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什麼生活習慣可能會患上糖尿病呢?

小小孫說


對於許多人來說,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比大病更令人害怕的疾病。雖然它不會直接威脅到生命的安全,但卻會給身體帶來很不利的影響,還容易引發其他的併發症。據有關的調查顯示,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導致的主要原因就是體內的血糖值偏高。很多人的血糖指數不正常,都是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這4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就是高血糖的“助推器”,不及時改正很容易患上糖尿病。

1.口渴才喝水

在生活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只有在感覺口渴的時候才會喝水,有的甚至在口渴的情況很嚴重的時候才會補充水分。其實,當我們在感覺口渴的時候身體就已經處於缺水的狀態了,長期養成口渴才喝水的習慣,容易讓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不僅損害心腦血管,還不利於體內對糖分的吸收和代謝,對腎臟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2.晚餐吃得太飽

許多糖友都有身材肥胖的問題,在我們的一日三餐中,晚餐如果吃得太飽或是經常宵夜的話,就會容易讓身體發胖。而且,大部分人在晚飯後都會選擇坐下休息,不會活動身體。這樣體內過多的脂肪和糖分就無法被完全代謝出去,從而出現高血糖的情況。

3.飯後喝濃茶

喝茶是我們的飲食文化之一,許多人都有飯後喝茶的習慣。適當的飲茶可以幫助調理身體,但是如果喝太濃的茶則會給身體帶來不良的影響。大部分茶葉中都含有咖啡因的成分,這種物質其實是不利於控制血糖的。而飯後正是人體的血糖容易升高的階段,若是在這時候喝濃茶,就會有患上高血糖的風險。

4.不吃主食

有些人經常不吃米飯等主食,認為吃多了不利於控制血糖,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不僅容易使身體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還容易使血糖指數不穩定,甚至會導致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平時只要注意粗細的搭配,控制好主食的攝入量就可以了。


熊貓醫學


我是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目前糖尿病的發病率在我國已成井噴趨勢,大家也可能深有體會,我們身邊的糖尿病人越來越多,聚會吃飯時打胰島素已經很尋常了。我認為原因如下:

1、飲食習慣改變: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習慣改變了,以前常常吃不飽,現在可勁吃,想吃啥吃啥,大魚大肉、生猛海鮮、喝酒擼串、飲食無節制,夜宵增多都增加糖尿病風險。

2、體力勞動減少:經濟條件好轉,工業高度發展,人們體力勞動明顯減少,很多體力勞動被機械化代替。相反人們久坐久站的工作相對增多,比如辦公室一族、老師、服務員等,體力活動的減少,大大增加了糖尿病風險。

3、肥胖或超重:糖尿病的絕對高危因素,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90cm,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85cm,糖尿病風險大大增加。

4、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5、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6、另外:職場競爭壓力大、熬夜、作息不規律、人際關係緊張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糖尿病發病風險。

所以,我們要防患於未然,積極控制飲食及體重,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培養寬厚豁達的性格,儘量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


蘇曉貓的貓


2型糖尿病是一種以胰島素抵抗,血糖代謝異常為基礎的慢性代謝疾病,一旦罹患,通常無法治癒,需要長期的嚴格生活控制和使用降糖藥物來控制,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好,還容易出現心血管系統,周圍神經系統,腎臟等多個方面的糖尿病併發症。因此,防患於未然是很重要的,之所以會出現血糖升高,血糖代謝異常,胰島素抵抗等各種問題,最終發展成為真正的糖尿病問題,除了家族遺傳因素,年齡衰老因素以外,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也是導致血糖代謝異常的重要方面,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可能會導致糖尿病的那些不良習慣。

導致糖尿病的生活習慣之——不健康飲食

肥胖而不控制體重,是導致胰島素抵抗,出現血糖代謝異常的大敵。而導致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健康的飲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飲食結構的不健康,比如說喜歡吃高油高脂高糖的飲食,經常吃一些油炸,燒烤之類的垃圾食品,大魚大肉重口味,長期這樣吃下來,想要不發胖都難,而這些垃圾食品,不但會導致身體發胖,也會導致身體代謝系統的負擔,不光是糖尿病的風險會增高,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也往往會伴隨而來,最終發展為代謝綜合徵的問題。

除了不健康的飲食結構以外,還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暴飲暴食,晚餐吃太飽,睡的晚在吃點宵夜,正所謂馬不吃夜草不肥,這樣的不規律飲食,過量飲食的習慣,同樣是導致身體發胖,出現胰島素抵抗的重要風險因素。

因此,如果想要減少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首先應該從飲食上做到嚴格自律,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飲水,規律飲食,適度飲食,健康飲食不光是預防糖尿病發生髮展的重要方面,對於維持整體身體健康,調節血壓血脂,提高身體免疫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導致糖尿病的生活習慣之——久坐不運動

