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注:截止2002年6月,浙江省現有11個地級市 30個市轄區 22個縣級市 35個縣 1個自治縣)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一、杭州篇


杭州市: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區:南宋皇城居南,後習慣以南為上,故名。1949年置上城區。


下城區:1949年建下城區,在故皇城北,以南為上北為下習稱得名。

西湖區:以境內有西湖而得名。

濱江區:位於錢塘江南岸,以瀕臨錢塘江而得名。

江乾區:因地處錢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拱墅區:以境內有拱宸橋、湖墅而得名。

蕭山區:因縣治西部有蕭山而得名。《漢書·地理志》餘暨縣名之下已有記載,其來歷是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率剩下兵卒停留於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然山,亦名蕭山。

餘杭區:《太平寰宇記》卷93杭州餘杭縣引《郡國志》雲:夏禹東去,舍舟船登陸於此,乃以為名。

建德市:建德縣名因封建德侯而來,取建功立德之義。

富陽市:古稱富春,東晉太元十九年(394),為避簡文帝生母太后鄭阿春諱,更名為富陽,富陽之名始於此。

臨安市:據《太平寰宇記》卷93杭州臨安縣:“臨安山,縣取此為名。”

桐廬縣:《方輿勝覽》卷5建德府《山川》載:桐君山“在桐廬。有人採藥結廬桐木下,人問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廬”。

淳安縣:明《嘉靖淳安縣誌》卷1《風俗》稱:“茲邑舊以淳而易安得名”。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二、寧波篇


寧波市:寧波古稱為“鄞”,春秋時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鄞、貿阝、句章三縣,唐時稱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遷到三江口,並築內城,標誌著寧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區:因地處甬江、餘姚江北,故名。

海曙區:因區內有一座建於唐代的鼓樓——“海曙樓”而得名。

江東區:因地處奉化江、甬江東岸,故名。

北侖區:因北侖港得名,北侖港是以港中一小島北侖島而命名。

鎮海區: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東甬江口建望海鎮,為鎮海建制之始。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改望海鎮為望海縣,未幾改為定海縣。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定海縣改名鎮海縣。

鄞州區:據《讀史方輿紀要》卷92寧波府奉化縣:鄞城“縣東五十里。志雲,夏有鄞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堇,草名也,加邑為鄞”。縣以赤堇山為名。

餘姚市:《水經·沔水注》:餘姚縣“因句餘山以名縣,山在餘姚之南、句章之北也”。據《越絕書》卷8載:“越人謂鹽曰餘。”餘姚亦為古越語地名。《史記·五帝本紀》正義:“顧野王雲,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餘姚。”

慈溪市:宋乾道《四明志》卷16《慈溪縣誌·水》載:“慈溪縣南三十里,與大隱山接,本曰大隱溪。裡有董黯,生後漢時,性篤孝。母寢疾,好飲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築室溪濱,板輿就養,厥疾乃痊,因名溪曰慈溪,後乃以名縣。”。

奉化市:據《大明一統名勝志·浙江寧波府志勝》卷5載:奉化縣以其民淳,易於遵奉王化,故名。

象山縣:《讀史方輿紀要》卷92寧波府象山縣:象山“在縣治北,形如伏象,縣以此名”。

寧海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置寧海縣,由於沿海之地飽受海浪不寧之苦,取海靜境寧之意。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三、溫州篇


溫州市: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賢宰鄉(今永嘉縣甌北鎮)。是為溫州建縣之始。公元323年,東晉明帝設永嘉郡,“永嘉”兩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置永嘉郡的同時,郭璞選城址建城,稱“斗城”。相傳建城時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又稱“白鹿城”,簡稱鹿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改稱“溫州”。取雖隆冬季節仍很溫暖,故名溫州。

鹿城區:相傳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置永嘉郡築城時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

龍灣區:1984年12月並近郊狀元鎮、龍灣鄉及甌海縣永中鎮2村置龍灣區,以境內龍灣鄉得名。

甌海區:

