只是一個幹著泗水亭長的地痞流氓,人到中年了依然沒有太大的建樹,比項羽差得遠呢。但是他為什麼當上了皇帝,主要就是劉邦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個有遠大夢想的人,他吸引了一大批能力比他強,夢想沒他大的能人義士幫助他,實現了他的夢想。這裡我想用夢想兩個字,而不是抱負。因為最初劉邦根本就沒有當皇帝的想法,對自己的職業人生也沒有太多的規劃,更多的是機緣巧合!

劉邦當上皇帝真的可以算是各種機遇的累加!首先因為暴秦的苛政,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了,天下將亂。而起義的時候是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是公元前210年去世的,而秦二世胡亥被李斯和趙高控制著,胡亥自己本身也沒有什麼能力,於是反抗的源頭如星星之火一般,在沒有人管控的情況下迅速蔓延。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看到大澤鄉的陳勝吳廣起義了,還在魚腹中找到了陳勝王的布條,一時間百姓紛紛信服。於是大受啟發,在去驪山的路上順道斬了個白蛇,然後就編造了赤帝的傳說。這點劉邦膽子還是很大的,人家陳勝只是稱王,到劉邦這就稱帝了!

如果這個時候秦始皇在,哪怕不是秦始皇就是胡亥沒有被趙高李斯控制。看到有百姓造謠生事,豈能不管。直接下令抓起來喂白帝(白蛇)了,自然也就沒有之後的事情了。但是那時候中央根本自顧不暇,哪有空管下面的百姓。再加上,槍打出頭鳥,有陳勝吳廣在前面呢,劉邦自然樂的低調發展。

要說劉邦和項羽雖然楚河漢界上是對手,但是事實劉邦還曾投奔項羽。兩人曾合兵一起攻打城陽,然後追擊濮陽,那時候項羽兵馬五十萬,劉邦也就十萬。之後劉邦項羽約定誰先打下咸陽誰就是關中王,項羽人實誠,一個一個城池攻破。劉邦就不管這一套了,直接搞咸陽,而且在之後的鴻門宴上還順利脫身,才有了之後的成就。

可以說,劉邦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善於忍耐,而且相當不要臉。會左右逢源,不過這也建立在確實天下已經亂了的基礎上,不然有個秦始皇在上面主持者大局,劉邦還真蹦躂不起來!

然後是項羽

項羽雖然是楚霸王,一身武力驚天徹地,統兵佈陣樣樣精通,但是就一個缺點,心眼太直了,太實誠,太自負!而且不會隱瞞自己內心的想法,殺義帝的時候露出的心思讓其他討伐暴秦的隊伍就有了防範,失了民心。鴻門宴上還放走劉邦,這就是對對手的仁慈,不聽別人勸,所以最終也是失敗了!就打個比方,如果項羽真的得到了天下,他也守不住,因為他不具備劉邦的那種能力,也不具備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如果秦始皇還活著,項羽應該會固於楚地,然後逐漸被秦始皇征討滅殺!

最後是秦始皇

能統一六國的秦始皇豈是易於之輩?秦朝的虎狼之師所向披靡,在他的麾下能發揮出的戰鬥力即使項羽也不一定能夠匹敵。再加上秦始皇本人的威懾力,絕對沒有太多的人膽敢造反!而且秦始皇在,民心就在。只有秦始皇死了,民眾才敢造反這就說明了秦始皇的能力。就和古代的那些皇帝一樣,即使病入膏肓,即使一直不上朝,但只要人在,大臣們百姓們的主心骨就在。

相反,如果皇帝一旦死去,那麼他的兒子們就開始了爭奪皇位的較量,大臣們也開始蠢蠢欲動,這一切都建立在皇帝已經死了的前提下,沒死,這些都不可能!

所以說,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項羽根本沒有機會推翻大秦。不過秦始皇可不是長生不死的,只要一死,那麼……


雨霽視角


秦始皇不死:劉邦只能安心的當駟水亭長,努力工作,得個縣尉噹噹;項羽要麼老死吳越,要麼被秦軍斬首,出此之外無二途;至於此二子能推翻大秦,那當真是天方夜談!秦皇不死,母豬可能上樹,但劉項二人絕無可能推翻大秦!

