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知否 》裡面盛家老太太,說,一眼望到頭的日子就是好日子,真的是嗎?

豆豆105579296


一眼望到頭的日子,自然也分好壞,而題主預設的這個問題,顯然是忽略了老太太前面的那句話,老太太前面還說了一句:過日子,別有什麼波瀾,一眼望到頭,那是最好的。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意思是過日子,平平順順,不要有什麼風波起伏,就已經是最好的了,不能再奢求更多。

之所以這麼說,當然跟她的個人經歷是切身相關的。

不知道午夜夢迴,老太太是不是曾經後悔過自己的選擇,但當初的衝動選擇,為她帶來的影響和遺憾,是一輩子無法抹去的。不過,這也需要結合原著來講(小兮原著還沒看完,有說錯的,歡迎指正)

為了丈夫和孃家人產生嫌隙,卻沒有得到什麼好結果

老太太在對明蘭說這話的時候,是對明蘭的叮囑,也是對她的期盼和寄望,希望明蘭的一生和順平安的意思。明蘭的婚姻,雖然有顧二叔從中使手段的原因,但主觀上,還是明蘭自己同意選擇的,所以老太太是希望明蘭既然選擇了這條路,能夠努力的把日子過好。

反觀她自己的人生,臨了了,自然也就看開了許多事。老太太當年出身高貴,是高門貴女,甚至在皇宮出入居住都是有過的,可偏偏就是這樣出身的她,卻很有自己的主張,性格執拗地不願意聽從家人的安排,硬是榜下捉婿,選擇了出身商賈的盛家老太爺這個探花郎。

自此,跟孃家人產生了嫌隙。

可老太太的堅持下嫁,卻並沒有換來多好的結果,盛家的老太爺花心成性,小妾一個接一個的娶,甚至寵妾滅妻,直接無視她這個正妻的身份地位,對她也沒有太多的尊重。

原著中,盛家老太爺命不長久,老太太孃家沒法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愛女就這麼一輩子守寡,想著給她重新選婿,可老太太又一次忤逆孃家人的好意,選擇撫養喪母的庶子盛紘,導致跟孃家的嫌隙更深了。

不爭不搶的傲氣卻導致夫妻離心,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以老太太的秉性和傲氣,當年的她,想必要比衛小娘還要孤傲清高,出身東京城這樣的豪門大戶,跟皇親國戚頗有淵源,這樣的她下嫁到盛家,自然是有自己的傲骨,不願跟小妾爭風吃醋的,就算吃醋,她也不會表現出來。

而且,因為從小的出身和秉性,讓她跟商賈出身,家族環境沒這麼好的盛家老太爺之間,想必有著許多格格不入的地方,至少三觀上是很難融合的。類似情況,在盛紘和大娘子身上也有體現,盛紘是讀書人,而大娘子卻是由鄉下的叔叔撫養長大的,兩個人之間沒有什麼共同語言,註定會將丈夫推的很遠。

不難想象,當年的盛老太太也是因為這些而跟老太爺疏遠,硬生生的將老太爺推離到了小妾身邊的。古人說的門當戶對,其實不僅僅是家族家庭的出身相當,更多的是他們從小接觸的教育資源都相對優質,他們的見識也都相對接近,這樣子才會有比較更夠相合的生活習慣和為人的三觀。尤其是老太太這樣一個自我主張比較強,女權意識比較強的一個人,當然很難跟傳統的丈夫說到一起了。

既然說不到一起,盛老太爺花心之餘,轉而寵妾滅妻也就無可厚非了,可憐的是,正是因為老太太這麼剛硬的個性,最後導致了她在盛家的地位尷尬,小妾仗勢欺人,自己的孩子也被害死。若非個性使然,以她的聰明和智謀見識,盛家小門小戶出身的小妾根本不是她的對手,又怎麼會導致自己的孩子都被害死呢。

這一點,跟衛小娘其實也很像,你不爭不搶,不代表別人也會不爭不搶,你不害人,不代表人家不會害你,大概年輕氣盛的老太太,想著自己的出身,想著別人不敢對自己動手,卻忽略了自己的孩子還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吧。

她的孩子的死,成了她心裡不可說的硃砂痣,成了她心裡永遠的痛。

為了盛紘和孃家人決裂,可最終也沒什麼好結果

在原著中,老太太的孃家在讓她改嫁不成之後,關係就已經差了很多,後來盛紘順利長大,科考中舉,老太太的孃家人本想借著聯姻的機會修復彼此之間的關係,可誰曾想,老太太為了盛紘的前程,斷然拒絕了孃家人的提議,選擇了王家的小女兒王若弗,最終導致跟孃家人徹底決裂。

