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他鄉的同年》是由國際新聞記者周軼君走訪日本、芬蘭、印度、英國、以色列最後又迴歸中國所做的教育紀錄片。2020年1月17日,獲得了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獎項。

以色列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人口約900萬,其中約三分之二為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面積比北京市還小,卻在60年內卻吸引了高達350倍數量的移民;

以色列是一箇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非常重視教育和科技,擁有大學學位的比列世界第一,同時也是人均專利率最高的國家。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以色列

以色列獨特的歷史孕育著其獨特的文化,教育也帶著這種獨特的烙印彰顯著其獨特的特色。

以色列六大奇怪現象

1、少年創業

以色列被稱為“創業的國度”,是世界上創業公司最集中的地區,集中到什麼程度呢?

在阿克發·阿亞洛克高中的Green Start學院,我們看到一群少年在工作,他們在做一個研發機器人的項目。

機器人隊的組員亞當(16歲)說:“我們試圖設計的是複雜的,還沒有任何國家實現的東西”,這些孩子們不僅自己負責機器人的研發設計,而且自己負責產品的製作,同時也負責項目的公關、商業部分,這些孩子無論是從知識量還是性格上都顯得非常成熟。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機器人隊組員

正如Green Start學院創始人耶胡達·奧爾所說,“這裡的孩子一定會成長為一群為自己人生做出正確決定的人,這是學校原本不會教給你的特殊技藝”。

在Green Start學院的創業基地還有著許多這樣的創業公司,16歲的德維爾是GreemStruct公司的CEO,他們所做的項目是概念驗證,即自制光譜儀,通過指紋來辨別出司機是否喝酒。

你認為他們很厲害?

NO,他們中96%的企業會失敗!

2、以色列的媽媽。

儘管96%的少年創業公司會失敗,但是以色列的媽媽並不會反對孩子創業。

在我們生活中,一群孩子創業,父母通常會反對,認為孩子是瞎胡鬧,孩子只是一時興起,這種公司也不會有什麼前景,只會耽誤學習。

但是以色列的媽媽卻不這樣認為。

企業家納娃有一個十幾歲的兒子,兒子和幾個孩子在Green Start學院也創立了一家公司,設計一種產品。

但是在談到兒子創業時,納娃卻說:“雖然他們可能不會一直做這家公司,他們公司也不見得未來有發展趨勢,但他們學習到了這個過程。”納娃認為,孩子創業失敗並沒有關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知道如何面對失敗,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課程。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周軼君和納娃在交談中


在以色列,媽媽們同樣對孩子寄予厚望,對孩子要求嚴格,但是他們對成功的定義卻與我們不同,他們更願意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便沒有獲得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但是隻要做了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就可以。

3、失敗者是民族英雄。

在以色列,雖然創業很容易,但是失敗也是常事,但是失敗者卻更能得到人們的敬重。

據特拉維夫大學管理學院主任烏迪·阿哈羅尼介紹,如果你失敗並開始二次創業,你籌集資金的時候,投資者會給你更多,因為他們認為,你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你不會再重複同樣的錯誤,你現在更聰明瞭,犯同樣錯誤的幾率非常低,所以我們現在再試一次。

同時在以色列,人們不會標籤他們是失敗者,人們欽佩他們雖然失敗卻一次次嘗試的永不言棄的精神。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黃兆旦博士談以色列對於失敗的看法

正如教育學博士黃兆旦所說,在以色列,它的英雄是那些失敗了很多次,但是依然敢再去嘗試的人,不會因為失敗的這個結果否定你之前所有的努力。

4、家長創立並改造學校。

在以色列,不僅孩子進行創業,家長也可以創立並改造學校。

納達夫民主學校就是這樣一所學校,起初這個學校只有很少的人,這些家長嘗試把這所學校運行起來,並且從政府獲得支持,在以色列,還有很多這樣的學校。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納達夫民主學校

並且當家長對學校的教育不滿意的時候,他們會聚在一起改造學校。

家長蘇拉·庫什納說:“如果它不是朝著你所想的方向前進,你就要行動,你就要起來改變它。”

