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石砭峪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

石砭峪美景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

石砭峪水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秦嶺著名的石砭峪,西安市最早的水源地,直到今天也與石頭河、黑河一樣,是西安的三大水源地之一,對於古都長安來說,石砭峪就是“生命之源”,“龍泉之地”。

石砭峪,古名“石鱉峪”,以峪口有巨石如鱉得名。清康熙《長安縣誌》記雲:“石鱉峪在城南六十里,谷口有大石如鱉,鹹長兩縣以此分界”。可惜的是,1971年修石砭峪水庫時,將巨石炸掉,後人只能遙想當年之壯觀。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

關於石砭峪也曾流傳一段優美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康姓三兄弟,同住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有一年,河裡突然出現了一個石鱉,興風作浪,危害當地百姓,三兄弟就發誓要剷除它,保一方平安。首先由康三前往,結果沒有能壓住石鱉,康二前來幫忙,也未能制服石鱉,最後康大出馬,方壓住了石鱉,但三人都無法放手,為了讓石鱉永世不能動彈,三兄弟也就變成了石頭,永世鎮壓著它。為紀念康姓三兄弟,本地地名由潏峪改成了石鱉峪,但這個名字不大好聽,最後決定取“鱉”的近音字“砭”命名,因此當地百姓非常習慣叫成了“石砭峪”。

石砭峪系“長安八大峪”之一,位於西安市長安區中南部,西隔萬華山與灃峪為界,東隔南五臺與太峪為鄰,其南至秦嶺脊。

石砭峪中有石砭峪河流過,為渭河南山支流,主流長24公里,其兩翼有熊溝、大瓢溝、小瓢溝、四岔、青岔、馬勺溝、龍窩子、大板岔、柏木溝、左臂溝、水洞子、風寒窯等支溝21條。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

說起石砭峪河,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在隋朝時,隋煬帝帶著羽林軍南出長安城圍獵,到了中午大家口乾舌燥,急需飲水解渴。但眼前無河無湖,滴水沒有。於是隋煬帝降旨:三年為限,必須在這裡開鑿一池,周圍廣建宮室以供遊樂。

聖旨一下如山倒,長安城內外的老百姓卻遭了殃,如狼似虎的差役們驅趕著百姓挖人工湖。湖挖好了,但是沒有水。隋煬帝限期3日,挖通渠給湖中注滿水。3天已滿,還未完工,隋煬帝要殺人,成千上萬的工匠哭聲如雷,驚動了終南山石砭峪河裡的老龍王,他偷偷地吸來了東海水注入湖中,救了九村十八寨百姓的性命。

古詩描述石砭峪:“石級皆險滑顛躋莫牽攀。”可見谷中之路其險無比。

到了石砭峪,滿目青翠,滿庫碧水,山勢險要,沿著山路往裡行駛,西康高速公路和鐵路凌空飛度,在溝壑間忽隱忽現,天塹變通途。我們時而與西康高速並行,時而穿梭其下。一邊感嘆人類的偉大,一邊欣賞山中的美景,放眼看去,終南山隧道處的“藍天白雲”景觀蔚為壯觀。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

石砭峪美景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

石砭峪美景

進入峪口沒多久,便看到了石砭峪水庫大壩,“石砭峪水庫”五個大字鑲嵌在大壩上,水庫的容量很大,庫中綠水深不見底,沿途看到不少三五成群的人在垂釣,進入庫區群山疊嶂,滿目翠綠很是美麗。

從1971年開始,陝西省開始動工在石砭峪興建水庫,1980年建成蓄水,控制流域面積130平方公里,總庫容260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9.7萬畝,裝機容量0.3萬千瓦。初期石砭峪水庫以農業灌溉、防汛和發電為主。1990年開始向西安供水,成為一個時期內的西安水源“大哥大”,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西安出現嚴重水荒時,另外兩個水源工程還未建成,石砭峪水庫為西安用水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所謂:“甘泉永注長安”。

從石砭峪水庫大壩,我們步行進入,在蜿蜒的峽谷中,一直延伸進去,陽光之下,粼粼波光,水面或陰或陽、或靜或動,這水便更有了靈性。在山水間徜徉,藍天空淨無瑕,白雲悠悠然然,泉水清冽甘甜,密林幽靜無雜,在這隻有淙淙流水相伴的蒼茫大山中,在這陰翳避日的鮮有行人的叢林中,整個身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思緒隨山風飛揚,儘管在這裡,與山相比,人是何其的渺小脆弱,但卻是何其的自在、愜意!放飛身心,融身其中,徜徉徘徊,其樂融融!

在石砭峪中,人們一路過農家,穿林野,逆溪河,股股清流從高山中汨汨而出,清澈的泉水在山間峪中的石砭峪河奔流不息,跌宕起伏很有氣勢,最終挺進神秘好奇的修行聖地——天池寺。

天池寺是秦楚古道路旁的一座古寺院,此處峰雲際會,松柏環繞,臺地開闊,風水涵養。上天池寺所在地上天池,因在溝道東側,又叫東天池。相對的陽坡院子上有下天池,又叫西天池。化外仙境,天籟香音,峰巒疊嶂,風雲擊蕩,自古以來就是修行的聖地,這裡山地開闊,蘆葦波盪,曠野無人,鳥雀安詳,空山寂靜,日月淨朗,心靈釋放,自在徜徉,世外仙境,人間天堂!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

石砭峪蘆葦蕩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

石砭峪•天池寺

天池寺的蘆葦包括秦嶺山樑上的蘆葦正確學名應叫芒草,酷似蘆葦勝似蘆葦,一人多高,滿山遍野成片,美麗異常。

石砭峪天池寺蘆葦蕩是目前為止發現的秦嶺北麓地區面積最大的,也是最為漂亮的天然蘆葦蕩,方圓幾十畝,上下三大片,是秦嶺秋季最獨特亮麗的風景線,為秦楚古道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從秋天開始,蘆花開始變輕吐穗,滿山遍佈,花蓬搖曳,婀娜多姿。一路鳥雀梵音,馨香盪漾,恰是撫媚嬌娘般的俊秀。

此乃“春夏蘆蕩一片綠,秋後蘆花賽雪飄”勝景。

王維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每一次與石砭峪山水的親密接觸,來到這裡的朋友無不為之擊掌讚歎,流連往還。風吹蘆葦波瀾起伏,陽光映照,蘆葦穗子銀光閃閃,好使一幅水墨丹青畫卷,讓人頓時忘記登山的艱辛,掃去一路塵埃,有了每一次不同的收穫。(盧劍利)

(大美秦嶺)''生命之源

(作者盧劍利,資深新聞人、評論人、30年新聞編採經歷,曾榮獲中國新聞獎、中國晚報新聞獎、全國副省級城市黨報新聞獎、陝西新聞獎、西安新聞獎。大秦嶺文化研究專家,著有散文集《大美秦嶺》、雜文集《硯邊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