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土耳其與希臘位於愛琴海兩側,為何大多數島嶼屬希臘?

舞羽流雲


一戰結束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所在的同盟國大敗虧輸,在色佛爾條約上,英法等國尋求徹底瓦解奧斯曼帝國,除了英法列強獲得的割讓土地或者扶持起來的代理傀儡政權以外,還將色雷斯、伊茲密爾大部分地區以及愛琴海上2500多個島嶼割讓給希臘,同時就連土耳其人核心區安納托利亞的本土也被切割出了一部分讓給亞美尼亞。

若按照色佛爾條約執行,奧斯曼帝國將從戰前16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縮減為45萬平方公里的小國,且不得保留重型武器、空軍、海軍,就連軍隊總體規模也不能超過45000人。

最開始負責和談的奧斯曼帝國首相哈邁德·鐵菲克認為《色佛爾條約》太苛刻,拒絕談判,但時任蘇丹默罕默德六世為了保住大位為此改換首相,同意了色佛爾條約。這最終激起了國內的不滿,引發瞭如今土耳其共和國國父凱末爾領導的“共和革命”。

當時英國認為奧斯曼帝國軍隊已經在協約國的控制下瓦解,在安卡拉成立的所謂“共和政府”實際上不過是一群土雞瓦狗般的民兵,再加上協約國的俄國變成了蘇聯,英法本身也亟需從戰爭恢復,所以英國最終決定在給予支持的情況下,讓希臘跟亞美尼亞去剿滅不服從《色佛爾條約》的凱末爾政府。

哪曾想,土耳其人民因為這款亡國滅種的《色佛爾條約》同仇敵愾,凱末爾本身又是新式軍人,還曾官居元帥,土耳其國民軍在他的領導之下,不僅抵擋住了希亞聯軍,並在獲得蘇聯援助之後,反攻倒算,反還一舉打破夾攻,並在1922年收復了希、亞佔領的伊茲密爾與西亞美尼亞地區。

但土耳其終究難敵緩過氣來的英法,最後雖然廢除了《色佛爾條約》,可新簽下的《洛桑條約》也僅僅是保住了土耳其人核心區安納托利亞的完整,此外奧斯曼帝國的遺產,土耳其也僅僅只繼承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跟西亞美尼亞,而包括愛琴海上的兩千多個島嶼、敘利亞、伊拉克以及兩聖地等都被瓜分一空。


真實星球


國際政治與地區格局有時會在一個國家領土定型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不要小看愛琴海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島嶼,它們極大地延伸了希臘的領土範圍。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核心區域大體包括希臘半島、愛奧尼亞海和愛琴海上的群島和島嶼以及小亞細亞半島(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地區,在這些地方生活著古希臘人,有著大小不一的城邦,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文明區,另外當時在地中海以及黑海沿岸還有很多希臘人建立的殖民地。古希臘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它與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和直接的源泉。但是如果非要講歷史的話,奧斯曼土耳其人也會說這些島也曾經在歷史上屬於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為了把問題講清楚,大致捋一下希臘的歷史。可能在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島上曾出現米諾斯文明。約在公元前2000年,來自北方的希倫人部落開始在希臘半島定居,成為了希臘人的祖先,希臘的意思就是希倫人居住的地方。之後在希臘半島上希臘人發展出了邁錫尼文明,希臘人也逐步移居到了愛琴海諸島上,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被統稱為愛琴文明。在公元前8世紀初,新的希臘文明的誕生,這是一個由希臘人建立起來的一些列城邦。公元前336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繼位,這時這個希臘化的馬其頓王國統治了希臘諸城邦,亞歷山大建立起了橫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希臘文化得到了傳播。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亞歷山大帝國分崩離析,在地中海東部的形成了幾個希臘化的國家,比如馬其頓王國(又稱安提哥那,大致統治著馬其頓與希臘地區)、塞流古王朝(西亞、中東廣大地區)、托勒密王朝(埃及、北非以及地中海東岸地區)等。

