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麼才能做好水煎包?

老七公子


你好!我是楚香村,一個愛生活愛美食的寶媽!

在家做水煎包很簡單啊!只要你會發面調餡,家裡還要有電餅鐺或者平底鍋其中一樣就可以了。眼下還能吃的起水煎包的都是大款,我們家今天包韭菜盒子剩下的餡料讓我留著準備明天早上做煎包呢,雖不是肉餡的,好歹也有焦黃酥脆的外殼啊!那麼具體是如何製作水煎包的呢?


食材:麵粉、酵母、豬肉、小蔥、生薑

調味品:食鹽、料酒、白糖、生抽、蠔油、胡椒粉、香油

步驟一:以一斤中筋麵粉為例,加入五克的白糖,三克的酵母用五十毫升溫水化開,將溶化的酵母水倒進麵粉中,再多次少量倒入兩百毫升的溫水,並用筷子不停的攪拌,使麵粉成面絮狀,最後下手揉成一個光滑麵糰,蓋上溼布或保鮮膜發酵至兩倍大小。

步驟二:將肥瘦相間的豬肉去掉肉皮,洗淨後瀝乾水分,然後剁成肉末。生薑去皮切末,小蔥洗淨切末。將薑末和蔥末放入肉餡中,在加入適量的料酒、鹽、白糖、生抽、蠔油和胡椒粉,少許的香油,攪拌均勻後,分次加入適量的清水,朝一個方向攪打上勁。然後將餡料放入冰箱中冷藏一會。

步驟三:觀察麵糰體積體積變至原來的兩倍大小,扒開面團有豐富的蜂窩組織就表示面已發好。取出麵糰撒上乾粉開始揉麵排氣。儘量將發酵的空氣排出來。



步驟四:排氣完成後將麵糰整理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將面劑子的撒上一些乾麵粉,一個個按扁後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麵皮。

步驟五:取一張麵皮,放入適量的餡料,收好口後放到一旁,將包好的包子再次蓋上保鮮膜,進行二次醒發。

步驟六:電餅鐺預熱刷油,等包子體積變大擺入電餅鐺中,蓋上大小一致的蒸鍋鍋蓋。煎到底部微微焦黃時倒入澱粉和水為1:10的澱粉水,水量淹沒包子三分之一處。煎制水分變幹,包子底部完全焦黃後撒上一些熟芝麻和蔥花即可出鍋!


如果您還沒做過水煎包,建議用電餅鐺來煎至,因為電餅鐺是自動均勻的加熱,相比平底鍋來說省心不少。早上來不及發麵的可以在頭一天晚上把面揉好了放冰箱裡,早上起來準備好餡料就可以包了。

我是楚香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楚香村


水煎包對於我一個河南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它曾是我兒時盼趕大集的唯一念想:

我記憶中的水煎包是那種色香味俱全的。記得小時候我最愛纏著爸爸讓他帶我一起去趕集,到集市上最想吃的肯定是水煎包,看著擺攤兒阿姨熟悉的手法,至今我還歷歷在目。


記得阿姨總是天不亮都開始擺攤了,別看水煎包好吃,它的做法也很簡單。水煎包的面要和的軟軟的,必須使用發麵。作出來的水煎包才能又軟又嫩。

水煎包的餡兒各個地方應該各有不同,在我們農村的集市上一般都是豬肉大蔥的。還要把餡拌的細細軟軟的,這樣吃起來口感比較好。面開之後一般一個人擀皮一個人包,這樣會更快。做水煎包要用平底鍋,在底部刷一層油,包完之後之間放水煎包,等到水煎包底部煎的黃黃的,中間還要加入芝麻油(為了出鍋顏色好看,提高水煎包的香味)。再倒入沒過水煎包底部的麵粉水,在鍋裡蒸10分鐘,香噴噴的水煎包就可以出鍋了。


水煎包最好要趁熱吃,熱熱的水煎包口感更好。說著我都要流口水了,畢竟那是小時候最喜歡的食物了。


雪下觀月


我個人很喜歡吃包子尤其是水煎包是我的最愛,素餡的肉餡都愛吃,這也許是北方人的共性吧,由於南北方人的口味不同,今天我就分享一款豬肉白菜韭菜餡的水煎包。

在一次外出遊玩時吃到的這款水煎包,他家每天都排著隊買,晚了就吃不到了,每天限量,老闆家的水煎包太好吃了,於是我說明情況後,向老闆請教了做法,真是百吃不厭,念念不忘。

1,首先是發麵,快,酵母,泡打粉少量,增加麵糰的鬆弛度,用溫水化開,分次倒入麵粉中攪拌成較軟的麵糰,切記麵糰不要太硬了,揉勻,發酵兩倍以上大,他的發酵時間短,快。

2,麵糰發好後不用在揉麵,直接把麵糰放面板上,用手揪一塊麵雙手壓壓捏捏,就可以包了


3,餡料的調製:


4,豬肉洗淨,用絞肉機,如果有時間用刀剁會更好吃,成肉末,

5,白菜清洗乾淨,剁碎,當然現代化的廚具攪成粒狀也沒問題,主要是省時省力快捷,白菜一定要擠出水分。

5,清洗乾淨的韭菜切成碎末,大蔥切末怕辣眼睛可以放絞肉機和肉一起攪碎

6,以上食材混合到一起,加入十三香,薑末,薑蓉都可以,蠔油,些許的料酒,味極鮮加一點糖提鮮,燒開的清油攪拌均勻,切記鹽要最後放再次攪拌均勻就可以包了。

7,鍋內加少許油預熱,放入包好的包子,把包子底面煎一會定性,在加入清水或者面水,到包子的一半高度,這時蓋鍋蓋到鍋中的水完全燒乾時關火,出鍋,外皮酥脆.餡料鮮香美味,回味無窮。


A6暖陽


在一個美麗鄉村的大山腳下,有一家專門賣水煎包的小店鋪,每天早上和中午都是人來客往,好不熱鬧。老闆是位地道的農村大姐,一看就是個能幹的大姐。大姐說,水煎包用油是豆油,是用自家種的黃豆榨的油,吃著可香了。

水煎包出鍋了,脆脆的底嫩嫩的皮,看著有食慾,旁邊的大哥早就撐好袋子等著打包帶走了。

這位大爺說幾乎他每天都和朋友來吃,一頓飯兩個人能吃掉16個,一個人就能吃掉8個水煎包。

這位小朋友也經常來吃,一頓就能吃上5個水煎包,飯量可真不小。

大姐告訴我們,她們每天能賣10幾鍋,一鍋就是90多個水煎包。這一天下來,能賣1000多個呢,在這美麗的小鄉村裡,生意還真是夠紅火的。

餡香脆底的水煎包誰都喜歡吃,鄉村大姐那兒的我們不能經常吃,但我們也可以自己做啊,一起來學一下吧。

肉末水煎包

做法:

1.酵母溫水化開,倒入麵粉中,和成光滑的麵糰,發酵至2-3倍體積。

2.發酵期間準備肉餡,五花肉剁碎,加上蔥、姜、青椒、青豆角丁,加入一勺耗油、適量鹽和五香粉拌勻,加入適量生抽和香油提味。

3.麵糰發好後,取出排氣揉搓光滑,再次鬆弛餳醒5分鐘,搓成長條,分成小劑子。

4.包上肉餡,捏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也可以跟那位農村大姐做的那樣,團成饅頭似的樣子。包好後再稍微發酵10分鐘左右,吃起來會更加鬆軟哦。

5.點火熱鍋,過熱後倒入適量油,將包子碼放在鍋中,小火煎幾分鐘,玉米澱粉加水調成水澱粉沿鍋邊倒入。

6.加蓋中火10分鐘,聽到鍋中滋啦滋啦的聲音,收幹水分,用盤子倒扣盛出即可。


幸福的筷子


水煎包這種麵食小吃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山東利津水煎包,另一類是其他地區水煎包。此話不假,自從我去了山東利津縣品嚐了正宗利津水煎包後,就愛上了水煎包,回來以後也經常吃各地的水煎包,但總覺得味兒不正。

偶然的機會,聽父親說他的棋友老趙就是利津縣人,會做利津水煎包。

託父親約了時間,提上兩瓶好酒就去拜訪這位利津趙師傅。一進門就看到趙師傅已經在包包子了,豬肉、白菜和老蔥做的餡子拌勻後,放入薑末、甜麵醬、鹽、白糖、白胡椒粉、生抽已經醃製一上午了。

利津水煎包個頭比一般的水煎包要大、飽滿,也區別於其他地區拇指水煎包粉條為主的用料,以豬肉、蔥為主。在家裡做找個平底鍋,倒少量的涼油,放入包子小火煎,底部煎至微黃。

倒入麵漿水至包子的三分之二處,蓋蓋子轉大火蒸煮。

湯汁收幹後,撒蔥花、芝麻在包子表面,用專門的漏壺將少量香油沿著包子縫隙倒入。

細火鍋底燒煎至幹後看準火候,將大號盤子倒扣鍋底,快速將鍋子倒扣,使其完美呈現。

成功水煎包的象徵是底部煎出完美的煎花,顏色金黃焦酥基本無糊狀。據說利津水煎包起源於清朝,現在已經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可以說正宗的利津水煎包是非常講究的。趙師傅年輕時候為了學門手藝,花了2塊大洋和當地水煎包老字號的師傅學習,照現在來說至少值5000元。

吃一口趙師傅做的利津水煎包,上部鬆軟透汁,中部面和肉餡混合在一起非常進味,底部則焦香四溢,果然是正宗的利津做法,味道好極了。


饞嘴李廚子


看到這個問答,就情不自禁的點進來了。我也是水煎包的忠實粉絲啊!以前上街,每次都會買。我媽媽也會做,超級美味。

特地查了一下“水煎包”的起源。這個“水煎包屬於豫菜菜系,起源於開封,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而今以渮澤的水煎包最為著名,外脆裡嫩,十里飄香。

