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宋朝皇帝的畫像怎麼大部分都是穿紅色的袍服?為什麼不是黃色的?

歷史一書生


其實在最開始,龍袍的顏色不是黃色也不是紅色,而是黑色,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他所穿的龍袍就是黑色。不僅龍袍,連軍旗都是黑色,而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當時秦朝的染色技術還不是很發達,所以大部分的衣服顏色都偏向於灰色,暗色係為主,在這些顏色其中,就青色顯得比較高級一些,所以周朝時,天子的衣服基本都是青色。之後等到戰國時期,才出現了黑色的染料,黑色比青色顯得更加的嚴肅莊嚴,而且保存的時間也較為久,所以秦始皇選擇了黑色龍袍。

直到漢文帝的時候,染料技術才開始逐漸發展,這時候人們開始想嘗試新鮮的顏色,開始將衣服大面積的染成黃色,而且它比黑色更加持久,更加美觀,根據五行承運的學說,秦屬水,水尚黑,漢為土德,而漢滅秦,土克水,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漢文帝決定更改龍袍的顏色,所以漢文帝就從此改穿黃色龍袍,他也由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穿黃色龍袍的皇帝。

但是後來慢慢人們對美的追求在增加,覺得當時技術條件下生產的暗黃色,實在並不是那麼好看,而且質量也不是非常好,所以在東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部分皇帝仍然選擇以黑色龍袍為主,只有少部分因個人愛好而偏愛黃色的皇帝,才會選擇黃色龍袍。

隋朝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染色技術開始變得很成熟,這個時候染出來的黃色已經非常之好看了,質量也很過硬,所以隋文帝登基之時,就採用了黃色的龍袍,等到李淵當上皇帝后,就直接將黃色作為了皇家的顏色,只允許皇家人員穿,平民百姓不允許穿黃色衣服,後來這條規定也被歷代皇帝所採用。

到了宋朝時,染色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更新換代的顏色來了,紅色又開始流行起來,併成為大家所熱衷追捧的顏色。

其實是從宋太宗趙匡義開始,便開始穿紅色的龍袍。等到宋真宗時,他更是直接下詔說,根據陰陽五行的說法,宋當屬火德,所以服色所尚,以赤為宜。

於是宋朝後面的每個皇帝,基本都偏愛穿紅色龍袍,大臣們的朝服也都是以紅色為主,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在看宋朝皇帝畫像時,會發現除了趙匡胤外,其他皇帝基本都是穿的紅色龍袍。

而且在宋朝就有了“男紅女綠”的說法,在熱播大劇《知否》中,趙麗穎馮紹峰大婚之時,新郎穿的就是紅袍,新娘穿的就是綠袍,宋代的將軍也穿紅袍,紅色代表著吉利和喜慶,象徵著將士能夠出徵勝利,平安歸來,紅色還可以讓士兵心裡有鬥志,振奮人心。

還有一種說法是紅色與鮮血的顏色接近,受傷了之後,血可以與衣服融為一體,不容易讓敵人發現,有可能還會躲過一劫。

如上之種種,宋代皇帝愛穿紅袍,理由不外乎五德論、再加上當時的風俗和染料技術的發展,綜合原因造成。


歷來現實


是的,在宋朝列代皇帝的畫像中,除了宋太祖、宋太宗這哥倆,其他的都是紅袍。而且不僅僅是宋朝,其他朝代的皇帝也有不少穿紅袍的畫像。

唐太宗:朕也喜歡紅衣服喔

這是因為紅色在中國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正色、貴色,可以辟邪,古代貴族們喜歡用紅色作自己的衣裳。但到了春秋時期,貴族們喜歡用紫色作為自己的衣裳,孔子覺得紫是雜色,這是以邪代正,所以表示自己很討厭這種行為:惡紫之奪朱也。

明成祖:紅色喜慶

所以中國古代皇帝,穿的最多的顏色是紅色,而不是黃色。在隋朝後,皇帝才開始穿黃袍,於宋朝發展成熟,全盛於元明清之時。但唐宋明的帝王還是會穿紅袍,準確的說,黃色和紅色都是皇帝常用色。

