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戀》:一部愛情電影,一座電影院,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代大文豪蘇軾遊廬山《題西林壁》的詩句。廬山是一個古今中外名人雅士都爭相登峰的名山,關於廬山的歷史典故、人文佳話也是層出不窮。

而在影視領域廬山也因為40年前《廬山戀》這部電影在全國的熱映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廬山戀》這部電影到底是怎樣使廬山之名飛入尋常百姓家的?

《廬山戀》:一部愛情電影,一座電影院,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一、廬山戀:一部電影,一座電影院,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座山

去廬山旅遊,無論是導遊,還是當地人都會推薦你去看一場電影,那就是廬山電影院每天放映的電影《廬山戀》。

廬山戀電影院在廬山乃至全國都家喻戶曉,這家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這一部影片。遊廬山,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遊項目。

廬山戀影院是一幢古老的建築,建於1897年,原為基督教協和禮拜堂,1960年改選用做電影院,取名“東谷電影院”。 因為每天只放映《廬山戀》到1999年已經放映了6300多場,因此創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2002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給《廬山戀》“在同一影院放映場次最多的單片”稱號,這家影院從此正式更名為廬山戀影院。

感受一下40年前的老電影,一部電影,一個老影院,每天都放,天天如此,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神奇,這部電影中的愛情故事讓人羨慕,廬山的魅力更是在電影中表一幕幕展現出來。

故事的展開以男女主人公在廬山的相遇、相知、相戀為線展開,以花徑、仙人洞、含鄱口、蘆林湖、白鹿洞書院、望江亭等廬山12處經典為背景,由情帶景,由景傳情 。而片中呈現的廬山上流淌的雲霧、瀑布上的彩虹、從泉水下仰拍人物的美麗畫面等鏡頭都給來廬山遊玩的旅遊者與全國觀影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廬山戀》:一部愛情電影,一座電影院,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二、廬山戀:一個與廬山有關的愛情故事

《廬山戀》是由畢必成編劇,黃祖模執導,張瑜、郭凱敏主演的風景抒情故事片,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被譽為文革後中國第一部吻戲,女主角換了43套時裝更成為一時佳話。

這部文革後的第一部愛情作品不僅成為廬山旅遊永恆的招牌,更是中國人民心中最純情的記憶。《廬山戀》講述了粉碎“四人幫”後的第一個秋天,僑居美國的前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周筠舊地重遊,來到廬山。

五年前,周筠第一次回國觀光,在廬山南麓枕流橋畔的枕流石,她巧遇耿樺。耿樺的父親耿烽在“四人幫”肆虐的時期遭到迫害,他陪重病纏身的母親來廬山養病。即便是在這樣的際遇中,他仍對祖國、對未來充滿信心。耿樺坐在枕流石上潛心攻讀的形象打動了姑娘的心。

《廬山戀》:一部愛情電影,一座電影院,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兩人相識後,攜手同遊美麗的廬山。耿樺的樸實、靦腆與自強不息的精神吸引了周筠,熱愛祖國、振興祖國的共同理想使這對青年產生了不同尋常的愛情。但是,在那個烏雲壓頂的年代,他們的愛情遇到了阻力。五年過去了,政治的陰霾散去,耿樺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適逢出差的機會,他也重來廬山舊地重遊。

不期而遇的兩人欣喜若狂,約定結婚。耿樺徵求父親的意見,耿烽從周筠一家人的合影中認出周振武乃他當年黃埔軍校的同學,後來在大革命的風暴中分道揚鑣,成為戰場上拼殺的敵手。經過一番波折,懷著對祖國統一的渴望,兩位老相識在廬山相會,變冤家為親家。周筠和耿樺更是歡天喜地,有情人終成眷屬。

《廬山戀》這部意義非凡的老電影在廬山蔥翠間一放就是40年,是一代人永不磨滅的經典記憶,寄託著整整一代人的愛情旗幟與情懷,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永遠的傳奇影片不僅展現了廬山的秀麗風光,同時也表達了當時中國青年純潔而含蓄的情感嚮往,被譽為新中國“純美”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廬山戀》作為“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不僅將擁有人、文、聖、山四大特點的廬山鍍上了一層溫情的顏色,更為廬山的秀麗風景增添了別樣的情愫,廬山與《廬山戀》,已然成為彼此的寄託,二者的結合,在中國乃至世界名山旅遊景區中,獨樹一幟 。

《廬山戀》:一部愛情電影,一座電影院,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三、編劇畢必成創作《廬山戀》 張瑜拍吻戲要求導演清場

或許,在畢必成將劇本遞給黃祖模導演時,也沒想到,他只用5天時間就完成初稿的這個愛情故事,會拍成一部電影,並且成為中國影史上的一個傳奇。“放映場次最多”、“用壞拷貝最多”、“單片放映時間最長”……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的《廬山戀》,至今仍在廬山腳下的廬山戀電影院幾十年如一日地循環播放著。