在民主學校,學生能學到真正想學的東西,數學、英語、聖經、文學、體操、舞蹈、唱歌,這裡像大學,每個人都可以自己選課,有不同的課表。

雖然最後的考試是統一的,但是學生可以選擇是否參加,這與你必須參加考試是完全不同的態度。

5、教育小丑

在西蒙·佩雷斯小學,有兩個不一樣的身影,她們備受孩子們的喜愛,他們就是“教育小丑”。

“教育小丑”更像一種療愈型的教學,老師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感到放鬆和樂趣,因此喜歡上學校和學習。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教育小丑”在和孩子們互動

塔利亞是“教育小丑”的創始人,讓我們走進她的課堂:

你們會遊什麼泳姿,自由式還是蛙式,請大家舉起你們的手臂,現在像游泳一樣用手臂畫一個圈,你可以用身體和手臂一起畫圈,然後你會感覺到自己開始出汗,汗是有味道的,如果沒有汗臭味,那你們就說“變臭變臭”,就有汗臭味了。

據塔利亞介紹,她之所以開展一次這樣的活動,是因為她發現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開始會對一些東西害羞,比如體味,比如男女之間的差別,她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接受自己身體帶來的變化。

薩拉是學校的另一位教育小丑,她很想把喜悅帶進校園,她會每次來學校都梳一個不同的髮型,帶給孩子不同的刺激,在下課會使用推動邊界的小技巧帶給孩子別樣的回憶。

6、不以服從為天職的軍隊。

在以色列,年滿18歲,無論男女,都要服兵役,全民皆兵是以色列的特色。

實際上,以色列的軍隊就是一群高中剛畢業的年輕人的集訓營,並且近些年以色列軍方還成立了創新部門,經常組織年輕人搞創意馬拉松競賽,把相互陌生的年輕人分成若干小組,並且要求在24小時內拿出新方案。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以色列的軍事訓練基地

阿里爾來自軍方製藥部門,當週軼君問到:你的士兵可以挑戰你?他們可以提出疑慮和你辯論?

阿里爾回答說:”是的,我們給他們提供這樣做的平臺,我們不斷地詢問他們,發信息問他們,通過電子郵件問,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儘管他們現在處於最低軍階,但他們可以自由和舒服地準確說出他們需要表達的東西,這是讓我們組織真正靈活的原因,並且可以迅速彌補我們發現的差距。”

以色列的教育特色

1、鼓勵創業和創新。

以色列是世界上創業公司最集聚的地區之一,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個創業者,其科技對GDP的貢獻90%以上。

少年創業是以色列的常見現象,父母不會反對孩子創業,甚至在孩子生日的時候帶孩子去參觀創業公司,他們不會認為創業失敗或者公司沒有前景就是瞎折騰,反而更注重孩子在創業過程中的收穫。

他們更加鼓勵創新。

德隆是以色列知名的教育家,他自創一套方法,激發孩子孩子們打開腦洞:

這個遊戲很簡單,可以把家裡的任何東西拿來,然後找到他們之間的聯繫。

比如第一個物品是水,我選擇的第二個物品是杯子,這時候我必須提供解釋,因為我要把水倒進杯子裡,接著另一個參與者選擇空調,提供的解釋是我用杯子喝水是因為這裡太熱了,所以我需要開空調,接下來第三個參與者拿來鑰匙,因為鑰匙和空調遙控器一樣也是黑色的……

以此類推,這個遊戲旨在在所有的物品中創建一個序列,來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2、寬容甚至欣賞失敗。

以色列人們對於失敗有著獨特的看法。

在英文中,失敗這個詞語有一定的消極含義,但是在希伯來語(以色列語言)中,這個詞語少了消極的色彩,希伯來語中的失敗可以指你在路上絆了一跤,你犯了一個錯誤,或者你可能不成功,但是失敗並不是一個貶義的詞語,人們不會對它另眼相待或者予以排斥。