當年老太太能夠在盛紘生母去世後保下他,想必他心裡是覺得老太太有足夠能力保障他們母子的,可老太太當年沒有及時出手,讓他生母就這麼離世,他心裡多少是有些遷怒於老太太的。但礙於老太太有教養之恩,所以盛紘對老太太有嫌隙,沒有太多的尊重和孝順,但也不至於對老太太態度太差,就是表面順從孝順的樣子,保障老太太晚年的基本平順而已。

對於老太太來說,其實這也是遺憾的吧,跟自己血脈相關的孩子死了,為了一個外人,一個沒什麼良心的養子,跟自己孃家的血親決裂了,可最終也沒換來養子給的親情。

孃家回不去,在養子家是個外人,再也插不上手了,所以最後,老太太的晚年其實並不好,這才導致她的身體每況愈下,直到收養明蘭以後,身子骨才變得硬朗許多,大概是有所寄託了吧。

對於老太太來說,她的日子是一步錯步步錯的,當年的她被短暫的迷霧罩住了眼,最後一生的軌跡全然變色。如今年歲已長,再回頭看,當然會覺得一生沒有什麼波瀾,和順平安,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日子是好日子了。老太太這一生的波瀾,每一次都造成了她許多的遺憾和悔恨,這樣的她自然嚮往簡單平順的日子。

可若是那種追求轟轟烈烈,不想一生平凡的人來說,生活有些起伏那是好事,可這個起伏,也得是好的起伏,若是壞的,會讓人失去人生最重要的東西,那麼到老了回頭看,也一樣會對平和順遂的生活有所向往的。

能一眼看到頭的,不見得都是好日子,但一定是失去太多的人期待的日子。


兮言小姐


這句話乍一聽,像是一輩子沒有見過世面的老太太坐井觀天之言。那麼我們先來看看說這句話的盛家老太太是這什麼來頭。盛家老太太原是出自名門望族,是勇毅侯府的嫡長女,和太后也是閨中密友,夫君是當時的探花,夫君早逝後,盛老太太獨自一人將庶出的孩子(也就是劇中的盛家老爺)培養成才,官至五品。如果這個過程體現的不夠明顯,那麼我們來看看老太太是怎麼培養明蘭的。

明蘭八歲失去了母親,父親不慈愛,嫡母不疼愛,姐妹也非善與之人。在偌大的盛家大院裡,只有盛老太太全方百計,護她周全。雖然生在古代,盛老太太卻是個明白人,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祖鼓勵明蘭和男子一樣上學堂,雖然女子不能從仕,但讀書是明事理的最快途徑了。不僅是在明蘭明事理,還時時提點明蘭見世面,家中管事的缺人手,老太太力薦明蘭練手,明蘭果然不負眾望,將盛家大小事務管理得井井有條。後來明蘭嫁入侯府做大娘子,管起家事來遊刃有餘。明蘭的堂姐家事不和,長輩們商量對策的時候,老太太也特意叫明蘭來旁聽,讓她見識人性之惡,小公爺對明蘭死纏亂打,老太太鼓勵明蘭自己學會應對。老太太最終把明蘭培養成一個知書達理,處事幹練,獨立自主的女子。為她以後的美好生活修橋鋪路。

由此可見,老太太的這句話乃是一個見過大風大浪的過來人的真知灼見,在那個女子嫁夫隨夫的年代,對於她疼愛的明丫頭來說,這句話就算是最好的祝願了。



巧哥閒趣


哪有什麼能一眼望到頭的日子?

所有女人結婚時也不是奔著婆家有腥風血雨才去的。但結婚後就會發現,現實遠比想象的要殘酷。小到柴米油鹽,婆媳關係,鄰里糾紛,大到生老病死,財產分家。哪有能順順利利,不著急不上火就能把事辦好的。

女主盛明蘭信了男主的承諾,婚後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活著。但婚後不是也讓女主面臨了更多的困難,遭受了更大的風險嗎?男主不是不想給女主承諾過的生活,但生活不是男主承諾就管用的。戲裡如此,現實生活中也如此。



那如果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找一個相對好應對的家庭結婚會不會好一點,答案是會好一點。不管你到什麼樣的家庭,面臨的問題都是那些,只是解決的難度係數不同。就像是打同一款遊戲,可以選擇不同的難度係數。

雖然長輩都希望我們能夠過上平靜安寧的日子,但世事無常,誰又能說得準現在看似平靜安寧的日子在未來會有什麼變化呢?所以還是現在努力把自己的級別練高吧,已備婚後boss來襲時可以輕鬆斬殺。


時光吹雪


問題:一眼望到頭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對不對?

