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乾隆年間的河間石碑:下江南的適合泉勝景

2015年9月,河間曾發現一通適合泉隨形石碑。碑文顯示時間為乾隆丁丑年,距今已258年。

碑文部分模糊不清,但經河間權威人士研究鑑定,內容為:適合泉乾隆丁丑二月宮保制府桐城公行部河間,經興村,喜雨。時河間屬吏鳳,即命人勒石、建適合亭以記之。蓋皇帝南巡,境會適合,宜誌新詠,誌也。亭落成,即亭旁則有泉湧,然泉出水而甘且洌。籤曰:皇恩稟德。而泉之有待發蒙,為適合亭之泉,非偶然,因即以適合名。邑令吳山鳳謹誌。

乾隆年间的河间石碑:下江南的适合泉胜景

碑文雖只有111個字,但包含諸多歷史文化信息,其中提到的桐城公即方觀承,他是安徽桐城人,雍正十一年,由監生加中書銜,乾隆七年授直隸清河道,官至直隸總督、太子太保,治水尤著,工詩及書,著有《東閭剩稿》、《懷南草》、《問亭集》等。吳山鳳,字翥堂,湖北漢陽人,監生,曾任河間知縣。

下圖,河間太平莊乾隆行宮遺留下的漢白玉馬槽。

乾隆年间的河间石碑:下江南的适合泉胜景

據史料記載:乾隆在位時,曾八次南巡,均路過河間。其中第四次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初十從京城出發,四月二十日駐河間太平莊大營。作為直隸總督的方觀承,為迎接皇帝南巡,由保定府來河間府,途經興村,正好普降甘霖,他賦詩一首《河間喜雨詩》:好雨屬田家,隨車願每奢。一春人在路,隔歲縣移花。麥壠香生餅,瀛堤綠映沙。時巡歡補助,歲澤更新加。

清乾隆版《河間府志》中有河間知縣吳山鳳的一篇《適合亭記》和河間府同知周嘉露的一篇《適合泉記》,其中《適合泉記》記載:河間興村有適合亭者,吳君自記,詳之。亭後餘地不數步,舊有窪,長廣丈許,潦水歸其中,因稍擴為池,種藕可百,本週以欄盾,雅與亭宜。

乾隆年间的河间石碑:下江南的适合泉胜景

今春小旱,水盡涸,謀鑿之,未及尺半,池東南隅,清泉特沸,須臾盈科,味甘以厚。村距河間城西北二十里,為府省往來孔道。是亭也,不僻而幽,不華而麗,不深而秀,介於輪蹄雜踏之間,而置身眺聽,人動江天邱壑之思,則又泉之所由然歟,是不可以不記。

適合泉碑的發現,對於研究乾隆年間河間歷史文化具有較高的文物和史料價值。

轉自:史說河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