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拒绝“讨好型人格”,首先要学会这三种正确的思维习惯


拒绝“讨好型人格”,首先要学会这三种正确的思维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过得很苦,活得很累,并不是源于外界的压力或者其他人所给的伤害,而是因为他们总想在别人心目中活成一个完美的好人。他们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满足别人。总是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担心与别人的关系发生破裂。也会因不能满足别人而自责,这种就叫做讨好型人格。

例如:别人借了你的钱,想要钱时仿佛自己做错了事。也根本不敢和别人借钱,怕被拒绝;网购或者外卖买东西,买回后不满意,也不会去找客服讲道理自己忍忍就行了;不会拒绝别人一些过分的要求,哪怕因此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也要为了别人的眼光和评论而去做;觉得帮助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比自己的事情还要努力。做错了一件小事时,总觉得自己放个天大的错误,总是在自我忏悔。


拒绝“讨好型人格”,首先要学会这三种正确的思维习惯

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一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往往与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与经历有关系。

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是小时候经常经历有条件的爱,比如家长会要求孩子考到多少多少名会有什么样的奖励,或者要求在多少多少天之内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总之,他们得到的东西都会是有条件,所以在他们认为生活就像是通关打游戏一样。只要通过了某些特定的关卡,就一定会通过那个boss关。

所以讨好型人格的人会有,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一定也会这样对我的观念。所以他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对对方有所期待的,一旦这个期待没有被满足,他们就会继续加大的付出去讨好别人,而当他们继续加大付出心理的期待也会越高,这样下去。会给别人一种非常敏感难相处的感觉。


拒绝“讨好型人格”,首先要学会这三种正确的思维习惯

相信任何人都不喜欢有一直亏欠别人的感觉,而有的讨好型人格的人认为只有一味的付出一味地讨好别人,才能和别人拉进关系,但是任何人都不喜欢情感上的绑架,所以没有索取的付出,会有人产生非常的不适。在健康的关系中,是没有单方的付出的,这样会剥夺对方为你付出该享受的那份快乐,而且适当的请求别人帮忙也会拉近双方的关系。

讨好型人格的人自我认同度很低,喜欢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把自己的举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他会非常享受别人夸奖,一旦有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时,就会觉得没有存在感。会扩大人际范围,对很多人都很好,让很多人都满意,自己都夸奖自己。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对越多的人好对自己好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

讨好型人格的人还会缺乏界限和原则。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一旦与其他人发生分歧和冲突,他们会放下权力和原则来迎合取悦别人。而一旦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养成习惯。就会守不住自己的原则,会让其他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不断地让别人践踏自己的原则,最终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因为心底的善良来迎合别人,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而你只是成为了可以任意欺负的对象。


拒绝“讨好型人格”,首先要学会这三种正确的思维习惯


  • 想要拒绝讨好型人格,首先要确立和坚定自己的原则意识要有自己的底线。这并不是自私,而是个体的独立性,并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存在。
  • 第二要学会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或者不满。拒绝是一种权利,没有任何人能逼着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总是被别人占便宜,不要想着拒绝就会与别人的关系发生破裂,或者说成为别人的负担。不要总是勉强自己要把自己放轻松。
  • 第三,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要过度去关心别人。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要勇敢,且清晰地表达自己要活得更自由。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真正的样子,而不是为了迎合取悦别人的样子。勇敢的做自己就好。


拒绝“讨好型人格”,首先要学会这三种正确的思维习惯

只要我们内心足够强大拒绝讨好别人,就一定能够摆脱讨好型人格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培养一个爱好学习一个技能所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都会比讨好别人带来的多得多。所以我们无需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更无须为了别人的赞美,而去疯狂付出。我们需要的,只要自己肯定自己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