漢昭帝,也是著紅色袍服

《宋史輿服志.三》講述得很清楚:“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淺黃袍衫……宋因之,有赭黃、淡黃袍衫……紅衫袍,常朝則服之。……後殿早講,皇帝服帽子,紅袍。”說明上朝和學習(早講)的時候,宋朝皇帝都著紅袍,也就難怪畫像中多是紅袍了。

除此之外,代表莊重、威嚴的黑色也是皇帝常用色。

南陳宣帝是黑黨

隋煬帝

宋太祖:沒想到吧,我不僅僅有黃袍,還有黑袍


海軍史研究會員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政權,從而建立了宋朝。

據清朝錢彩所著《說岳全傳》載:“自從陳橋兵變;黃袍加體;即位以來;稱為真龍天子。”

由此可見從宋朝開始,“黃袍加身”就象徵著真龍天子登基成功,黃袍開始成了皇權的象徵。

從五代十國開始,已經有朝廷開始設立專門從事繪畫的畫院,畫院畫家以“侍詔”的身份穿戴官服在朝中任職,領取國家發放的俸祿。

宋朝的畫院繼續沿襲五代並加以擴大,成立了翰林圖畫院。很顯然,翰林畫院就是專門服務於朝廷的機構,其中有一樣職責就是為皇帝畫像,並一直延續到清朝。

(趙構)

隨著各皇朝更替,宋朝及之後的歷朝帝王畫像,在清乾隆年間移藏於南薰殿。從南薰殿保留下來的帝王畫像中看到,明清兩代皇帝都是一身龍袍的賣相,彰顯出帝王威儀與華貴,而宋朝皇帝畫像大部分卻是穿紅色袍服,為什麼不是黃色的呢?

和宋太祖的崇尚節儉的執政方針有關,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宋朝事實類苑》載:“太祖躬履儉約,多所減損,常服澣濯之衣。乘輿服用,皆尚質素,寢殿設青布緣葦簾,宮中闈幕,無文采之飾”。

宋朝建立之初,五代十國各軍閥勢力分裂割據的局面並沒有結束,像南面和西面的南唐、後蜀、南漢、南平等割據政權,都是宋朝統一全國的絆腳石。

此時宋朝的疆域只不過300多萬平方公里,趙匡胤以結束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為目標,提倡勤儉倡廉的執政方針,並且以身作則,不僅自身身穿樸素,連皇宮中的裝飾也是清廉為主。

趙匡胤這種居安思危、崇尚節儉的作風,奠定了大宋基業。所以北宋的前幾個皇帝都很好地延續了趙匡胤儉樸的生活作風。包括後來南宋在內的皇帝,都少有窮奢極欲的帝王出現。


下面來看一幅宋太祖的御容圖。

(宋太祖)

太祖趙匡胤面容平和,身著淺黃色圓領大袖寬衫,腰繫紅色玉束帶,腳穿黑色皂紋靴,頭戴展翅烏紗帽,儀態雖平和又不失莊重威嚴。

趙匡胤建立宋朝,終結了五代十國混戰的局面,知道奢靡風氣實在對政權的長治久安實在是毫無益處,對養成北宋皇朝政權初期勤政愛民,崇尚節儉的新風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也是北宋逐漸走向強大的根本原因。後來眾多史學家對趙匡胤的評論大多也是如此。


據《宋史·輿服志》記載: 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皂文鞸,大宴則服之。 赭黃、淡黃䙆袍,紅衫袍,常朝則服之。

從宋史車服志中得知,赫黃、淡黃、紅衫袍都是皇帝常穿的朝服。眾所周知,趙匡胤是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趙匡胤身為後周舊臣,有篡奪後周江山之嫌,從心理角度來說,除非很有必要,趙匡胤是不會時刻穿著黃袍招搖的,淺黃倒是不錯的選擇了。

