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慘淡開局後,航空物流企業業績強勢反彈

慘淡開局後,航空物流企業業績強勢反彈

進入3月,東航物流9架全貨機全部投入使用,實現100%復工,貨運航班量也恢復至一天10班左右的正常水平,並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

1月下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航空運輸業客運與貨運雙雙出現了罕見的“斷崖式”下滑。當時東航物流預計,低谷狀態可能持續至3、4月份。但2月中下旬以來,公司抓住各地企業復工的機遇,業務量迅速回升,最忙的一天,單日執行22班全貨機航班,運輸1964噸貨物。整個2月份,東航物流執行的航班班次同比增長20.53%,貨運量同比增長近18%。

“真沒料到,業務上的強勢反彈來的如此之快。”公司副總經理王建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此時,他已經沒有了年前時的焦慮,取而代之的是對行業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個性定製,貨機說飛就飛

疫情爆發後,國內航班大量停飛,國際航班大幅壓縮,航空物流運輸深受影響。許多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一方面原材料供應出現斷層,生產無法正常運行;另一方面,積壓的庫存無法運出,市場銷售中斷。

2月10日後,有條件的企業陸續復工,當時,客機、海運等運力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全貨機的價值開始凸顯。

“一些客戶的需求很迫切,可以說是爭分奪秒,響應慢了,也許合作的機會就被別人搶走了。”東航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此,公司充分發揮全物流供應商的優勢,推出全貨機個性化定製服務,實行國際轉機+包機、國內飛機+“卡車航班”的速運模式。同時,銷售人員主動出擊,每日撥打幾十個電話,積極尋找防疫物資運輸需求激增,以及貨源充足但無法出運的客戶,爭取各類包機業務。

目前,東航物流達成合作意向包機19班,並已執行15班,包括馬尼拉—武漢、洛杉磯—上海浦東、阿姆斯特丹—上海浦東、倫敦—上海浦東、大阪—上海浦東、上海浦東—芝加哥、上海浦東—曼谷等航線,共承運貨物1042噸。

通常情況下,航空物流公司提供的是港到港的貨運服務,連接機場與機場,每日或每週有固定的班次。而個性化定製服務則提供門到門的貨運服務,貨物直接從始發地倉庫送至目的地倉庫,並且時間方面也完全按照客戶需求安排,說飛就飛。

對於東航物流來說,以前這種定製服務數量非常少,因為疫情來襲,才首次常態化推出這一服務。“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定製服務是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原本我們雖有資源,比如自營300輛受海關監管的卡車,但沒有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我們補上短板,未來將繼續做好個性化定製服務。”相關負責人表示。

化危為機,收穫新客戶

特殊時期推出個性化定製服務,更考驗物流企業的組織協調能力。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東航物流作為第一批央企混改試點單位,在混改後,實行市場化考核制度,員工上下一心,將公司目標內化為個人目標,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面對疫情,公司首次成立了一個24小時值班的工作組,不少員工主動請纓,確保第一時間落實客戶需求,為他們制定專屬物流方案。

2月中旬,上海一家知名汽車品牌配件工廠為美國通用汽車整車組裝線裝配的配件無法送達,而當地庫存不足,導致美國部分生產線無米下鍋,每天損失達數百萬美元。公司銷售人員得知信息,迅速聯繫企業,反覆溝通後,在幾天時間內製訂了多個物流解決方案,同時幫助該公司整合分佈在華東區域的配件工廠貨物。

快速響應的服務態度和定製化服務獲得了客戶的認可,這家汽車品牌配件工廠決定將一季度600餘噸的配件交由東航物流運輸。2月第3周開始至3月中旬,將有6架次整機包機從上海飛往美國。而且,東航物流旗下的中國貨運航空公司,也成為美國通用汽車供應鏈解決方案中唯入選的國內航空公司。

“經歷了疫情的考驗,許多老客戶將更多貨物交由我們承運。此外,上海的經濟是外向型的,跨國企業很多,原本外企偏向於選擇自己本國的航空物流,疫情期間,外航也停航,東航物流幫助他們解決了供應鏈難題,展示了自己特殊時期的保障能力,不少外企開始與我們洽談疫情過後的更多合作。”王建民說。

科技助力,避免人員聚集

目前,東航物流一線崗位的到崗率只有50%左右,剩下的人,因為從外地返回需要居家隔離等原因,只能居家辦公。銷售人員可以通過電話與客戶溝通,可地面服務人員和安全監管人員不在現場,如何保障貨物的運輸、裝卸等工作?

在東航物流貨站,記者看到各種自動化設備大大減少了對人力的需求。而且現場每個環節都有攝像監控,監管人員在家就能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遠程檢查生產運行中的重點流程和環節,及時發現和處理突出問題和重大隱患。

據瞭解,東航物流於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完善智慧物流體系,實現貨物物流全程可視監控、實時動態調整。但像遠程監管,因為員工都在崗,因此實際應用不多。疫情來襲,這些技術手段真正開始大顯身手。談及這一點,現場工作人員都有些自豪,因為公司意識到信息技術的發展一定會全面改變物流行業,專門成立了科技部,提前進行佈局。

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兩手抓,是企業復工的前提條件,在物流行業,科技手段避免了人員聚集情況的出現。王建民表示,疫情過後,這些好的做法都會常態化執行,提高企業人員利用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