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了參加優質課評選,老師讓學生一遍一遍的參與表演磨課,大家怎麼看這樣的優質課?

茶餘飯後談教育


我是初中英語老師,也參加過優質課評選,我說說我的感受。

一般是在知道優質課評選的題目課內容後,老師開始準備。準備時間至少有一個星期左右。而製作課件一般也就是一兩天。然後就是在自己的學校裡找班級試講,在試講過程中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和內容,逐步修改和完善。在參加優質課比賽前,如果能夠知道在哪個學校比賽最好。那樣可以提前瞭解這個學校的學生學習情況,特別是班裡的學生上課氣氛和學生學習等情況。這些情況對於老師講課非常重要。當年我講課前瞭解到這個班級的學生一般不願意回答問題。在講課時就提前少預備了問題,主要以小組展示為主,減少了學好個別回答問題的數量。

可以說優質課比賽的確能夠考察老師的一些能力,如:上課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對課堂環節的隨機應變能力和一定的課件設計能力等。但是,任何一個老師在參加優質課比賽前都會在自己學校講了很多遍。我參加講課比賽前就在自己學校裡找班裡講了四五遍,對於講課內容幾乎能夠非常流利的背誦了。這種講課的確有時像是一個表演。如果能夠提前知道自己使用哪個班級講課,一般老師有機會提前安排好,那樣的講課更是一個表演。但是現在很多講課比賽已經開始改革。在講課比賽前才知道自己在哪個班級講優質課。這樣真的能夠鍛鍊老師的能力。同時,優質課的講課比賽的確能夠讓聽課的老師學習很多內容,特別是課件設計思路、講課過程的過渡等,這些都能夠給聽課老師一些感悟和學習。

希望以後優質課比賽比賽能夠讓老師們有更多的學習地方,多一些實用,少一些表演。


初中人教版英語


記得年輕時市裡讓我講公開課,教研員也是老讓我們磨合,我非常反感。於是讓我磨合我就湊合,結果人家批評我,還差點不讓我去。當然我也不想去,特別是這樣作假的課。後來,我沒磨合也講了,也不錯呀。課是備了,但大都臨場發揮,老教師說這樣才叫上課。

我也曾在全國性的英語教學大會上直接向到會的專家指出: 這種弄虛作假的課都是你們需要的,老師們把課上成這個樣子是不得不的,誰不知道這樣沒法講課。獲得了大家的共鳴。

反覆備課,上成樣板課不是不可以,因為組織一次活動就是要傳達一定的意見。不過還是要關注常規課,因為常規課有借鑑意義,對於別人有實現的可能。假的東西大家一看就明白。


StLawrence


我覺得這個很正常!優質課的展示不僅是自己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外,同時也是讓其他老師學習的課。,所以我們必須通過這種課給其他老師展示足夠的能夠讓他們學習的地方,同時也有大家值得研究的地方。其實整個打磨過程也是老師自己成長的過程。

記得剛剛上班的時候為了上一節課,當時做教具需要每個孩子製作一個,整整花了幾天的時間才完成,那個時候沒有多媒體,完全是手工打造一些學具!後來慢慢有了多媒體,也懂得一些製作課件的方法,記得有一次幫一個老師做課件,因為在這個整個打磨過程當中,很多時候試講幾次次,每次推倒重來,所以我前前後後給他改了10多次課件,很多時候都是完全重新制作。毫不誇張的說,為了一堂優質課,所以經歷簡直就像地獄般的痛苦,再也不想上第二次展示課。很多時候一堂課下來就會發現,這堂課實際上不是你的思想,你僅僅就是去表演而已。



當然現在這種事情是可能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本意,很多都是因為拿一個證書參與職稱評審而已。當然不管怎麼樣,年輕人如果有機會參與這樣的比賽活動,就要積極參與,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的成長。順便拿個證書,何樂而不為?


歡迎把你的優質課痛苦經歷留言,分享分享!我就怕給別人做課件!


楊鍋來了


我也很反感磨課,一節課反覆磨七八節還叫什麼上課,表演還差不多!所以每次我上校外公開課領導叫我磨課我都是應付過去沒磨,若我的學生沒學過就在班上先上一節,若我的學生學過了就不再上,直接去上公開課,最終每次也不比別人差,甚至還更好!


山城也有陽光


不要混淆視聽,誇大其詞!

我剛組織了本區(縣級)的送教下鄉培訓。我自己上了示範課,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也是人人備課上課磨課。但我們都是換班級學生進行上課,每位學生對每堂課都是全新的認知。說得通俗點——是磨老師而不是磨學生。不存在題主所說的師生一遍遍表演的現象。


欣雨吧


為了參加優質課評選,該不該磨課?

為了參加優質課評選,老師讓學生一遍一遍地參與表演磨課,這種優質課常被人們稱為“作秀”。要不要“作秀呢”?

對於上課的老師來說,要想上一堂優質課,得比平時付出多倍的努力,實屬不易。

前不久,我和幾位同事參加了市上為期兩天的優質課競教活動的聽課,老師們精彩的表演和學生密切的配合讓我們驚歎不已,每個參賽選手都非常優秀,不分伯仲,學生個個賽諸葛,真讓我們開了眼界。事後,我們問及個別老師,這堂課怎麼上得這麼好啊?他們說,都磨了半個多月了。先是同年級同學科每個老師自己設計教案,在自己班上上,然後在全校統一上,選出最優秀的那一個,最後再集體備課,集眾人智慧,反覆修改教案和教學方法,然後借幾個班上,要磨好幾遍之後才來參賽。真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

對於聽課的老師來說,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經過多次的磨課,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定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優質課,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對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也使我們能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教育理念,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不過,這種“作秀”的課在教學實際工作中很難做到。

一則是因為老師沒有多少時間來鑽研教材,更沒有多少時間反覆修改教案,嘗試各種教學方法,這種“作秀”的課就只有在表演給別人看的時候才用得上。

二則是因為這種“作秀”的課,一般容量較大,幾乎面面俱到,表面看似熱熱鬧鬧,氣氛活躍,可是時間有限,很多地方都如“蜻蜓點水”,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架子”。一堂課下來,學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識呢?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上過這種課的又“炒回鍋肉”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因此,一遍又一遍地“磨”出來的優質課,對參賽教師和聽課教師還是有好處的,但對於學生就很難說了。我們應該一邊學習,一邊借鑑,一邊總結,一邊取捨。


19一凡


刀不磨要生鏽,課不磨講不透!

