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她們,是難忘的老品牌、老味道;

她們,是陪伴了我們幾代人的記憶;

她們,或已黯然消失,或名字變換;

她們,或仍在低谷,或已浴火重生。

不管如何,

都是老青島無法忘卻的記憶情懷。

近期陸續編輯發佈的《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兩篇圖文,一經發布即受到了廣大讀者朋友的高度關注,根據網友們的熱心回覆,又蒐集了部分老品牌、老字號、老味道,為大家展示那些曾經在老青島心中抹不去的點點滴滴,那些至今仍耳熟能詳的青島製造。再次看到她們的舊影,一定會勾起你或多或少美好的回憶。隨著流逝的歲月,讓我們再去找尋那些深埋於記憶中的老店鋪、老品牌、老味道情懷......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盛錫福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盛錫福帽店創辦於1911年。創辦人劉錫三,山東省掖縣沙河鎮人,家中世代務農,幼讀詩書,粗知禮儀。一年家鄉受災,農田歉收,鄉里人四處謀生,他也離鄉去青島。民國元年(公元1911年)錫三開了家盛聚福小帽店,苦心經營了六年,獨自開張了盛錫福帽店,這店名取得也有講究,“盛”取買賣興盛之意,“錫”和“福”均取自劉錫三的大號和乳名。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二三十年代,先後在南京、上海、北京、瀋陽、青島和武漢等地設立20多家分店。在世界列強爭相控制中國市場的時候,盛錫福的產品在當時先進的歐美各國爭得了一席之地,長了中國人的志氣。一些社會名流曾為盛錫福題寫書額。由吳佩孚書寫的“盛錫福”牌匾一直掛到現在。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如今,“盛錫福”三個大字在中山路依然醒目,但已很難回到那個輝煌的年代了。

謙祥益

謙祥益,可能現如今的年輕人已感覺陌生,但它在老青島的心中卻是一種難以忘懷的記憶與情懷。

“身穿謙祥益、頭戴盛錫福、腳踏新盛泰”,這是上世紀30 年代老青島人流傳的民謠。也是這個行業的代表。這幾乎成為老青島人的標配,也是身份的象徵。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謙祥益

青島謙祥益商廈創建於1911年,是章丘舊軍孟家祥字號企業和青島老字號綢布業商店之一,位於北京路9號。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島城收藏家逄淑才收藏的老照片,八十年代紅火的謙祥益。

隨著青島商業中心的東移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紀90年代後期經營逐步進入困境,據說因銀行債務問題而被拍賣,2008年徹底關門停業,之後就進入了長期閒置的境地。這座百年曆史的老樓至今還在北京路上。只可惜,已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

瑞蚨祥

從1904年(光緒三十年)開始,孟洛川先後在青島、天津兩地增設瑞蚨祥鴻記緞店,青島瑞蚨祥綢布商店始建於1904年,總號經理沙文峰來青島投資銀3萬兩,在膠州路35號建立分號,佔地2800 平方米。1905年11月正式開業,陳文軒任經理。主要經營綾羅綢緞、呢絨皮貨、各色布匹。經營方式為批發、零售、加工。店內還兼營藥品、報關行、房地產等。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瑞蚨祥初始老明信片(青島檔案館)

膠州路35號瑞蚨祥門面,1959年,拓寬膠州路路面,將其圍牆拆除,成為臨街門面商號。

瑞蚨祥自開業以來,始終貫徹“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經營宗旨,備貨齊全,以保證自己的信譽,其經營方法從購貨、銷貨等方面都頗具特點。瑞蚨祥為一些高官、富賈,每人發一個“摺子”,每次買貨可以不交現錢,每到端午、仲秋、春節結賬,對青島上層人士住址列了清單,主動上門服務。逐漸贏得了廣大顧客,成為青島具有代表性的老字號,在本地赫赫有名。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願意到這裡消費,並且都能覺得物有所值,在綢布業創造了一個輝煌的神話。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曾位於中山路164號的瑞蚨祥毛衫專賣店

1956年實現公私合營,稱瑞蚨祥呢絨綢緞商店。1965年併入謙祥益綢布店統一核標,名為東風綢布店膠州路門市部。商店只經營零售,不再批發。1985年,瑞蚨祥和謙祥益兩店分家,瑞蚨祥又回到了膠州路上。複稱瑞蚨祥呢絨綢緞商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膠州路35號瑞蚨祥舊址

