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辛棄疾生平最狂的詞,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眼裡,卻孤獨到落淚

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辛棄疾生平最狂的詞,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眼裡,卻孤獨到落淚

在千百年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養成了一種謙虛、謹慎、含蓄、內斂的性格特點。遇人遇事,中國人講究“平和” “低調”。所以,對於一些個性突出,行事張揚的人,人們總是會不自然地從心底裡生出一種厭惡之感。在很多國人心目中,“狂”並不是一個好字眼。

可是,在中國歷史上,有些人的“狂”是故意為之,是假裝“狂放”,是不得不“狂”。對於他們而言,舉世皆濁唯其清,不“狂”就不能活。“狂”是他們扔向世俗的匕首,是他們照亮黑暗的火燭,是他們反抗不公的宣言。“狂”是他們的人生座右銘。

辛棄疾生平最狂的詞,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眼裡,卻孤獨到落淚

正如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真是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在眼裡,成為他詞作中最狂的作品。可是,我們細細讀完,就會感到一種深深的孤獨感,令人無聲落淚。全詞如下: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棄疾生平最狂的詞,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眼裡,卻孤獨到落淚

放眼整個宋代詞壇,辛棄疾是唯一一個具有男子氣概的文人。他與世人眼中的文弱書生是不一樣的:因為自小生長在淪陷區,相比於其他文人而言,辛棄疾心中的家國之恨要更加強烈,充滿了俠義之氣。史載,他年輕時武藝超群,膽量過人,帶著十幾號夜闖叛軍大營,手刃叛徒。

然而,在封建社會,由於皇權的至高無上,很多有志之士終其一生,都難以施展才華與抱負,甚至抑鬱而終。辛棄疾雖有滿腔報國之心,空有一身武藝,卻深受命運的擺佈而無可奈何。這首詞所反映的就是這樣一種抑鬱不平、無比悲憤而又孤獨無奈的情緒。

辛棄疾生平最狂的詞,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眼裡,卻孤獨到落淚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反戰派彈劾後,閒居江西鉛山瓢泉時所寫。此時的他已經58歲,賦閒在家也有四年了。儘管兩鬢早已斑白,可是詞人心中的國仇家恨從來沒有一日消失過。奈何,朝政黑暗,統治者苟且偷安。對此,他除了悲憤和無奈,就只剩孤獨了。

詞作一開篇就直抒胸懷,大聲感嘆道:我已經很老了!而後,詞人應用了一系列的典故,敘述自己老大徒傷悲,如今不僅一事無成,也找不到一個知心朋友可以一抒心中鬱悶。可見世態的炎涼,詞人的落寞。

辛棄疾生平最狂的詞,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眼裡,卻孤獨到落淚

於是,詞人忍不住發出感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在現實生活中,河人沒有什麼可以感到欣喜的,也沒有什麼人可以傾訴心事,只好將一腔深情傾注於自然之中。他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青山好像也認為詞人“嫵媚”了。然而,這喜悅之下卻是一種深深的孤獨落寞。

詞作下片前三句又連用典故,表面上似乎在嘲諷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的名士高人,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更多地不過是一些只知道貪圖享樂、醉生夢死的勢利小人。而後,“回首風雲起”一句,為詞作增添了一股風雲浩蕩之氣,也為下文的狂言造足了氣勢。

辛棄疾生平最狂的詞,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眼裡,卻孤獨到落淚

此後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真是狂到無邊,不愧是“詞中之龍”。對於這兩句,辛棄疾本人也十分喜愛。每每有客人的時候,他就吟誦此句,頗為得意。可是,詞尾的“知我者,二三子”都道出了詞人之所以發出如此“狂言”的原因:因為世間沒有知心人。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像辛棄疾這樣狂妄的人,又何止他一人!推而向前,唐代大詩人李白不也很“狂”。可是對於這些人的“狂”,我們並不覺得厭惡,甚至還感到可親可敬。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狂放之中,藏著他們至真至純的性情,反映的是他們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家國之情。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