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忽然發現街上的漢服多起來了,漢服穿著真的美嗎?你怎麼看?

李169341238


我見過。感覺挺美,有仙氣。

女孩子比男孩子愛美,漢服儒雅飄逸含蓄美,穿了具有可遠觀不可褻玩的仙子氣質,所以深受現在女孩子們喜歡。

目前國內服裝時尚主流是西服,旗袍,而不是漢服,這是漢民族近代200多年虛弱,文化遭到外入侵,民族缺乏文化自信造成的。

旗袍原意為旗人之袍,現代旗袍是民國時期融合西方服飾元素後改良來的,是中華民族裡的一個少數民族滿族的民族服裝,是華服的一種而已,只代表滿族和西方的張揚狂野個性文化,並不能代表漢族儒雅含蓄的傳統文化,漢服是漢族的民族服裝,恰恰包涵了漢族的含蓄文化,有矛盾嗎?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唯獨世界人口最多的漢族卻沒有,不奇怪嗎?被滿族暴力打壓200多年,不留辮子不留首,割斷了漢民族服飾文化傳承而已,以至於都忘了自己還有民族服裝這回事,現在恢復,也在情理之中。新中國成立後,旗袍曾被作為腐朽文化掃到垃圾堆裡,今天國人不反對旗袍,更不應該反對漢服。

這不是推崇個性放飛,自由的時代嗎?國人穿西服都可以穿的堂堂正正,不譁眾取寵,國人穿個漢服就來說三道四了?!又沒有有傷風化,穿個自己民族衣服怎麼了?穿衣服的自由都沒有了?!有些反應這麼大?穿西服怎麼沒見這麼大反應?難道跪久了膝下生根了嗎?!

有人說漢服是戲服,戲服也是有依據而製做的,中國歷史上傳統的漢服還是有圖文可查的。戲裡用的服裝樣式,也是來自以前的生活。比如今天現代戲裡的服裝,不就是我們現在的日常穿著嗎?百年後的人來看,難道也只是戲服嗎?如果在戲裡穿的衣服樣式都是戲服,那麼旗袍、和服都是戲服了。二者戲裡都穿過。

個人覺得年青人穿漢服至少比動漫COSPLAY,殺馬特漂亮的多,有意義的多。沒有必要批評。穿漢服的年青人主觀上未必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但客觀上確實也算弘揚了吧,至少體現了民族自信。

看到穿漢服的,讓人禁不住想到漢武帝: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氣吞山河。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另:建議國家出面,根據歷史文化服裝傳統,根據現代國情和技術做適當的改良,規範統一漢服的標準,漢族該恢復自己的的民族服裝了,已經缺席300多年了。





老紅纓槍


我是個老太婆了,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我對漢服既無好感,但也不反感,如果我女兒要穿,我也不反對。不過我在超市裡看到一個女孩子穿著漢服,說實話還真不太好看。因為那個女孩不僅很胖,還很矮(我不是歧視她哈,我自己也又胖又矮),那件質量也不太好的漢服穿在她身上嘛!也跟拖把差不多(裙子邊一直擦地呀😊),更搞笑的是,她腳上穿的居然是一雙旅遊鞋😱還有她的頭髮!又髒又油,還梳了個亂蓬蓬的古代髮型,唉😔實在是不敢恭維呀……因為大家都在排隊結賬,所以我一直有時間觀察她,只見她不停地回過頭來和同伴大聲地說笑,毫無古典美人那“嬌羞溫婉、弱風扶柳、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氣質呀!所以個人認為,漢服人人都可以穿,但漢服不是人人穿上都適合的!


