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茵陳是什麼?茵陳在農村最常見,在農村叫什麼?

農村有許多有用的俗語,這些俗語不是隨意而說的,而是老農們根據親身經歷或實踐得出的經驗之談。“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這句農村老話說的是農村普遍生長的一種老蒿。它究竟有什麼作用,農民們為什麼要給它編成千古流傳的俗語?下面我們探個究竟。


茵陳是什麼?茵陳在農村最常見,在農村叫什麼?


茵陳是醫用名,醫生開藥方一般都寫茵陳。但是在我們這裡一帶,因為它的顏色略帶灰白色,農民們叫它是白蒿

茵陳在農村隨處可見,田間地頭,野坡道旁,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它的生命力很強,適應各種土壤。茵陳一般是二年生。第一年秋天成熟的籽粒掉落在在地下,只要溼度合適本年就發芽生長。直到嚴寒到來停止生長越冬。

茵陳是什麼?茵陳在農村最常見,在農村叫什麼?

第二年寒去風吹春來到,茵陳嫩葉又挺身。"堆盤紅縷細茵陳,巧與椒花兩鬥新。‘’茵陳非常耐嚴寒,夜晚零下20度,只要白天溫度在零度以上,靠近向陽的牆根它都可以緩慢生長,綠色不變。第一個向人們展現綠色報春的總是茵陳。因為它是隔年生長,所以人們叫它茵陳。三月茵陳從時間上來說指的是農曆的三月份,我們可不能把它認為是公曆的三月份就錯了,這句俗語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古代一般用的農曆比較多。農曆三月份正是陽光普照大地,氣候冷暖適中,是茵陳吸收大地之營養,接受陽光照射之精華的最佳時期。

茵陳是什麼?茵陳在農村最常見,在農村叫什麼?

總結: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明茵陳的藥用時間性很強,過早藥效不足,過晚了隨著它的生長藥效也大大的降低了,只能當作柴禾燒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