1、大秦滅亡的主要幾點原因

(1)嬴政步子跨得太大,盤整華夏文明用心過烈,幾代人才能做成的事,他十年就完成了。正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刀一劍打,嬴政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修直道、建靈渠,每一項工程都是世紀工程,要一國聚全力幹數十萬方有小成,但是秦皇威震天下,硬是多方齊進,十年功成。這些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工程把秦國的民力耗盡了,利了後代萬世,但失了天下民心!

(2)胡亥當是白痴轉世,就算他沒有父親嬴政那般雄才大略,只要有常人的才智,也可確保大秦不滅。只要胡亥不斬首帝國功勳,皇室兄弟,再與民休養,那麼天下何來反叛?人民不反,項羽就算有舉鼎的神力,又如何戰勝百萬秦軍?劉邦若能安心當亭長,為何要去起兵反叛秦國?

2、秦始皇能力超群,就算法令不改,劉項二人也不能推反大秦

秦始皇求治心切,故民力用之過甚,但是嬴政無疑是千古一帝,他的個人魅力與威望讓天下百姓不敢反叛。首先嬴政乾的事情,不是為了他個人,也不是為了秦朝皇室。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直道是為了加強全國各地的交流與溝通;靈渠是為了開放嶺南地區的農業以及嶺南與內地的聯繫。秦皇沒有分封自已的子女為侯,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並不是為了獨享天下!劉邦分封了自已的子女,後來有了七國之亂;司馬家分封了自已的子女,後來有了八王之亂。不以一人之尊而為禍天下百姓,只有秦始皇做到了。

最後秦始皇一生沒有殺任何一個功臣,這是後世數百皇帝無法比擬的!因此秦皇不死,帝國的元勳不死,這些帝國支柱不死,那麼項羽就算有捅破天的本事,也無法推翻大秦。而劉邦是秦皇的鐵桿紛絲,必然會跟隨大秦銳士擊殺項羽。

根據史記的記載,就算秦始皇死了,其餘威震於殊俗,死後三年之中,六國貴族無一敢復辟者。直到陳涉與吳廣兩個農民起義後,大秦無軍可派,這才給了六國貴族復辟的勇氣,否則秦國廟堂生變,子嬰能早點為秦王,那麼結局也是大秦不會二世而亡。


大秦鐵鷹劍士


秦始皇嬴政,被譽為“千古一帝”。秦國六代人努力的目標,終於在他的手中實現。足矣證明其能力遠超常人。加上秦國那時候可以說是能人眾多,蒙恬的三十萬長城軍團,屠雎、趙陀領導的南方五十萬軍團,還有章邯這樣的軍事天才等等。

北拒匈奴,南征百越,開拓西南。車同軌、書同文,交通水利具備……所以秦皇不死,劉邦項羽不可成事。


盛世打雜


秦末出現“大澤鄉起義”農民起義,就是秦始皇統治時期積累起來的民怨,別說大澤鄉農民起義,其實秦始皇在向東方巡視博浪沙的時候就遭到張良的刺殺,想反抗秦始皇的人絕對不只有他一人。不過秦始皇具有強大的威懾力,他當政的時候,就滅掉了六國。六國後裔或者普通老百姓就是反抗,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此外,《史記·陳涉世家》裡面記載:“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老百姓知道扶蘇賢能,大家都擁戴扶蘇。陳涉和吳廣只服扶蘇,不服胡亥。他們即便是反秦,也是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反抗秦二世的統治。可見,老百姓對秦二世胡亥的統治感到不滿,如果是扶蘇做秦二世,情況就不一樣了。不過,從側面可以看出,大家既然擁戴扶蘇,那麼秦始皇建在的時候,陳勝和吳廣也是不敢造反的。

秦始皇和劉邦年齡相仿,秦始皇只比劉邦大兩歲,也就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假如秦始皇有劉邦的年齡也能活那麼久,我相信,秦朝絕對不是“二世而亡”。秦始皇不早死,將權力順利交接給扶蘇。扶蘇做了皇帝,肯定會任人唯賢,改革弊政,發展秦國經濟,使人民休養生息。且秦始皇死後,驪山陵墓就會逐漸停工,阿房宮也逐漸建好,沒有了徭役,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所以,劉邦也不會造反,估計在秦朝做官,可能會做到縣令或者進入咸陽為官。而項羽和項梁等人也不會起義,因為都是豪傑,扶蘇也曾養門客,加上他寬厚仁愛,不枉殺他人,說不定很多人去投靠扶蘇,然後都被重用。按照這種邏輯,秦朝會欣欣向榮,越走越好。到那時,秦朝向北反擊匈奴,進入西域,也不會等到漢武帝時期。開闢絲綢之路,也早了近百年的時間。縱觀中國歷史,基本是“二代危機”如果秦國順利度過二代危機,也會出現像“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這樣的歷史盛世。只是,歷史從來是向前發展的,錯過就不再有。


