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戀》首部獲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

《廬山戀》首部獲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

2000年,在《廬山戀》放映20週年之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曾頒給該片“在同一影院放映場次最多的單片”稱號。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廬山戀》首部獲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

《廬山戀》問世於1980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編劇畢必成,導演黃祖模,主演郭凱敏、張瑜。影片描寫“文革”結束後的第一個秋天,華僑少女周筠回國觀光,在廬山巧遇自學英語的青年耿樺,兩人產生了愛情。但隨即兩人發現自己的父輩竟然是當年國共戰場上的仇敵,加之“文革”時代的原因,周筠只能將愛情埋在心底,匆忙返回美國。5年後她二上廬山,再次邂逅已考取大學的耿樺,兩人一起在“聰明泉”,“五淵”、“香爐峰”等風景區遊覽,重新喚起了當年的情感。時過境遷,父輩們已共釋前嫌,兩個年青人也終成眷屬。

《廬山戀》首部獲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

《廬山戀》是“文革”後內地影壇上第一部表現愛情題材的電影作品。在“文革”乃至此前若干年的新中國影壇上,電影的主題日益單一和“鬥爭化”,人們的日常生活都已經被抽乾了人情味,愛情更是成為“黃色”的禁區。《廬山戀》率先開始的對愛情的大膽描繪,在當時具有鮮明的思想解放的意義,並足以引起鬨動效應。

《廬山戀》首部獲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

《廬山戀》不僅描寫了愛情,並把男女主角的父輩設置為曾經的敵人,從而突破了當時政治的禁區;而且,影片對愛情的表現是以“美”為視角的,這也是當時影片使人感到清新怡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廬山戀》既是一部愛情片,同時也是一部風光片。它以秀麗的廬山風光為背景,渲染出兩個年青人純潔愛情的美好,從而使廬山的風光也成為影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在影片中,循著主人公的足跡,廬山的主要風景如白鹿洞書院、花徑、仙人洞、御碑亭、月照松林、三疊泉、含鄱口,大林寺等,都歷歷在目,美不勝收。再加上兩個年青人純潔而含蓄的愛情,山河的美和愛情的美融為一體,令人賞心悅目,在當時一片“感情空白”和缺少“美”的表現的銀幕上的確是獨樹一幟,自然會在觀眾中激起強烈的反響。此外,為突出這種“美”的視覺效應,片中張瑜扮演的女主角少女周筠僅服裝就換了40多件,這在當時的銀幕上應該說是一個大膽的“創舉”。影片在整體風格上也突出了“美”的境界;敘事節奏明快、舒展,演員的表演質樸、純真,使整個影片散發著一種清新、自然的氣息,呼應著當時人們對情感和美好生活的渴求。

《廬山戀》首部獲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

影片獲得了當年“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獎。片中的兩位主角張瑜和郭凱敏也由於這部影片一下子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張瑜更成為“金雞。和“百花”獎的雙料影后。她在“百花獎”評選中獲得的1260萬張選票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

《廬山戀》首部獲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

《廬山戀》問世後,由於著力渲染了廬山美麗的風光,成為廬山的一種無形的廣告,大大提升了廬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為此,廬山風景區專門興建了一座小型影院,每天從早到晚放映這部影片。“遊廬山,看《廬山戀》”,成為廬山多年來一個固定的旅遊項目。據統計,到1999年,《廬山戀》已在這家電影院裡放映了6300餘場,其票價也從最初的三毛錢變成了今天的30元。2000年,在《廬山戀》放映20週年之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曾頒給該片“在同一影院放映場次最多的單片”稱號,這家電影院也裝修一新,正式更名為“廬山戀電影院”。張瑜和郭凱敏被授予廬山“榮譽山民”稱號,並得到一把金鑰匙,象徵廬山的大門永遠為他們敞開。至世界吉尼斯授予《廬山戀》紀錄證書,這部影片所創造的奇蹟也堪稱新時期中國電影史上一段頗有意義的佳話。

(摘自《大眾電影》2006年3期南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