公元前168年,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軍隊佔領了馬其頓本土,到公元前146年,羅馬控制了希臘全境。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如果說羅馬帝國西部是拉丁化的,那麼羅馬帝國東部則逐漸希臘化。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從古希臘的殖民地古城拜占庭發展起來的,因此東羅馬帝國又被稱為拜占庭帝國。儘管在開始拉丁語是東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但是這個帝國的主宰文化卻是希臘文化,希臘語是日常用語,在公元620年,希臘語更是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但是這並不影響拜占庭人的身份認同,從皇帝到臣民都認為自己是羅馬人。公元1299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299年—1922年) 正式建立,這個原塞爾柱所屬羅姆蘇丹國下屬的一個小型部族卻發展成為了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終被奧斯曼帝國佔領,東羅馬帝國滅亡,整個希臘也逐漸被奧斯曼帝國征服。1821年,希臘宣告獨立,並開始了脫離奧斯曼帝國的希臘獨立戰爭,1829年希臘獨立戰爭結束。

先解釋一個詞:歐洲巴爾幹半島是位於歐洲東南部黑海和亞得里亞海之間的陸地,大體包括以下國家:希臘、北馬其頓、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黑山、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以及土耳其的歐洲部分。1830年剛剛獨立時的希臘的國際政治與地區格局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崛起後就不斷擴張,在公元十六十七世紀的鼎盛時期,歐洲的巴爾幹半島以及黑海沿岸地區、西亞和北非的廣大地區都在其統治之下。在亞歐非的樞紐地區橫亙著這麼一個大帝國,像歐洲的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等歐洲列強對此應該不爽了很久很久。1683年,此時的奧斯曼帝國疆域達到了鼎盛,就在該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圍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維也納,波蘭與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奧地利、德意志)最後擊敗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此後奧斯曼土耳其再也無力在歐洲擴張,奧斯曼帝國也開始了衰落過程。而隨著沙皇俄國以及後來俄羅斯帝國的崛起,在對黑海沿岸以及歐洲巴爾幹的爭奪中,俄國與奧斯曼帝國在17世紀到19世紀的200年中數次交鋒。到19世紀歐洲巴爾幹各國反對奧斯曼統治的獨立運動又風起雲湧,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可謂內外交困更加虛弱。此時儘管英法與俄國在歐洲巴爾幹地區有著深刻的矛盾,甚至英法也有矛盾,但是歐洲列強在肢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得態度上卻是一致的。

1821年到1829年的希臘獨立戰爭中,沙俄為了擴大在巴爾幹的勢力而加大對希臘的支持力度,而英國則懼怕俄國獨佔歐洲巴爾幹地區也開始了對希臘的支持。從1825年到1827年,希臘起義軍受到重挫,在1827年6月,希臘軍隊所控制的區域僅剩伯羅奔尼撒半島部分地區以及愛琴海上的一些島嶼,此時歐洲民間也加大了對希臘的支持力度,畢竟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而英法俄更是加大了對希臘獨立戰爭的干涉力度,在該年10月,英法俄三國聯合艦隊擊敗了埃及土耳其聯合艦隊,1828年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爆發戰爭,隨後法國也出兵佔領了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在1830年,奧斯曼土耳其接受英法俄的倫敦議定書,承認了希臘的獨立。