《宋史》載:“先帝以勤勞定天下,凡軍國機務、邊防制置,鹹得之矣。但遵守舊規,不得輒易”。

這是繼任者趙光義對宋太祖的評價,以及遵從太祖祖訓的決心,趙光義也是不喜穿黃袍畫像的皇帝,甚至影響了宋朝後來的眾多繼任者。

至於宋朝後來的繼任者大多是穿紅袍,除了個人喜紅色外,還有其他的原因。

宋朝皇帝喜穿紅袍和“五德”德性有關

宋朝建立於後周之後,後周屬於“木德”,木生火,則宋朝是屬於“火德”,其色尚赤,赤是紅色也。

據《資治通鑑》載:“戰國時期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認為皇朝的更迭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種德性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

古代人你說他封建也好,迷信也罷,總之事關宋朝泱決大國的興衰,繼任看是必須要照單按規劃辦事的,容不得半點兒戲。這也是宋朝後來繼任者畫像大多穿紅袍的原因。

赭黃、淺黃的朝服大部分是在一些莊嚴的場合穿的,要求也比較嚴格,還要帶上笨重的珠玉冠冕,一番折騰下來皇帝也會累死,就跟耍猴子差不多。所以,宋朝皇帝畫像時,並不是什麼嚴肅的場合,穿著符合五行“德性”的紅袍,這樣才能隨意輕鬆一點,畢竟畫像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時間的。


小刀刀說史


宋朝皇帝的畫像怎麼大部分都是穿紅色的袍服?為什麼不是黃色的?

大家好,我是【深夜聊齋】,我的答案是:

清乾隆十三年,即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下旨整理內務府內藏的前朝帝王御容,並將其重新裝裱放在紫禁城南薰殿內,這其中就有16位兩宋帝王的畫像,其中大部分身穿紅袍,兩個人穿白袍,沒有一個人穿黃袍。其中的原因,與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以及宋朝的德運有關。

(宋高宗)

一、五行理論與中國王朝

五行理論開始於先秦時期,古人認為,五行由“土、木、火、金、水”組成,它們與五帝、五色、五方、五音、五味、五臟有著對應關係。

比如說,土對應黃色,主中央;木對應青色,主東方;金對應白色,主西方;火對應紅色,主南方;水對應黑色,主北方。

在戰國時期,齊國人鄒衍發展了陰陽學派,並第一次提出了王朝更迭的“五行生剋循環”學說。他將五行推演為代表王朝國運的五德,認為五行預示著王朝的興衰與更替,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鄒衍認為,夏朝屬於“木德”,而“金克木”,所以殷商是“金德”。而“火克金”,周朝即是火德。

按照鄒衍的理論,再往下推演,秦朝代替了周朝,是“水克火”,而水對應的是黑色,因此秦朝尚黑色,皇帝的袍服也就是黑色。

(秦始皇)

但到了漢朝,本應該是土德,因為“土克水”嘛,但朝野之中卻對於漢朝的德運卻是爭論不休。劉邦當機立斷,宣佈漢朝承襲秦朝的天下,為水德,尚黑色。但到了漢武帝時期,卻又改為了土德,尚黃色。

王莽篡漢時,劉向、劉歆父子,推翻了就有的五德相剋理論,提出了新的理論,認為新王朝乃是由舊王朝所生,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他們認為漢朝屬於火德,而“火生土”,那麼王莽的新朝就是土德,尚黃色。

以上就是古代王朝相生相剋的五行理論,它簡單的將王朝的更替用五行之間的關係來解釋。但其實這套理論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在王朝分裂成為若干割據政權,並最終走向統一以後,新的王朝該如何定自己的德運呢?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從隋唐、五代十國到北宋,這混亂的幾十年中,五行理論是如何運用的。

(唐太宗黃袍)

二、五行理論在隋唐五代的運行

在隋朝統一以前,中國經歷了幾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這個時期,五行理論執行起來確實比較困難,因為中原地區王朝更迭、多國並存已成常態化。

而隋朝的建立,是因為北周皇帝的禪讓,北周屬於木德,因此按照“木生火”,隋朝屬於火德,所以其衣冠也尚紅色。

李唐取代隋朝以後,按照“火生土”的理論,始尚黃色,因此其衣冠也是黃色。然而唐亡後,就有意思了,五代十國亂七八糟,絕大多數政權都選擇了五行之一,作為本朝的德運,以宣誓自己的正統性。

(唐太宗)