這同樣是導致體重增加,肥胖,進而導致出現胰島素抵抗,血糖升高,甚至出現新發糖尿病的重要影響因素。運動能夠增強身體對於糖的利用,改善胰島素抵抗,同時對於控制體重,同樣也是重要的方面。

建議朋友們一定要進行規律的,合理的運動或體力活動,正常的規律的體力活動,對於改善血糖代謝,對於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異常或空腹血糖受損改善,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時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好糖尿病的5駕馬車之一。因此,如果想要預防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還是應該讓自己保持一定的規律運動,堅持運動,這是非常重要的。

導致糖尿病的生活習慣之——熬夜

很多朋友人自己夠年輕,晚睡一會也沒什麼。但殊不知,長期的熬夜,會影響身體多個方面的健康,等出現問題的時候,再去補覺,就已經晚了。人體在睡眠休息時,身體的各個臟器也會進入低代謝狀態,心率會放緩,血壓會降低,胰島素的分泌和血糖代謝也會進入相對的休整狀態,而如果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人體的交感神經會持續活躍,內分泌系統也持續活躍,從而導致內分泌平衡被打破,內分泌系統的負擔也會加重,持續的睡眠不足,會導致血糖代謝的紊亂,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因此,想要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首先要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睡眠,不要熬夜,有失眠問題的朋友也要積極改善。

導致糖尿病的生活習慣之——吸菸

很多朋友有吸菸的習慣,明明知道吸菸不好,卻很難戒除。吸菸不但對肺不好,對心血管不好,實際上也是引起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代謝異常的重要方面。從上個世紀開始,關於吸菸與糖尿病發病風險關係的研究就一直在進行中,早在1980年代,美國的一項納入了11萬多人的大型研究,通過隨訪12年的時間發現,吸菸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每天吸菸的支數越多,糖尿病的發病風險越大。而還有研究發現,如果女性在孕期吸菸,不但會影響到孕期女性本身,還會對胎兒形成影響,使下一代發生肥胖,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增加。


因此,如果您本身就是糖尿病發病風險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遺傳史,肥胖等問題),如果您有吸菸的習慣,能戒除還是儘量戒除,雖然戒菸並不是一定會避免糖尿病的發生,但對於改善血糖代謝,減少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方面,還是非常重要的。


李藥師談健康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其發病原因除了遺傳因素以外,環境因素是主要的原因,從生活習慣上分析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方面:長期攝入高營養、高熱量的食物,往往是上一頓吃的食物還沒有消化就接著吃下一頓飯,再加上甜食水果飲料等等,長期下去,胰島負擔太重,造成其分泌胰島素減少,引發糖尿病。

2、運動方面: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人們的運動越來越少,缺乏運動鍛鍊的直接後果就是吸收的營養不能分解代謝,胰島素出現抵抗,引起糖尿病。

3、由於生活工作壓力大,過度勞累及精神刺激等都是引發糖尿病的誘因。

(諮詢更多的健康問題請關注“全科醫師鞏大夫”)



糖尿病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典型臨床症狀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吃、多飲、多尿和體重減少。糖尿病發病原因多是由於胰島素相對或者絕對分泌不足引起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造成血糖濃度升高。生活中哪些習慣會引起血糖代謝紊亂呢?

什麼生活習慣可能會患上糖尿病呢?

1. 飲食不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飲食越來越豐盛,長期大魚大肉導致脂肪攝入過多,能量代謝不了怎麼辦呢?多餘的能量會形成脂肪儲存起來,所以現代,肥胖人群越來越多。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長期肥胖會導致體內血糖、血脂代謝紊亂,糖尿病更容易發生。

還有現代人喜歡吃得過於精細,粗糧中的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血糖平衡,但是很多人卻不愛吃粗糧,飲食中粗細不均衡,雖然,這樣吃很美味,也有助於消化,但這種做法,反而容易升高血糖。

2. 生活不規律

很多上班族喜歡睡懶覺,早上起床也會餓著肚子去上班,中午在食堂隨便打發一下,晚上下班回家,再惡補一頓。長期飲食不規律,會導致血糖一直處於波動狀態,久而久之,容易出現血糖紊亂,糖尿病也會隨之而來。

3. 過量喝酒

過量飲酒會引起胰島損傷,導致胰島功能受損。胰島的胰島素分泌就會不足,引起血糖濃度升高,從而出現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頭暈、乏力等糖尿病症狀。如果繼續大量飲酒,將使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威脅身體健康。

4. 睡眠不好

睡眠不好的人很容易患糖尿病,因為不在睡眠不足的時候,體內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會變得活躍,從而影響人體對於糖分的吸收,進而帶來患糖尿病的後果。