水煎包有好多種餡,但是做法都大同小異。下面,我以一種為例介紹一下。家常水煎包

材料

主料
麵粉200克、雜糧粉、豬肉、茴香菜、酵母粉

輔料

鹽、醬油、植物油、酵母粉

家常水煎包做法

第一步,麵粉內加入溫水沏開的酵母粉,先和成絮狀面,一邊加水一邊和成光滑的麵糰。不喜歡吃粗糧的,可以直接用白麵。

第二步,肉沫或肉片,加醬油,鹽,少許胡椒粉、雞精,蔥姜,拌勻待用。調料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

第三步,韭菜洗乾淨,控水。

第四步,韭菜切沫,與上述醃製好的肉混合,均勻攪拌。如果覺得有必要,可以在加點佐料。

第五步,這個時候等面發酵,發酵好了,來回揉,然後,揪成均勻的小面劑子,壓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麵皮兒,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發麵的麵皮兒不要壓的太薄,不然漲發不好,容易被燙成死麵的。

第六步,開始包就可以了。如何包,可以去找媽媽教你。可以包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反正是自己吃。

第七步,包好的包子,直接放到刷了一層油的平鍋裡。打開中火,烙一小會兒,至底上微黃。

第八步。加入半碗開水,大約不超過包子的三分之一,然後蓋上蓋子,轉中大火,約10分鐘就差不多熟了。將鏊子裡的水燒乾,裡面有卡卡響聲,按一下包子表皮,回彈很好,就是熟,如果按下去一個坑,就是還欠,再接著烙。底上的餎餷烙成哪種色澤的黃,根據自己的喜好啦。第九步,等著出鍋,開吃了!

迫不及待,趕快試試吧!


CC與小跟班的秘密基地


早餐一般都是包子饅頭油條面啊這一類的,其實小編早上比較愛吃包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水煎包,這可是小編的最愛啊,今天就是給大家介紹最正宗的水煎包以及水煎包的做法,學會了可以自己在家做早餐啦。

提到水煎包

很多人都不陌生

但是隻有吃過正宗水煎包的人

才明白那種誘人的滋味

絕非一般人能想象到的

今天就帶大家去見識

永城薛湖鎮的牛肉水煎包

▽▽▽

- 薛湖水煎包 -

在河南最東部的縣級市永城

我們見到了祖祖輩輩做水煎包的聶師傅

做水煎包到聶師傅已經是第六代

家裡傳承這門手藝將近有200年的時間

做水煎包和麵很有講究

專業術語叫“水發麵”

根據四季加入不同水溫的水

反覆揉搓後要達到

“軟而不爛、 筋道十足”的程度

  

水煎包餡料製作也十分講究

首先選用新鮮的牛腩肉

再手工反覆剁三個小時

保證了入口時香而不膩的口感

肉剁好後調餡的步驟很重要

花椒、八角、小茴、白芷等十幾種佐料

炒好被磨成粉狀

加在剁好的牛腩肉餡中

再放入醬油、生抽,水

朝一個方向連續攪拌均勻

最後再加入蔥、姜、香油和煮好的粉條

攪拌之後肉餡的味道已經香氣撲鼻

薛湖所有傳統水煎包都是牛肉餡的

在面片上包一大團肉餡

輕輕一合就可以上煎鍋啦

用特製的圓形鋼板鍋

底部均勻抹上豆油

將水煎包均勻地碼好

  

澆上清水蓋上鍋蓋煎制五分鐘

待清水加熱變成水氣蒸發

之後揭開蓋子

淋上少許油再繼續煎制約一分鐘

  

一個個色澤金黃、香氣撩人的

薛湖牛肉水煎包就可以出鍋啦!??????


參福連


交大家一個指法,餡心和擀皮兒就不用說了吧。把餡心放到皮兒中間(儘量抿緊點),左手拿著,用右手指大致歸攏回來,並輕點捏住邊兒,完了用右手為主、左手為輔,把餃子雛形的邊兒放在兩手的拇指與食指的縫中(餡心在兩手的空洞處),先雙手用力壓邊兒(合緊口子),並同時把兩手往回聚,只一下就成。一個餡大皮薄邊小的大肚餃子就誕生了。


小強壟上行


好吧,我本人北方人買過包子,不廢話開始,和麵,水沒什麼比例,就是多放水一斤面三克酵母面合的稀稀的發酵好,摻乾麵摻到軟軟的可以包就行了,醒發,豬肉餡五花肉蔥姜醬油,大大的蔥大大的醬油,沒有糖記住,鹽少點因為醬油多,雞精味精,這麼說吧,就是把肉餡用醬油醃了,醬油多吧,然後最少7分全是蔥,,怎麼煎的就是掐麵糰扁扁包餡,不用太好看捏下就好,超50個贊繼續說


這是個狂野的世界


水煎包好吃又便宜,但大多數都是用筋頭巴腦下腳料肉加工的,用絞肉機攪成肉泥,配上葷油和粉條末,加上蔥姜五香粉,放鹽和味精調製的。我們那裡地方小,賣水煎包好吃的就那麼幾家,平時他們在那裡買肉大家也都知道。不過話說回來,大家雖然知道用的肉不好,但也還是去買了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