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她演《廬山戀》女主讓人難忘,勤奮努力下苦功,在熒屏上大放異彩

青年時代的張瑜

她演《廬山戀》女主讓人難忘,勤奮努力下苦功,在熒屏上大放異彩

雙眼水靈精明,身材略顯小,大家都叫她“小張瑜”。1980年,23歲的張瑜因為出色的演技被導演黃祖模選中,扮演電影《廬山戀》中的女主角周筠而被大家所熟知。

當時,張瑜在山西外景地拍攝《啊!搖籃》扮演保育員梁燕。《啊!搖籃》一結束,張瑜就告別了“梁燕”,帶著戰火紛飛年代的塵煙,馬不停蹄地來到了景色秀麗的勝地廬山。

她演《廬山戀》女主讓人難忘,勤奮努力下苦功,在熒屏上大放異彩

結緣《廬山戀》,至今被人難忘

張瑜扮演這個角色之所以能成功,因為她天資聰穎悟性高,更是她勤奮努力下苦功的結果。她熟讀劇本,讓人物在自己的腦子裡“活”起來,與導演充分交談設想後,確定人物的總譜和基調;其次,在人物內在感情的開掘上下功夫,把人物感情的“零點”和“爆發點”找準。她知道一般的“高興”“難過”是感染不了觀眾的。

在《廬山戀》中有兩場戲:五年前和五年後的兩次離別。情景不同,感情自然也不一樣。張瑜在表演時,把五年前與耿樺離別,處理成比較單純、外露,兩人的感情是甜蜜的,心靈的嚮往是美好的;五年後的離別,心情複雜,有口難言,比較深沉含蓄,內心是痛苦的。

她演《廬山戀》女主讓人難忘,勤奮努力下苦功,在熒屏上大放異彩

從接到父親要她速歸的電報開始,只有四五個鏡頭,張瑜沒有“窮演”絕望難過、哭哭啼啼,而是壓抑住內心的熾熱火焰,她的手臂撐不住了,身體倒下去了,臉上失去了表情,似乎成了“空白”狀態。當聽到畫外聲音後,淚水才情不自禁,雙眼茫然地望著窗外,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多餘的人,必須走,馬上離開。

接著藉助於衝出屋外的動作調度,把心裡的憤恨爆發出來,這不是對男友耿樺,也 不是對父母,由於猜忌隔閡,使她戀河山不成,愛耿樺不及,違心而憤恨地喊出“我該走了”!

她演《廬山戀》女主讓人難忘,勤奮努力下苦功,在熒屏上大放異彩

原來這裡只有兩句臺詞,張瑜根據人物的感情發展,又加了一句“我該走了”。處理成喃喃自語,輕聲吐出。把希望遭到破滅、愛情坎坷不平的內在感情,有層次地顯露了出來。

天資聰穎悟性高,勤奮努力下苦功

張瑜是個肯動腦筋肯勤奮學習的演員。每演一個戲她都要寫創作筆記,把成功和失敗記在心坎上,作為新的起點。她說,電影表演一定要使扮演的人物與所處的環境融洽一體,感情的控制、流露與起伏要細緻入微。《廬山戀》中,她塑造的美籍華人女青年周筠令人難忘,正是她勤奮的結果。

她演《廬山戀》女主讓人難忘,勤奮努力下苦功,在熒屏上大放異彩

張瑜經常告誡自己:“下一分功夫,才能有一分收穫,僥倖是不行的”。平時,她愛聽音樂,特別愛讀現代小說,琢磨人物的思想感情。從中吸收創作養料。斯坦尼的表演理論書籍也是她案桌上經常放著的書,經常閱讀,使她悟到了演員的表演只有在很多的有意識中,才能達到下意識;表演必須鬆弛,這是一種和諧的美,只有真實自然,才能給人以舒適之感,表演緊張,這一切都會逃之夭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步。說起張瑜參加電影工作,還是九七四年的事。那年暑假,老師召集了一些學生表演節目,張瑜的節目很多,能唱會跳,還表演了朗誦。事後才知道,這是一次“考試”,觀眾席裡坐著導演劉瓊,選中她參加了一部影片的拍攝。

她演《廬山戀》女主讓人難忘,勤奮努力下苦功,在熒屏上大放異彩

張瑜從上海華山中學高中畢業後,進入了上影演員劇團擔任了演員。她是山東肥城人,從小在上海長大,家裡也沒有搞文藝的人,剛工作時,拍電影好玩的想法佔據著她的腦海,難免要求不嚴。有一次,張瑜在謝晉導演的一部影片中擔任角色,謝晉真切地對她說,搞藝術的人應該是認真工作的人,否則幹不了藝術。這句話成了張瑜的一股動力,迎接一個又一個的創作任務。

她演《廬山戀》女主讓人難忘,勤奮努力下苦功,在熒屏上大放異彩

在《傲蕾·一蘭》影片中,張瑜的戲不多,仍然三次去東北大興安嶺,她不怕冰凍嚴寒,向生活學習,向同行討教,經受鍛鍊,積累知識,才能在銀幕上能不斷地放出光芒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