1832年的希臘王國此時控制的國土大概也只有現在希臘面積一半,也只是大體控制著愛琴海中部的島嶼。此時的希臘還不具備與奧斯曼帝國單挑的實力,作為奧斯曼帝國來講,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國際格局與地區形勢對希臘依然是有利的:奧斯曼帝國依然是虛弱不堪,而英法俄對奧斯曼帝國依然虎視眈眈,巴爾幹各國反對土耳其統治的獨立運動更是風起雲湧,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正式確立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及保加利亞的獨立。英法更是加大對希臘的支持力度,在1863年,英國更是把希臘西邊愛奧尼亞海上所控制的島嶼割讓給了希臘。1912年,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和黑山組成了巴爾幹聯盟,在俄國的支持下對奧斯曼帝國宣戰,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在巴爾幹這四個國家的“群毆”下,虛弱的奧斯曼帝國戰敗,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中部所控制的地方大部分被瓜分,自此奧斯曼帝國在歐洲所控制的土地所剩無幾。但是很快巴爾幹同盟之間就發生了矛盾,1913年,在奧匈帝國的支持下保加利亞向希臘和塞爾維亞宣戰,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不久羅馬尼亞和黑山就加入了希臘和塞爾維亞一方,而奧斯曼也趁機向保加利亞發起了進攻,保加利亞以一對多,勇氣可嘉但畢竟實力不濟,四面受敵的保加利亞很快便戰敗,保加利亞與戰勝國簽訂了《布加勒斯特條約》。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歐洲巴爾幹地區的版圖兩度變化,1913年愛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島被割讓給了希臘,愛琴海東部的多數島嶼在英法俄等國的裁決下也多數歸希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以及保加利亞為首的同盟國陣營戰敗,英法等協約國勝利,希臘也是協約國、戰勝國。這時的國際以及地區形勢對希臘依然是有利的:奧斯曼帝國的亞非領地也被肢解,按照1920年奧斯曼帝國與英法等協約國簽訂的《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土耳其的本土也形同被肢解,按照這個條約希臘不僅能得到小亞細亞半島半島西部的一塊地方(伊茲密爾地區),還能得到奧斯曼在歐洲僅剩的那一塊地方的大部分(東色雷斯)。在凱末爾的領導下,土耳其獨立戰爭(1919年到923年)爆發,在經過與亞美尼亞、英國軍隊、希臘軍隊以及法國軍隊的戰爭後,在1923年以《洛桑條約》取代了《色佛爾條約》,土耳其共和國被承認。1923年《洛桑條約》確認土耳其共和國的邊界,東色雷斯和伊茲密爾地區歸還土耳其,該條約也把土耳其在愛琴海的領土範圍限制在了一個很狹窄的範圍(大概只要幾英里),確認了希臘對愛琴海上絕大多數島嶼歸屬希臘,土耳其人至今對此耿耿於懷。1947年作為二戰戰敗國的意大利又把意屬多德卡尼斯群島割讓給了希臘,至此,愛琴海上星羅棋佈的島嶼中,2400多個屬於希臘, 另有60餘個屬於土耳其的局面形成。

從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到1947年,希臘所屬的東地中海地區的國際格局與地區形勢是啥?那就是英法俄等列強對此此地的爭奪與對奧斯曼帝國的肢解,還有就是歐洲巴爾幹各國脫離奧斯曼帝國的獨立運動,另外就是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分崩離析,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的戰敗以及意大利在二戰中的失敗。站在一個第三方的立場,我得出我的結論:國際政治與地區格局有時會在一個國家領土定型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於幾百年來希臘與土耳其的恩怨糾葛我無法評論,雖然千百年來愛琴海諸島的主要居民是希臘人,但正是在19世紀以後有利的地區格局下希臘不斷地爭取,愛琴海諸島最後絕大多數歸屬了希臘。在希臘獨立後,在爭取地區內國家支持的同時也積極爭取地區外的英法俄等大國的支持,並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次均站隊正確,都是勝利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希臘土耳其兩國還因為島嶼爭端,差點兵戎相見。



十三叔看歷史


這個問題戳中了土耳其人內心最痛處。如詩如畫的藍色海系,多少戀人在此許下海枯石爛的諾言。愛琴海左擁右抱,左希臘,右土耳其。面積21.4萬平方公里,遍佈密密麻麻的島嶼,出奇的是希臘佔有其中2400多個,土耳其只有60幾個。且土耳其佔有的島嶼都在海岸線三海里左右,乍看起來,愛琴海儼然成為希臘的內海了。

(希臘和土耳其)