鳳146983974


首先,是一種個人愛好,自己喜歡就好。就像每年流行的服飾,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穿的人自己喜歡就好。漢服和潮流同一個道理。

穿漢服是因為喜歡漢服,無關其他。

第二,作為一個喜歡漢服的媽媽,我女兒一週基本四五天穿漢服,四歲多,並沒有任何不方便。她很享受,很喜歡,不需要什麼儀式感,也不需要太過分追求形制,開心就好。

所以,不要去質疑什麼噠,喜歡穿的去穿,不喜歡穿的不要穿好了。






靜候佳音1127


說真的,我感覺不到美,可能是我沒有看見過美的吧!

反正每次我看到的,不是美美的漢服,倒是像奇裝異服了。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而且穿的也不好看,感覺不到漢服的美。就是那種電視劇里美死人,現實中怪嚇人的感覺。

反觀,我還覺得穿旗袍的比較好看。


胖乎乎的毛毛蟲618


首先一句話申明觀點: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獨特的審美,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大多數人穿上漢服都不美,或者不經過刻意的包裝、雕琢,都很難談上美。所謂漢服的美與醜其實完全在與“人”而不在於漢服。

漢服之美來自於哪裡?答:只存在於人們朦朧中的印象!

其實就客觀而言,大部分人對漢服美的印象都來自於武俠電影或電視劇所塑造的朦朧印象。相對於現代服裝的簡潔,漢服配飾繁瑣,寬袍大袖也的確有利於掩蓋人身上的一些缺點,使人看的更美一些。但凡事都有一個度,從本質上說如果一個人條件不夠優秀,穿上什麼都不美,因此所謂漢服之美首先在與人。現在我們街上,或者抖音上看到的大多數風度翩翩的漢服公子或者美女,其實都是商家經過刻意包裝出來的模特,只是一種打著傳統文化的高級化妝術,實際大多數人穿上漢服都不可能像這些模特一樣驚豔。

這就跟前幾年的旗袍,或者淘寶上的坑爹買家秀是一個道理。因此漢服之美,並不適合每一個人。如果你沒有時間精心的打理自己,或者沒有充裕的金錢做支撐,漢服之美離你很遠。

可能你想象自己穿上漢服是第一幅圖的模樣,但真正穿上可能只是上圖的模樣。

漢服到底該不該復興?答: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不適合全民推廣!

其實在樓主具體問題之外,所問的是漢服究竟該不該復興。確實就歷史而言,前有滿清剃髮易服,後有西方文化的輸入,打斷了漢民族服飾的傳承,是我們心中一個不小的遺憾。但歷史的車輪畢竟已經駛向21世紀,我們應該看到漢服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確有諸多的不便,即便在歷史上漢民族也有胡服騎射的經歷,因此大可不必對此事上綱上線,打著復興傳統文化的大旗,對每個人進行道德綁架。穿不穿漢服是每個人的自由,自己喜歡就好。

從深層次來說,在前些年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被很多人當做復興傳統文化的理由,其實在現代看來這句話很值得商榷。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清醒的看到,現代文明不是單純的西方文化,而是科技推動下文明重塑的結果,在這場大潮中每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經歷了現代化的洗禮,因此不必自卑也不必自傲,只有勇於接受現代文明,接受理性主義,科學主義才是正途。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旗號,大張旗鼓的復興傳統文化,刻意的復古和守舊,只會成為某些商家,或某些品行不端的學術投機分子的炮灰。

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吧,在前些年興起一股小學讀經熱,如今這類學校基本絕跡。為什麼?因為真的不符合時代,現代社會,特別是近幾年網絡社會的突然迸發,讓每個人都看清了未來究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競爭如此激烈,誰敢讓自己的孩子不學數理化、不學英語而去讀經?

所以歸根到底漢服也是如此,雖然它曾經是我們民族心中的遺憾,但畢竟今天的社會已經不再是昨天曆史的重複,只有勇敢的向前才是正道。在當下,把復興漢服和復興傳統文化劃等號的人其大多都對傳統文化一無所知,或者處於商業和其他的目的,對傳統文化進行刻意的曲解或者斷章取義。還是那句話穿不穿漢服是每個人的自由,自己喜歡就好,但不值得全民提倡!

