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靜水流深,淺析《受戒》的胸懷和敘事風格


靜水流深,淺析《受戒》的胸懷和敘事風格

汪曾祺的文,多與水有關。

從小在江南水鄉長大的汪老,行文亦深得水之妙處:柔、靜、美。遇山而繞,卻包容寬廣,任水下暗流洶湧,表面卻波瀾不驚,只留絲絲漣漪供人細品。

《受戒》,緣自於汪曾祺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夢”。四十多年後再度回味這個夢時,已是“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的花甲之年。數十年的坎坷經歷化作對芸芸眾生的一腔悲憫,數十年前的夢境,則被還原成一片開著石榴花和梔子花的江南水鄉、世外桃源。在那裡,既有童話般的青澀愛情,又有淡暖人心的人間煙火氣。

1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對芸芸眾生的大悲憫心,成就汪氏獨特的治癒風格

汪曾祺曾說: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不動感情的人。正是因為他深味人間煙火,與芸芸眾生共情,所以,他不輕易判斷善惡。他對每一種惡都給予了一定的包容同情,因為他覺得,這些小人物之所以成為這樣,一定有他的人生經歷和原因。

他看到人間的疾苦,但並不把他們血淋淋地展示給人看,而是用詩意的筆觸,剋制隱忍,迂迴柔美的筆法,把傷口溫柔地包裹起來。

在《受戒》裡,他給予打兔子偷雞的“正經人”、賭錢殺生收租子的出家人以寬容,讓他們各得其所,自得其樂。他讓生活窮苦、吃不上飯,只好出家當和尚的小明子,用孩童的純潔眼睛去看紛繁的世界,讓世界蒙上一層童真的面紗,不忍揭開。他讓讀者從小英子的視角去看善因寺,只看那金碧輝煌、香菸繚繞,其下掩蓋的讓人細思極恐的陰森和扭曲都淡化、詩化了。他用大慈悲,來包容這世間的不和諧。

然而,大悲憫心並非沒有底線的退讓,而是充滿對生命最本真的真善美的堅持和守護。當人性面臨被扭曲、扼殺和湮滅的危險時,小英子勇敢地反抗了。她對明子說:“你不要當方丈!”

文如其人。作者有何種胸襟和情懷,文字自會忠實展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汪曾祺的文,正是因為如水的包容和溫情,才在不知不覺中撫慰著萬千讀者的心。

2、靜水流深,深厚的文化底蘊,化為筆尖妙趣橫生的人文畫卷。

汪曾祺的文章裡,有極豐富的人文元素。各種風俗背景,如一張張畫卷鋪展開來,文中人、物在畫中嬉笑怒罵、栩栩如生,怡然自樂,一派和諧。

他的家鄉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豬的,有的地方出織蓆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鄉出和尚。

粗線條的風俗畫,聊聊幾筆,看似幽默風趣,但其中意味卻讓人回味無窮。

縣城真熱鬧:官鹽店,稅務局,肉鋪裡掛著成邊的豬,一個驢子在磨芝麻,滿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賣茉莉粉、梳頭油的什麼齋,賣絨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藥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麼都想看看。舅舅一勁地推他:“快走!快走!”

靜水流深,淺析《受戒》的胸懷和敘事風格

充滿童趣、色香味俱全的人物風情畫,讓人想起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而那兩聲無情的“快走、快走”,讓人滿是同情和心酸。

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薦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幹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餘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

靜水流深,淺析《受戒》的胸懷和敘事風格

這像互幫互助人民公社式的宣傳版畫,襯托出人們與世無爭、安居樂業的陶然。

傍晚牽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這裡的習慣,牛卸了軛,飲了水,就牽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裡,由它自己打滾撲騰,弄得全身都是泥漿,這樣蚊子就咬不通了。

靜水流深,淺析《受戒》的胸懷和敘事風格

這是一幅寫實的水墨畫。彷彿李可染先生畫筆下的耕牛和牧童,怡然自樂。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人文關懷,寫不出這樣有生活氣息的場景。

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靜水流深,淺析《受戒》的胸懷和敘事風格

結尾這幅花鳥畫,色彩明麗,趣味盎然。筆尖滿溢的,是對這人世間的深情厚愛,清新質樸,令人回味無窮......

靜水流深。汪曾祺文章的靜美,是經歷滄桑、激浪連跌之後的淡然。就像他寫的那些淡美柔美的風俗畫,細思之下,那背後的濃郁的情感、煙火氣,不是很澎湃感人嗎?

3、“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世事浮生,都如水般自然流動

汪曾祺的敘事風格,至清至純,隨性自然,極具生活情趣而毫無斧鑿之氣,好似山間清流潺潺,掬一捧入口,其回味甘美無窮。

大伯一槳一槳地划著,只聽見船槳撥水的聲音:

“譁——許!譁——許!”