主要原因還是土耳其和希臘之間複雜的歷史恩怨,幾個世紀以來都是一對宿敵。簡單瞭解一下———希臘在強盛的時候佔領過土耳其,而土耳其在15世紀建立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滅了希臘,進行了長達4個世紀的統治。暴虐的統治,給希臘民族帶來不可彌補的心理創傷和仇恨,希臘人稱之為400年受奴役時期。1821年,希臘人民起義,經過11年的鬥爭,於1832宣告獨立。時間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土耳其站錯了隊,加入同盟國,希臘加入協約國。最終同盟國戰敗,屬於希臘的機會來了。


1920年8月10日,土耳其同協約國無奈簽下了《色佛爾條約》,條約直接將土耳其瓜分殆盡,還需要支付高昂的賠款。此後土耳其還被迫繼續簽訂了系列喪權辱國條約,導致大部分愛琴海島嶼都歸屬希臘,土耳其只擁有本國海岸線三海里以內的島嶼。

(愛琴海上的島嶼)

歷史不會重複,但是會押韻,土耳其的遭遇如此似曾相識。現在的土耳其是中東一霸,歷屆領導人都以復興奧斯曼帝國為己任。歷史的舊條約對愛琴海眾多島嶼作了有利於希臘的劃分,希臘在愛琴海的島嶼範圍遍佈整個海域,其中許多島嶼遠離希臘本土,卻與土耳其海岸近在咫尺,如果部署上軍事力量(當然土耳其絕不允許),威脅可想而知。土耳其對此當然不滿,想方設法,千方百計意欲挑戰和改變現狀。終於在1987年和1996年爆發了兩次瀕臨戰爭的嚴重危機。經過聯合國調解,目前稍有緩和。


(詩畫般的愛琴海,土耳其只有三海里)

愛琴海的暖風習習,千帆競發,土耳其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這個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必經海域,兵家必爭之地,始終是土耳其和希臘無法握手的障礙。歡迎指正,關注!


鷹視國際


近代的奧斯曼帝國被稱為“西亞病夫”,曾經獨佔愛琴海的土耳其人,因為1822年希臘人獨立建國,而失去將近一半的愛琴海。

儘管如此,直到1912年以前,土耳其人還是牢牢地佔據大片巴爾幹土地、守衛著愛琴海上大量的島嶼,總體上希臘人的勢力處於下風。

現在的土耳其依然擁有愛琴海的漫長海岸線,但處境卻非常尷尬,愛琴海里的大部分島嶼都屬於希臘人。換句話說,土耳其人在海邊玩玩沙灘、洗洗腳還可以,要是游泳的話,很可能就闖入希臘領海。

為什麼土耳其人會失去這麼多島嶼?這還要回到歐洲的火藥桶——巴爾幹半島。

原來,1912年的時候,保加利亞、希臘、黑山、塞爾維亞建立“巴爾幹同盟”。同年9月,巴爾幹同盟與奧斯曼帝國爆發戰爭,保加利亞出兵35萬、希臘出兵11萬、黑山出兵3.5萬、塞爾維亞出兵22萬。

在如此強大的兵力面前,土耳其人的防線土崩瓦解,雙方開始坐到談判桌前。巴爾幹同盟開出的價碼是:奧斯曼帝國割讓除去伊斯坦布爾之外,所有歐洲的領地以及愛琴海上的全部島嶼。談判在倫敦談,巴爾幹半島的仗還是繼續打,可惜土耳其人幾度反擊都被擊退。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一直持續到1913年5月,戰場上的不利讓土耳其人被迫接受所有和談條款。因此,希臘人獲得愛琴海上的絕大多數島嶼,讓土耳其人在海邊只能乾瞪眼。

接下來還有序曲,一戰結束後,戰敗的奧斯曼帝國崩潰,土耳其人被迫拿出東色雷斯、愛奧尼亞給希臘人。希臘人雄心萬丈,決心將土耳其人按倒在地,1920年再次出兵想奪取伊斯坦布爾。

這次希臘人吃了大虧,凱末爾帶領土耳其人在不利的條件下,重重打擊了希臘軍隊。最終雙方簽訂《洛桑條約》結束爭端,土耳其人拿回割讓的東色雷斯、愛奧尼亞,代價是喪失愛琴海里除博茲加島、梅斯島和洛克切島這3座島嶼以外的全部島嶼,領海範圍被限定為離岸三海里。

從此之後,土耳其的西部海岸被希臘人死死鎖住。很多人看了地圖,都覺得土耳其忒憋屈,你覺得呢?