謀士說


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根本就沒有機會起兵。

要知道秦始皇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人,他經歷過的戰爭,可以說是別人聞所未聞過的。

他的威望在全國來說,是最高的,他的手下在當時還有百萬大軍。

秦始皇把三十萬大軍給了蒙恬,讓他去北方開疆拓土,打匈奴去了。

還有五十萬大軍,他派到了嶺南,收復百越去了。

要知道這些軍隊,都是聽命於秦始皇的。只要國家有任何叛亂的事情發生,秦始皇一聲令下,全部大軍,幾個月的時間,就能集結在一起。

拿秦國的百萬正規大軍,來對抗項羽和劉邦的那些蝦兵蟹將,還不是如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呀。

要知道就是一個在秦始皇眼裡看來,都不怎麼入流的章邯,被秦二世派出來打項羽,都是給項羽打了一個平手。

後來,是因為章邯懼怕趙高的迫害,選擇了投降給項羽的。

秦始皇若是活著的話,他派出蒙恬來,那還不是秒殺項羽呀。

項羽都不在話下,就更不要說劉邦,劉邦在滅秦的時候,就是一個不入流的人。根本沒有什麼能拿出手的戰績。

所以,秦始皇不死,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他們都沒有機會滅秦。

恰恰就是因為秦始皇死了,昏庸的胡亥被趙高操控住,殺死了名將蒙恬,就連李斯這個宰相,也被陷害而死了。

大秦帝國能用可用的人,基本上被二世和趙高給殺光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和劉邦開始一起滅秦的。

因為二世的威望不高,在中原大亂的時候,秦始皇派到嶺南的50萬大軍聞訊之後,就給大秦斷了聯繫。成了一個獨立的南越國,南越國的第一任王就是趙佗。

秦始皇派去北方防禦匈奴的30萬大軍,在蒙恬被二世殺了之後,就交到了副將王離的手裡。王離帶領著這一支軍隊,在鉅鹿城下,被項羽的軍隊吊打。

之後,秦軍被項羽打敗,主將王離下落不明。

就這大秦還沒有滅掉,因為章邯手裡還有二十萬大軍呢。

章邯繼續和項羽周旋,項羽就要斷糧了,章邯也不想打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章邯投降了項羽。

秦朝朝廷這邊,二世被趙高殺害,趙高想登基不成,又立了秦王子嬰為王。那個亂呀。後來項羽打到了咸陽城把子嬰給殺了,然後又對秦始皇的子孫進行了屠殺。

大秦帝國沒有一兵一卒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不可一世的秦國滅亡的。

所以說若是秦始皇不死,絕對沒有劉邦和項羽的機會,一個蒙恬就夠他們對付的了。


漢史趣聞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要回答清楚,首先要從秦為什麼會滅亡和怎麼滅亡去分析,然後看看秦始皇會不會避免這些錯誤。

秦國滅亡的第一個原因是,胡亥繼位名不正言不順。胡亥是嬴政最小的兒子,他能繼位是因為出巡路上一直在嬴政身邊,再加上嬴政突然病死,趙高和李斯都有私心,才導致胡亥得以上位。這樣一來,胡亥這個皇位得的不太有說服力,皇長子扶蘇繼位,效果應該更好,起碼名正言順。如果嬴政依然在位,那麼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

其次,趙高的問題。胡亥能夠登基,趙高趙公公功勞最大,他先起了異心,又說服丞相李斯,幾人合謀。可以說,沒有趙高,胡亥一點機會都沒有。趙高掌權後,先攛掇胡亥殺掉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後殺丞相李斯,最後把胡亥也殺了,還私自與劉邦勾結,不給章邯大軍提供糧食補給,導致章邯投降項羽。有人說,趙高毀了大秦的一半江山,這話並不過。倘若嬴政活著,趙高壓根沒有半點機會,只是一個老老實實的小太監。