2000年,瑞蚨祥店鋪因債務問題被法院查封,2006年12月,青島瑞蚨祥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被吊銷。2007年10月,青島瑞蚨祥位於膠州路和聊城路的兩處老店被依法拍賣,這也標誌著這個百年老字號在青島銷聲匿跡。

婦女兒童用品商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市場三路上的人民市場

青島婦女兒童用品商店,位於中山路141號。始建於1956年,原址位於市場三路青島人民市場樓上,1967年原址改為綜合性商店,將中山路青華百貨店改為婦女兒童用品商店。

2001年10月改製為青島婦女兒童用品商廈有限公司。2000年經市規劃局批准,在中山路117號老店原址,準備建設21640平方米的多功能超豪華的購物、娛樂為一體的“婦女兒童用品大世界”。但由於多種原因,老店拆除後閒置了很長時間,建成後定名為“新東方巴黎購物中心”,2005年9月成為蘇寧電器。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婦女兒童用品商店

位於中山路141號的,是原青島婦女兒童用品商店第二門市部,註冊地址為中山路139號。店址位於中山路與海泊路交叉口,為三層框架結構建築。1987年曾經做過改造,樓梯柱為改造時增加,建築面積約1023平米。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2007年照片

2006年10月,有著50多年曆史,曾是市民購買童裝及嬰幼兒用品主要去處之一的青島婦女兒童用品商店,因為資金壓力,公司運營狀況困難,與法國“ETAM”艾格品牌合作,其在中山路139號的賣場成為艾格經營男女裝的旗艦店。

宏仁堂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宏仁堂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宏仁堂1935年在中山路開業,泥金招牌“北平宏仁堂樂家老鋪青島分號”,前店後場,設有坐堂大夫,可謂風光一時。直到今天中山路宏仁堂門頭

依然古色古香,展現百年老店獨有的底蘊。

青島咖啡飯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青島咖啡飯店

說起青島飯店,老青島可謂耳熟能詳,但青島飯店的前身,在青島咖啡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有著長期影響的“青島咖啡飯店”,知道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了。創建於1932年的青島咖啡飯店,由希臘人司提反尼狄司開設於山東路(中山路)南段,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青島最為有名的西餐飯店。飯店除西餐洋酒外,還有樂師和舞池,是當時追求時尚的高雅人士聚會的地方。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公私合營青島咖啡飯店”的店名清晰可見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拆除前的青島飯店

青島咖啡飯店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1965年更名為青島飯店,1966年,原來的青島咖啡飯店舊樓被全部拆除,擴建成一棟五層的大樓。1977年,飯店東面的瀛洲旅社被拆除,擴建為九層大樓併入青島飯店。使之成為青島當時最著名、最高檔的餐飲、住宿場所,也開始了一段很長時間的輝煌期。可惜的是,2004年,在中山路改造中,所有的建築全部被拆除,青島飯店也離開了使她誕生、發展、輝煌的中山路。

廣東飯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上世紀50年代廣州食堂廣告

島城的佳餚美饌裡,魯菜、川菜不少,專營嶺南粵味的卻是鳳毛麟角。上個世紀50年代,島城唯一的大型粵菜館,便是位於市北區的“廣州食堂”。

雖叫“食堂”,但它卻不是單位的職工伙房,而是一家國營的經營正宗嶺南粵菜的高檔酒店。它的前身聚集了“英記酒樓”“合興隆”等粵菜的精英力量,於1956年公私合營而成,總店位於濰縣路42號,並開設兩個分店,一個在遼寧路大廟山對面、“開朗”百貨公司旁邊,後來獨立為“揚州飯店”;一個在博山路“天德塘”浴池對面,即著名的“十樂坊”鍋貼鋪。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廣州食堂”店內分兩層,樓上單間,車廂排座,優雅別緻;樓下兩間大廳,窗明几淨,纖塵不染;牆掛大家字畫,壁懸名人墨寶。每天中午晚上,店前車水馬龍,賓客盈門。這裡曾是市北區最大、最紅火的酒店,也是島上最著名的三大昌隆酒店之一,與洋味十足的 “青島咖啡”(青島飯店前身)、京津名肆“春和樓”成鼎足之勢。

“廣州食堂”曾一度改稱“長征飯店”,後更名“廣東飯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廣東飯店隨著國貨公司擴建被拆除,原址成為國貨公司東門。