全息解讀《三體》,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反正看著一群沒讀過什麼書的人,穿著不知道什麼朝代的古裝古服,還統一稱為漢服。牛逼牛逼,滿足一下裝逼的心情而已!虛榮心由此可見,自己的文化不瞭解就別到處去丟人現眼。與其復甦古裝,不如復甦中山裝、民國旗袍、長衫之類的,更貼近生活和我們的東方之美

想學人家日本和服滿街走,人家和服是有歷史基礎、繼承的。很考究,包括掛衿、袖、袂、劍先、身丈等等都很有要求和講究。現在穿所謂的漢服的二逼男女,你們說說,這套衣服怎麼說明是漢朝服飾?都tm搞笑的。


桑梓菡萏


漢服是否能流行有待時間來證實,吾是真心希望能流行,不論漢服為何種設計樣式到何種程度稱之為漢服,有該名稱聽著就舒服。

在民國時期因西方民主思潮的影響,國人在很多城市流行起了洋裝,接著是中山裝。

滿人入關後建清,又有旗袍流行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中山裝較為流行,現很少在平時見著,在文革其間到處是軍裝,結束後剛實行開放時喇叭褲成風,在現時有樣式各異的服裝五彩繽紛,特別是女裝。

現在討論漢服,可能是專指女子穿的一種剛準備試著流行的服式,男子好象不在其列,如何定義為漢服可能是有些商家的一面之詞,而且是否會被大眾所接受,有待時間的考驗。

服裝的穿著應和場合有關,在各種企業班內各有要求,在禮儀場合也應符合大眾所認同,總不可穿著三角褲去穿梭其間,在競技場上也各有要求,說了這麼多你是什麼意思,明知所指是現在街上所見的一種新款,稱之為漢服,而且是女子所穿,與你其上所指有點偏離討論的範圍,非也!我以為任何能經得起流行的服裝樣式肯定仍然只能在一定的場合穿著,不但要有利於工作丶學習丶而且能被公眾的各種審視標準(約定俗成的)通得過。通過時間的考驗而成為流行趨勢,並在不斷改進下為人們所接受。

漢服這個名稱我喜歡,何種樣式為漢服,而且希望不只是為女子所專有的漢服拭目以待。


金沛浩


最近,穿漢服成了一種時尚,大街上不僅有女孩穿,也有不少男孩子也穿。有的確實很美,有的卻很怪異。推崇漢服,傳承民族文化,是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反對的事,但要說起有多美,真的談不上。現在是快節奏時代,而漢服一般很繁瑣,不僅層次多,還很寬鬆,有的甚至拖地,要是作為節假日休閒衣服偶爾穿一下還行,如果作為日常服裝穿,我真的不敢苟同。古代人穿漢服是因為生活節奏慢,沒有現代的交通工具,一般步行,女人走起來弱柳扶風,男人風度翩翩,確實很美,而且民族服裝,將究髮型的搭配,將就鞋子的搭配,講究走有形,坐有姿。現在生活節奏快,穿漢服騎車肯定不行,開車也不方便,上班估計沒有哪個公司讓穿吧。民族服裝不可擯棄,但要講究場合,比如婚禮穿漢服既隆重又喜慶。民族的東西不能丟,但也不可以氾濫。


養花養草種荷花


真的是美,而且必須加以保護傳承。


漢服一直以飄逸 靈動 清雅 為主要元素,所以穿上漢服會讓人仙氣滿滿


中國自古有華夏一稱,《左傳·定公十年》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書經》亦云“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足了證明中國古代就將服飾和禮儀規矩放在一起,可以說服飾就是中國古代禮儀規制的一種外在體現。


服飾之美 文化傳承


一個有文化的有歷史的國家,一定會尊重本國的歷史,一定對國家以往的文化有一種信仰,這種信仰和崇拜來自於基因中,融入在每個國人的血液裡,哪怕你不承認,但這種文化信仰依舊默默的影響著你的生活,而傳統服飾恰恰是傳統文化的外在體現,即是對過往文化的承載。


