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腎病辨證,摘自張德蘊主編《新編辨證歌訣》1996年

中醫腎病辨證


腎病辨證,摘自張德蘊主編《新編辨證歌訣》1996年

腎有陰虛陽虛泛,

不固不納其症兼。

陰虛杞地首芋玄,

陽虛鹿芸芭附天。

腎虛水泛真武全,

固攝智桑櫻潼芡。

納氣蛤蚧黑錫丹,

立法尋源知其然。

[註釋]

腎病有,腎陰虛,腎陽虛,腎虛水泛,腎氣不固,腎不納氣五種類型。腎陰虛在治療上應滋補腎陰藥物可用;枸杞子,熟地,何首烏、玄參之藥。方劑可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則溫補腎陽,藥物可用鹿茸、大芸、葫蘆芭、巴戟天等溫熱之品,方劑可選用金匱腎氣丸,腎虛水泛可溫陽利水。方劑可用真武湯加減,腎氣不固應補腎納氣,常用藥有益智仁、桑螵蛸、金櫻子、童蒺藜、芡實。方劑可用;金鎖固精丸;腎不納氣應補腎納氣、可選用人參蛤蚧散或黑錫丹,在臨床上要根據症狀,辨證求因,合理治療,療效方可顯效。

(一) 腎陰虛

陰虛傷精失血觀,

臟腑虛衰致病傳。

口舌乾燥腰痠軟,

遺精盜汗五心煩。

舌紅脈數眩暈看,

滋陰補腎地黃煎。

[註釋]

本證是由於傷精、失血或年老臟器虛衰所引起的,其證見。口舌乾燥、腰膝痠軟、遺精盜汗、五心煩熱、頭目暈眩,舌紅脈數。治則:滋陰補腎。方劑可選用六味地黃丸。故用"地黃煎"而代之。

[按語]

本證見於現代醫學的結核病、糖尿病、尿崩症、神經性耳聾、腎炎、不孕症、久病體虛。具備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是:素體虛弱、年老久病,耗傷腎陰;或房事不節、損傷腎陰;或因傷精失血耗液而成。或急性熱病,耗傷腎陰;或因其他臟腑虛弱而致;或因過多服用溫燥藥物,均可導致本證。

本證的臨床表現是:頭暈健忘,腰膝痠軟,耳鳴耳聾、兩顴紅赤、五心煩熱,盜汗、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發落齒搖、足跟疼痛,甚則男子遺精或不育、女子崩漏、或不孕。舌質紅,脈細數。

本證的病機是:腎陰虧虛,不能制陽,內熱由生,故五心煩熱,顴紅等陰虛火旺之見證。陰虛夜間陽無所附,汗液隨陽外越,故盜汗;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膝痠軟;相火妄動,擾動精室,故遺精;腎陰虛則陽偏亢,蒸動腎關,開多盍少,故尿多;因腎氣不能固攝,腎關不固,津液隨尿液排出則尿如膏脂。陰虛肝旺則頭暈目眩;腎陰虧虛,不能上養清竅,則耳鳴、耳聾;腎主骨生髓通於腦,髓海不足則健忘;齒為骨之餘,腎又主骨、腎精無以充養骨齒,則骨軟齒動,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或不孕,舌質紅脈細數,均為腎陰虛之見證。

常用藥物:

滋補腎陰藥物:熟地、何首烏、女貞子、玄參、枸杞子、山茱萸、旱蓮草、龜板、天冬。

本證常用方劑為:六味地黃丸和左歸飲加減:生地、山茱萸、山藥、牡丹皮、枸杞子、女貞子。

加減法:低熱加:青蒿、地骨皮、知母、黃柏;尿多加益智仁、金櫻子;尿如膏脂加菟絲子、茯苓;頭暈加菊花、牛膝;少寐加五味子、柏子仁、酸棗仁、夜交藤;盜汗加龍骨、牡蠣;耳聾耳鳴加磁石、蟬蛻;閉經加當歸、益母草、少精加鹿角膠、海狗腎。

(二) 腎陽虛衰

腎陽虛衰勞損言,

腎陽不足內生寒。

形寒肢冷神不振,

陽痿不舉脈沉兼。

立法溫助腎陽寒,

方劑金匱腎氣丸。

[註釋]

