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老師改作業不打勾√,還讓學生改作業,這樣的老師怎麼樣?

用戶1734318878392


學生相互批改作業也是一種教學手段,學生在給別的同學批改的同時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發現別人的錯誤,也是對自己的警示。對學生在答題時避免錯誤提高成績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所以,大家也沒有必要對互批這種教學方式品頭論足。

當然了,如果老師完全依靠這種方式也是不可取的。長期這樣不能準確的把握學情,講題的時候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容易失去重點,也很難考出優秀的成績。

我也有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了,在這十幾年裡我很少讓學生互批作業,因為這樣做我感覺心裡沒底,不知道那個題該講那個題不該講。我一般都會全批全改,改完後時間允許我會統計出正答率,這樣就更加有說服力準確性。

講句實在的,要想考出優秀的成績就得對學生有充分的瞭解,而批改作業就是了解學生的過程。建議:如果時間充足的話,老師們請親自批改作業。


辛哥物理


這個怎麼說呢,一個老師代兩個班的語文或者數學,每個班50多名學生,兩個班有100多名學生,而且這個老師還是一個班的班主任,學校要求每天都要佈置作業,每天都要批作業,一個老師每天要批100多個學生的作業根本就批不完,而且每天給兩個班最少要上四節課,除了上四節課,作為班主任還要完成政教處和教務處發的各種表格,還要備課,白天在學校根本沒時間批作業和寫教案,一般都是學生放學了開始批作業和寫教案,週末還要參加亂七八糟的業務培訓,暑假和寒假也要參加各種培訓,你不知道當老師有多累,還要寫各種心得體會,我當了兩年老師,我知道代兩個班主課的老師有多累。


哈哈哈199299


關於批改作業,我有幾點體會,供朋友們參考。

一,批改符號。老師改作業對的打勾√,錯的不打X,打〇,是我一貫的方法。錯題不打X,打○,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給學生機會,照顧學生的情緒,他們會積極主動修改或重寫。

二,學生互改作業。學生互改作業可以少量進行。我的方法是,以組互改,以人互改和隨機互改,不論哪一種互改方式次數不宜過多,二個星期進行一次為宜,以作業量不大,難度不大為宜,教師都要給予指導。這也是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措施。

三,作業評分。平時作業不同於考試卷,沒有評分標準和評分步驟,不好打細分,不必打細分。老師根據對學生作業的滿意度,打等級分,非常滿意(優,優十),比較滿意(良),一般及格(中),不滿意不打分(學生自然明白)。

以上幾種方法目的都是鼓勵先進,督促後進,特別是照顧到後進學生的情緒。

(個人經驗,獨家之言,是否正確,歡迎評論〉(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PMY0808


看來你對老師這個行業瞭解到的太少。

我們現在改捲紙,統一規定,不打√,只打X號,沒寫的劃?號。這樣做的目的是改出來的捲紙非常乾淨整潔,不雜亂。

至於為什麼讓學生改作業,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像期末大複習,天天做捲紙,老師真改不完,會選優秀學生幫助改。

為什麼選優秀生,因為他們比一般學生思路更清晰,可以處理捲紙上出現的各種問題。

第二:平時上課做的題,老師說答案,會讓學生互相改。

互相改效果還是很好的,學生看別人的作業比自己的更細緻,會發現很多問題,能發現問題,就會糾正問題。

第三:對於比較難的捲紙,老師會一邊講一邊讓學生做,做好直接對答案。

難一點的捲紙讓孩子做大多也不會,還浪費時間,老師一邊講一邊做,可以節省時間,孩子們也能有效的接收,一舉兩得。

這些批改作業的方式都是教學中常用的。

做老師的,需要改作業,但並不是學生做的每一道題老師必須得改。

不改作業的老師是不存在的,但一個老師教學成績的好壞與批改作業多少也沒必然的聯繫。用改不改作業來評價一個老師是否合格更是不科學的。

如果你孩子上高中,你會發現老師很少改作業,除非學校統一組織。為什麼呢?因為高中捲紙一份題量都很大,老師要改完全班的一套捲紙至少需要幾個小時。所以老師們大多都是讓學生自己對答案,不會的集中講解。

大家不用質疑老師的工作,隔行如隔山,老師們都有自己的教學和管理方法,每個人都不一樣。但他們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一直在努力,試圖提高孩子們的成績。如果你把孩子送給老師,就相信他們吧!

不要質疑!


人生如夢LLH


你好:

首先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你問題所描述的現象在我上學的時候也出現過。那個時候因為老師自己忙不過來,特別是考試的時候,會找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叫到辦公室去幫助他閱卷子。那時候,也是羨慕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可以當“老師”給學生閱卷子。

你的問題,描述的不夠具體,所以我無法準確的瞭解你老師讓學生改作業是什麼目的,什麼原因,但就我自己的理解我覺得無非是以下幾種,說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老師自己忙不過來,讓學生幫忙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我覺得我們非常理解。現在學生應該和我們那時候一樣,甚至或許更嚴重,就是經常有作業,和考試。這樣閱卷子,作業的負擔就加重了。老師不打勾,讓學生改作業,一個是幫助老師,另一個是也可以鍛鍊一下自己,都是有好處的。所以你與其有點抱怨老師,還不如好好學習,成為老師指定的人,去幫助老師閱卷子。

這樣的目的,我覺得不需要貶義老師,不能說老師不作為,或者工作不敬業。

  • 老師作業不打勾

作為學生,我覺得如果有問題就直接問老師原因,這樣也是鍛鍊自己,學習學習不要把自己學的木訥了,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疑問,自己的膽識。與其猜測,還不如面對面的問老師,為什麼不打勾。

或許老師是嫌麻煩吧,正確的就不打勾了,只要把錯誤的給你指出來也就可以了。以前我們的一位政治老師也是這樣的,他給你的作業或者卷子裡,只有圈或者打叉。其實我覺得這也就無所謂了,你說呢?

