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武大郎為什麼要娶潘金蓮?

情潤雨露


武大郎之所以娶潘金蓮,無非是四個原因:

第一,武大郎貪財;第二,武大郎貪色;第三,武大郎缺乏自知之明;第四,武大郎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第一,武大郎貪財。

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 目醜陋,長相奇醜無比,很難找到一份正常的營生,更加上頭腦可笑,考慮問題、處理事情總有欠妥之處,這讓武大郎的日子過得很窘困,只能靠賣炊餅養自己都挺艱難,還把弟弟武松拉扯大,可想而知武大郎日子的艱辛和苦楚。某一天,突然清河縣的大戶要把一個名叫潘金蓮的使女白嫁給他,不但不要武大郎一文錢,還要倒賠一些嫁妝給他。這對武大郎來說,無異於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種好事對於如此窘迫的武大郎來說,他肯定會選擇接受,而不是拒絕,因為面對自己這樣的狀況,面對這樣的好事,在錢財方面,誰不會貪婪呢。

第二,武大郎貪色。

武大郎是生而不幸,天生身不滿五尺,面 目醜陋,長相奇醜無比。不要說在武大郎所處的宋代,即便是在開放和文明程度遠勝於宋代的今天,武大郎這樣的長相也註定會給他帶來悲劇的命運。武大郎毫無疑問在生活中會飽受白眼和欺凌,別說和女人成親,估計平日裡女人看都不會看他一眼的。但就是這個被命運遺忘的武大郎,突然有一天得到了命運的垂青。清河縣有名的大戶,竟然把使女潘金蓮白嫁給武大郎,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個使女潘金蓮還是個出色的美人。就是這個醜女都不願意嫁給他的武大郎,竟然白撿一個大美女,美色當前,武大郎怎麼可能拒絕?

第三,武大郎缺乏自知之明。

《水滸傳》裡描寫武大郎時,著重突出了武大郎的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相貌奇醜無比。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第二個特點是頭腦可笑。這裡所說的頭腦可笑,大體指的就是武大郎缺乏自知之明。武大郎的缺乏自知之明到了什麼程度呢?潘金蓮出自大戶人家使女,長相屬於女人中的上上姿色,否則大戶男主人也不可能會垂涎三尺,潘金蓮嫁給武大郎,清河縣的浮浪子弟竟然敢跑到武大郎家裡來騷擾。武大郎沒有這個財力,也沒有這個實力,可他偏偏動心於潘金蓮的美貌,居然不顧一切地娶了潘金蓮。

第四,武大郎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正因為武大郎頭腦可笑,導致他對“能不能娶潘金蓮”這件事情失去了正確的判斷,而他精明強幹的弟弟武松偏偏逃亡在外,他就產生了一個錯覺:潘金蓮是清河縣大戶人家的使女出身,不僅僅容貌出色、身材窈窕,而且幹起家務活來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擅長針線活;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大戶人家居然作主把這麼一個天仙般的女子白白嫁給武大郎,還要另外倒貼一些嫁妝作為陪嫁。別說武大郎,即便是清河縣很多家境和長相、能力強過武大郎許多的男人,也不見得有這麼令人豔羨的好福氣啊!武大郎認為這是命運的眷顧,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要娶潘金蓮!


喬鞅


武大郎之所以娶潘金蓮,且看《水滸傳》原文如下:

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記恨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從這段文字,我們至少能讀懂以下三點:

1、武大郎長得很醜很矮;

2、潘金蓮才二十出頭,長得很漂亮;

3、武大郎娶潘金蓮不花一文錢,而且還白白得了嫁妝。

武大郎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差,按現在的流行語來說,就是“矮窮矬”,娶妻是很困難的,既然沒得挑,那麼有個女人送上門來,就不存在“為何要娶”的問題了。

而在《金瓶梅》裡,武大郎更是不堪,他不單是個人條件不好,而且還是個鰥夫的身份,帶著十二歲的女兒迎兒靠賣炊餅度日,後來在張大戶家臨街房租住。

至於為何張大戶要將潘金蓮倒貼了嫁給武大郎,《金瓶梅》充分交代了來龍去脈:

大戶自從收用金蓮之後,不覺身上添了四五件病症。。。自有了這幾件病後,主家婆頗知其事,與大戶嚷罵了數日,將金蓮百般苦打。大戶知道不容,卻賭氣倒賠了房奩,要尋嫁得一個相應的人家。大戶家下人都說武大忠厚,見無妻小,又住著宅內房兒,堪可與他。這大戶早晚還要看覷此女,因此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為妻。這武大自從娶了金蓮,大戶甚是看顧他。若武大沒本錢做炊餅,大戶私與他銀兩。武大若挑擔兒出去,大戶候無人,便踅入房中與金蓮廝會。武大雖一時撞見,原是他的行貨,不敢聲言。朝來暮往,也有多時。

原來張大戶並不是在做賠錢買賣,武大郎雖然白得了潘金蓮,還收到張大戶的銀兩,但卻必須戴上一頂大綠帽,而且還要幫忙打掩護。

後來張大戶生病死了,武大郎搬到其他地方住,本想從此不用過這種窩囊日子了,但料不到,最後還是因為潘金蓮而葬送了性命。

武大郎娶潘金蓮,財色兼收,看似佔盡便宜,實則就此埋下禍根,這或許正應了那句俗語“貪小便宜吃大虧”,今人當以此為鑑。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六甲番人


武大郎娶潘金蓮,印證了一句俗話:“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哦,還不能完全這麼講,應該改一下,叫作:“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不得不挨。”

武大娶潘金蓮,對於武大郎來說,真是“天上掉下個潘金蓮”,那感覺在瞬間絕對是驚訝、驚喜、驚人、驚天。武大是個好人,善良、隱忍、勤快、順從,與世無爭而又待人和氣,願意幫助人,是個市井裡誰都能好好相處的好人。本來,好人有好報,娶個潘金蓮。但結果卻大出武大的意外。

武大雖是個好人,卻天不作美,他是個長相不好的人,人送外號“三寸丁”“谷樹皮”,意思是身高矮小,臉上粗糙。加上人老實,在勢利的市井社會,卻又常常遭到欺負。他本是陽穀縣人,同弟弟武松武二郎兄弟分家之後,獨自搬到鄰縣清河縣,在縣城租了間房子,以賣炊餅為生。武大郎本來有個妻子,還生了個女兒,叫做迎兒。只是天不作美,妻子不久病故,本來家裡就窮的武大郎,失去妻子,家裡頓時斷了左臂右膀,他又當爹又當媽,一方面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炊餅,另一方面還要照顧家庭和孩子,苦打苦拼,艱難度日。

武大郎為什麼會娶到潘金蓮呢?事情是這樣的。潘金蓮本是清河縣人氏,在家排行第六,喚作六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留下母親一個人支撐家庭,母親潘媽媽養孩子們不活,因此,潘金蓮9歲的時候,因為長相清秀,模樣俊俏,媽媽遂將她賣到了一個退了休的王招宣家裡。王招宣見潘金蓮美麗而聰明,就讓人教他琴棋書畫,當作小姐培養。不想王招宣不久死了,王家容潘金蓮不下,潘媽媽又想了個主意將潘金蓮要了回來,另以30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了家財萬貫的張大戶。

毫無疑問,張大戶家很有錢,可謂良田萬畝、富得流油。之所以能夠到張大戶家,是因為張大戶雖有錢,但老婆非常霸道,對張大戶要求很嚴,從不准他沾花惹草,張大戶早想討房妾,但老婆強勢,一直不準。後來,張大戶老是嘆氣,老婆擔心長此以往不是辦法,就給他買了兩個小姑娘,一個白玉蓮,另外一個就是潘金蓮,讓她們習琴紅曲,歌舞彈唱,想為張大戶解悶。

潘金蓮長到18歲的時候,更如出水芙蓉一樣漂亮,張大戶多次想納潘金蓮為妾,但害怕老婆,不敢聲張,但要打潘金蓮主意的想法,卻越來越強烈。後來終於有一天,張大戶乘老婆不在家,斗膽把潘金蓮叫到房裡,收用了。不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老是找機會同潘金蓮一起,因此落下許多病根,終於被老婆發現了,那還得了!老婆因此大罵張大戶,還把潘金蓮毒打了一頓。