其中,後堂皇帝李存勖,以唐朝皇室自居,宣佈繼承了李唐衣缽,所以後唐也是土德。其後,後晉、後漢、後周,也全部遵循了這個世系,“土生金”,後晉為金德;“金生水”,後漢為“水德”;“水生木”,後周為“木德”。

三、宋朝的德運以及服色

因為北宋是繼承了後周的禪讓而建國,因此,按照五行相生理論,“木生火”,北宋即為火德,尚赤色。此時,北宋尚未完成國家統一,就已經確立了自己的火德德運,意在證明自己是中原正統,將來統一天下也是實至名歸。

(宋真宗)

當然,北宋的德運,在當時也有不同意見,一些人認為,五代時期的各國,根本不具有正統性,宋朝應該是承襲唐朝的德運,“土生金”,北宋應為金德。而金德尚白色,所以在宋太祖、宋太宗的畫像中,他們身著白袍。

(宋太祖)

但後來火德還是被北宋皇帝一直沿習下來,南宋建立時,宋高宗第一個年號就是“建炎”,“炎”就是火的意思,也意味繼承了北宋的火德。所以,在畫像中,南宋皇帝的皆穿紅袍。

本文由作者【深夜聊齋】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如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留言、轉發,【關注】!

深夜聊齋


宋代皇帝的畫像大部分都是紅色,因為宋代人喜歡紅色。

在中國古代,有三種顏色是比較受尊敬的,主要就是黑色、紅色和黃色。通常來說,秦和漢初流行黑色,漢武帝之後的漢朝、宋朝和明朝崇尚紅色,隋朝開始黃色逐漸成為皇帝的主色調。

舊中國歷史主流來說,雖然不同朝代的皇室專用顏色各有不同,可是紅色始終都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顏色之一。

放在宋朝,流傳下來的畫像中,除了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倆,大部分皇帝都是穿著紅色長袍。

在中國文化中,紅色代表著喜慶、代表著紅火,與華夏崇尚太陽的信仰直接相關。所以,紅色始終都是人們服飾中最喜歡的顏色。不過在孔子看來,紫色不是正色,所以他說”惡紫之奪朱也“。

天龍八部中,阿紫的人品明顯不如阿朱,這一點金老爺子是從孔夫子那裡雪萊的。

不過,孔子這樣的少數人並不能代表多數人的想法。大家還是喜歡”紅得發紫“,不喜歡穿青衣。所以宋朝的官員服飾從低到高分別是青色、紅色、紫色。宋初規定,三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硃色,七品以上服綠色,九品以上服青色,民間不準穿黝色布,“違者罪之”。

為什麼紫色代表尊貴?因為紫色顏料本身就不容易提取,紫色的衣服制造成本也很高。放在歐洲,紫色也曾成為皇室和貴族的專用色。英語中的紫色為 purple,即為王公貴族之意。

按照《宋史》卷一五一《輿服志三》的說法,宋代繼承了唐代尚黃、紅的傳統。皇帝“常服赤黃、淺黃袍衫,玉帶紅束帶,皂文靴,大宴則服之。又有赭黃、淡黃袍衫,紅衫袍,常服則服之”。

從隋朝開始的黃色流行風潮,在宋朝還沒有形成徹底的風氣,宋朝的服飾,基本上還是以赤黃色為主,其實更接近紅色。

從出圖的文物來看,宋朝皇帝的朝服,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相當於群臣百官的朝服。通天冠又名捲雲冠,冠上綴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寬一尺,戴時用玉犀簪導之。所穿紗袍用絳色,襯裡用紅色,領、袖、襟、裾均緣黑邊。下著紗裙及蔽膝也用絳色。頸項下垂白羅方心曲領一個,腰束金玉大帶,足穿白襪黑舄,另掛佩綬。

宋朝皇帝們在上朝和上課時都穿著紅袍子,所以畫像中大都紅色,也就不奇怪了。


歷史知事


在我們一般人的認知裡,皇帝穿的龍袍那就是黃色的。黃色豔麗莊重,黃與皇同音,代表著皇權。在很多影視劇裡,不管是哪個朝代,皇帝的龍袍一律黃色。這有點誤導大家,他們只追求收視率,而壓根不考慮歷史知識點。

說宋朝皇帝的畫像有很多是穿紅色袍服的,這讓很多人感到詫異。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不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發動的嗎?他黃袍加身做了皇帝。難道是歷史記載有誤?亦或是後來給皇帝畫像的人腦子瓦特了,上色的時候出了差錯?


