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魏延一萬蜀軍取道子午谷直抵長安,是天方夜譚還是曠世奇謀?

在《三國演義》一書中有這樣一幕:時至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命斷五丈原。蜀軍勢微,在諸葛丞相交代身前事時,早已暗定秘不發喪,大軍緩慢而有序的退回川蜀。魏延自大好功,高呼死一人不足以廢萬軍而不奉軍令,分兵行之。徹底惹怒了楊儀,楊、魏二人紛紛誣告對方謀反。兩軍對峙,魏延在一陣陣“誰敢殺我”的怒吼中被馬岱割下了頭顱。

這一段雖然是羅貫中先生杜撰出來的,但是其中深深的表明了魏延的個性和對諸葛亮這一蜀漢最高“統治者”的不服氣。當然,這和魏延天生驕傲跋扈的性格有莫大的關聯。但要從根源上找,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所拒,這才是魏延與諸葛亮結怨的原因。

子午谷奇謀到底可不可行?是諸葛亮的固步自封、頑固庸腐還是魏延的傲慢輕狂、異想天開?

魏延一萬蜀軍取道子午谷直抵長安,是天方夜譚還是曠世奇謀?

​取道

市井中流傳諸葛亮六出祁山討伐曹魏的豐功偉績。這是人們從《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中聽到的,《演義》類文本在民間廣為流傳、且為人津津樂道。但是,也正是《演義》類文本掩蓋了歷史原有的真相。實際上,諸葛亮對曹魏只有兩次主動出擊的軍事記錄。小說中為了美化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以六出祁山的故事表現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品質,其內核便是作者所推崇的忠君思想。

那為什麼現實中諸葛亮僅僅兩處祁山、北伐曹魏呢?

據《後漢書》記載,公元263年鄧艾破蜀時。蜀漢全國上下的居民、普通百姓加起來才達到94萬,可用於征戰的蜀軍將士不過十萬之眾(可查證的數據)。相比於身處中原地帶,地肥牛壯的曹魏來說,這點人口實在是太少了。

諸葛亮生性謹慎,做事小心。不可能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喪失大業的根基。這一點從他北伐所選取的行軍道路上就能看出。

魏延一萬蜀軍取道子午谷直抵長安,是天方夜譚還是曠世奇謀?

諸葛亮北伐從漢中進兵,目的地是曹魏的大本營長安。漢中與長安之間屹立著海拔高度3000公尺左右的秦嶺山脈,山勢陡峭,極其不易行軍。貫穿秦嶺山脈共有三條小道直抵長安:子午穀道、駱穀道、褒斜道(從東南道西北方向排列)。這三條道路距離最短,但是路途異常的艱險。所以蜀漢每次北伐常常從剩下的兩條道路行軍:一是從漢中歷經褒斜道平坦地區向西轉入陳倉道,再由位於秦嶺西北部相對平坦的陳倉道奪取陳倉,入駐中原。相傳,這條道路就是漢高祖劉邦那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所走的進軍路線;其二,便是由漢中走祁山道途經武都、天水等地,由隴山以西的街亭等地壓境中原。

這兩條道路相對來說較為繞遠,可是地形平坦,利於長途跋涉。而且,隴西等地盛產馬匹,這恰恰可以補充騎兵資源不足的蜀漢。世人深知,水戰靠船,陸戰靠馬。蜀軍常年積聚四川、漢中等地,翻山越嶺的本領高強,但是馬上功夫或是最為基本的馬匹供給也是難以實施。

如此一來,取道陳倉、祁山,雖說繞遠,但是大道易於行軍。此等自然環境深深的符合諸葛亮小心謹慎地風格。隴西地區盛產馬匹,途徑隴西可以補充部隊的機動能力,為中原血戰打好基礎,何樂不為啊?

子午谷

為何說魏延對諸葛亮的怨念要始於子午谷奇謀呢?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雖然沒有明確的說明,但經過後世仔細地推敲,魏延想要實行的正是他內心中計劃已久的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認為魏延太過地草率,而魏延則以為諸葛亮投鼠忌器,難成大業。兩人的絆子就此埋下。

子午谷乃是翻越秦嶺最東邊的那條路。雖說,子午穀道在這五條道路中距離最短,但是,它也是這五條道路中最為兇險的一條,何以見得?

魏國大將軍曹真曾取道子午谷,想要偷襲漢中。結果是:行軍途中忽逢大雨,一路兵馬在子午谷這條小道上走了近一個半月連一半都沒有走到,於是無功而返。

可是魏延為什麼要堅持走這條不好走的小道呢?那是因為諸葛亮率領的大軍在大道上走不動。

魏延一萬蜀軍取道子午谷直抵長安,是天方夜譚還是曠世奇謀?