張大戶知道老婆容不下潘金蓮,但自己又萬般難捨,怎麼辦呢?張大戶到底聰明,他便倒貼嫁妝,聘禮分文不取,讓潘金蓮嫁給租住在他家臨街門面過活的武大郎。武大郎正好屋裡無人,潘金蓮又漂亮又會彈琴,歡天喜地娶到了潘金蓮。所以,武大郎娶潘金蓮,既不是他有此資財,又不是外表瀟灑風流,而是張大戶硬要送她一個漂亮老婆,真是“天上掉下個潘妹妹”。

不過,張大戶有自己的目的,他把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後,到底捨不得這塊肥肉,讓她嫁武大郎,就是因為近水樓臺可得月之故,所以總是隔三差五地往潘金蓮房裡跑,偶爾被武大郎撞見,武大郎也佯作不知。這也是張大戶之所以把潘金蓮嫁給武大郎的最根本的原因。


帝國的臉譜


中國有句古話叫“貧不擇妻”,一個人在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是很難在婚姻上佔據主動權的。

讀了原著我們發現武大郎自幼父母雙亡,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武松。這樣的身世他的家庭狀況也不會好,只能靠賣燒餅衛生。按照他的收入,若是想娶妻屬實不易。

此外,潘金蓮嫁給武大郎的時候,武大郎不需要出一分錢,這個錢都由那個員外包下了,並且還有嫁妝,這樣的好事放到他身上,他怎能不動心呢。




再者,潘金蓮當時還不是後期那種性格個性,還是一個能操持家務的傳統女子。

綜合以上三點,武大郎才娶得潘金蓮。

以上是啃書個人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如果喜歡請加關注。


紅袖添香夜啃書


世人都在罵潘金蓮,她已經被釘在歷史恥辱的柱子上,但是卻很少有人指責武大郎。潘金蓮與西門慶出軌,這件事看起來武大郎沒有錯,然而婚姻出現了問題,永遠不是一個人的錯。潘金蓮和武大郎成親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一塊好羊肉,如何落在狗嘴裡?”連潘金蓮自己都嫌委屈,埋怨張大戶“普天世界斷生了男子,何故將我嫁與這樣個貨!每日牽著不走, 打著倒退的,只是一味[口床]酒,著緊處卻是錐鈀也不動。奴端的那世裡悔氣, 卻嫁了他!是好苦也!”

所以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個悲劇,然而悲劇僅僅是針對潘金蓮的,而對於武大郎來說,他是很幸福的,一個死了老婆的男人,又窮又醜,還帶著一個拖油瓶,別說在古代,即便在今天,想要再婚,那比登天還難。故而武大郎的幸福是建立在潘金蓮的痛苦之上。連作者為這樣的婚姻感嘆“自古佳人才子相配著的少,買金偏撞 不著賣金的。”

然而武大郎娶了潘金蓮,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把潘金蓮的金銀首飾賣了,然而買了兩層房子,之前武大郎一直是租賃別人的房子過生活,所以潘金蓮讓武大郎的物質生活有了保證,起碼有自己的家了,與現在人比起來,武大郎也屬於小商販,有自己的小事業,而且全款買房,不是房奴。但是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婚姻生活真的幸福嗎?文本上寫“往常時只是罵武大,百般的欺負他”,可見潘金蓮對武大郎並不好,冷暴力都嫌凍手,應該是熱暴力為主,而對待武大郎的女兒迎兒,更是非打即罵,武大郎曾對鄆哥說“我先妻丟下個女孩兒, 朝打暮罵,不與飯吃。”所以武大郎雖然娶了潘金蓮,表面上生活無憂,實則是“黃柏木作磬槌子——外頭體面裡頭苦”