1979年夏,江西九江作家畢必成來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文學部參加一個劇本修改。這期間,他利用空閒時間創作《廬山戀》。故事以周筠和耿樺的愛情為敘事主線,一方面著力展現了廬山的美麗風光,另一方面歌頌祖國的壯麗河山。他花了5天時間就完成了劇本的初稿,並將此推薦於黃祖模。經過上影廠文學部編輯部再三討論,最終決定投拍 。

2018年8月18日,《廬山戀》被評為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片中女主角43套青春靚麗的洋裝大部分都是劇組從香港買的 。影片是中國第一部吻戲,剛開始郭凱敏與張瑜都覺得很彆扭,為了避免尷尬,只好要求導演清場。在導演的設計下,張瑜飛快地在郭凱敏臉頰上親了一下,兩人的臉也變得通紅 。

為了支持劇組拍戲,廬山管理處的同志讓劇組的主創人員都住在廬山的別墅裡 。廬山除了提供場景拍攝協助外,還動用了大批人員充當群眾演員。廬山文工團演員熊樹鵬更是電影中充當了“最露臉的群眾演員”。

在拍攝一場游泳的戲時,廬山正值冬天,張瑜和郭凱敏不僅要忍受寒冷的湖水,還要面對因好奇而圍觀的群眾和遊客,為此反覆了多次才拍攝完畢。

《廬山戀》:一部愛情電影,一座電影院,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四、廬山戀:景美人更美的純情激起強烈的時代情感共鳴

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二年,將青澀愛情與廬山風光“捏合”在一起的《廬山戀》,卻打開了中國愛情題材電影的新紀元。

《廬山戀》當年曾轟動一時,主要是緣於它的“美”,一個是景美,把廬山風光拍得非常美;一個是情美,描寫的愛情故事比較優美,有些表現手法在當時還具有一定突破性,比如接吻,比如張瑜一套一套的時裝。

觀眾看到男女主角郎才女貌,金童玉女,既傳統又時尚,非常喜歡幾乎亮瞎了許多年輕人的眼。廬山上流淌的雲霧、瀑布上的彩虹、從泉水下仰拍人物等鏡頭將廬山之美完全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當人們把這種壯觀的景緻與愛情放在一起的時候產生了激烈的情感共鳴。這種情感共鳴激起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美妙愛情的憧憬,對人生幸福的嚮往。

《廬山戀》:一部愛情電影,一座電影院,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1、張瑜的清純、熱情、奔放,勇敢追求愛情引領了80年代的時尚風潮

若16歲時,沒有那次“陪太子讀書”的奇遇,張瑜的人生軌跡也許不會是這樣。那是一個蠻俗套的故事,原本陪朋友去面試,她卻意外被選中,一腳邁入影視圈。從最初一點不會演戲到日漸成熟,張瑜做了7年配角,直到遇上《廬山戀》。

美女的美有各種各樣的。有濃妝豔抹的豔麗之美;有輕輕淺淺、淡掃蛾眉的小家碧玉之美;有不施粉黛、天然去雕飾的本色之美;有大開大合、驚世駭俗的另類之美。在所有的美中,有一種美最經典、最被認同,那就是清純。

那年張瑜拍《廬山戀》23歲,張瑜的清純之美已然流淌在廬山的山水間。人世間,清純之美最讓人心動,那是最陽光、最正能量的美。清純之美,是一種青澀、純正、單一、嬌羞的美。

影片中張瑜對郭凱敏蜻蜓點水的傾情一吻,至今仍被影迷們津津樂道;由張瑜飾演的華僑女孩兒周筠,以43套時裝的換裝記錄引領當年的時尚風潮;熱情、奔放,勇敢追求愛情的周筠,是那個時代難得一見的前衛女性; 在電影票只有兩角五分錢的時代,《廬山戀》放映一週,票房就達到了1億元……

《廬山戀》:一部愛情電影,一座電影院,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2、郭凱敏的木訥憨厚,沉穩成熟,忠誠愛情是80年代年輕人的榜樣

郭凱敏演的耿樺,其實是那個年代社會上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好青年形象,這種人不愛說話,老實本分,愛學習,有理想。郭凱敏在本片中演得很木訥。

這種木訥使人感到一種忠厚,沉穩,成熟。像極了郭靖的樣子。憨厚、老實、孝順父母、忠於國家之人,忠誠有愛,有情有義,有勇有謀。


耿樺與周瑜第一次相遇是在枕流石。耿樺在那裡讀書,偶爾被周瑜拍到,於是成為兩人相識的契機,這個情節很浪漫。後來兩人重逢,由於激動和迫不及待,跳進湖裡游泳相遇,更顯得浪漫無比。
雖然影片中的兩個年輕人的表演靦腆、青澀,稚嫩,甚至有些做作,但也可以理解,因為這也表現了他們的單純,80年代本來就是一個純真的年代,國家也好、個人也好,都是從年輕時走過來的,稚嫩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有朝氣。

很懷念那個年代,單純,有點土氣,但朝氣蓬勃,充滿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