我也參與了市級公開課比賽,很榮幸獲得一等獎,現在回想起那節公開課,我覺得功勞應該是大家的。能夠獲獎的優質課,都經過很多遍磨課,且有表演的成分。要上好一堂優質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老師知道參賽的課題開始,老師基本上就為這節公開課而忙碌,教導處和教研組的老師都會為這堂課獻計獻策,從教學設計到板書內容,老師都會仔細斟酌,然後根據設計的內容給學生進行試講。


老師第一次試講時,出現的問題往往是最多的,學校評委會為老師提出指導性意見,老師根據評委指出的問題又一次組織學生上公開課。評委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從老師的語速、神態、肢體語言以及對時間的把控方面進行要求,儘量把這堂課上得完美。自己為了能夠脫穎而出,往往還會對公開課進行打磨。這堂課凝聚著很多老師的心血,給老師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這種印象往往是最深的。

磨課的目的是拋磚引玉,並不是每堂課都要像這樣來磨,經過磨課後,老師知道怎麼來上公開課,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的老師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是老師在作秀,其實,這是老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老師的肢體語言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上課的質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堂優質的公開課能夠啟迪老師的思維,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建議每位老師都要準備一堂優質的公開課。


Lance課堂


現在的優質課評選問題很多,師生都有怨言!

本來評選優質課的目的是好的,評出好的課件推廣開方便大家交流學習,使授課水平得到提高,被評上的學校和老師也能得到榮譽和表揚。

但為了這節課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卻是遠遠超出實際所需。為了這節課一般老師都要反覆演練多次,不管學生的感受,直到老師感覺可以了為止;還有的老師心裡沒底,即使已經磨課很多次,自己都認為可以了,只要時間還沒到,還是想辦法找出時間繼續練習!這樣容易大量擠佔學生的其它時間,使學生產生厭煩和牴觸情緒。

上面這些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嚴重的是這裡的弄虛作假問題。

比如有的老師感覺自己班有很多差生會影響講課,那就和其他班換學生,把兩個或三個班的好學生聚一起來講優質課,這樣的課各方面表現肯定好很多;還有一個情況就是講優質課的時候,設計的課件跟平時上課是不一樣的,講優質課會把能有的器材儘量用上,尤其比較先進的多媒體器材,而平時上課可能頂多用點簡單的器材比如幻燈機之類,所以優質課一般都是比較高大上的!

通過上面兩個方面可知,優質課與實際教學脫節嚴重,各方對此多有詬病,有關部門應該想辦法解決,使之能更真實地反應教學情況。


英雄一無悔


愚友在四十多個春秋的教學生涯中,不但自已擔任過多次縣區鄉校的優質課評選的主講(有眾多獎證為憑),而且聽了無數次的觀摩課,示範課,優質課,探討課等。

時至今日,愚友終於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每位教師面對的學生都是一個個智力、基礎知識、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各不相同的個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必得法。才是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則。

什麼觀摩課,優質課…,很多時候都是根據教學理論,精心準備,多次踩排而表演出來的一種"花拳繡腿"。學習的人照搬照抄,是用不靈的。

其實,接受到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在從感性到理性,再回到實踐,(通過作業,實驗,參觀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通過潛移默化後,在靈魂深處進行的。

一堂課講得再好,再深動,那怕你講得像語言大師相聲演員那樣生動,那怕你講得讓學生聽得張開了嘴,流出了口水,但你一但講結束,讓學生背出幾句臺詞來,的確是件難事的,如若不相信,你去試試。

在二十多年前,我應邀去參加過一次通過精心準備的公開課。課堂的教學過程,師生配合,通過說,唱,討論,講,答,練真是天衣無縫。

課時結束,我提議:檢測一下教學效果行嗎?

經同意後,當面檢測,當面改卷,其結果是:人平僅17分。參會者當場啞然。

這也許是個例吧?


李勇8194


剛進學校的時候,沒教學經驗,提起來優質課三個字,總覺得高不可攀,離我很遙遠,慢慢地發現,原來優質課都是再演戲。

每年學校都有各個學科的優質課比賽,市裡區裡也聽了很多觀摩課,聽完感覺一個個老師們都很有能力,但仔細一咂摸,在正常的教學中,根本就不可能實行,一節優質課少則一個月磨課,多則半學期,正常教學中哪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排練,優質課的存在只是為了爭榮譽,為了好評職稱。

反而,我覺得在正常教學中,應該多聽聽隨堂課,一節隨堂課也許沒有那麼緊湊,沒有那麼多環節,但隨堂課上老師的教育機智才最真實,也能借鑑到自己的課堂管理中。

優質課是40分鐘的表演課,有的人適合表演,有的人不擅長展示,人各有不同,看自己喜好。對於我而言,觀看優質課,學到的課堂處理方法很難運用在自己教學中。不過參加優質課比賽,很能鍛鍊人,磨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