子屠龍


愛琴海島嶼眾多,總共有2500多個島嶼,但其中有2400多個島嶼歸屬於希臘,只有60多個島嶼屬於土耳其。

▲愛琴海位於希臘和土耳其之間,但2500多個島嶼中,2400多個屬於希臘(白色)

數百年前,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不僅僅擁有愛琴海的所有島嶼,還統治了整個希臘。現如今,土耳其則卻被“鎖”在愛琴海沿岸。這中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讓希臘和土耳其在愛琴海地位如此天翻地覆呢?


一、八年抗戰,希臘終於贏得獨立

早在2000多年前,希臘人創造了燦爛的古希臘文明。歐洲有文字記載的文學、藝術、哲學都是從古希臘開始的。公元前168年,希臘全境成為了古羅馬帝國的領土。395年,羅馬皇帝將帝國一分為二,希臘成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地盤。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古希臘文化、基督教文化和羅馬文化相互交織的帝國。隨著羅馬文化的衰落,拜占庭帝國開始重視自己文化中的希臘元素,並在希臘文化中找到了自己文化認同。

▲羅馬帝國395年分離,希臘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重要部分

在長達1000多年的發展中,拜占庭帝國成為了歐洲中世紀一個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然而公元14世紀,拜占庭東部的奧斯曼帝國的崛起,逐漸成為了拜占庭帝國的心腹之患。在同奧斯曼帝國數百年的征戰中,拜占庭帝國逐漸敗下陣來。

1453年,奧斯曼攻陷了拜占庭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之後,奧斯曼帝國又不斷向歐洲大陸擴張,並把整個希臘納入自己的版圖。

從此,希臘被土耳其人統治了300多年。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軍隊攻陷

在當時,奧斯曼帝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政體。蘇丹既是國家元首,亦被稱為“真主在人間的影子”,即宗教首領。

而異教徒,包括希臘人在內的基督徒受到帝國嚴密的控制。在奧斯曼統治期間,希臘經濟、政治和文化遭到了嚴重破壞。

因此,奧斯曼統治時期被稱為希臘的黑暗時代。為了反抗奧斯曼帝國的殘酷統治,希臘人的起義從未停止過。

▲希臘獨立戰爭

1821年,希臘爆發了民族大起義,這一次起義得到了希臘各地的響應。由於實力相差懸殊,起義遭到了奧斯曼的血腥鎮壓。

希臘是古代歐洲文明的發源地的情感因素,加上英法俄等大國為了削弱奧斯曼,攫取在地中海的權益,使得西方列強們紛紛支持希臘。

▲1821年爆發的希臘獨立戰爭激起了歐洲各國的名流參與。包括英國詩人拜倫

在英法俄的幫助下,1829年9月,希臘軍隊在別特拉戰役中擊潰奧斯曼帝國軍隊,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1830年,奧斯曼帝國不得不承認希臘的獨立。

從此,希臘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民族獨立。



二、奪取克里特島,愛琴海拼圖第一步

希臘的獨立只是奧斯曼帝國衰落的開始。但是,由於歐洲大國為了在土耳其海峽地區維持平衡,他們不希望奧斯曼帝國過度被削弱,也不希望希臘過於強大。

因此,剛獨立的希臘的面積僅有現在的一半左右,人口只有80萬。當時還有250萬希臘人依然活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