其實都不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板上釘釘的事,不會有誤。給皇帝畫像敢上錯色嗎?有幾個腦袋讓人家砍?所以只能證明這紅色的龍袍是真實存在的。

任何事物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龍袍的顏色也是一樣,不是從一開始就定為黃色的,它有一個發展衍變的過程。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詳細說一下龍袍顏色為什麼除黃之外還有別的顏色。

從秦朝開始說吧,秦統一天下後正式進入封建社會。秦始皇的龍袍是黑色的,是不是又有小夥伴要起鬨了?稍安勿躁,確實是黑色的。這是為什麼呢?

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古人為了給很多事情找一個合理的解釋。便盛行陰陽五行之說,以鄒衍為代表,他在諸子百家中獨創了陰陽家。

鄒衍認為朝代的更替,是相生相剋的。正如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是相生相剋的,與之對應的顏色就是白青黑紅黃。在此觀點下就出現了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的理論,而取代周朝的秦朝,自然而然也就是屬水德了,尚黑,以水克火。因此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秦朝的龍袍是黑色的,而秦人也都尚黑。

劉邦建漢以後,沿襲了秦朝的舊制,依然尚黑。那麼問題來了,五行之說到劉邦這就沒用了嗎?於是在漢文帝的時候,就為龍袍的顏色發生過一次爭論。有人認為漢推翻了秦朝,應屬土,土克水嘛,也有人認為劉邦是赤帝,應尚紅,爭論不下,所以龍袍的顏色就出現了黃和紅。

黃袍的興起始於隋。隋朝雖然短暫,但它卻是大一統的王朝。隋文帝以象徵天下的土為德,土居中央,掌管大地,寓意為天下一統。土尚黃,所以至隋朝開始,龍袍以黃色為主打色。

唐高祖李淵把黃色徹底定為皇族專用。所以老百姓如果再穿黃色的衣服,那就是要掉腦袋的。

而宋朝又稱炎宋。五行中屬火德,尚紅色。宋朝統治者對紅色極為推崇。但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怎麼回事?一個朝代出現幾種顏色的龍袍也是允許的,就像漢朝一樣。

除了趙匡胤之外,從趙光義開始,紅色龍袍成了主流。宋朝皇帝在上朝的時候,或是在後殿批閱奏摺的時候,都會穿紅色龍袍。這是皇帝日常且重要的活動場所。所以給皇帝畫像就以此為標準,便出現了紅色龍袍的畫像。

明清時期的龍袍就多以黃色為主了。影視劇多以拍明清為主,所以也給我們造成了先入為主的印象。以為龍袍都是黃色的了。


其實除了五行說對龍袍顏色的影響之外。我認為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染色技術的限制。漢以前的顏料都是從植物中提取,多以青黑為主。而紅黃色是從礦物質中提煉的顏料。所以漢以前他們想整個黃色的龍袍都不容易。


說史聽濤


古代帝王被認為是真龍天子,他們是命中註定要掌管一個國家的命運,所以帝王的權勢滔天,所有臣民都要服從他的命令。為了體現皇權的威嚴,帝王每天都會穿著龍袍,但是有一點很奇怪,在宋朝皇帝的畫像中,基本上看不到人們印象中的黃色龍袍,而是紅色的袍服,那麼為什麼宋朝的皇帝不穿黃色的龍袍呢?

