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醫怎樣才能入門?

厚德載物36417


中醫出自易經河圖,所以先學好理論才能辨別真假是非。傷寒論黃帝內經難經這些經典一開始不要看,你也看不懂,也不要看各種註釋。

幸虧祖師爺彭子益著作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這本書。這本書就能把你帶入國手行列。就看這一本就行。把中醫的基本功打好,在看其他的就非常輕鬆。

看了之後你就明白為什麼學院派,各種派都有軟肋和治不了的病。都走偏了。


中國古中醫學派


我分享一下我非中醫學學歷學習中醫的歷程,供大家參考。

一、我在學校裡學的是中藥學,也學習了一點中醫基礎理論,但是印象並不深刻,後來畢業後在一家中醫院工作,切實感受到中醫的博大精深,也覺得中醫很神奇,我記得我們醫院有個老大夫會用周易給人看病,還能算丟失的東西在哪裡能找回,就覺得這個東西太玄了,後來我就找這類方面的書看,發現看不懂。

二、本身我身體也比較弱,我就開始看一些養生的書,記得最喜歡的就是中裡巴人的《求醫不如求己》還有一些按摩方面的書,關鍵是這些書都能看得懂[捂臉]。

三、再後來我就認識了我現在的老師,他看我悟性還可以,就讓我看中醫的四大經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這幾本書,開始也看不懂,找了很多白話文註解看。

四、有了一定基礎後我又學習了《周易》《四柱命裡理》《五運六氣》等比較玄學的東西。

五、再後來正式拜師學習中醫了,走中醫師承之路了,系統的學習了《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藥學》《方劑學》以及內,外,婦,幼兒,針灸等。

六、現在我還是一名小學生,很多中醫知識需要去學習,去實踐。

七、所以我覺得學習中醫興趣跟悟性是很重要的,而且一定要有大醫精誠的境界,入門的話可以看著中醫的科普,簡單易懂,有點基礎的就看些中醫院校的教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王超


去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醫院,都瞧不好的病,花老了錢,受盡了病疼折磨,帶著萬千的好奇,疑感,甚至一點不屑,卻被一小把野生的對症中草藥治好了。那種驚喜,那情緒,抱著你千恩萬謝!比他親爸都親,不收他錢都不行。九頭牛都拉不回,非要入門學中醫,連周圍親戚朋友都帶上,還讓自已“小鬼”將來報考中醫。小小有效中草藥治療經歷,是中醫入門的不二法寶,我周圍有很多45歲以上的人,經常圍著我學中醫,我讓他們去學西藥,吃冒著滾滾黑煙造出的西藥片,更簡單,他們都不約而同頭搖的像潑浪鼓一樣,都說不!你說他媽的邪門不邪門。年輕時無知,圖快,吃西藥;年老時,老江湖了,看透了一且,反倒學起了中醫,絕大多數。你不讓他入門,都難!


宇宙之外第一刀客


回答這個問題,我確實是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懂得這些藥材的名字,首先,什麼藥?什麼特性,什麼功能?和什麼東西組合起來才能更好的起到作用治病,民間有時候有點小感冒,用土方也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們小時候生病,我爸爸媽媽他們都不去藥店買藥,就搞點土方給我們吃也就好了😁


s劉老大


我是科班出生,中醫藥大學畢業,所以我結合自己這一路的學習經歷,以及你目前(零基礎)的情況,講講中醫該如何入門。

首先,要真的對中醫感興趣。中醫的內容,從開始的基礎到後來的二級學科,都有大量的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推拿學,還有中醫養生,中醫食療,中醫外科、婦科、兒科,皮膚、耳鼻喉等等),我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大概有三年都在學習以上的內容(還包括西醫的內容也在學習),在校的學習過程是非常枯燥且內容繁多的,但是,對於愛好者來說,肯定不必要完全學習以上的所有課程,可選擇最感興趣的學科進行了解。

其次,雖然科班的中醫學習是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的,但是自學的話,並不推薦,因為內容還是比較枯燥,不容易學進去,除非是結合著網絡課程一起學習,這同時也對一些網絡課程有要求的。所以,我推薦兩本書,一本是《中醫入門》,本書淺顯易懂,學習起來會更輕鬆一些,或另外一本是《現代人看中醫》,該書多了一些幽默風趣,也是對中醫的各個方面均有介紹。

最後,當你對中醫的各種理論都有一定的瞭解後,建議你學習一下《黃帝內經》,其他的中醫經典可暫緩,讀黃帝內經可先讀翻譯成白話版本的,原文是古文還是較難理解,這本書被稱之為經典也是基礎,會給你很多的啟發。

學習中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興趣愛好,加上努力專研,相信一定能學好中醫。





小劉醫生說


我是中醫藥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可以告訴你我的學習經歷,希望對你有幫助。

零基礎學中醫,我推薦你要讀的第一本書是《中醫基礎理論》,把這本書認認真真地看一遍,牢記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經絡腧穴和辯證方法理解來記就好。

其次要讀的書是《中醫診斷學》,這本書重點要記各個臟腑的病變和辯證方法,理解並瞭解六經八綱辯證、衛氣營血辯證、三焦辯證,網上搜索一些《中醫診斷學》的練習題寫,提高自己的辯證能力。

學習診斷後,可以開始學習《中藥學》、《方劑學》,二者互相結合來看,有助於記憶,為辯證提供治療方案。

有了堅實的基礎知識後,可以開始閱讀經典。你想快速學會看病,就得學好經典。推薦給你的第一部經典是張仲景寫的《傷寒論》、《金匱要略》。看不懂古文沒關係,可以買胡希恕系列經典講座,網上有賣他的書,把他講傷寒金匱的內容看個幾遍,基本上你也會看一些病了。