溫州古稱甌,甌江口習稱甌海,1981年析原溫州市郊5區置甌海縣,1992年3月9日設立甌海區。

瑞安市: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建縣之始,縣名羅陽,吳寶鼎三年(268年)被更名安陽縣,晉太康元年(280年)改稱安固縣,清乾隆《浙江通志》卷8《建置》載:“唐天覆三年(902)有白鳥棲縣之集雲閣,以為祥瑞,遂改名瑞安武肅王聞於朝,詔改今名。”

樂清市:傳春秋周靈王太子晉乘鶴至簫台山上吹簫,“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因以名縣。民國《樂清縣誌》卷1《邑里志》:“邑取大樂正造士,小成七年,大成九年之義,因名樂成。”後梁錢氏以避梁祖諱改名樂清。

洞頭縣:因洞頭山(島)得名。

永嘉縣:公元323年,東晉明帝設永嘉郡,“永嘉”兩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民國《永嘉縣誌》卷2《輿地志·山川》:甌江“在府城望江門外,一名永寧江,一名永嘉江,一名蜃江”。

蒼南縣:因處於玉蒼山之南,又由江南(垟)平原,故名。浙江省最年輕的縣。

平陽縣:公元283年(晉武帝太康四年),析安固南橫嶼船屯地置始陽縣,這是平陽單獨建縣的開始。後也稱羅陽縣。不久,“取橫嶼及橫江之義”,改名橫陽,五代十國時,吳越王統轄全浙,橫陽既平,改名平陽,一直沿襲至今。1981年析鰲江以南7區1鎮另置蒼南縣。另《太平寰宇記》卷99溫州平陽縣:“邑有平陽嶺”,故名。

文成縣:明朝開國元勳劉基,南田(今屬文成縣)人,死後追諡“文成”。縣名即由此而來。

泰順縣: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縣,景泰帝以“國泰民安,民心歸順”之意賜名“泰順”。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四、嘉興篇

嘉興市: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

南湖區:以境內有南湖得名。

秀洲區:1999年6月,郊區更名時將古秀州的“州”字上加了三點水,稱為秀洲區。

平湖市:據明天啟《平湖縣誌》載:謂平湖者以治即武原陷為湖處,土脈墳起,坎陷底平,故名。

海寧市:《郡縣釋名》浙江捲上:海寧縣“取海濤寧謐之意也。

桐鄉市:以昔多梧桐,有“梧桐之鄉”稱號。

海鹽縣:《漢書·地理志》會稽郡海鹽縣“故武原鄉,有鹽官”。《大明一統名勝志·浙江嘉興府志勝》卷2:“縣地廣斥,鹽田相望,故漢改名海鹽。”

嘉善縣:清光緒《嘉善縣誌》卷1:“因舊有遷善六鄉,俗尚敦龐,少犯憲闢,故曰嘉善。”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五、湖州篇


湖州市: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


吳興區:民國元年(1912年),烏程縣、歸安縣合併為吳興縣,吳興一名由此而來。


南潯區:以駐地南潯鎮得名。


長興縣:乾隆《湖州府志》卷2《城池》載明顧應祥《重修長興縣城記》說:“城始創於吳夫差,厥形長,故邑名長城。錢繆有國,避朱溫廟諱(其父名朱誠),改為長興。”安吉縣:據《吳興記》:“光和末,張角亂,此鄉守險助國,漢嘉之,中平二年,分故鄣之南鄉置安吉縣。”


德清縣:據《郡縣釋名》浙江捲上:“邑東有餘不溪,其水清澈,餘則不,故曰餘不。邑臨是溪,因名德清。”


安吉縣:建縣於東漢中平二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漢靈帝賜名“安吉”取之《詩經》“安且吉兮”。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六、紹興篇


紹興市:紹興從秦漢時代起,置會稽郡,唐代時稱越州,至南宋康王趙構避難南渡,官紳上表,乞賜府額,趙構題“紹祚中興”(紹,即繼承,祚,即國統)遂改為紹興府,這也就是“紹興”地名的由來。元代廢府為路,明清二代複稱紹興縣,今為紹興市。