第三,秦始皇之後的兩個繼承人都不行。從胡亥到子嬰,嬴政後面的兩任君主都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班底,也沒有建立在手下大臣面前絕對的權威。因此,當天下大亂,南下征伐百越的幾十萬秦軍並沒有回來勤王,趙佗下令燒燬橋樑,隔斷交通,關起門來做了土皇帝,根本不管風雨飄搖中的大秦。這種事情,在嬴政時代是不可能發生的。始皇帝的赫赫威名可不是哪個手下敢違抗的,如果是嬴政下令,要南下秦軍回來勤王,趙佗他們只能屁顛屁顛回來,連討價還價都不敢。

大家也許會感到奇怪,上面說了半天似乎還沒有回答正題——沒提劉邦項羽。為什麼?說白了,劉、項兩人根本不重要。亂世才出英雄,如果始皇帝嬴政一直活著,根本就不會有亂世。那麼,劉邦和項羽這兩個英雄,一個只能老老實實在沛縣當鄉長。另一個也就在下相(今天江蘇宿遷)當富二代,成天打架鬥毆。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路遙lgy


始皇既沒,餘威尚震於殊俗,更何況是活著的始皇帝,雖然說劉邦項羽亦是千古風流人物,一代豪傑雄主,但是祖龍未死,即便再厲害的人物,也缺乏了展露頭角和造取時勢的機會和能力,畢竟在秦始皇手中的大秦帝國可以稱得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了,蓋世的威望以及強大的軍事實力加上無數能臣猛將,足以碾壓任何挑戰者。


之所以後來的大秦衰亡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除了始皇帝的好大喜功,一心想要成就萬世偉業,從而濫用民樂,北與匈奴,南征百越,內修直道靈渠,外修長城,以及大肆修建宮殿陵墓,這些任何一項都是數十年甚至百年之功,但卻被始皇帝壓縮到其短短的十數年之間,加上秦二世的愈加殘暴,享樂,耗盡了民力,物力,內耗,排除異己,使得原本始皇帝留下的尚算穩固的江山,風雨飄搖,不堪一擊,最後甚至到了只得以囚徒軍鎮壓叛亂的可笑地步,即便說是沒有劉邦項羽最後一擊,徹底擊垮昔日的無敵大秦,也會被其他的張三李四所取代。

但如果若是秦始皇不死,雖然以始皇帝的性格,民力濫用無法避免,但是至少內耗不會出現,畢竟說實話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濫殺功臣的帝王,而且少了秦二世的摧殘的秦帝國的元氣至少還會保存不少,另外北部抵禦匈奴的九原軍團,秦朝最精銳的部隊的戰鬥力不會下降,畢竟後來王離率領的北部軍團已經是被抽了骨頭的普通軍隊了,而原本擔任軍中中低層將領以及首領的蒙氏一族的成員或死或逃,原本最精銳的鐵軍已經大不如前了,而且軍心惶惶,離心離德。

還有南鎮百越的南方軍團不至於了無音訊,作壁上觀,看著秦帝國的滅亡,畢竟這隻軍隊的蒙氏一族的中低層將領以及王氏一族,各種忠誠於始皇帝的人大有人在,只不過後來對秦帝國失望了,如果始皇帝尚在,即便說不能全部支援,至少十幾二十萬人馬還是可以抽得出來的。

除此之外,各地的郡守,將領沒那個膽子對中央命令陽奉陰違,或者公開造反,那些被秦始皇打怕了的,毫無鬥志的六國貴族,也是沒有膽子在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僭越一點點的。

所以說,即便有著劉邦,項羽這樣的英豪,雄主,但是如果秦始皇不死,北部,南部,加上各地駐軍,百餘萬精銳秦軍,無數的能臣猛將,對付一兩個猛虎統帥的綿羊,結果還是很顯而易見的。


歷史微探索


事實上,秦始皇沒死的時候,劉邦就已經開始造反了,並因此而流竄在芒碭山。

劉邦當亭長時,秦始皇在世,有一次劉邦押解犯人去驪山,因為中途犯人逃跑,劉邦索性將犯人全放了,並因此流竄在芒碭山三年,這期間秦始皇一直活著,並且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常說東南有天子之氣,並且希望藉助巡遊來鎮住天子之氣。



