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無錫本幫菜大家吃得慣嗎?

酷爾樂


必須吃的慣啊!

無錫本幫菜特點,就是大部分清淡,紅燒的一般有點甜,其實無錫人紅燒的裡面放糖是為了吊鮮味,個別無錫老人或許會吃的很甜,還有本幫菜的飯店,也會大油大鹽大糖這麼放,這都是飯店廚師習慣,但大部分都不算很甜。

無錫本幫名菜,傳統菜,或無錫特色菜名如下:

有些菜看似大家都有,但其實菜裡面都有點小差別。

響油鱔糊,圖四

梁溪脆鱔,圖六

開洋冬瓜湯

炒十錦

清蒸白嗣魚

蘆筍沫悶蛋

各種筒腸,筒腸就是把豬大腸一層層灌進去,或者說套進去,有紅燒筒腸,圖七,滷筒腸,炒筒腸……很多

屌雞露

無錫排骨

醃篤鮮

銀魚羹,圖一

無錫肉麵筋,圖三

葷湯豆腐

油爆魚,圖五

各種口味螄螺,圖二

雪裡蕻炒肉絲,雪裡蕻炒魷魚絲,圖九

……

無錫還有很多很多特色菜,歡迎各位無錫人繼續補充











種花家的黒化兔


您好,我是瀾饞食記,美食領域青雲計劃獲得者,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無錫本幫菜真的很不錯的,只要吃得慣帶點甜味的江南本幫菜,吃無錫菜就不在話外。



很多人對無錫菜都有一個誤解,甚至道聽途說總認為無錫菜是甜的,而且甜的要死要死。實際上無錫菜中只不過濃油赤醬的比如醬排骨的確是比較甜而已。



我在無錫做培訓的時候,大師傅告訴我一斤排骨要放二兩糖燒出來才地道,燒到最後濃到拔絲。現在很多無錫當地人都覺得甜的過分了,只有一些老人還是喜歡吃這種比較傳統的醬排骨。

(錫幫菜代表菜梁溪脆鱔)

但是在其他無錫菜中,糖主要還是用來提鮮。在無錫當地也有兩句老話,分別是:鹹進口,甜收口;以及鹹過頭,甜來扳。所以絕大多數的無錫菜都是偏清淡爽口的。用當地話來說,糖不過是為了吊吊鮮頭,即所謂的“鹹頭甜頭鮮頭”,如果真要比甜的話,無錫菜甚至還不如濃油赤醬的上海菜。

在無錫,比較有名的本幫菜主要有以下幾樣:



首當其衝的就是醬排骨,基本可以稱之為錫幫菜的扛鼎之作。醬排骨用的是小排。口味鮮甜爽口,骨酥肉爛,回味悠長。最有名的當然是三鳳橋了。但是說實話,三鳳橋為了適應外地人的口味也做了改良,如果想吃最地道的醬排骨,只能請當地朋友帶你去街邊巷尾的小店,或許能一嘗真味。



麵筋塞肉也是錫幫菜的代表菜餚,當地又叫肉釀麵筋。像這種家常菜必須要在主人的飯桌上才能吃到最地道的,口味鹹鮮,非常下飯。與他形式相近的還有鏡箱豆腐,其實和閩南的釀豆腐有異曲同工之妙。



筒腸也是無錫菜的精髓。用的是豬小腸兩根或三根,洗淨之後一根撐開,把另兩根對摺後塞入。所以筒腸在北方也被稱之為套腸,如洛陽就有著名的白鶴套腸。但無錫的筒腸主要是用來紅燒,北方則多為滷製,所以無錫筒腸吃起來滋味更足一點。而且筒腸不光能單燒,還能和五花肉一起燒,自然味道更進一步。



太湖三寶和其他湖鮮。白蝦和白魚都可以用來清蒸或者用糟滷糟醉,而銀魚則可用來炒雞蛋。太湖蟹的質量並不比陽澄湖差,清蒸出來絕對鮮到掉眉毛。除此之外有各種家常土菜,比如常見的蚌肉豆腐,清炒蝦仁等。



無錫當地的醃篤鮮也很有特色。除了鹹肉,鮮肉和竹筍以外,當地還喜歡放百葉結。整道湯菜用最小的火力慢慢的篤出來,湯清如水,色淡如茶。可以稱得上是江南第一湯菜。



至於錫幫菜的小吃,主要有小籠,小餛飩,玉蘭餅,梅花糕,五色湯圓,輔仁對面的酸辣湯等,無錫的面也值得一嘗。

(無錫當地的炒螺螄,螺殼非常乾淨)

最後說一句,吃不慣的說不合自己胃口就行了,沒必要說人家難吃。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口味和飲食習慣,他不可能去遷就外地人而做出顛覆性的改變。對於新味道,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接受它,嘗試它,享受它,而不是一臉鄙夷的去詆譭它,這樣只能顯得自己太刻薄了。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筆者長期更新美食文化深度文章,現在關注我,可以使您成為餐桌上的靈魂人物。


瀾饞食記


我是在無錫生活14年的黑龍江人,安家在這邊了,無錫菜,真的吃不慣。

市中心有一家飯館是迎賓樓,好像是這個名字,據說是無錫菜的代表飯館,吃過,不好吃。甜,眾多菜是一個口味,不豐富,和無錫的性格一樣,溫吞,墨跡。


萬水千山197708


梁溪脆鱔真難吃


一54832087675


作為常州人,小時候也在無錫呆過。無錫的本幫菜非常適合自己的口味。


徐若林1


怎麼能吃不慣呢,本地人吃本幫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