其實認為龍袍就一定是黃色的這種觀念是受到影視劇的影響,現在影視劇中的帝王都是穿著黃色龍袍,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這種龍袍才是皇帝的標誌,簡直就如同皇帝的制服一樣。但是真實的歷史可能和人們所想象的不同,因為不同朝代都有不同的規矩,所以關於宋朝皇帝為什麼穿紅色的袍服,還要回歸到這段歷史去看。在很多宋朝皇帝的畫像中,他們所穿的服裝基本上和官服差不多,但是實際上宋朝皇帝所穿的並不是簡單的紅色官服,而是履袍,在當時履袍的製作其實大有講究,履袍也分很多種,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威嚴的體現,在宋朝時期,一般在正規場所中皇帝都會穿著履袍出席。


龍袍其實是從周朝開始使用的,但是龍袍不是隻有黃色這一種,龍袍的顏色分類非常多,例如在秦朝時期皇帝所穿的是冕服,這在當時就被認為是龍袍,而秦朝時期的冕服都是黑色的,而且上面沒有任何的裝飾。秦朝皇帝之所以會穿這種冕服,主要是因為秦朝屬水,所以認為黑色是極佳的選擇,也可以讓國運昌盛。而唐朝時期五行屬土,所以唐朝的皇帝都會穿黃色的龍袍,黃色的龍袍符合五行,對於王朝也多有益處。但是宋朝就不一樣了,宋朝五行屬火,所以不會選用黃色的龍袍,而是穿著紅色的袍服,宋朝以紅色為尊貴,所以當時的皇帝都要穿紅色的袍服才符合國運。

當然現在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宋朝時期的皇帝畫像是穿黃色袍服的,但是宋朝時期只有帝王離世後才可以穿黃色的袍服,所以看到穿著黃色袍服的畫像,就表示這個畫像是遺像,不僅能和正常的畫像相提並論。宋朝時期皇帝的畫像大部分都是以紅色袍服為主,這不僅是帝王尊貴的體現,也符合五行理論,畢竟古時候人們都很迷信,皇帝也不能免俗。


尚武菌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不要被趙匡胤“黃袍加身”騙了!宋朝皇帝龍袍顏色不一定是黃色的!

公元960年,陳橋驛。這裡發生了一件大事。在封建王朝,大事即譁變。事先準備的黃衣被披在了趙匡胤身上。眾人皆拜,高呼萬歲。隨後,後周皇帝周恭帝禪位,趙匡胤繼承皇帝之位。國號宋,改元大赦!



史稱“陳橋兵變”。又是比較出名的典故“黃袍加身”。或是黃袍,又或是黃衣……總之,一旦加身,便成皇帝。似乎它是皇帝權位的象徵。那麼,宋朝皇帝的龍袍顏色就是黃色了嗎?

但是,龍袍不一定是黃色的。隨時節,隨場合,龍袍的顏色、款式……會跟著發生變化。在《宋史》輿服志裡,宋朝皇帝的服飾總共有大裘冕、袞冕、絳紗袍、履袍、衫袍、窄袍、御閱服七大類。若是加以總結,則歸為祭服、朝服、常服三類。

首先,祭服,冕服,祭祀之服,用於重大祭祀場合,由冠、服、飾組成。服皆是上衣下裳形式!衣裳的顏色也是歷經了多次改制,彙總如下圖:



在圖中,火色赤,黃而兼赤,便為纁色,微黃的紅色。而黑中揚赤,偏紅的黑色,則是玄色。至於青色,應該是偏黑的藍色。

其次,朝服。無論是上衣,還是下裳,都是絳色,絳為大赤,大赤即大紅。一身紅色,朝見百官。

最後,常服,公服。唐承隋制,因而常服繼承為黃袍,後來改作赤黃。由此,士庶不得穿、用赤黃色。到宋朝,黃袍改為赭黃、淡黃。另外,常服還有紅袍。腰間配上紅或金帶,靴履、首服都是皂色(黑色)。



綜上所述,可見宋朝皇帝多以紅色為主。所以,在查看他們的畫像時,多是以穿紅色為主。

至於為什麼是紅色?與其說宋屬火德,尚赤。還不是說宋朝崇尚素雅,素雅中紅色最為高貴,加上當時生產力水平達到,因而興起一股尚紅之風。



每天帶來精彩歷史內容,我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三叔小記


首先,研究服飾一定要拋去民間“龍袍”的概念。

在清代之前,皇帝的服飾有冕服,通天冠服,皮弁服,公服,常服等等...