如果說因為漢服寬袍大袖的外型 不適合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就要拋棄它,那是對歷史的虧欠。


中國漢服從周朝開始發展經歷了秦 漢 唐 宋 明 民國的發展雖然中間因為有少數民族統治而停滯發展或是融入了民族特色但總體的基調併為改變,與其說少數民族服飾影響了漢服不如說被漢服同化。

有人說清朝之後無漢服,這是一個誤區 滿清雖不是漢人但他與漢人的淵源並不產生於滿人入關之後 努爾哈赤 爺爺愛新覺羅·覺昌安 於明萬曆十三年官至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足可證明 滿清與漢人的交集由來已久,清朝建立從歷史來說也不僅僅能簡單歸結到外族侵略。


從服飾上看 漢服與清朝服飾也有聯繫 清朝皇帝的朝服與明朝飛魚服特別是在下襬部分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並且寬大的體量,也繼承了過往數千年漢服不顯身段,飄逸的文化符號,是中國人中庸 內斂 縹緲 含蓄,不漏鋒芒文化精神的體現


也是中國人對大寫意精神的嚮往與執著。


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國家必將會延續本國的傳統。


就如同日、 韓、英國,雖然他們日常生活已不再穿著傳統服飾,但當節日慶典.政府活動、甚至節假日逛街,傳統服飾依然會出現在大街小巷。


去日本看看 在街上逛街的年輕人、老人、每年的各種祭奠,等等重要活動都會穿著和服。

而英國皇室成員的生日、就職大典,各種儀式 也都會穿著 晨禮服和燕尾服。

這些都是各個國家對於傳統服飾的尊重與信仰。


國家興盛 文化復興

一個國家對於傳統文化的尊崇與國家的興衰有強烈的聯繫。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大量的西方文化進入日本,隨著全面西化進程開展的越來越劇烈,原本只流行於有錢人的西服洋裝 逐漸在民間普及,至大正時期全面取代傳統服飾成為流行服飾。


這是因為當時日本要擺脫貧弱,全面學習西方的結果。隨著日本國力強大日本越來越尊重本國文化,傳統服飾因而重生。


過往的中國因為國力貧弱受到欺凌,國人將矛頭指向傳統文化 將它一舉推翻,而國家的富強讓我們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發現它是如此瑰麗,民族自信油然而起。


國與國之間於經濟、軍事之外最有力的武器便是文化輸出 中國央央五千年文明 不能總是 被動接受與傾慕 他國文化 這樣只能導致自卑,回顧歷史才能發現中國的璀璨文民 ,喚起文化自信,只能從一點一滴開始


紳士研習社


前幾天去達拉斯附近的一個文藝復興節看了看,當時就在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差不多是對應中國的大明王朝,那個時代人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想了想,應該是唐伯虎點秋香、武林外傳這一類的扮相。但是在萬能的淘寶上也沒法找到。於是突然想到了漢服,和漢服存在的問題。當代中國的漢服到底是哪一個朝代的服飾?有多少人是對這個問題有研究的?每一朝每一代,老百姓也好,達官貴人也好,他們的服飾都不是完全一樣的,那麼我們的漢服為什麼又是千篇一律的?比如在文藝復興節上,你就能很明確的看出哪些是黑暗時代的,哪些是十字軍東征時期的,哪些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哪些是地理大發現時代的,當然也有冰與火之歌世界的、魔戒世界的、以及一些傳說、小說裡面的裝束。。綜上所述,我的觀點就是,應該鼓勵漢服的多元化發展,突出各個不同時代的“漢服”的特點。。最後,明年準備搞一套錦衣衛的飛魚服,不知道那幫洋人會有啥反應。。(why not?大明錦衣衛到歐洲出個差不可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