劉邦和項羽之所以敢出來造反,是因為陳勝和吳廣開了造反的頭。陳勝和吳廣的造反不像黃巾起義那樣蓄謀已久,更是被逼無奈,而臨時起意的造反,歷史上的諸多造反者,很多時候選擇造反,並不是因為刻意這麼做,而是因為”活不下去了,而臨時起意被逼造反“,顯然陳勝吳廣就是如此。

當由於生命受到迫害,而選擇的造反,才不會管你當今皇帝是誰,活都活不成了,還考慮什麼?先反了再說,比如陳勝吳廣,比如劉邦,而項羽顯然屬於另一種原因:蓄謀已久。



項羽和劉邦所不同的是,他是原六國中楚國的貴族,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批原六國貴族無時無刻不想著復國,比如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就是如此,不僅想著復國,還且還幹過刺殺秦始皇的行動,再比如項羽和項梁也是如此,不管秦始皇在不在位,他們都會反,只是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

就算秦始皇在世,如果他沒有修改法律,沒有捨棄嚴刑峻法,陳勝、吳廣、劉邦等人仍然還是要反的,因為他們違反了法律,不反就得死,在生與死之間,他們選擇了造反,而像張良、項羽、項梁這樣的原六國貴族,為了復國,不會管你秦始皇在不在世,都是要反的,可見秦始皇就算在世,造反仍會存在。



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項羽等人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呢?

很難說,有可能會,有可能不會,必須得看事態的發展。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雄才大略,沒有錯,但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就算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晚年沒有設立太子,導致陰謀家纂改詔書,奪權纂位,讓秦二世這個混庸的皇帝上臺,搞得天下大亂,最張讓秦朝滅亡 ,秦始皇仍是有責任的。哪怕是如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一樣,在晚年時聽信奸妄小人之言,直接引發巫蠱之禍,導致太子、皇后自殺,整個事件受牽連而死亡的人數達到萬餘人,漢武帝要承擔最大的責任。



是人都會犯錯,哪怕是秦始皇,就算他不死,他也會老,也會犯錯,當天下的起義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時,秦始皇就算能調動強大的秦軍及時滅亡,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秦起義如同割韭菜一般,滅了又長出來,如果不改變制度及政治,那麼起義之火就為連綿不斷,滅了一批人,又來一批人,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秦始皇如果不能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就算殺了劉邦和項羽,還會有更多的劉邦和項羽起來造反,前赴後續。

秦朝在秦二世的手中滅亡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陳勝、吳廣的起義發生後,秦朝中央政府根本不知情,或者說根本不重視,沒有及時派兵去剿滅,大半年的時間,毫無作為,直到陳勝部將周文率軍打進函谷關,逼近咸陽才知道這事,導致起義之火越燒越旺,從而形成燎原之勢,到了後期,再想消滅這些反秦起義,已經很難了。



陳勝、吳廣起義後,兩個月後消息傳來,差不多是同一年時間,劉邦與項羽也開始起義反秦,而他們正是看到了秦中央政府的毫不作為,讓起義得以發展,而這還只是劉邦與項羽,在當時的整個天下,有成千上百個像劉邦和項羽這樣的反秦起義軍,看到陳勝、吳廣成功後,立馬開始行動起來。

但是,秦始皇不是秦二世,他可以很清楚的判斷局勢的發展,在得知消息後,秦始皇肯定是第一時間派出正規部隊去剿滅起義,那樣的話,劉邦和項羽根本沒有可能推翻大秦,很可能被秦始皇扼殺在搖籃中。



但是,秦始皇如果不改變嚴酷的法律和苛刻的損稅,像劉邦和項羽這樣的起義會一波接著一波的發生,一次又一次的消耗著秦王朝的實力,直到最後,把秦帝國的實力消耗殆盡之後,秦始皇就算在世,也不是神仙,終究抵不過千百次的消耗而滅亡。

當然了,也許最後推翻大秦的不是劉邦和項羽,但是會有千千萬萬像劉邦和項羽這樣的人,前赴後續走了反秦的這條道路,無論他們是否成功,都會消耗掉秦帝國的最後一滴血,直到滅亡 為止。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秦始皇能被冠以“千古一帝”稱號,自然有他過人的才能與威望。如果秦始皇不死,項羽是絕對沒有機會和能力推翻秦朝,而劉邦就更不用提了,可能性為零以下。秦始皇在世時,曾多次出巡,並非是遊山玩水,其目的就是巡視六國的不穩定因素。可惜的是一代雄主竟暴斃於邢臺沙丘,秦朝隨即傾覆。