陳倉道:二次北伐時,蜀國大軍兵臨陳倉,陳倉一破便可飲馬中原。可是,正是這小小的陳倉城,蜀國大軍攻了20多天仍未攻下。當時,諸葛亮率領上萬人攻擊陳倉千名守軍,終以失敗告終。二十餘天已經是最大期限,陳倉不破,消息恐怕早已傳到魏都。三軍集結,大軍壓境,如果蜀軍不撤退便是被前後夾擊的結果。陳倉道走過,但是失敗了。因為陳倉狠狠地釘在了魏國的土地上。諸葛亮不擅長攻城,他擅長屯田作戰,此消彼長。這與魏延奇襲的作戰風格天壤地別,這也是二人謀略不同的原因之一。

祁山道:祁山道雖然繞的最遠,但是它途經隴西地區。補充兵馬後的蜀軍應該更為強大才是,這條道路理應是最為穩妥的。公元228年,諸葛亮用人不慎,街亭痛失。

祁山道和街亭這個小地方又有什麼關係呢?

街亭可謂整個祁山道的重中之重,是集戰略戰術為一體的兵家必爭之地。為什麼現今還廣為流傳馬謖大意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就是因為街亭對於蜀漢來說太重要了。

街亭位於隴山以西,隴西地區的最東邊,它是蜀軍走祁山道進隴山的必經之路。一旦此地失守,那麼意味著蜀軍將無法偷偷的越過隴山側擊曹魏西部平原。街亭一失,祁山道算是廢了。

對於謹慎地諸葛亮來說,進軍北伐便只能走陳倉道,陳倉又久攻不下,便是無計可施,北伐無望。

這就使得魏延極度想證明自己的軍事理念是正確的,取道子午谷,直襲長安,才能光復漢室。子午谷奇謀真的是被忽視的妙計嗎?

奇謀

魏延的計劃是,自己率領5000精兵和5000雜兵共一萬士兵。由子午谷取道十日抵達谷口,然後快速襲擊長安,打魏軍一個措手不及。攻克長安後堅壁清野,堅持到諸葛亮率領的大部隊由祁山道走隴西於長安會合,如此一來漢室可興。

子午谷奇謀暴露了很多的漏洞:

魏延一萬蜀軍取道子午谷直抵長安,是天方夜譚還是曠世奇謀?

​時間問題,曹真大軍取道子午谷一個半月走不到一半,刨除天氣原因,魏延提出的十日內出谷,簡直是猶如神兵天降。好似蜀軍個個插上翅膀,十日絕對不可能。

補給問題,身處山谷,就得自備補給。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簡單的提到過士兵後勤問題:餘嘗計之,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鬥,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盡。若計復回,只可進九日。也就是說士兵以1:1的比例保障自己的後勤,可以撐18天。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中只是出谷就是十天,顯然他是沒有為自己留後路的。魏延自己的說法是,攻取長安城後,以城中糧食供給。

可是,攻不下呢?

子午谷奇謀真正的亮點在哪?在一個字。出其不意,方可取勝。如果,魏國早有防備,於谷口以逸待勞,那麼恐怕蜀軍要全軍覆沒。前師之鑑後師之轍,魏延成不成功我們不能預料。但是後人們給了我們答案:

明朝末年,第一任闖王高迎祥效仿魏延子午谷奇謀,行軍十五日至谷口。等來的卻是孫傳庭率領的明軍大陣。此戰,高迎祥被俘,押解至京,凌遲而死。

就算天佑蜀漢,魏延得以攻克長安,他那一萬蜀軍能守住這座城嗎?

魏延一萬蜀軍取道子午谷直抵長安,是天方夜譚還是曠世奇謀?

​在此之前,馬超率領西涼鐵騎攻克長安,於潼關駐守。曹操率領本部大軍正面對峙馬超,而徐晃暗中以浦阪津出兵,繞後於主力夾擊馬超,最後馬超敗逃。如果,魏延佔領長安,夏侯楙以主力正面對抗魏延,再以張郃繞後,從浦阪津夾擊,使得司馬懿率領一波軍馬從南向北三面夾擊魏延,魏延還能頂的住嗎?

說到底,子午谷奇謀是不切實際。諸葛亮可能會分出十分之一的實力來實行這個冒險的計劃嗎?一旦失敗,弱小的蜀國就會元氣大傷。渭水之戰,曹公好屠城,中原百姓為了活命紛紛由子午穀道入川討生活,這個羊腸小道早已眾人皆知,何談奇謀?子午谷奇謀可謂是一次過度理想化的思維狂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