在以色列,有很多企業都經歷了很多次失敗,人們不會因為最終的結果去否定你過程中的努力,失敗者同樣受到人們的敬重。

2019年4月以色列登月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墜毀,雖然這次登月幾乎失敗了,但是勇於嘗試的三個年輕人仍然被稱為以色列的英雄,因為以色列是一個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國家。

以色列對待失敗的態度是,盡你所能,如果這樣你還沒有成功,我會幫助你,我們再試一次,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我們再努力一下。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3、不崇尚權威,敢於質疑。

以色列有一個無法翻譯只可意會的詞語,這個詞語也描繪了猶太人一種獨特的性格。這個詞語就是“虎刺巴”(Chutzpah),即大膽、誠實、直率,無論有什麼想法和意見,直接了當的說。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段子,生動的描述了以色列人的這種性格:

四個人站在街角,一個美國人、一個俄國人、一箇中國人,還有一個以色列人。

一位記者走向這群人跟他們說:“不好意思,你們對肉類短缺有什麼意見?”

美國人說:“什麼是短缺?”

俄國人說:“什麼是肉類?”

中國人說:“什麼是意見?”

以色列人說:“什麼是‘不好意思’?”

個人主義是以色列社會最尊重的品質,它意味著更多的創造性,更多的獨特性,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哪怕在紀律嚴明的軍隊,軍階最低的士兵也會質疑他的長官並且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且這在以色列軍隊是被廣泛接受的。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4、注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當索爾·辛格(《創業的國度》作者之一)被問到:“教育怎麼幫助孩子培養和促發不斷學習的動力呢?”

索爾·辛格回答說:“在開學的第一天,我們都有巨大的動力,但是這些動力後來都被教育系統年復一年地從我們身上帶走了,所以我覺得答案是讓孩子對他們所做的事有更多的控制權”。

教育家德隆正在踐行著這一教育理念,他有一個11歲的女兒阿洛娜,與我們每天要求孩子八點上床睡覺不同,阿洛娜從八歲起晚上將近12點才睡覺,但是德隆覺得沒有問題,因為女兒仍然會八點起床正常從事一天的活動。

德隆說:“我的責任是讓她擁有管理自己的能力 ,而不是告訴她每小時應該做些什麼,那不是正確的處理辦法,因為我想讓她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而不是一個消極被動的生物。”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寫在最後

以色列建國70年來,經濟、科技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這與以色列對教育的重視和投資是分不開的,以色列教育經費投入一直僅次於軍事經費,佔GDP8%以上,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以色列追求個人主義,注重靈活多變、創造與獨特,給予事情更多的解決辦法;他們對失敗獨特的理解和包容,造就了年輕一代敢於嘗試、勇於創業的精神;他們不懼權威,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讓文化呈現多元的特色,種種文化和教育特色造就了這個神奇而獨特的國度。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但是以色列人也對自己在不斷的反思和認識。

索爾·辛格感覺以色列仍然有落後的感覺,他說:“我們雖然很容易創立小公司,但是不太擅長建立大公司,部分原因是因為以色列是個非常小的國家,另外我們也不太尊重權威,我們喜歡辯論,喜歡實驗,沒有耐心,這些都對創業公司有好處,但對需要很多組織和紀律的大公司沒有好處。”

烏迪·阿哈羅尼笑稱,如果你問我應該投資以色列哪家創業公司,那麼我會說,別在以色列投資,因為這些創業公司都存活不久,也許你能賺一兩千萬,但是你賺不到更重要的東西——合作。

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其獨特性,有時閃光點也是其弱點,如何借鑑、學習和思考,我們一直在路上!

《他鄉的童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破解以色列的教育密碼

周軼君

創業樂土並非創業成功之國,但勇於嘗試的精神帶來了未來各種可能!

從小到大我們是以無數標準化考試的結果定義自己,直到離開了學校,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才開始,我們才重新認知自己!

——周軼君



往期精彩內容http://toutiao.com/item/67949866864229749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