  • 老師的懶政,工作不認真

當然了,不是所有老師都是認真的對待他自己的這份職業的。也有一些不敬業的老師。自己做的事情,故意的轉嫁給學生。但我想你的老師應該不是這樣的。畢竟這樣的老師是很少的,大多數老師還是敬業敬職的。你說呢?


結束語:多體諒老師的不易,與其抱怨一點老師,我們應該更好好學習,學習的事情,學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這是目的。你說呢?

蟲教育


其實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尖銳,對於批改作業的過程中不打對號的話,很多家長和學生會感覺到沒有鼓勵性或者老師沒有批准,甚至有的學校在檢查的時候都會說出沒有留下批改痕跡,但其實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

我自己在批改作業的,平時基本上只要沒有錯的,那麼作業本上什麼痕跡都沒有,如果出現錯的問題,我喜歡用圓圈畫一下,從來很少寫叉號,有時候用橫線去代替圓圈,用來標註一下錯誤的地方或者應當注意的地方。

所以說如果反駁批改作業不使用對好或者不使用叉號的話,我覺得我自己做的就不到位,因為我只是用圓圈或橫線來標註了錯誤的地方,這一點我需要,以後我來改正。

關於學生批改作業,這一點,我們的教育局或者小學教研室或者中學這件事對這方面有著明確的規定,小學階段低年級階段,必須達到多少的批改量?高年級階段應當打折多少的批改量,並且沒有要求全篇改,這一點有的家長可能不知道。

所以說,只要是課堂作業老師基本上都是批改的,有時候是輪流改家庭作業的話就不好說了,有時候是要求家長幫著批改,小組長幫著批改,這是互相交流批改,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存在,原因嘛,大家自己想一想就可以想出來。


義誠老師


首先確定一個前提,那就是一個老師批改作業很重要!

批改作業首先糾正的是學生的做題情況,另外一個就是讓學生把做題步驟和答題習慣做好,再一個就是讓學生把字體寫好。

這是批改作業對學生的好處。

當然對老師來說也有很大的好處!

我對一些年輕老師說,如果你們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不要總想著自己如何去備課。如果你能夠認認真真的去批改一下學生的作業,同時在批改的過程中做好批改筆記,那麼這對於你們自己成長來說更加重要!因為批改作業可以讓一個老師有效的瞭解學生的學情。這樣的話,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針對性。

在這樣的“教育”下,我身邊的那些年輕老師都可以做到對學生作業的全批全改。

當然我們必須知道一個現實,那就是現在很多班級都是大班額,比如我這邊的學校,最多的一個班有七十多個學生,兩個班一百五十左右,而一個語數外有兩三份作業,那麼這種情況下,讓一個老師把作業全批全改,有些不現實,所以在重點作業老師自己批改的前提下,我會讓老師藉助學生的力量來批改,但是老師要做到對每份作業,及時反饋!

比如說現在,幾個學生正在批改作業,在分好主觀和客觀題的前提下,我把改好的作業,按照學生批改的錯對號,進行逐一的談話。我覺得這樣的效率挺高。


班級學生成績管理


一積少成多



用戶7715155037036


看了題主所提的問題,我覺得應該這樣理解題主的問題:

老師批改作業不打對勾✔,只是打錯勾✘,這樣就導致學生難以判斷那些沒打勾的題是否都正確,也就對改作業,改哪些題產生疑問,不確定。

首先我想說的是:老師批改作業只打錯勾✘,這在學生和老師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因此僅憑這些,並不能判定一個老師究竟怎麼樣。

說說我上學時的一些事情吧。

我上學的時候,一個班裡將近六十個學生,而且平時學生的作業量也很多,因此批改作業對於老師來說,那是很大的工作量,所以有的時候,老師為了節約時間,也為了讓每一個學生按時拿到自己的作業,老師就會想辦法節約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每一個會浪費時間的舉動,毫無疑問,打對勾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這種做法並未影響到學生更改作業,因為學生們都知道,沒打錯對勾的習題,就是正確的,無需更改的。然而這種做法確確實實的提高了老師批改作業的效率。

最後,我想說的是:有時候一件很小的事情,很可能只是被我們的無知放大了,甚至要去拿這件很小的事情,去評判一個人。

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這真的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行止將將


對於以上問題,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前提,這位老師是經常這樣做,還是偶爾這樣做。

(1)如果是經常這樣做,就不合理。老師總是不批改學生作業,就不會知道自己的教學效果,就無法為學生採取合理的措施來提高他們的成績。這樣的老師就是不合格的。

(2)如果是偶爾這樣做,那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學生自己互相批改作業,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也是老師的一種教學方法。

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有些方法看起來匪夷所思,但卻有極好的效果。我曾經採用過如下非主流的教學方法,供同行參考。

(1)同學之間互相講題。

(2)讓學生出周測題,每人一道,我來篩選。

(3)搞做題大賽,習題敞開供應,有的學生一學期比別人多做3000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