友誼商店、僑匯商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上世紀八十年代電冰箱是絕對的緊缺產品,在友誼商店裡卻一字排開。從照片中可以看出當年友誼商店裡的裝修很講究。(魏善章攝)

位於新疆路12號的青島友誼商店為青島外輪供應公司下屬,專門供應外賓和外國海員的商店,購物使用外匯券。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市民在僑匯商店裡圍觀一臺9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魏善章攝)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在友誼商店最為紅火的年代裡,中山路上又開設了一家跟友誼商店相同性質的商店,名字叫僑匯商店。位於中山路54號的青島僑匯商店同為青島外輪供應公司所下屬,是後來隨著海外華人,臺灣同胞回大陸的人多了起來而設立的,購物使用僑匯卷,它原址上後來豎起了西部商圈最大的百貨商店——百盛。

這兩座商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中期在我們青島人的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這兩個意義特別的商店在我國商品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物資供應相對匱乏的那個年代裡簡直就是一個購物天堂,只是普通的中國老百姓與它無緣。

僑匯商店隨著青島外輪供應公司的破產而倒閉,又隨著中山路百盛商廈的建成已成歷史,友誼商店倒閉後長期閒置後,隨著海員俱樂部在新疆路高架快速路工程的建設中而消失。

這兩座商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中期在我們青島人的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這兩個意義特別的商店在我國商品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物資供應相對匱乏的那個年代裡簡直就是一個購物天堂,只是普通的中國老百姓與它無緣。

劈柴院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劈柴院承載了老青島太多的記憶,劈柴院留給我們的記憶已不單純是老青島的,還有無數城市移民的,或許在青島的建築群中,唯一能引起老青島和城市移民共同關注的只有劈柴院。而十餘年後,在我們欣喜、慶幸這處特色老街保留的同時,卻發現這處老青島最深處的記憶卻離我們漸行漸遠......

劈柴院鍋貼鋪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鍋貼鋪,三鮮鍋貼一斤50個,才2塊錢!

記憶中的劈柴院美食,從中山路進去右首第一家的鍋貼。味道特棒!

劈柴院李記餃子樓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李記餃子樓

島城著名的餃子店。30年代初,由李繼康、李繼昌兩兄弟開辦。位於中山路與河北路之間的江寧路,即“劈柴院”內。1986年,餃子樓在更新改造店堂的同時,派廚師到西安市解放路的餃子館學習花色餃子和餃子宴,掌握了50多種餃子的制餡技術和包制工藝,根據青島當地特點,利用海珍品創新制作了十幾種餃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青島餃子宴”。

劈柴院豆腐腦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改造前的劈柴院豆腐腦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這樣的一個窗口,遞送了近40年沒有變過的豆腐腦。

如果不是門口豎著的那塊字跡模糊的白色牌子,還不容易看到這處門頭。用紅油漆寫在門頂上豆腐腦店招牌,已經隨牆壁風化脫落。陳舊的店面中,隨處可見瘡痍與滄桑。雖然劈柴院已是十分的蕭條,但小店裡還是有陸陸續續進來的食客,從不同地方趕來的人們,為的就是喝一碗豆腐腦。

2009年4月10日,百年老院劈柴院重新開街,而豆腐腦店作為唯一一家一直在劈柴院堅守的老字號,也在改造後重新營業。

青島食品商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青島食品店

懷念曾經的青島食品商店,隨著老建築的消失,那些童年心底裡的美好,只存在記憶裡,在老照片裡回味探尋了。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上世紀50年代的“三八店”的圖片

中山路上的青島食品店,解放後,曾命名為“三八副食品商店”,70年代成為青島食品商店。這裡面是全市最全的賣各地食品的地方,各種點心和糖果,各地包裝精美的小食品琳琅滿目,這裡對無數老青島的童年都有著很大的誘惑。這裡是青島唯一一家有三色冰磚賣的,3毛錢一個。那裡的“江米團”、“江米條”、“撒琪瑪”等食品,也一直是很多老青島難忘的童年美食。

長青果品商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長青果品商店(老電影《暗礁》中的鏡頭)

長青果品店 創建於1950年,在中山路曾經有3家店鋪,總店位於中山路113號,分店位於中山路11號和23號。長青果品商店的前身是永茂、春和、公茂三家果品店,三家水果店都成立於建國初期,皆為私營,組織方式為合夥,南北乾鮮果品、應時果品、加工蜜餞、水果罐頭、進口的外國果類都可在這裡買到,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直到上世紀90年代,長青果品店生意仍舊不錯,2000年之後,生意日漸冷清,直到陸續悄然消失。

中山路三角地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位於德縣路三角地的“樂口福飯店”是寧波人創設經營,60年代以後,山東省飲食服務業學校及其前身青島第一商業學校將其作為烹飪專業的實習飯店。廣告牌下面有家“洞天小吃”,如今,連同建築都已消失......