越城區:以歷史上曾為越國、越州之都城、治所而得名。


嵊州市:南宋嘉泰《會稽志》卷12嵊縣:“東有簟山,南有黃山,西有西白山,為縣之秀峰,嵊山在北,乃四山為嵊之義”。


上虞市:《水經·漸江水注》載:“晉,《太康地記》曰:舜避丹朱於此,故以名縣。百官從之,故縣北有百官橋。亦云:禹與諸侯會,事訖,因相虞樂,故曰上虞。”


新昌縣:又清乾隆《浙江通志》卷24《城池》引《呂光洵修城記》說:“新昌蓋剡之東境,梁開平間,析其十三鄉為縣,以其創建也,因名新雲。”


紹興縣: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以越州為臨時首都,題“紹祚中興”額,升越州為紹興府;翌年改元為紹興,紹興由是得名.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七、金華篇


金華市:金華又稱婺州,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金華”這一名字由來相傳於金星婺女爭華之地。另一說“金華”這一名字由來於城外南、北對峙的金華山。

婺城區: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婺州,金華為其州治。今金華改簡稱婺,由此得名。

金東區:以其位於金華市區東部而得名。

義烏市:《水經·漸江水注》載:“《異苑》曰:東陽顏烏以淳孝著聞,後有群烏助銜土塊為墳,烏口皆傷,一境以為顏烏至孝,故致慈烏,欲令孝聲遠聞,又名其縣曰烏傷矣。”(此為傳說)。

蘭溪市:《東陽記》載:蘭溪縣治西南6裡有蘭陰山,“其上多產蘭,故名蘭陰,以其橫截大溪,又名橫山大溪,即蘭溪也”。

永康市:傳孫權之母曾來上浦鄉進香,祈求“永保安康”,故名永康。《郡縣釋名》浙江捲上:永康縣“三國吳名,以地有永康溪也。

東陽市:《大明一統名勝志·浙江處州府志勝》卷8:“三國吳寶鼎元年置東陽郡,以其地在金華山之南,谷水之東,因以為名。”。

武義縣:《郡縣釋名》浙江捲上:“時天下郡邑多以武名,始武安、武隆之類。曰武義者,凱以仍義烏而加武名耶。”疑武義縣名與武則天有關。

浦江縣:據《太平寰宇記》卷97婺州浦陽縣;“浦陽江在縣西三十里,縣取此江為名。”

磐安縣:

1936年設大盤山區綏靖專員辦事處,駐櫸溪;1939年置縣,以大盤、安文兩地名中取一字音,為“磐石之安”義,命名“磐安縣”.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八、衢州篇


衢州市:一說以路通三越(閩越、揚越、吳越)命名。多數者較為可信。首先從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義,《爾雅釋宮》稱“四達謂之衢”。《楚詞.天問》謂九交道之意。《太玄經》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說。從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陸所會,四通八達,南際歐閩,北抵歙睦,東達滬杭,入於大海,由江山港、常山港、烏溪江匯合衢江,構成發達的水陸交通網絡。在以水陸交通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為“三衢”,對此,《大明一統專》便作出定論:“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

柯城區:以境內有柯城鄉得名。

衢江區:以衢江而得名。

江山市:《郡縣釋名》浙江卷下:江山縣“以邑有江郎山也”。

常山縣:《元和郡縣誌》卷26衢州常山縣:“因縣南有常山為名。”

龍游縣:《元和志》:唐改太末縣為龍丘,因龍丘山為名”。同卷《古蹟》載“太末故城“在龍游縣治。……舊志:吳越時,以丘名近墓不祥,乃改為龍游”。

開化縣: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吳越分常山西境的開源、崇化、金水、玉山、石門、龍山、雲臺七鄉析置開化場,以開源、崇化二鄉名各取一字而得。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九、舟山篇

舟山市:“舟山”和“定海”是現今舟山市覆蓋範圍最廣,使用頻率最高的兩個地名,這兩個地名均直接、間接地產生於明初以防倭為目的的“海禁”。根據地方史志的記載,舟山群島的主島——舟山島及群島本身,在宋、元時代還沒有產生獨有的稱為,均以“昌國縣(州)”名稱來涵蓋。至明洪武“禁海”之後,“昌國”地名隨政區的消失而逐漸隱退,從而孕育了一個新地名——舟山。對此,《舟山市志》載:“此後,史書始稱昌國為舟山。”

