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他們是成功婚姻典範:一邊紅顏,一邊妻子,卻過上了最幸福的生活

林語堂在談到婚姻時說:"既娶之,則愛之;既處之,則惜之。"

他也切實地實踐了自己的這個信念,將一樁老式的婚姻變成了一樁理想的愛情。

他們是成功婚姻典範:一邊紅顏,一邊妻子,卻過上了最幸福的生活

在《八十自述》一書中,林語堂有這樣一句話:"我從聖約翰回廈門時,總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為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

他筆下的這個妹妹,就是陳錦端。二人的結識還要從他們的少年時代說起。

彼時,林語堂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他是學生中的翹楚,品學兼優。曾在大二學期典禮上四次上臺領獎,出眾的表現使他的名聲漸漸傳了開去。

而不遠的聖瑪麗女校也開始對這個才華橫溢的才子有所耳聞。當時的陳錦端正就讀於聖瑪麗女校,她對這個出眾的才子充滿了好奇。而巧合的是,她的哥哥便是林語堂的同窗。

在陳錦端的哥哥陳希慶和陳希佐兩人的介紹下,陳錦端和林語堂第一次見面了。

他們是成功婚姻典範:一邊紅顏,一邊妻子,卻過上了最幸福的生活

林語堂與陳錦端對視的第一眼,她的美麗與聰明便像一顆石子投射在他的波心,使他深深地沉淪了。"她生得確是奇美無比",林語堂這樣回憶。陳錦端於林語堂來說,就是美的化身,又帶著一股爛漫的孩子氣,像靈動的精靈。

而陳錦端也被這個才華橫溢又出落得如此英俊的男孩吸引住了。他們常常齊坐在湖泊邊的草地上,一邊望著水天相接之處,一邊聊天,談文學、談詩歌、談藝術、談哲思與信仰……

他們的靈魂映著水色和天光感受到了彼此那股強大共鳴的力量,訝異於彼此之間驚人的契合。

於是,他們在這個最美好的年紀擁抱了彼此。

陳錦端出身名門,父親是歸僑名醫和當地富商,家財底蘊深厚。她的家長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一個牧師的兒子,奈他再有才,也不可能同自己的女兒相配!陳父找來林語堂,不客氣地說:"我已為陳錦端定了親了。"林語堂深受打擊,在暗無人跡之處哭得泣不成聲。

就這樣,林語堂和陳錦端如圖隔河相望又無橋可渡的戀人,絕望而無奈。但陳錦端的父親還是很看好這個聰明的男孩,他將隔壁廖家的女兒引薦給了林語堂。

他們是成功婚姻典範:一邊紅顏,一邊妻子,卻過上了最幸福的生活

林語堂面對無法得到的愛情,只得發出一聲悠長的慨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林家父母對廖家的女兒廖翠鳳十分滿意,滿心歡喜地催促林語堂前去提親。二十出頭的林語堂,不願與父母作違抗,就此去了廖家。

廖翠鳳或許並不如陳錦端那樣懷著對藝術人生的一腔痴情,卻也是個十分聰明果敢的女子。廖翠鳳對林語堂的才華早有耳聞,她聽說林語堂來登門提親,便躲在屏風後,悄悄地看著。她看見了一個無拘無束的青年,一表人才,談笑風生,衣著隨便,而胃口極好,她禁不住地歡喜。

但是,這時候輪到廖家起了擔憂。廖母問廖翠鳳:"林家太窮了,怎麼辦?"廖翠鳳卻乾脆而堅定地回答:"窮有什麼關係?"林語堂聽聞,更決心自己一定要好好對待這個女子。

1919年,二十四歲的林語堂娶了陳家隔壁的廖翠鳳。婚禮過後,林語堂對廖翠鳳說:“結婚證書只有在離婚時才用,我們燒掉吧,今後用不著它。"得到廖翠鳳的同意後,林語堂便把婚書投入了火中。

這是林語堂對一個女人和一段婚姻的堅守和決心。

他們是成功婚姻典範:一邊紅顏,一邊妻子,卻過上了最幸福的生活

從嫁給林語堂的那刻起,廖翠鳳就決定為林語堂建立一個家——"她像個海葵,牢牢地吸在一塊石頭上,吸住不放,這石頭就是她的生命。石頭如果遷移到哪裡,海葵也跟到哪裡。"

