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漢武帝在經濟上的措施

下面說說漢武帝在經濟上的措施。這些措施跟一個人有很大關係,這個人叫桑弘羊。他善於心算,十三歲就進入宮中。到漢武帝中期時,由於發動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財政出現虧空。公元前123年,漢武帝為了增加收入,採取了措施,設置“武功爵”,就是允許百姓用錢買爵位,到一定爵位,可以優先當官。但這樣的措施不過是杯水車薪,所以想了個辦法實行鹽鐵官營。鹽和鐵是最重要的生活物資,每戶人家都必須要消費,一旦被政府壟斷,利潤非常大。這樣的事總是有利有弊,短期內可以使國家財政收入馬上增加,但長期來看,國家控制著這些東西的質量和價格,對百姓來說不見得是好事。

漢武帝在經濟上的措施

桑弘羊參與了鹽鐵官營的規劃,所以公元前115年,漢武帝讓桑弘羊擔任大農丞(大農令的副手,大農令就是治粟內史,漢武帝后來改名大司農),期間,首先做的一件事叫算緡(min二聲)告緡,算緡是國家向商人徵收財產稅,告緡是對商人隱瞞財產,逃稅的行為進行告發。古代對商人大多采取打壓的態度,一般認為財富是從土地裡來的,所以要求百姓安安心心地種地,不要像商人那樣想著空手套白狼。第二件事是假民公田,就是把一部分官田租借給失去土地的農民,這樣既緩和了矛盾,又增加了財政收入。第三件事是幣制改革,秦始皇時把貨幣統一成圓形方孔的半兩錢,漢承秦制,所以也用這種錢。但是漢初時由於經濟凋敝,政府對鑄錢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這樣諸侯國和私人就可以鑄造貨幣,比如“吳(劉濞)、鄧(鄧通)錢布天下”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樣帶來一個問題就是錢幣的大小、輕重、品質不一。漢武帝經過多次改革,禁止諸侯國和民間鑄錢,同時發行五銖錢(錢上有“五銖”二字)。五銖錢一直用到唐初才停止使用。

漢武帝在經濟上的措施

五銖錢

公元前100年,桑弘羊被提拔為大司農,推行酒類專賣。這時候釀酒業很發達,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要喝酒,所以消耗量很大。桑弘羊把酒的釀造和銷售控制在政府手裡,這樣為政府增加了大量的收入。桑弘羊也因此被漢武帝選為輔政大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