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想讚美春天卻尷尬詞窮?來來來,看看老祖宗們是怎麼玩的吧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最近是不是常看到這句話?

甚至都有點……看膩了?

眼下,氣候逐漸回暖。

窗外的壁紙,悄悄切換成了和煦的春光。

可當我們想把春天大肆讚美一番時,卻陷入了一種詞窮的尷尬。

“啊!內什麼。

太好了,要綠啦。

還是春天好,你看,多好……”

孩子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尷尬,仰頭望著我們,露出鄙夷的神情。

我們活該被鄙夷。

必須承認,我們太low了。

詞窮只是表象,腦窮才是根源。

想讚美春天卻尷尬詞窮?來來來,看看老祖宗們是怎麼玩的吧

我們在抒發心情時,除了“好嗨喲”、“香菇藍瘦”這類毫無營養的網絡語言,也說不出啥了。

看到令人激動的景緻,先百度再查字典,然後才能輸出一記“造物鍾神秀”這樣的古句。

迎著絲絲春雨在河道上漫步,又有多少人腦中能閃出“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呢?

現代人,工作太繁忙,娛樂生活又過於“豐富”,以致於喪失了嘆春悲秋的能力。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遊春踏青的習俗,還留下了無數詠春、嘆春、惜春、傷春的詩詞。

注意這個字,詠。高端不?

來,看看咱的老祖宗是怎麼玩的吧。

1、賞花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這個人命苦,一生大多是在窮困潦倒中度過的。

人們對他的印象,很多時候都停留在“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或者“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些詩句上,可憐著呢。

在風雨飄搖的天地間,連安身立命都艱難的一個人,心裡裝的卻是國家和黎民。

想讚美春天卻尷尬詞窮?來來來,看看老祖宗們是怎麼玩的吧

他見不得別人受苦,可是在當時,又有誰憐惜他的才華,能為他提供一個安穩的避風港呢?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自己家都屋漏偏逢連夜雨了,還在推己及人地心疼著普天下的寒士,這羸弱的身軀,如何能載得動這許多愁。

只有在四川那幾年,幸虧朋友的資助,他才得到了片刻安寧。

江畔獨步尋花七首,就出自這一時期。

安寧的生活給了詩人慰藉,才能寫出這樣可愛的詩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心情好得簡直想放歌,想跳舞,然而他是內斂的杜甫,不是張狂的李白。

就讓這些花間的精靈們,替他去唱,去跳,去揮灑這歡樂的心情吧。

2、野餐


蘇軾--浣溪沙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睛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淡煙疏柳媚睛灘”,這個“媚”字用得極妙。

人們常把春天比喻成姑娘,在那個乍暖還寒的午後,在那片不知名的河灘,在蘇軾眼中,春天是一位明媚而清麗的女子。

我們讀蘇詩,一方面感受著文字的美感,另一方面,在其中體會著蘇軾那豁達、樂觀的精神。

想讚美春天卻尷尬詞窮?來來來,看看老祖宗們是怎麼玩的吧

像“人間有味是清歡”、“腹有詩書氣自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一類的金句,能有一句流傳千年,已是人生之大幸。

對於蘇軾來說,此類金句信手拈來,一抓一大把。

蘇軾因才華太盛為政敵所妒,捲入烏臺詩案,一再遭受貶謫時,任他再怎麼胸襟開闊,也不免會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身處波譎雲詭的官場鬥爭中,一波波的政治高壓劈頭蓋臉地砸下來,他能怎麼辦?

只能苦中作樂,從生活裡努力尋找一絲溫情。

比如那些地方特色美食,或許能讓他“為口忙”而暫時忘記眼前的困境吧。

3、遊西湖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春日的西子湖畔,總是遊人如織。

往年一到春天,杭州的朋友看到人頭攢動的現象總是憂心忡忡:斷橋會不會真的被踩斷,從而“名符其實”呀?