中華商場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中華商場

位於中山路與肥城路交匯處的中華商場。2004年,這一大片建築被拆除,現有建築為“悅喜客來購物中心”。(毛衛東攝影)

第一百貨商店

青島第一百貨商店,位於中山路51號,曾是島城最大的綜合性老字號商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老一百”舊址始建於1935年,原名亞當斯大廈,不僅是中山路第一樓,還是中山路第一座"寫字樓"。1949年組建“中國百貨公司青島分公司”,1950年正式開業。這是青島首家國營大型百貨商店。人們一直習慣稱之為青島百貨公司。50年代初,電梯在青島極為罕見,只有青島百貨公司、博山路的天德塘澡堂和匯泉的東海飯店有。當時很多人也是奔著這裡的電梯來的,當然店大商品多更是重要原因。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青島第一百貨商店

1967年改稱“青島百貨商店”,1988年始用“青島第一百貨商店”名稱,時為全市最大的綜合性百貨商店。青島人的“老街裡”情懷中,“老一百”有著他們抹不掉的記憶。

震泰時裝紡織品公司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震泰

震泰時裝紡織品公司 ,青島老字號西裝店,前身系浙江商人於1920年開設的青島震泰洋服店,1964年店址由中山路遷至海泊路。1986年改為震泰時裝公司。1979年在海泊路建樓,實行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批發零售兼營,在島城百姓中久負盛名。1993年改現稱,為股份合作制商業企業。

新南京美髮廳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新南京美髮廳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新南京美髮廳內景

中山路88號的新南京美髮廳,始建於1938年,原名新南京開記理髮館,1964年改為新南京美髮廳,是青島存在至今最老的理髮店,現原址上名為南京美髮美容的店面仍在營業。

亨得利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亨得利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亨得利鐘錶眼鏡公司,位於中山路144號。是青島歷史最久的大型鐘錶眼鏡專業店。1924年由浙江人鄭章華創建,1956年公私合營後改為國營企業,二十世紀90年代被改稱為青島亨得利鐘錶眼鏡珠寶公司。老建築已被拆除重建。

天德塘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天德塘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天德塘位於博山路56號,1930年由民族資本家高學志(高五)修建,樓高四層,後又加蓋了2層做賓館。建築面積達3250平方米,是老青島建築面積最大的澡堂,也是最早開設女子部的澡堂。天德塘是當時青島少有的幾處帶有電梯的樓房,不但可以洗澡,還有一條龍服務,理髮、洗衣、喝茶、吃飯、住宿,是當時島城浴池業最大的綜合性服務單位。

春和樓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上世紀20年代的春和樓老照片

春和樓作為青島市區最早的飯店之一,位於中山路與天津路交匯處。1897年由周姓人家開設,後由旅居青島的天津富商朱子興在中山路與天津路相交處投資擴建。1956年公私合營,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春和樓聘用的第一位經理是天津人,菜餚也以天津口味為主。後福山人林重孚任經理,魯菜就逐漸代替了天津菜系。春和樓在島城老字號魯菜餐館“三大樓--春和樓、順興樓、聚福樓”中處於首位,成為50年代至70年代青島最著名的魯菜館。

春和樓歷來廣佈盛名,連走遍世界的美食家康有為也隔三差五來打個牙祭,毛澤東的恩師徐特立更是特地來品嚐香酥雞。春和樓百年傳承,其特色菜香酥雞始終令人食指大動。提及青島美食,很多人會推薦春和樓香酥雞。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舊時能進春和樓吃頓飯是件體現身份和品位的事情。而現在,春和樓已經成為青島的一個標誌,人們來這裡透過魯菜的味道,感悟青島的變遷。

