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學習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會讓你媽媽快樂...


媽媽好情緒,孩子好性格

很多人說:當媽後,整個人的情緒狀態都紊亂了。既要承擔家務,還要顧慮工作;既要照顧孩子穿衣吃飯,還要輔導寫作業。生活、工作、孩子,各方面壓力重重,情緒一上頭,遷怒就變成了家常便飯。有時忍不住大吼出聲,有時心累得面無表情,有時恨不得把孩子打一頓解氣。也許對媽媽來說,情緒發洩出來了,過會就可以恢復正常。但在孩子心裡,情緒不穩定的媽媽就像一個魔鬼,令人不由自主地害怕。

著名導演姜文在做客《十三邀》的時候也表達過,小時候經常因為媽媽不高興,變得很沒自信。“我很想讓她高興。比如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的時候,我說我考上中戲了,覺得她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拿來了看了一下扔一邊了,說‘你那一盆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後來又給她買房子,覺得她該高興了吧,可她還是不高興。“

母親的不良情緒,會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種子。

直到長大成人之後會發現,這顆種子已經長成了一叢高高的雜草,不斷干擾著孩子的抉擇、情緒、思想。媽媽的情緒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一個孩子的性格走向。

孩子,學習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會讓你媽媽快樂...

媽媽的好情緒

是一個家庭的幸福來源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在其TED演講中說到: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當你教育一個男童,你教育的就只是這個男童;當你教育一個女童,你教育的是整個家庭和下一代。


母親的文化水準,決定著這個民族的未來!”


洪蘭教授在演講末了特別提及——

“如果母親不快樂,那麼全家沒有一個是快樂的。”

我們身邊不乏一些媽媽,一邊拼命做家務,一邊給家人臉色看,甚至嘮叨責難發火。


其實她們面臨的是三輸:

一是輸掉了自己的時間;

二是輸掉了自己的情緒;

三是輸掉了家人對她的喜愛。

但她們堅持認為,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能做出滿漢全席,就是優秀太太、滿分媽媽,值得被愛被尊重。所以,她們不明白也接受不了,為什麼一直在努力,卻一直得不到尊重與愛。

一家人生活在壓抑中,互相責怪,彼此傷害,哪裡還有尊重與愛呢?


企業有企業文化,家庭也有家庭文化。媽媽是家庭文化建設的主導者,家庭文化是坦誠、輕鬆、愉快,還是緊繃、壓抑、痛苦,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凝聚力。

只有媽媽先做一個幸福快樂的人,孩子才會幸福快樂,全家人才會融洽和睦,這個家庭才會有凝聚力。

孩子,學習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會讓你媽媽快樂...

媽媽如何正確管理情緒

前面說了,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是整個家庭氛圍的奠基者,家庭凝聚力的核心,但是,生活有壓力和煩惱,難免會不開心、不順心、尤其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可能會情緒失控。


壓力重重下的媽媽,如何給自己減壓、管控自己的情緒、營造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呢?以下幾個小方法,媽媽們可以試試。


1)做一份情緒檔案。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容易發火,記錄下來。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因為什麼事,做了一個什麼樣的衝動行為。連續記五次,再反過頭來做理性分析,做一份情緒檔案。

2)離開現場,冷靜下來。即使有意識管理自己的情緒,但控制情緒並不簡單,也無法一次成功。衝突的起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衝突的升級。這種時候離開現場,冷靜下來,再尋求解決辦法,是最妥當的。


3)引入第三方調解。如果碰上媽媽和孩子都是急脾氣,尋求一方的主動溝通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下溝通需要橋樑,奶奶、外婆等家庭角色都是理想人選。雙方關係緩和之後才有溝通的可能。

4)對孩子,寬容一點突然的情緒失控,不僅於事無補,更讓媽媽和孩子都不快樂。 很多時候,需要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允許他慢慢來、允許他犯一些小錯誤,快樂似乎就容易得多。

5)對自己,好一點每天給自己留一個小時,看看書、跑跑步、插插花、喝喝下午茶。

每個星期給自己放一天假,給自己的身體和心情美美容,或是約上三五好友登登山、眺眺遠。哪怕只是短暫的離開了一成不變的繁雜,也會給自己的生活添一幅別樣的風景畫。調整好自己再出發。


另外還有,不管是家務上,還是在教育孩子上,應該讓爸爸積極行動並參與進來,爸爸哪怕是一杯熱水、一會兒的陪伴都會對這個家庭有所改善。

要明白,養育孩子和家庭教育從來都是父母兩個人的事情,爸爸多一些理解和分擔,對媽媽多點寵愛和疼惜,生活就會變得不一樣。


最後,祝福所有媽媽每天都能心情愉快!每天都過得像女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