學完傷寒金匱,不能沒有臨床實踐,你得找一個比較厲害的中醫師,叫他一聲老師,跟他出診,學會他的臨床思維和治療方法,跟個一年半載,大部分病你也會看了。

學傷寒金匱是學中醫的捷徑,如果你想快速學會用中醫看病,就學這兩本書。我就是按照這個步驟學的,家人朋友病了也都找我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家中名醫


中醫分三部分:醫理、醫藥、醫法。

有人從難入門:《內經》、《本經》、《傷寒》+《金匱》

有人由易入門:《內經知要》/《醫學三字經》、《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

有人看教科書:《醫宗金鑑》(清朝的醫學教科書)

有人一兩本書入門:《靈樞》、《幼科鐵鏡》(火柴棒醫生)

有人讀書無數:《千金方》、《外臺密要》《臨證指南醫案》、《張氏醫通》、《……》

有人一科入門:《傅青主女科》

有人怪誕入門:《辯證錄》、《三兩三》

中醫涵蓋太大,各有所長,其實根本不統一。

基本上分為大方醫和賣藥醫。大方醫基本上是摸脈開方的醫生,基本上都是《傷寒論》的路數。賣藥醫就是家傳秘方,以此為生,有單方一味氣死老中醫之說,因為有些的東西完全說不通為什麼,但它就是能治病。

ps:凡是提議讓你去學習《本草綱目》的,你可以打死他!《本草綱目》就像《辭海》一樣,只是一個工具書,根本不可能靠學習辭海學成功文學。


公子太一


哎,我根本對中醫沒有任何理論基礎,就這段時間在家裡顯得無聊,看了很多中醫方面的東西,至於入門?英武認為:沒有師傅帶隊,很難進入的!而事實上,小時候還有有記憶的村莊的中醫,現在都沒有了!

其實,這就是國家的失誤,之前還搞全國性的中醫人才培訓,現在除了中醫學院好像民間的沒有!

(中醫在鄉野!)

而事實上,前幾天問了正在廣西上本科的,他專業是藥理學專業,問到中醫的問題,從她的電話回覆,英武認為她們中醫專業現在研究寫論文、做實驗,也是利用西醫的手段,這個沒辦法——你寫論文總不能都是講案例、講故事,而沒有數理分析吧?所以,中醫學生天天在做小白鼠實驗,你認為零基礎的情況下,有沒有優秀的老先生中醫傳承人帶你,你能搞好?而且,醫師資質證,更多的傾向於西醫方式的考核,這個本身就是根源上的問題啊!~


英武


中醫零基礎入門的話,推薦以前以下四本書:1、中醫基礎理論 2、中醫診斷學 3、經絡腧穴學 4、正常人體解剖學

在此解釋一下,為什麼第四本推薦人體解剖學,其實,不管學習中醫還是西醫,對人體有個基本的瞭解都是很有必要的。本人是中醫學院科班出身,家傳中醫。希望推薦的書對您有所幫助。





中醫小胡日常


如同中華文明一樣,中醫傳承千年,源遠流長。它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所以,想學中醫,傳承國粹,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對於你提出“作為一個沒有醫學基礎而又想學中醫”的問題,姓之初的回答是:先了解一下學習中醫的以下問題,相信你就會明白“該如何入門”了。

一、學中醫要具備些啥條件

首先,要能讀懂古文。學中醫必讀中醫經典,讀經典起碼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礎。難以讀懂古文,就談不上理解中醫經典的內涵。

其次,要有一些悟性。因為中醫理論比較精闢深奧,不像西醫那麼表象,所以學習中醫需要有一些悟性。

再次,要吃得了苦頭。這種“苦”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學習之苦。要讀許多醫學書籍和經典醫著,不僅要讀懂弄通,還要記住並爛熟於心。二是實線之苦。

二、學中醫的兩大途徑

中醫學是一門系統科學,知識點多面寬,需要系統地學習。既要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還需要紮實的臨床實踐經驗。所以,不經過系統地學習,完全靠“自學”是學不出來的。這裡,告訴你學中醫的兩大途徑。

途經一:上大學學中醫。這是現代中醫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和學習中醫的主要途徑。至於能不能上中醫藥大學,就看學校的招生要求和你的個人條件了。具體怎麼上,情況各有不同,此處無需細談。一旦上了學,你自然就入了“學中醫”的門了。

途徑二:從師學中醫。就是確立師徒關係,全程通過師帶徒的方式進行教授、學習和實踐來學習中醫。這既是傳統的,也是當今國家政策允許的學習中醫的一種方式。至於帶徒醫師具備的資質條件、帶徒學習的最低期限、學習的內容要求與效果認定,都有具體的規定。

【友情提醒】現在社會上和網絡上任何以中醫藥管理局、衛生健康委名義舉辦的中醫 (師) 學習培訓,都是虛假的、不真實的。這些打著官方名義進行招生的培訓機構,普遍收費很高,所謂的培訓完全不適合 “入門” 學醫的人。只有選擇合規的學習途徑,才能圓你 “入門” 學中醫的夢。

三、學中醫首先要學些啥

從中醫專業學科來說,學習中醫首先要學習四大基礎學科和四大經典書目。四大基礎學科是:《中醫基礎理論》《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四大經典書目為:《黃帝內經》《溫病學》《傷寒學》《金匱要略》。如果通過大學院校學中醫,你首先要學習醫學公共課和醫學基礎課,在此基礎上才學習中醫專業課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