自從獨立以來,希臘政府就希望把所有希臘人團結在一起,恢復故土,定都君士坦丁堡,重塑拜占庭帝國的榮耀。

▲1830年獨立時期的希臘(灰色方框的紅色部分)

不過,希臘的獨立讓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對境內的異教徒更加敵視。帝國採用高壓政策壓制基督徒,民族、宗教矛盾愈加尖銳,這也給了外部勢力干涉提供了藉口。

為了獲得黑海到地中海的出海口,沙俄打著“拯救土耳其帝國壓迫下的基督徒”和“保護斯拉夫兄弟”的旗號,向奧斯曼帝國發動了俄土戰爭。

▲第十次俄土戰爭爆發圖

這次俄土戰爭為希臘帶來了擴大自己疆域的良好契機。戰敗的奧斯曼帝國同意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的獨立,和保加利亞的自治要求;希臘則獲得了色薩利地區。

▲第十次俄土戰爭後,希臘獲得的色薩利地區(紅色部分)

獲得色薩利地區大大刺激了希臘恢復故土疆域的野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希臘把目標瞄準了愛琴海的第一大島——克里特島。克里特島位於愛琴海的南部,扼守著愛琴海前往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航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克里特島地理位置

克里特島的居民以希臘人為主,但1830年獨立的希臘並不包括克里特島,這就意味著克里特島的歸屬權依然屬於奧斯曼帝國。克里特島上的希臘居民依然忍受著奧斯曼神權的宗教和民族壓迫。

▲愛琴海第一大島克里特島,曾經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為了擺脫奧斯曼帝國的桎梏,克里特島爭取自由的運動從沒停止過。

▲克里特島反對奧斯曼帝國的起義

1897年,在希臘的支持下,克里特島的居民開始了反抗奧斯曼和併入希臘的起義。奧斯曼帝國隨即對希臘宣戰,第一次希土戰爭爆發。

這一次,希臘由於兵力和裝備均弱於奧斯曼帝國而遭遇慘敗,不僅沒有收回克里特島,還要割地賠款。

失敗並未消滅希臘的野心。1911-1912年爆發的意土戰爭給了希臘捲土重來的機會。1911年,為了爭奪最後的殖民地,意大利同奧斯曼帝國爆發了意土戰爭。1912年,奧斯曼帝國戰敗,將利比亞和多德卡尼斯群島割讓給意大利。

▲意土戰爭,飛機第一次用在戰場

就在奧斯曼帝國舊傷未愈的時候,希臘集合了和自己歷史境遇差不多的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巴爾幹諸國,向奧斯曼帝國發動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意土戰爭的失利讓奧斯曼帝國將士們士氣低落。巴爾幹同盟的聯合進攻更是讓土軍無心戀戰,最終,奧斯曼帝國不得不接受再次失利的命運。

作為戰勝國的希臘,在巴爾幹戰爭中獲得了包括克里特島在內的愛琴海諸島,以及愛琴海沿岸地區的主權。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希臘獲得克里特島(紅色)和伊庇魯斯和馬其頓的愛琴海沿岸(藍色)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作罷,希臘和奧斯曼帝國的領土作出了第一次重大調整。希臘將克里特島和希俄斯島等愛琴海諸島納入懷中,這只是希臘佔有愛琴海的2400多個島第一步。


三、一戰後,希臘佔有大部分島嶼

作為世仇,希臘希望徹底肢解奧斯曼,重新獲得土耳其海峽地區並恢復君士坦丁堡(即伊斯坦布爾)作為都城。

恰巧1914年一戰爆發。奧斯曼因和俄國、希臘是世仇,而俄國又和德國是仇敵。奧斯曼站在了德國的同盟國一方,希臘則站在了俄國、英國和法國主導的協約國一方作戰。

▲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一戰導火索

一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戰勝國對奧斯曼這個異端的處罰最嚴重。土耳其與協約國一方簽訂了《色佛爾條約》。

根據《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帝國要喪失75%的領土,不僅僅要把伊斯坦布爾及其周邊、小亞細亞半島的其他地區交給協約國託管,還要把歐洲部分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均割讓給希臘。