如何管理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無法治癒,但可以進行管理和控制,管理糖尿病可以通過以下措施:1.通過平衡膳食、藥物治療和積極活動,將血糖水平保持在儘可能接近正常的水平;2.控制血壓。血壓水平應不超過130/80mmHg;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體育運動等,定期進行復診,諮詢專業醫生等。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大家都知道了,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

更多的時候是,某個人有糖尿病發病的易感基因,但發不發病,卻常和他的生活方式健不健康有很大關係。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生活方式與糖尿病的發病關係密切,最主要的有飲食結構、日常運動量、吸菸與否。

今天在這裡只說一個很常見、與糖尿病發病有很大關係、又比較好改善的生活習慣吧。

和飲食結構有關

司空見慣的一個現象,吃中飯的時間,從寫字樓裡出來的白領、跑外辦事的人都會找餐館餵飽肚子。

常常很多人,要一碗刀削麵,很大的一碗麵條、點綴幾片菜葉……

或者一份魚香肉絲蓋飯,紅紅的勾芡汁拌米飯,真是食慾大開……

這樣一份中餐,實惠,十幾塊錢能吃得很飽……

是的,很飽!

而一份刀削麵的面、蓋澆飯的白米飯都至少有3-4碗米飯那麼多,

一次吃進這麼多主食會出現什麼狀況呢

這麼多白麵、白米飯吃下肚,大量的葡萄糖進入血液,血糖很快飆升,為了降低血糖水平,胰腺很快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促進身體利用葡萄糖維持身體正常活動,多餘的葡萄糖會轉化為糖原儲存,如果吃下的飯太多,還有多餘的葡萄糖就會被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天天中午這麼吃,早晚餐也不少吃,久而久之,超重、肥胖不可避免。

肥胖常有胰島素抵抗,如果繼續這種飲食模式,天天讓血糖坐過山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胰腺就會因過度勞累而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戰勝胰島素抵抗,結果就是:血糖會升高至異常水平,胰島素再也不能把它控制到正常水平了,也便走上了糖尿病的道路。

怎麼做比較好呢?還是飲食結構

一頓飯裡菜要比主食多,菜最好佔2/3以上(莖葉類蔬菜多,配一些肉蛋或豆腐)。

中午在外吃飯怎麼點菜?

可以點一個蔬菜多的肉菜,一碗米飯(大部分人一碗米飯就夠了),

兩個人,可以點一個熱菜、一個涼菜,吃半碗或一碗主食。

這樣吃,餐費可能會多一些,但相比疾病,你願用錢買哪樣呢?

如果主食能吃到一些粗糧就更好了,既可以提升營養質量,也非常有利於預防肥胖、高血脂、糖尿病。


交流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頭條號 歐陽冬雲慢病管理


歐陽冬雲慢病管理


1.暴飲暴食。心情好,吃!心情差,更要吃!動不動就胡吃海喝,吃飯狼吞虎嚥是現代人的生活常態,一次攝入過多,多餘的熱量就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存儲起來,久而久之導致肥胖,而肥胖正是糖尿病的誘因之一。

2.加班加點。加班意味著什麼?即熬夜,久坐不動,吃夜宵!有一種肥胖叫過勞肥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現在肥胖已經被定為工傷,上班越努力的人,可能長得越胖,就是這個道理。

3.愛喝甜飲。可樂、奶茶,簡直是現代人的最愛,殊不知一杯500ml的可樂含糖量可高達40克!一杯奶茶的熱量相當於半碗飯,而且奶茶中還含有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它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之一。

4.飲食重口味。今天吃外賣,明天吃燒烤,後臺吃麻辣燙,想必很多人的飲食就是如此。這些食物中往往添加了大量的油鹽,對血脂和血壓都不利,而這兩個因素都與血糖緊密相關。

5.缺乏運動。尤其是上班族,最最缺乏鍛鍊。運動量過少的結果就是身體抵抗力降低,身材漸漸肥胖,尤其是小肚子的肉越來越多。而腹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明顯增高。


糖人健康網


最新的《2型糖尿病指南2017》公佈目前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為10.4%,也就是十個人裡有1個糖尿病患者,更可怕的是未診斷的糖尿病比例達到63%,也就是說糖尿病是一個既普遍存在又被普遍忽略的慢性疾病。



在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中,排在首位的是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管不好,降糖藥物,胰島素都阻擋不了併發症的發生。那自我管理管什麼呢?就與我們的問題相關了,就是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的不只是糖尿病還有其他慢性疾病,比方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甚至癌症。

(一)控制體重。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與體重正常人群相比,患病率顯著增加。我國BMI>28就屬肥胖,《糖尿病指南2017》2013年按體質指數(BMI)分層顯示:BMI<25,糖尿病患病率為7.8%,25≤BMI≤30,糖尿病患病率為15.4%,BMI≥30糖尿病患病率為21.2%,由此看來,越胖患糖尿病幾率越大。控制體重是預防所有慢性疾病的頭等大事。