既然武大郎婚姻生活並不是真正的幸福,他為什麼不休了潘金蓮呢?當潘金蓮和武松鬧矛盾的時候,潘金蓮曾經威脅過武大郎“婦人罵道:“混沌魍魎,他來調戲我,到不乞別人笑話!你要便自和他過去,我卻 做不的這樣人!你與了我一紙休書,你自留他便了。”武大那裡敢再開口。被這婦 人倒數罵了一頓。”後來武松搬了出去,潘金蓮叮囑武大郎不準去看望武松,武大郎果然不敢去。由此可以看出武大郎是把潘金蓮當成娘娘供著,這種婚姻裡女強男弱,對男人來說才是最痛苦的。然而即便這麼痛苦,武大郎仍然不願意休了潘金蓮,這又是什麼道理呢?還是他自己的貪念,或者說是虛榮心。武大郎一個矮窮矬的人,從來不被人看得起,從來都是眾人的笑話。但是武大郎娶了潘金蓮,卻為自己長了臉,這讓武大郎有了吹噓的資本,出門在外也非常有面子。畢竟潘金蓮有傾城之貌,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鮮花自卑,但是牛糞卻能自誇。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活在世人,誰都想有面子有尊嚴的活著。武大郎想要有尊嚴的活著,自然潘金蓮也希望有尊嚴的活著,所以潘金蓮想要更好的活著,就是離開武大郎,即使後來沒有遇見西門慶,也會遇見東門慶、南門慶。試想,如果武大郎在娶潘金蓮後,已經知道她不能是一個賢妻良母,何不放開手,讓她走了呢;即便是現代婚姻裡,不是一路上,硬要一起上路,最終的結果也是分道揚鑣。所以說當婚姻匹配度過低的時候,不應該湊合與勉強,分別未必不是一種好下場。

當武大郎發現潘金蓮與西門慶的約會,怒不可遏;這種憤怒並非是潘金蓮給他帶了綠帽,因為不是第一次,在武大郎剛開始娶潘金蓮的時候,張大戶和潘金蓮私會還被武大郎撞見過,但是武大郎並沒有反抗。由此可見武大郎在意的不是潘金蓮帶來的綠帽,而是恐慌自己的 媳婦將要徹底離開自己,說到底是唯一可吹噓的資本,將要失去,所以武大郎才會豪氣沖天的阻止兩人的約會,可是當武大郎捱了西門慶的窩心腳,躺在床上半死不活時,他對潘金蓮的期望是,只要救了自己的命,就可以原諒潘金蓮。所以潘金蓮的出軌,武大郎並非特別的在意,武大郎只是不希望潘金蓮離開自己。潘金蓮下狠心毒死武大郎,也只不過想求得自己的終身幸福,武大郎做了黃泉路上短命人,或許在黃泉路上,他也未必能想的通,潘金蓮為什麼要下狠心毒死他。對於潘金蓮來說,與其一生痛苦,不如求一時歡樂。


青埂峰下的鬼話


因為施耐庵安排了一對夫妻,男的窮矮矬,卻勤勞顧家,名字叫武大郎,女的白富美,有顆不安分的心,名字叫潘金蓮。這樣兩個人結合,就悲劇了。這就是現實。




開心森林—療愈心情


因為潘金蓮漂亮


間歇性煩惱


金蓮啊,都是我武大害了你呀!

早就聽說“才子配佳人”、“郎才配女貌”,可我武大,除了一個“三寸丁、枯樹皮”的外號勉強與金蓮的美貌齊名外,又何才之有?!

早就聽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是痴心妄想,可我武大一時鬼迷心竅,偏偏認準了天上掉下的偌大餡餅――金蓮的美貌與房奩是上天對大郎我的恩賞。

早就聽說“紅顏禍水”,可我武大卻一直活在幻想之中。幻想有朝一日,靠自己的勤勞――努力做炊餅賣炊餅總能博得金蓮的青睞。

金蓮啊,我賣掉祖業,背井離鄉,不就是想找個清淨的地方,讓你過上清淨而又富足的日子嗎?

可又偏偏賃了一間臨街的房子。

臨街就臨街吧,幹嘛非要租賃帶二層的不可?

帶二層也就帶二層了,為啥還要留一個臨街的窗口?

難道這才是命中註定?

金蓮啊,看在我們曾經夫妻一場的份上,能和我說句實話嗎?

那個該死的窗口在你眼裡是不是不僅僅用來通風透光?

你是不是每每在我離家賣炊餅之時,總站在窗口看外面的風景,藉此消愁解悶?

還有,還有那根該死的“竿子”,是不是並非你失手落下的?

武大好恨啊!

恨我幹嘛不早一點把那個窗口封死?

恨我幹嘛每天都要去賣炊餅卻不知道擠出時間來陪陪金蓮。

思來想去,金蓮啊,都是我武大害了你呀!




白圭之章


作者要他娶,他有什麼辦法!


用戶1442160599232


潘金蓮因為她媽在死前把她許配給武大郎了,要不然也不會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