白居易,在詩人中過得算是比較順遂的,起碼沒有像杜甫、蘇軾那樣,常為生計所愁。

如果說杜甫的苦是不得已,是天生的,那麼白居易則是喜歡主動去品嚐人間疾苦。

自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鼎盛時期已一去不復返,可是統制階層並沒有放棄享樂,國力衰敗了,拿什麼來供養他們的揮霍無度呢?

只有一條道,那就是加劇對老百姓的盤剝。

早期的白居易,憑著詩人的良心,寫下了那些為貧苦大眾發聲的諷喻詩,像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賣炭翁》、、《觀刈麥》、《新豐折臂翁》等。

任誰讀到“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手懸敝筐……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這樣的句子,也會為之潸然。

這首《錢塘湖春行》是詩人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想讚美春天卻尷尬詞窮?來來來,看看老祖宗們是怎麼玩的吧

詩中無論是山、水、花、草、還有那些春天的鶯歌燕舞,無一不透露著欣欣向榮的生機,展現著詩人春風得意的心境。

末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更是毫不掩飾詩人對杭州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

以至於令他終身魂牽夢繞,一直唸叨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4、泛舟


宋祁--玉樓春·春景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輕寒,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王朝的全盛時期,文壇上閃耀的群星不亞於唐朝。

以宋祁這樣的詩才自然要屈居於蘇軾、歐陽修、范仲淹這樣的大文豪之後。

但宋祁也絕非泛泛之輩,他與哥哥宋庠同時赴考,同科得中,同朝為官,一時被傳為佳話。

想讚美春天卻尷尬詞窮?來來來,看看老祖宗們是怎麼玩的吧

宋祁留下的詩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這首《玉樓春.春景》。

尤其是那句“紅杏枝頭春意鬧”還為他贏得了個“紅杏尚書”的美名。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評說“著一鬧字而意境全出”。

可不嘛,春正好,花兒開得正歡,一時擠滿了枝頭,除了“鬧”字,還有哪個字能體現出這番情景呢?

5、遊山玩水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山水盈盈處。

才始送君歸,又送春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這首詞真是清新可愛,簡直不輸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意境。

將水比喻成美人的眼波,把山比喻成美人的秀眉。

想讚美春天卻尷尬詞窮?來來來,看看老祖宗們是怎麼玩的吧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即使從未到過江南的人,讀了這樣的詩句,也不免對江南山水充滿嚮往吧。

這首詞無需過多註解,字句平鋪直敘,卻又寫得妙趣橫生。

江南到底是怎樣的一位佳麗?

請自行前往,一探究竟吧。

6、農家樂


李白--子夜吳歌.春歌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旅遊方式----採茶。

在茶山上呼吸新鮮的空氣,採摘鮮嫩的茶芽。

在茶莊品嚐春天的第一口清香,去感受一下“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閒情逸致。

一幅美好的春日採桑圖,採茶時也可以借用一下。

此詩化用樂府詩《陌上桑》,將原詩的200多字,提煉為一首30字的小詩。

然而它不僅將原詩中的含義表達得無比精確,在意境上更高一層,這就是李白的功力。

千百年來粉絲無數,絕非偶然。

想讚美春天卻尷尬詞窮?來來來,看看老祖宗們是怎麼玩的吧

《陌上桑》用了許多文字,著墨於羅敷女如何美貌。

李白化繁為簡地僅用“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兩句,就讓美麗的羅敷姑娘站在了我們面前。

最絕的是,面對輕佻的太守,羅敷無須跟他過多廢話,只一句“蠶飢妾欲去”,立馬就將輕狂之徒貶低至塵埃。

言下之意是,我的蠶兒們餓了,我得回去喂蠶了。

瞧,在羅敷眼中,你是大官又怎樣?還不如蠶兒們來得要緊呢。

作詩如做人,這話一點兒也不假。

李白為人曠放、率真、仗義,正如他自己詩中所寫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讀他的詩,總有一股豪氣在心裡迴盪。

眼前是同樣的春天,古人與我們卻是不同的境界。

值得思考的問題。


好了,關於詩詞,我就列這6首吧。

想必你還知道不少關於春的詩句吧?

不打算為春天助助興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