(二)均衡飲食。大家都知道糖尿病被稱作是“富貴病”,長期糧太細,肉太多,菜太少,最終導致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而發生糖尿病。所以糖尿病不單純是因為愛吃糖得的,歸根結底是由於飲食不均衡導致,所以也不要寄希望某一種食物可以幫你降糖,控制總熱量,保持各大營養素比例均衡才是防糖控糖的最佳辦法。



(三)久坐必病。出門開車,網絡購物,方便得足不出戶就可以滿足生活基本需要,也誕生了很多沙發土豆,葛優躺的人群,而運動減少會導致代謝減慢,超重與肥胖。對於糖尿病人群來說,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有助於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有助於減重,更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發生。《糖尿病指南推薦2017》推薦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快走,打太極拳,騎車等),配合每週2次的抗阻運動(啞鈴,平板等)進行肌肉力量和耐力訓練。“生命在於運動”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哈。

飲食不均衡,久坐不動,熬夜,肥胖,自我管理差,所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會找上你的身體,正所謂“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健康從改變開始,我們一起吧!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導致患上糖尿病的生活方式,主要在飲食習慣上。

1、糖尿病分兩種,大部分是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血糖不規律為臨床表現,原因就是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不足以調控血糖水平,初期可能是因為胰島素分泌量不足,也可能是胰島素量多但是調控效果差,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抵抗,但到後期都會出現胰島素水平下降。

一型糖尿病常見於年輕人,一般不是生活習慣導致的,二型糖尿病主要常見於中老年人,主要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所致。

2、肥胖容易帶來胰島素抵抗

目前的科學研究表明,肥胖是容易帶來胰島素抵抗的。許多的研究表明,對於糖尿病患者,減肥可以降低糖尿病抵抗的程度。

所以,所有的容易導致肥胖的生活習慣,都會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比如暴飲暴食,比如嗜好油炸食品,比如嗜好高脂肪畜肉。

3、降低糖尿病風險的生活習慣

首先從飲食上來說,食不過量,均衡飲食,適量控制油脂和碳水化合物,保證蔬菜水果的量;

其次就是吃動兩平衡,每天至少保證6000步的運動量。

還有就是充分休息,規律生活。

姜丹,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註冊營養師姜丹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發佈的糖尿病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糖尿病患者數較2013年增加了1120萬,達1.096億,仍居全球首位。

誘因:這6大習慣易患糖尿病

1、吃的多,運動少

吃肉多:飲食中喜歡肉食,肉品中最愛白肉、野味,長期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導致身體肥胖,容易使血糖升高,誘發糖尿病;

長期進食過飽,會使人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長期處於“負擔”過重、相對疲勞狀態,造成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特別是有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人群,極易誘發糖尿病。

運動少:運動量少,也容易導致肥胖。吃的多,運動少的導致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2、超量喝酒又吸菸

吸菸、超量喝酒等成為習慣,殊不知,這些都影響著人體代謝的正常運行,容易誘發糖尿病等各種慢病。

與不吸菸人群相比,主動吸菸人群得糖尿病的風險要高出37%!研究人員估計,全球由吸菸引起的糖尿病患者總數已達約2780萬。而且,吸菸還會引發各種糖尿病的併發症!

女性在懷孕期間抽菸或可使其後代在成年期增加2-3倍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而父親抽菸則會增加其後代在兒童期間患糖尿病的風險!

3、飲食也偏鹹

在我國北方,,自古就有醃製鹹菜的習慣。冬天菜品少,入秋時要大量窯藏白菜、蘿蔔、馬鈴薯等,同時要大量漬酸菜、醃製品種豐富的各種鹹菜。

口味偏鹹,也是影響血糖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4、生活沒規律經常熬夜

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員在對8000名沒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蹤長達10年後發現,這些人當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覺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輕微糖尿病,而且這些人患病的一個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5、壓力又變大

除了飲食和生活習慣等緣故,

焦慮、抑鬱等心理都助長了糖尿病的發病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也有壓力越來越大。精神壓力過大會影響睡眠,對人體代謝及內分泌影響大,誘發糖尿病。

6、遺傳不落後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加和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患病,糖友人數也會有所增長。


這十類糖尿病發病高危人群

1、肥胖或超過理想體重的20%;

2、有糖尿病家族史;

3、有高血壓史;

4、血脂代謝紊亂;

5、糖耐量異常的人群;

6、工作緊張生活壓力大、久坐不動;

7、吸菸(每天10支以上)人群;

8、有分娩巨大兒歷史的婦女;

9、代謝綜合徵;

10、年齡超過4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