定海區: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置定海縣,取“永定海疆,展覆舟山”之意。

普陀區:以境內普陀山得名。

岱山縣

:因岱山為名。

嵊泗縣:1949年10月置嵊泗縣,縣名取嵊山、泗礁兩島名首字組合而成,因嵊泗列島得名。“嵊泗列島”由嵊山島和泗礁島首字取名。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十、台州篇

台州市:台州、天台之名天上來。“台州”、“天台”的起名同出一源——天台山。天台山之名來自上天星宿之臺宿。

路橋區:路橋古稱靈山鄉。到了東漢開基者劉秀統一中國後,開始發展江南,始稱“新安”。建炎四年(1130),由宋高宗趙構賜名“路橋”,沿用至今。

黃巖區:因黃岩山而名。

椒江區:因椒江橫貫全境得名。

臨海市:晉《太康地記》稱:“以地臨海嶠為名。”

溫嶺市:境西有嶠山,一名溫嶺,市以山名。

三門縣:

據民國《南田縣誌》卷25載:三門縣“在縣境蓬萊鄉六都之北,瀛州鄉十都之南,其西口有三門嶼、白蛇山矗立,儼成三門,故名,三門為申(即上海)、甬(即寧波)、臺(即臨海市)往來商輪出入要口”。三門縣以此得名。

天台縣:《郡縣釋名》浙江卷下:天台縣義同台州,“取天台山名也。”

仙居縣:《郡縣釋名》浙江卷下:“舊志:邑東南三十里有括蒼洞,在栝蒼山之間。按塵外記,栝蒼成德隱元之天,蓋第十洞天,列仙所居,在臺之安樂,即仙居舊邑也。”仙居之名以此。

玉環縣:明嘉靖《太平縣誌》卷1說:“一雲宋高宗南渡,遺玉環於此,故名。”玉環縣,以玉環山或玉環島而得名。


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有你的家鄉嗎?(值得收藏閱讀)


十一、麗水篇

麗水市:原名為處州,麗水名字的由來是源於城北的麗陽山,山後有古溪潺潺流過,俗話說:有山則名,有水則靈。或許古人正是想借助於山水之靈性吧。

蓮都區:唐中和元年(公正881年)盧約起義軍佔據處州,徙沿小括蒼山,踞山築城,因共“眾山環簇,狀如蓮花”,而得名。

龍泉市:《讀史方輿紀要》卷94處州府龍泉縣:劍池湖“在縣南五里,週三十畝。要傳歐治子鑄劍於此,號為龍淵。唐諱淵,改曰龍泉。

縉雲縣:《郡縣釋名》浙江卷下:縉雲縣“政和志雲,古有縉雲氏,蓋以官名
青田縣: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分括蒼縣地建立青田縣,因“山下有田,產青芝”,故名青田。

雲和縣:《讀史方輿紀要》卷94處州府雲和縣:“本麗水縣浮雲、元和二鄉地,景泰三年析置今縣,兼二鄉之名以名焉。”

遂昌縣:《大明一統名勝志·浙江處州府志勝》卷8:遂昌縣“平昌山在縣東界西明山之次,前後兩山,形如昌字,故以名山,而縣名亦因之”。

松陽縣:《元和郡縣誌》卷26處州松陽縣:“本漢回浦縣之地,屬會稽。後漢分立此縣,有大松樹,大十八圍(或作大八十一圍),因取為名。”

慶元縣:《宋史·地理志》載:慶元縣“慶元三年分龍泉松源鄉置縣,因以年紀名”。

景寧畲族自治縣:景寧縣境西周屬越。春秋仍屬越地。三國是屬臨海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永嘉、臨海二郡,置處州設立括蒼縣(含景寧地域)。明景泰三年(1452年)巡撫孫原員以“山谷險遠,礦徒嘯聚”為由始置景寧縣,屬處州府。清沿其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