那我們回到問題中,宋代皇帝畫像服飾顏色,畫像中,宋代皇帝穿的是公服,就是指一般朝會中的正式制服。

公服又分三種,一是衫袍,就是大部分畫像中的那種,圓領,大袖,下邊不開叉,加襴,顏色有赭黃色,白黃色,白色和紅色,我們能從太祖和太宗皇帝的畫像中發現白色或者是白黃色的公服,大部分是紅色的,注意,皇帝所穿的紅色不等於大臣穿的緋色。具體形制和顏色可以參考下現代日本天皇的那種。

第二種是楑袍,抱歉,那個字打不出來,跟第一種衫袍相比,只有一個地方區別,那就是下邊是開叉的,沒有加襴。

第三種是窄袍,就是袖子是窄袖。

以上三種,都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穿著,宋代皇帝最常用的服飾,都戴展角蹼頭,就是那種兩邊翅非常長的帽子。

最後,宋代的公服制度,影響了當時的遼朝和金朝,以及後來的元朝和明朝。

宋遼金元明,五個朝代的公服,不瞭解的第一眼看上去,都是一個樣。


劉允之


受電視劇影響,許多人認為黃色是封建時代華夏天子的專屬顏色,但是我們從古代皇帝的畫像可以看出,皇帝穿的袍服並不僅只有黃色,例如秦朝時期的黑色、宋朝的紅色,為什麼同樣是龍袍會有顏色的區別呢?

清代龍袍

戰國時期,鄒衍提出了“五德終始”理論,他認為五行與終始、興衰、朝代國運相關。五帝時代屬土,土對應黃色,五帝被夏朝所終結,土克木,所以夏朝屬木,木對應青色,因而夏朝崇尚青色。

成湯推翻夏朝,創立商朝,是金克木,金對應的顏色是白色,因此商朝尚白。而武王伐紂,建立周朝,是火克金,火對應的顏色是紅色,因此周朝屬火。秦朝終結周朝,屬於水克火,而水對應的顏色為黑,所以秦朝崇尚黑色,不僅秦始皇穿黑色,連秦朝的軍旗都是黑色的。

戰國以前受五德終始理論影響,各朝皇帝的袍服都以深色為主,那為什麼之後的朝代又出現黃色呢,如唐太宗的許多畫像都是黃色,宋朝皇帝的畫像以紅色居多,是因為後面幾個朝代不再相信“五德終始”理論嗎?

其實,春秋戰國時期,染色技術並不發達,廣泛採用含有單寧酸的植物染料,用媒染法染黑,媒染劑為青釩,因此靛藍在這一時期得以廣泛的運用,所以這一時期的許多服飾都偏向深色系,這些顏色中青色比較高級,所以周天子的服飾為青色。

漢文帝

漢朝時,植物染色技術更加發達,絲織物的色彩達20種之多,東漢《說文解字》中所羅列的紡織品的色彩名稱達39種,黃色也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漢為土,漢滅秦,土克水,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漢文帝將龍袍的顏色改為黃色,因此漢文帝也成了歷史上第一個穿黃色龍袍的皇帝。

到了唐代時期,草木染技術高度發達,比天然染料應用更為廣泛,顏色更加豐富,僅黃色就有鵝黃、菊黃、杏黃、金黃、土黃、茶褐,植物染色技術在這個時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於是李淵將黃色定為皇家專用顏色,普通百姓不允許使用黃色,這條規定也被後來的歷代皇帝所採用。

宋朝皇帝畫像

到了宋朝以後,染色技術又有了進一步突破,按五德終始說,宋屬火,所以崇尚紅色,於是紅色又開始流行起來。到了明清時期,用於染色的植物已多達幾十種,植物染料不僅自給自足,而且還大量出口。我國染料植物的種植、製備工藝、染料應用技術在這一時期均達到鼎盛階段,染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清朝還專門設立了江南織造局,專為皇家貴族織染衣物,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是江南織造局的負責人。江南織造局下管江寧局、蘇州局、杭州局等三個主要的編織染色機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各朝代龍袍顏色的變化,不僅是來源於五德終始理論,同時也是我國古代染色技術的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