這水聲入夢,當能安撫思鄉的靈魂吧。

晚上,他們一起看場。——荸薺庵收來的租稻也曬在場上。他們並肩坐在一個石磙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個地方以為螻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聽紡紗婆子不停地紡紗,“唦——”,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褲帶上打一個結!”小英子說。

這裡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來的時候在褲帶上打一個結,心裡想什麼好事,就能如願。

……

靜水流深,淺析《受戒》的胸懷和敘事風格

人世間最美好的童話,也不過如此吧?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裡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這愛情的萌芽,這初生的情愫……讀到此處,你的心是否也如一江春水泛起漣漪,被撩撥得癢癢的呢?


靜水流深,淺析《受戒》的胸懷和敘事風格

4、水善利萬物,但也迂迴曲折。汪曾祺的敘事風格,似水,平靜,但下面湧動暗流,卻極具流暢之美。

《受戒》雖是一短篇,但仍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好似漫不經心,信手拈來的素材,其實大有深意。那些前後呼應好似緣自天然,讓你覺得水本來就要往低處流去,事情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這篇小說的重點,是明子和英子的愛情的自然發展。因此許多看似毫不相干的內容都在為此做鋪墊:

比如開篇:小明子為了當和尚,學四書五經,是為後來交代他得了半套《芥子園》,去英子家為大英子畫花樣做鋪墊。舅舅看明子適合不適合當和尚,給他相面,喊一嗓子“格當嘚——”,是為後來明子幫英子家趕牛打場,一聲“格當嘚——”九曲十八彎,娘仨的反應做鋪墊:

趙大娘在家,聽見明子的號子,就側起耳朵:

“這孩子這條嗓子!”

連大英子也停下針線:

“真好聽!”

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

“一十三省數第一!”

寫偷雞人的銅蜻蜓,是為小明子去英子家試銅蜻蜓做鋪墊;明子和英子相處的種種美好細節,是為明子最終情竇初開,被小英子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心搞亂了做鋪墊;待明子和小英子心裡種下了愛和真善美的種子,又為他們最終的選擇做鋪墊。

而那些僅顯出冰山一角的森冷,比如善因寺裡的惡狗,水很深的護城河,幾百人喝粥不出一聲、仿似死人的膳堂,香菸繚繞但毫無人間煙火氣的大殿、關於方丈小老婆的傳言........都只做聊聊數筆。但卻像一個深黑的背景,更襯托出了人性本真、人間煙火氣的彌足珍貴。

汪曾祺的文看似隨意而為,一派平和,但水下暗流湧動。細品其中的精妙處,直讓人拍案。難怪賈平凹大讚:“汪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

5、那一顆童心,如戲水頑童興之所至的淘氣,灑下一路笑聲。

讀汪老的文字,常被他毫無預警、突如其來的幽默擊中,笑得打跌。而他老人家卻立馬把那顆活潑潑的童心收好,擺出一副理所當然的旁觀者姿態。實在淘氣!

於是明子就開蒙入學,讀了《三字經》、《百家姓》、《四言雜字》、《幼學瓊林》、《上論、下論》、《上孟、下孟》,每天還寫一張仿。村裡都誇他字寫得好,很黑。

看吧!剛還一本正經地羅列著四書五經呢,突然來一句:

村裡都誇他字寫得好,很黑。字不黑,還是字嗎?!村裡人的樸實憨厚躍然紙上。

牌客除了師兄弟三人,常來的是一個收鴨毛的,一個打兔子兼偷雞的,都是正經人。

哈哈,可不嗎?都是正經人!可以想見這句話後面,是明子常聽到的對話:“瞧您說的,咱都是正經人,怎麼能幹那偷雞摸狗的事呢?對吧?”那語氣、那腔調,真是回味無窮。

這一啄,銅蜻蜓的硬簧繃開,雞嘴撐住了,叫不出來了。正在這雞十分納悶的時候,上去一把薅住。

想想這隻可憐的雞,想想吧!多麼形象生動的幽默!

……

江南水鄉人的生活百態,早已刻印在這個戲水男孩的靈魂深處,經過幾十年坎坷人生的沉澱、發酵,幻化為這般靈動、活潑的文字。讀之,思之,品之,普羅大眾的卑微光亮、苦樂悲歡,盡在其中矣。

靜水流深,淺析《受戒》的胸懷和敘事風格

可以說,汪曾祺的文,把水之包容、靜美、靈動、幽深,都展現得淋漓盡致。但這種展現,不是一覽無餘的,需一層層細細品味。難怪有人說:汪曾祺的文章人人可讀,卻真的不是人人都可以讀的,沒有那個閱歷和積澱,便讀不懂。

但也許,汪曾祺的文章就是寫給每個人讀的,一時不能全懂,又有什麼關係呢?汪老說過: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繁茂,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儘管長著碧葉。

所以,或許我們可以先從那些花看起,等心靜下來、沉下來,再細細欣賞碧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