腎陽虛是由於老損過度,腎陽虛則生內寒,而出現形寒肢冷,精神不振,陽痿不舉,舌淡脈沉遲。治則:溫補腎陽。方劑:金匱腎氣丸加減。

[按語]

本證包括某些虛弱證,慢性腎炎,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甲狀腺機能減退,神經衰弱,以及神經衰弱等具備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機是:素體陽虛,久病不愈;或由於勞倦過度,下元虧損;或年老體弱,腎陽不足均可導致。

本證的臨床表現是: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自汗,頭昏耳鳴,陽痿遺精,早洩不育,帶下清稀,不孕,腰膝痠軟,小便清長,或遺尿,舌苔薄白,脈沉遲弱。

本證的病機是:腎陽虛衰,氣血運化無力,不能上達於面,下通四肢,肢體得不到陽氣的溫暖,故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衛陽失於固表能力而自汗;腎藏精為生殖之源,腎陽不足,不能鼓動陽事,故男子陽痿不用,女子宮寒不孕;陽氣虛,精氣不充,髓不能榮於腦,腦失所養,故頭昏耳鳴;腰為腎之府,腎又主骨,所以腎陽不足,可導致腰膝痠軟,腎氣虧虛,失其封藏固攝之權,男子則遺精早洩,女子則帶下清冷;腎氣虛,膀胱失約,則小便清長,或遺尿。舌脈乃為腎陽不足之證。

常用藥物:

溫補腎陽藥:附子、肉桂、肉蓯蓉、仙茅、淫陽藿、巴戟天、蘆巴子。

本證的常用方劑:金匱腎氣丸或右歸飲加減:熟地、山茱萸、茯苓、肉桂、附子、鹿角膠。

加減法:腰膝痠軟加補骨脂、續斷、牛膝;性功能減退加:淫陽藿、巴戟天、肉蓯蓉;早洩加芡實、金櫻子;水腫加澤瀉、車前子;便溏加白朮、乾薑。

(三) 腎虛水泛

腎虛水泛陽虛談,

陽不溫腎化水言。

周身浮腫下肢甚,

呼吸氣促咳鳴痰。

腹脹尿少腰膝酸,

溫陽利水真武全。

[註釋]

腎虛水泛是由於腎中之陽不足所引起,"陽不溫腎化水言",是指腎陽不能溫煦脾陽化氣行水。其證見:周身水腫,下肢尤甚,呼吸急促,咳痰腹脹,尿量減少,腰膝痠軟。治則:溫陽利水。方劑可選用真武湯化裁。

[按語]

本證見於現代醫學的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急性腎炎、肺心病、具備下列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是:由於素體虛弱,久病失調,腎陽虧虛,腎陽不能溫煦脾陽化氣行水,使水邪氾濫上逆,或外溢肌膚,導致本證。

本證的臨床表現是:周身浮腫,下肢尤甚,按之凹陷沒指,腰痠痛,腹脹滿,尿少,兼有呼吸不利,咳嗽,痰鳴,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本證的病機是:腎陽虛衰,不能制水,氣化失常,不能蒸動腎關,水液排洩障礙,故尿量減少;水液溢於肌膚則周身浮腫,腫甚則按之沒指,水停於腹則腹脹滿;水泛為痰,則喘咳痰鳴;《中醫臨證備要》:"……水溼不化,凝聚成痰,上漬於肺,則為咳喘"。痰阻氣機,肺失宣降,則呼吸氣短,水氣凌心則心悸,舌脈乃為腎陽虛衰之見證。

常用藥物:

溫補腎陽藥:附子、肉桂、肉蓯蓉、仙茅、淫陽藿、巴戟天、蘆巴子。

利水藥物: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 抽葫蘆、冬瓜皮、玉米鬚。

本證的常用藥物:真武湯加減:附子、肉桂、茯苓、豬苓、白朮、澤瀉、生薑。

加減法:重度浮腫加冬瓜皮、抽葫蘆;腹脹加大腹皮、黑醜;心悸加遠志、柏子仁;咳喘痰鳴加杏仁、細辛、五味子、乾薑、麻黃。

(四) 腎氣不固

腎氣不固腎陽虛,

精關不固體無力。

面色淡白聽力退,

滑精腰痠脈細虛。

治則固攝補腎氣,

金鎖固精服之益。

〔註釋〕

腎氣不固是由於腎陽虧虛,精關不固所致。常隨有以下諸證,如滑精早洩、小便清白而頻、面色淡白,聽力減退,腰背痠冷、脈虛細。治則:固攝腎氣。方藥:金鎖固精丸。

〔按語〕

本證包括現代醫學的慢性腎炎,尿崩症,慢性前列腺炎,小便失禁等,具有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機是:腎陽素虧,勞損過度,或久病失養,腎氣虧耗,失其封藏固攝之權而致本證。

本證的臨床表現是:滑精早洩,尿後餘瀝,小便頻數而清,甚則不禁;腰背痠軟,面色淡白、聽力減退,舌苔白膩,脈細弱。

本證的病機是:腎氣虛,而精關不固,滑精、早洩《金匱要略》:"腎之陽虛,則精不能藏......夢即洩矣。"膀胱與腎相表裡,腎氣虛,膀胱不利,氣化失約、而見小便頻數而清、腎則失禁,尿後餘瀝;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膝痠軟;腎開竅於耳,故腎氣虛則聽力減退;腎陽虛,氣血運行無力,不能上充於面,故面色蒼白,舌脈皆屬腎氣虛衰之證。

常用藥物:

補腎固澀:益智仁、桑螵蛸、芡實、覆盆子、五味子、山芋肉,金櫻子、蓮子須、龍骨、牡蠣。

本證的常用方藥:金鎖固精丸加減:熟地、山藥、芡實、蓮子須、龍骨、牡蠣、潼蒺藜、五味子。

加減法:小便頻數者,可用縮泉丸加味:益智仁、烏藥、黃芪、山芋肉、桑螵蛸、潼蒺藜;尿濁加萆薢、瞿麥、茯苓;腰膝痠軟加覆盆子,桑寄生;小便失禁加芡實、金櫻子。

(五) 腎不納氣

腎不納氣腎虛弱,

久咳傷腎陽虧耗。

氣虛喘促動則哮,

四肢不溫尿量少。

惡風自汗虛飄飄,

補腎納氣參蛤療。

[註釋]

腎不納氣是由於腎陽虛衰所致。或久咳傷腎,使腎中之陽耗損。而出現一派氣虛之證。其證見:喘促,哮喘,動則尤甚,四肢不溫,尿量減少,惡風自汗。治則:補腎納氣。方劑:人參蛤蚧散加味。

按語;本證見於現代醫學的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慢性腎炎,具備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是:腎氣虛弱之人,久病咳喘,傷及腎氣。或體胖氣虛,經常出汗,又傷於勞損,均可導致本證。《景嶽全書》:"虛喘者無邪,元氣虛也。虛喘者氣短而不續,勞動則甚,甚則傷腎"。

本證的臨床表現是:呼多吸少,短氣喘促,動則喘甚,腰痠痛,聲低氣乏,咳逆汗出,惡風,四肢不溫,面部虛腫,舌淡,脈虛。

本證的病機是:肺主呼吸,腎主納氣,腎氣虛則攝納失權,下虛上盛,故短氣喘促,呼多吸少;動則氣耗,故動則尤甚。《證治準繩》:"真元耗損,喘出於腎氣之上奔"。腰為腎之府,腎陽虛則腰痠痛;腎陽虛,衛表不固,故咳逆汗出、惡風、四肢不溫;腎陽虛衰,不能化水御陰故面部浮腫,舌脈乃為腎氣不足之徵。

常用藥物:

補腎納氣藥:胡桃肉、補故脂、蛤蚧、肉桂。

本證的常用方劑:人參蛤蚧散或人參胡桃湯加減:人參、蛤蚧、胡桃肉、生薑、川貝母、桑白皮、五味子、肉桂。

加減法:汗多加黃芪、龍骨、牡蠣;神疲加四君子湯;腰膝痠軟加川斷、桑寄生、狗脊;四肢不溫加附子、桂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