林語堂帶著妻子廖翠鳳一同前往哈佛。在那裡,林語堂一早就去學校,不上課就扎進圖書館。而廖翠鳳買菜、燒飯、洗衣,精打細算地用好每一分錢幣。

林語堂也不曾冷落了妻子。廖翠鳳盲腸炎發作的時候,他陪在她身邊,安慰她這只是個小手術。出院時,暴雪紛飛,街上不好行車,語堂便借來一架雪橇,拉她回家。

後來由於清華經費變故,林語堂的留學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頓。廖翠鳳為維持二人生活,將自己的首飾一件件變賣了。由於國外的中國首飾行情並不好,廖翠鳳有些惋惜,卻從不生一句怨言。

1923年,林語堂結束了學業,陪妻子在鼓浪嶼生下孩子。林語堂後來在北大謀得教職,二人的生活也稍稍安定了下來。

據女兒林太乙回憶:

"父親身高五尺四寸,母親身高五尺,兩人站在一起,一問一答,非常可愛。他們時常像有相聲的對白。"這個家庭的溫情脈脈可見一斑。

他們是成功婚姻典範:一邊紅顏,一邊妻子,卻過上了最幸福的生活

1935年後,林家夫婦帶著女兒旅居紐約,二人之間的這種"相聲的對白"愈發多了起來。一天,廖翠鳳在炒菜,林語堂站在一旁一邊看一邊淘氣地說:"看呀!一定要用左手拿鏟子,炒出來的菜才會香!"

廖翠鳳心知語堂在誇自己炒的菜香,笑著回答:"堂呀,不要站在這裡囉嗦。"

廖翠鳳對自己的這樁婚姻越發得滿意。但是,隨著林語堂的名聲越發大起來,她也不免擔心。一天晚上,廖翠鳳認真地問林語堂:"你會不會嫌我不好?"林語堂笑了,深情地看著她,回答:"你放心,我不要什麼才女為妻,我要的是賢妻良母,你就是。"他喜歡她的真誠、純樸。

林語堂感到很幸福,他這樣寫:"在婚姻裡尋覓浪漫情趣的人會永遠失望,不追求浪漫情趣而專心做良好而樂觀的伴侶的人卻會在無意中得之。"

陳錦端在得知林語堂娶妻的消息後,毅然一身遠渡重洋去留學。留學歸國後,又多年不婚,單身獨居。直到三十二歲,才與教授方錫疇結婚,長居廈門,終生未育。

他們是成功婚姻典範:一邊紅顏,一邊妻子,卻過上了最幸福的生活

當林家夫婦在上海時,陳錦端也常來拜訪。廖翠鳳和林語堂都把陳錦端當作十分重要的客人。廖、陳二人後來也成了親密的知己。

但廖翠鳳有時也會得意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的父親愛過錦端姨,但是嫁給他的,不是曾經嫌棄你們父親窮的陳家的女兒,而是說了那句'窮有什麼關係'的廖翠鳳。"說著說著,廖翠鳳大笑起來。

林語堂一生都感激妻子的包容、照顧與信任。他覺得很快樂,很幸福。結婚五十年時,老兩口照照鏡子,發現面相已經極為相似。

林語堂暮年病魔纏身,陳錦端的嫂子前去探望。林語堂聽說陳錦端還住在廈門,趕忙要站起來,激動地說:"你告訴她,我要去看她!"廖翠鳳心疼地看著林語堂,說說:"語堂!不要發瘋,你不能走路,怎麼還想去廈門?"

廖翠鳳理解他,但並不試圖控制他。

林語堂想想妻子的話,覺得有道理,便又坐下了。

他們是成功婚姻典範:一邊紅顏,一邊妻子,卻過上了最幸福的生活

六個月後,林語堂撒手人間,女兒林太乙想起白居易的《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那首林語堂曾在金婚時贈予廖翠鳳的詩很好地概括了他們這一生的牽絆——

同心如牽掛,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

幽冥倘異路,仙府應悽悽。

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林語堂的婚姻是一場越相知,越浪漫的傳奇,是在靜好歲月裡慢慢相愛的佳話。兩個人走到一起,並不能依託於風花雪月的浪漫,只有苦中作樂的回憶,才是最甜蜜的回憶。

林語堂先生用他的深情證明了一場漫長的婚姻裡也可以沒有辜負存在的餘地。而陳錦端,那個如月光一樣一直亮在林語堂心裡的女子,也正因這場婚姻的坦蕩和誠實而剔透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