我的回答:

每個人對好日子的定義是不一樣的,跟自身的性格、成長環境、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很大關係。

從盛老太太自身來說,她的想法是沒有錯的,但從明蘭的角度來說,她是不認同的,從我的角度來說,我也是不太認可盛老太太說的“一眼望到頭的日子才是好日子”這一說法。

首先,年齡階段不一樣

對於青少年期的我和明蘭來說,想要的是有活力、有驚喜、刺激的生活,一眼望到頭的日子太沒有樂趣了,而盛老太太此時處於年老期,早就看淡了一切,只希望能平平安安的再活幾年,此時的我們是理解不了她的想法的,要是盛老太太處於我們這個年齡也不會認同這一說法的。

再次,人生經歷不同

盛老太太在年輕的時候經歷了丈夫不愛,與小妾勾心鬥角,䘮子等悲痛、勾心鬥角的生活,年老的盛老太太到了老年是非常厭惡這種生活的,她只想過簡單的、舒心的生活,但是對於從小被爸媽寵愛、剛踏入社會不久的我來說,對整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對很多事情願意去嘗試的,很想去開創屬於自己的生活,對於一眼望到底的日子是我這個年齡階段無法接受的。

明蘭她一心想要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她如果選擇一眼望到底的日子,就證明她向現實低頭了,可明蘭是個不服輸的人,所以也不認同這個說法。

第三,日子分著好壞,一樣望到頭的苦日子不叫好日子

盛老太太說的這句好少了一個修飾詞,一眼望到頭的好日子還好過一點,那苦日子只會讓人度日如年,怎麼可能是好日子,如果知道自己要過苦日子,只有很傻的人才願意跳進去,大部分人都會去想盡辦法逃脫的。

第四,一眼望到頭的人生適合懶人

我始終認為人生下來就要想辦法折騰、用力去活,要不然就對不起自己,但是如果你這個人比較懶,懶得去折騰,懶得去思考,那一眼望到頭的生活確實挺適合你的,但是我卻不是這樣的人,明蘭也不是。

盛老太太經歷家庭鉅變後,心態放平了,肩上的擔子也放下了,只想安心的、沒有太大變故的活著,所以她其實就在過這種一眼望到頭的日子。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贊同請相互尊重,謝謝!


瀟灑享華


那得看什麼年齡的人說這番話了。過了知命之年,閱盡世間滄桑,品過人間繁華,生活該給的,不該給的;命運能改變的,不能改變的,都已經有了定數。波瀾不驚,一眼望到頭,就是好日子。

但是對於風華正茂的人來說,一眼望到頭,靜待天命,實屬對青春的懈怠和放棄。何談之好?

一眼望到頭的日子,昨天和今天一樣,今天和明天一樣,沒有期待,沒有欣喜,沒有儀式感,沒有改變的可能;

一望到頭的日子,此物和彼物一樣,此人和彼人一樣,眼中無光,好奇心不在,生活了無生趣,空剩皮囊。

人生而在世,不折騰自己,你如何能遇見最好的自己。盡力了,經歷了,才是無憾人生。


xj朱七七


我覺得老太太所說的一眼望到頭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是說一種此生沒有大波浪,大災難的那種確定性。跟人生有沒有大發展,是否富裕沒有什麼關係。

嫁了秀才,家庭和順,也不是說就不能升官晉爵。只是一種內宅的家庭和順,不受氣,能安穩過一生的日子。


娛樂8分鐘


基於當時她們所在的那個年代,必須是對的啊!!

基於現在,女性可以工作,可以對伴侶有選擇,可以對婚姻說yes or no的年代,當然自己的生活,怎麼過怎麼好的呀。喜歡平淡喜歡一眼到頭,就對呀。喜歡挑戰,喜歡成就感,就去奮鬥拼搏冒險呀。

沒有對不對,只有適不適合


樂居楓橋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所以是一眼看到頭,也不憂的,就是好日子


自信誠信公信


一眼望到頭的日子就是幸福的。一家子平平安安整整齊齊沒病沒痛沒災沒難,那就是好日子。年輕的時候總喜歡轟轟烈烈,上了三十,見得事情多了才感覺到平淡生活的珍貴。


啥啥的花花


山珍海味吃多了,覺得還是青菜大米好,大風大浪見多了,覺得還是平平淡淡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