▲色佛爾條約示意圖

這對土耳其來說是奇恥大辱,土耳其的民族情緒空前高漲。這個時候,原奧斯曼帝國的將軍凱末爾站了出來,成為了民族的解放者。

▲土耳其領袖:凱末爾

但此時,希臘和土耳其的軍事實力相比於第一次希土戰爭發生了逆轉。希臘不僅僅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還有協約國的軍事援助,在優秀將才兼國王亞歷山大一世的帶領下,希臘一度將土耳其軍隊逼到絕境。

但是,1920年10月,亞歷山大一世的去世卻給了希臘軍隊沉重一擊。繼任者康斯坦丁一世卻在同土耳其的戰爭中遭遇慘敗。希臘軍隊和其他協約國軍隊被趕出安納托利亞半島,土耳其贏得民族獨立。

▲希臘國王亞歷山大一世

雖然土耳其在同希臘的自衛反擊戰中獲勝,但此時的希臘和土耳其在戰爭中都遭遇了嚴重的消耗,已經無力再戰。在經過了一番博弈之後,土耳其和協約國簽訂了《洛桑條約》取代了《色佛爾條約》。

根據《洛桑條約》,協約國承認了土耳其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地區,以及包括海峽在內的色雷斯地區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是,《洛桑條約》規定了愛琴海沿岸大部分島嶼均屬於希臘。

於是愛琴海大部分島嶼的歸屬權被劃給了希臘。


四、拼圖的最後一步

《洛桑條約》簽訂之後,希臘將愛琴海沿岸除格克切島、梅斯以及多德卡尼斯群島以外的所有島嶼據為己有。二戰後,希臘將多德卡尼斯群島納入自己的版圖,完成了自己在愛琴海島嶼拼圖的最後一步。

多德卡尼斯群島位於愛琴海的東南部,靠近安納托利亞半島的西海岸。該島是由12個大島和其他150多個小島組成,因此,又叫十二群島。多德卡尼斯群島的居民以希臘人為主。

▲多德卡尼斯群島(十二群島)

歷史上,該島一直是希臘文化圈。但是1821年爆發的希臘獨立戰爭中,該群島並沒有參與其中。

1912年,奧斯曼帝國在意土戰爭中遭遇慘敗,奧斯曼將多德卡尼斯群島割讓給意大利。1920年簽訂的《洛桑條約》,土耳其正式承認該群島歸屬意大利。

從此,愛琴海沿岸成為了希臘、意大利和土耳其三足鼎立的局面。

▲多德卡尼斯群島上的希臘遺蹟

1939年,二戰爆發。意大利站在了軸心國一邊,希臘站在了同盟國一邊。而一戰中的戰敗國土耳其則吸取了差點亡國的教訓,在二戰時選擇了中立。

1943年,盟軍在北非戰場重創意軍後,又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發起登陸戰役。徹底摧毀了意大利法西斯勢力。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二戰最終以同盟國的戰勝而告終。

▲1943年西西里登陸,加速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滅亡

戰敗國意大利的疆域作出了調整。根據民族自決的原則,多德卡尼斯群島被劃給了希臘。從此,多德卡尼斯群島成為了希臘領土的一部分,希臘佔有愛琴海2400多個島嶼的拼圖就此完成。

▲希臘領土擴大的時間圖

這就形成了今天愛琴海的2500多個島嶼中,希臘佔有了其中的絕大部分,土耳其只佔有了格克切島、梅斯等60多個小島的格局。

在海洋經濟日益重要的今天,佔有大部分島嶼的希臘成為了愛琴海的主宰者。而土耳其雖然名義上擁有愛琴海的部分領海,但是船隻要想從愛琴海駛入地中海,卻要看希臘的臉色。



都看到這了,點個關注唄。


城北


希臘6000多個島嶼,加之經濟危機後全球建交不斷增多,整體實力上去了,所以地位上站住了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