為什麼說秦始皇不死,劉邦、項羽沒有可能推翻秦朝呢?請看如下分析:

秦始皇不死,陳勝吳廣不敢也不會起義,則劉邦和項羽便沒有起義機會

我們先看看陳勝吳廣起義時的緣由:“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由此可知,陳勝吳廣的起義一方面是因秦律嚴苛所致,另一方面就是對胡亥矯詔賜死扶蘇而自立有所不滿。對於陳勝吳廣來說,他們認可的是秦始皇、公子扶蘇,但對錶現拙劣的胡亥並不買賬。如果秦始皇不死,陳勝吳廣攝於始皇之威,根本不會反。

如果沒有陳勝吳廣的帶頭起義,項梁則不會割據會稽,項羽更是沒有發揮的餘地;也不會有劉邦率領數百人攻下沛縣的事情了,他依然會繼續做他的泗水亭長。

秦始皇不死,扶蘇、蒙氏兄弟、李斯不會死,趙佗不會自立,則劉邦和項羽更不會有起義機會及可能性

如果秦始皇不死,則不會有沙丘之變。趙高、胡亥也不會成為什麼“風雲人物”了,扶蘇則會繼續在北方邊境與蒙恬共同戍邊,蒙恬之弟蒙毅也不會被趙高殘害,趙佗也不會在秦亂之時力求自保,更不會自立為王,秦始皇的股肱之臣李斯也不會被趙高害死。

這些人便是秦始皇未死之前,秦朝的班底,這些能臣猛將配上秦始皇這一代雄主,可謂是天下無敵之狀態。試問陳勝、吳廣、劉邦、項羽,哪一個敢有推翻秦朝的心思?還有一個章邯,秦始皇不死,趙高不迫害,他怎麼可能投降項羽?一個章邯就搞的號稱百萬之眾的反秦聯軍頭昏腦漲,何況蒙恬、趙佗?

蒙恬率領的30萬大軍是秦朝的虎狼之師,戰鬥力極強,這是蒙恬在時的威力。蒙恬被逼死後,這支隊伍一下子卸去了精氣神,更別談什麼戰鬥力,人心都散了。王離接班後,這30萬大軍早已與二世胡亥離心離德,焉有不敗之理。如果當時是蒙恬揮師南下與章邯合兵,那麼項羽渡河的二萬之眾會如何?我想下場不會好。

如果秦始皇不死,趙佗平南越的50萬大軍會眼睜睜看著秦朝被分解?肯定不會,這50萬大軍北上與蒙恬、章邯的40萬大軍會和,大家可不要忘記,這時的秦軍還是那支平定六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的虎狼之師。剿滅劉邦、項羽綽綽有餘,即使有敗仗,以秦始皇的威望與手腕,絕對不會動搖根基。

劉邦、項羽的軍隊裡若非有各地秦軍的參與,其戰鬥力弱到可能相當於農民軍。秦始皇若在,秦軍不會有一個人投降。相反,秦軍又會進入統一六國的戰鬥狀態之中,人人搶著砍人頭,爭著去邀功領賞,斬殺敵人,就意味著日後的幸福生活。這種狀態一旦被調動起來,秦軍的戰鬥力便會爆棚。

秦始皇不死,後期執政會變溫和,在李斯的輔佐下定會與民休息,秦朝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秦始皇不死,李斯便不會被趙高害死。他便會使秦始皇將消耗民力控制在一個有限的程度內,不會至於天下皆反。李斯與秦始皇的組合,會使秦朝的發展曲線處於收斂狀態,不會像胡亥、趙高使秦朝走向了發散的方向。

秦始皇絕對不會出現秦二世的發生的狀況,秦二世沒有及時將秦朝出現的嚴重問題消化緩和,反而是火上澆油,使問題愈發裂變,最終失控。秦朝是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各種制度都不完善,但是歷史給秦始皇的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施展才華,便與世長辭。

即便是劉邦、項羽在秦始皇在世時起義,那他兩是興不起什麼風浪的,秦朝內有李斯、蒙毅等文臣,外有蒙恬、趙佗、章邯、王離等武將,起義會很快被壓制。

綜上所述,如果秦始皇不死,那麼劉邦、項羽是沒有可能推翻強秦的。秦朝的虎狼之師並非是浪得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