清真飯店、餡餅粥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清真飯店、餡餅粥飯店

餡餅粥,位於臨近中山路的德縣路29號,是1926年創建的青島歷史最久的清真飯店。本世紀初,因中山路改造原因,餡餅粥原址被拆除重建,飯店因此關閉。直到2010年才重新開張迎客。

玉泉春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玉泉春

坐落在西鎮費縣路、滋陽路、觀城路交匯處的“玉泉春”,一家不太起眼的飯店。可是,它卻給無數老青島帶來很多抹不掉的回憶。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玉泉春飯店的天津包子真是一絕,多年來一直回味無窮,念念不忘。

華僑飯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上世紀三十年代新新公寓舊影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華僑飯店

湖南路72號“新新公寓”(之後的華僑飯店),建於1936年,是青島最早的川菜館。抗戰時期是我市歷史上唯一的公開賭場“綠洲友誼社”。後恢復為旅館,內部開設了青島第一個歌廳,解放後專門接待華僑。本世紀初被無知的拆除.....

天真照相館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天真照相館的照相師在試用照相機時偶然留下的店名照片。

據資料記載,天真照相館真正開始獨立經營是在1928年,由郭錦卿獨資,註冊為“天真日夜美術照相館”,意為24小時營業,位於中山路131號。天真照相館是青島最早的照相館之一。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天真照相館用鏡頭定格過無數的歷史瞬間,從大軍閥韓復榘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後“四小名旦”之一的許翰英等眾多名流都曾在這裡拍過照片。而無數的老青島家裡,也都會有那麼一兩張印有“天真照相”的老照片,沉澱著青春的記憶、親人的懷念......

雲南路“萬年青”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萬年青照相館定格了無數老西鎮的溫馨回憶,百歲照、畢業照、結婚照、全家福......,這裡也成為了西鎮變遷的記錄者。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搬到雲南路144號,轉眼已是十二年,門頭上的顏色與字體已不是印象裡的萬年青了,推門進去,屋裡很是簡陋。外面很小的一間休息室兼耗材用品,裡面就是簡單的照相室。與照相師隨便聊了幾句,也就是現在的店主萬師傅,說起了2007年位於雲南路64號的老店,還是很懷念,原本還以為能再回到原址,但沒想到這一離開就是十多年。

文物商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文物商店

青島文物商店,位於中山路40號。初建時,門面為日本人開設的保險公司,抗戰勝利後改為中華商場,建國後改為大同商行,1951年改為公利號百貨店,1961年10月1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成立青島文物商店,是我市獨家經營文物商品的老字號商店。2002年隨著中山路改造而消失。

打字機商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打字機商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青島市打字機商店,位於中山路127號。前身是先安打字機行,創建於1923年12月,創辦人為包寶根,祖籍寧波,憑著高超的維修技術,白手起家,以經營維修打字機、收購舊英文打字機維修翻新後再出售為主。1956年公私合營被合併到市文化體育用品商店。1984年,商店定名為青島打字機商店,1996年投資擴建改造,成立了批發業務為主的青島久力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玉生池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玉生池

玉生池澡堂,原名“新新池”,1942年以後更名為玉生池,原址在平度路32號。

青島烤鴨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遼寧路上的“青島烤鴨店”舊影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青島烤鴨店始建於1984年,島城老字號餐飲企業,是島城第一家經營正宗北京烤鴨的餐廳。位於遼寧路174號的店面記憶最深。

遼寧路上的老店

作為僅次於中山路的第二商業中心,遼寧路如今已是面目全非,曾經的店鋪林立、喧囂繁華的景象只有在舊影中找尋了。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遼寧路羊肉湯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新時代照相館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曙光美髮廳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大陸茶莊分號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小鮑島的“鮑島酒家”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很多的老店,隨著小鮑島、泰山路等的拆遷改造,陸續消失.....小鮑島的歷史被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所淹沒。

正大食品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正大食品店

正大食品店,位於臺東三路商業街,和興路12號。記憶裡的繁華喧鬧早已消逝,但再次看到照片中的店名依舊會感慨不已。

遼寧路食品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遼寧路食品店

遼寧路百貨商店,在當年的青島,這算是比較大的百貨店了,銷售日用品、食品、服裝、布料,算是真正的百貨店了。90年代初,這類百貨店受到極大衝擊,為了迎合時興的“十點利”(也就是隻賺取百分之十的利潤),那裡改成“布英利”(不盈利的諧音)百貨店,但也許收效不大,又改回原來的名稱。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遼寧路食品店(毛衛東攝影)

