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歷經千辛萬苦,終究還是把孩子給養廢了”,一位媽媽苦不堪言

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希望,父母總是會傾盡所有,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只要是父母能夠做到的,都會盡量去滿足孩子;哪怕是做不到的,他們也會不辭辛苦、想方設法地為孩子打理好一切。

鄰居小賈出生於農村,或許是因為她天賦過人,所以順順利利得考入了名牌大學。由於父母的催促,小賈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了,兩年後小賈生育了一枚可愛的小公主。可能是習慣了心高氣傲,小賈從懷孕開始就發誓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鳳中之鳳”。

小賈和丈夫因為都是高學歷,而且都在國營企業上班,所以收入也頗豐。在別人眼裡,他們算是非常富有了,但是別人不知道的是他們每個月除了要還上高額的房貸、車貸以及生活上的一些開支,已經所剩無幾了。

“我歷經千辛萬苦,終究還是把孩子給養廢了”,一位媽媽苦不堪言

在小賈眼裡,孩子是最重要的,而且她不允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自從孩子上幼兒園,她都會選擇高檔次的私立學校,這樣一來孩子每年的學費都要花費好幾萬。

這樣看似風光的生活,其實很緊張,小賈喜歡打扮,但從來都不捨得買衣服。因為她要讓孩子上名校、讓孩子穿名牌,她要傾盡所有培養孩子,只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出國留學,成為社會中的精英。

可是孩子並沒能如她所願,到了初三就開始厭學,不喜歡跟上進的同學一起交流,說是壓力太大,自愧不如;而且媽媽的目標對她來說簡直就是遙不可及,她只想像普通人一樣,一個月拿著夠自己花的工資,也不用太大的壓力。

就因為孩子這種嚴重的厭學心理,所以成績一度墊底。

“我拼盡了半輩子的力氣,終究還是把孩子給養廢了”,小賈哭著說。


“我歷經千辛萬苦,終究還是把孩子給養廢了”,一位媽媽苦不堪言

為什麼家長越是努力培養,孩子就越是朝反方向發展?

現實生活中,相信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父母省吃儉用,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生活以及最好的教育,可是孩子卻偏偏不爭氣,如此一來,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沒有上進心,不懂得體恤父母。

孩子之所以會呈現出這種狀態,其實跟父母有著很大的關係:

1、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太大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不僅會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因為在你的高壓之下,孩子會覺得喘不過氣,而選擇放棄也是他們逃脫這種高壓最直接的一種方法。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希望父母能夠給予耐心的引導,而不是把父母的思想強加給他。

“我歷經千辛萬苦,終究還是把孩子給養廢了”,一位媽媽苦不堪言

2、父母過於寵溺孩子

有些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總是寵愛無度,不僅為其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良好的教育環境,還節衣縮食,一心只為孩子。

殊不知,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樣很容易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並且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父母應該注意這些

1、不要給予孩子過高的物質生活

有些孩子的家庭條件或許並不富裕,但是父母在給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的時候,往往會過於注重品牌,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虛榮心,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脫離父母的控制,變得放任自我。

“我歷經千辛萬苦,終究還是把孩子給養廢了”,一位媽媽苦不堪言

2、不要對孩子隱瞞家庭情況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好,總是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自己卻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這樣不僅會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還會讓孩子覺得理所應當。

其實,讓孩子瞭解家庭情況,享受和父母一樣的生活,才更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3、讓孩子多體驗生活

想讓孩子變得自律,就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讓他們瞭解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都是怎麼生活的,對孩子來說,只有把事實擺在他眼前,他才會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

當孩子發現所謂的生活竟是如此之苦時,才會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學業上,因為他們明白了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有好的出路,從而也會變得更加主動。

“我歷經千辛萬苦,終究還是把孩子給養廢了”,一位媽媽苦不堪言

總之,孩子平凡也好,不平凡也罷,家長都必須接受現實。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但實際上大多數的孩子最終都會成為普通人,精英只是個例。父母只有學會接受這個現實,才不會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