曾經的遼寧路南段一直保持著商業街的風貌,人流如織、絡繹不絕。臨街的各式房屋全部被林林總總的商家佔據,各行各業、門類繁多,商品琳琅満目,雖沒有大型的商場,但各類商店在遼寧路均設有門市部,是市北區市民的購物中心。

海濱食品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日佔時期明信片,左側為“萬源永號”。

海濱食品商店是島城著名的歷史名店,其歷史可追溯到1924年。當時,江浙商人王少乾、洪永芳和張根睦來到青島,看中了繁華的老街裡,不久就在中山路和高密路交會處,購房開店 。字號叫“萬源永”南貨店,取自“萬源輳集,年永才廣”之意。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上世紀80年代海濱食品商店

青島解放初期,“萬源永號”更名為“青島三陽食品號”。1956年公私合營,店名改為“海濱食品商店”,“文革”期間曾一度改名“躍進食品商店”,上世紀80年代初正式定名為“青島海濱食品商店”。

海濱食品店是全國首批命名的、青島食品零售行業第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作為一家歷經近百年的歷史名店,曾經引領了老街裡與老青島的食品潮流。隨著中山路的繁華逐漸退去,海濱食品店這個老字號依然堅守著“萬源永號”的經營理念,堅守著那份歷史的榮耀。

雲南路、西藏路食品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雲南路食品商店

大名鼎鼎的雲南路食品店,位於雲南路滋陽路口西南角,老青島人一般都知道。

  那時候,雲南路食品店主要經營品種是糖果、點心、餅乾。點心都是散裝的,裝在玻璃箱裡,或油漉漉的專用木箱裡。論斤稱分量,用土黃色的紙包成長方包,上面鋪一張大紅色的商標紙,再用紙捻的細繩上下左右捆紮好,最後用細繩的端頭紮成一個提手環扣。這個長方體的點心包,底面略小,頂面略大。串門走親戚,提在手裡,情誼十足。尤其那火紅的商標紙,感覺非常喜慶。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西藏路食品店

很懷念那時的食品店,裡面有太多讓我們留戀不捨的好吃的......

 “十樂坊”鍋貼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對於如今眾多年輕人來說,十樂坊這個牌子或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老青島而言,這個牌子不僅是小吃,更是帶著滿滿的歷史和回憶。在那個時代的青島,十樂坊是與青島大包、春和樓蒸餃齊名的特色小吃,提起鍋貼,那就是島城第一品牌。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老青島記憶最深的就是它家的三鮮鍋貼,白菜、海米、肉和木耳,餡像一個肉丸,一咬出湯。也正如魯海老先生回憶起時所言,就是三個字來形容:“滿口香”。

後來十樂坊又交予青島長城飯店管理,成為長城飯店的一家分店。沒料到命運多舛,長城飯店後來也因多種原因消失了。2009年,歷經80年風雨的十樂坊最終關門停業。

莘東爐包鋪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去年發佈了一篇《曾經的莘東爐包鋪,老青島還記得嗎?》的圖文,瞬間勾起了無數島城讀者美好的回憶。一個小小的店鋪,雖然已消失十年多,但當年那種記憶裡家的感覺、幾十年不變的味道,至今仍讓老青島們記憶猶新、感懷不已。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幾張長桌,幾條長板凳,每天中午時候不變的大長隊。幾十年的良心經營,莘東爐包的品質一直沒變。爐包鋪也一直存在於小港兒漸趨破舊的老建築內。老青島依然清晰地記得,門洞往西就是市南紙製品印刷廠土產店和工農兵土產店。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三篇)

“島上名吃、獨一無二”,店外牆面上那模糊的字體隨著老店一起消失,這座曾經遠近聞名、被很多人譽為是當時島城最好吃的爐包,只能從記憶中找尋了......

那些青島的老品牌、老物件、老味道,你還記得多少?可能會有讀者朋友回覆,文中提到的老品牌還是少了很多,其實還有一些仍在繼續蒐集整理中,後期會逐漸陸續發佈,請繼續關注——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四篇)!。

隨著流逝的歲月,再去找尋那些深埋於記憶中的老品牌情懷。她們一度成為了島城的標誌,書寫了一段段歷史的商業傳奇故事。不管她們現在是仍在續寫輝煌,抑或是早已消失,她們永遠都是青島抹不去的城市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