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大道無垠:從0.1飛米到10億光年,一張圖讀懂“名可名,非常名”

大道無垠:從0.1飛米到10億光年,一張圖讀懂“名可名,非常名”


先秦名家公孫龍子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言論,叫“白馬非馬”。


大意是,如果你想得到一匹白馬,那麼其它顏色的馬都不行,但如果你想得到一匹馬,那麼無論什麼顏色的都可以,所以白馬非馬


這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白馬只是馬的一部分,兩者不能等同。


大道無垠:從0.1飛米到10億光年,一張圖讀懂“名可名,非常名”

唐 韓幹 《照夜白圖》


後來他又把這個概念延伸開來,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物沒有不能指稱的,然而這個指稱卻並不能代表所指稱的實物。


比如我們如何定義人?


你可以說人是由頭頸、軀幹和四肢組成。這句話本身沒錯,然而卻並不能表達出人的全部。因為頭可以細分出五官,軀幹可以細分出五臟,再往下還可以是各種細胞。人又有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之分,像這種屬性有無限之多。


你如何定義人,取決於你從哪個層面去看待。所以老子說:“名可名,非常名。”



大道無垠:從0.1飛米到10億光年,一張圖讀懂“名可名,非常名”

明 張路 《老子騎牛圖》


同樣,佛家的“手指指月,指非月”也是說的一個道理。


《金剛經》言:“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那先比丘經》有這樣一則經典對話故事:


那先問王道:“什麼是車呢?車軸就是車嗎?”


王回答道:“車軸不是車。”


“車轂是車嗎?”


“車轂不是車。”


“輻、輞、轅、軛、輿、蓋等是車嗎?”


“都不是車。”


“共同將這些材木的某一方面特點加起來,豈就是車了嗎?”


“不是車。”


“輪子滾動所發出的音聲是車嗎?”


“不是車。”


“那麼什麼才是車呢?”


彌蘭王一時語塞,沉默不語。


那先接著說道:“佛經上說:‘綜合這些材質的功能、因而成為車之功能,因而得到我們想要的完整的車。’


人也是這樣,必須綜合頭、面、目、耳、鼻、口、頸項、肩臂、骨肉、手足、肺、肝、心、脾、腎、腸胃、顏色、聲響、喘息、苦樂、善惡,然後才合聚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王於是道:“善哉善哉。”


大道無垠:從0.1飛米到10億光年,一張圖讀懂“名可名,非常名”

唐 閻立本 佛


如果有人說,人就是馬,那你肯定認為他是個瘋子。但如果從微觀層面上來看,人和馬在組成成分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而從宏觀層面上看,人和馬又都是生物。


兩者有沒有關係,取決於二者共同的參照系。


大道無垠:從0.1飛米到10億光年,一張圖讀懂“名可名,非常名”

元 趙孟頫 《調良圖》


莊子在《齊物論》中說:“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這句話,其實就是莊子把整體與部分的概念延伸到了整個宇宙。


整體包含部分,整體又可作為部分,歸屬於更上一層的整體,部分則可以作為更下一層的整體。


莊子緊接著又說:“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天地萬物也只不過是作為部分隸屬於更高的層級。

.

.

.

.

.

.

.

.

.

.


大道無垠:從0.1飛米到10億光年,一張圖讀懂“名可名,非常名”

從0.1飛米到10億光年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然而,在這個整體與部分的鏈條遊戲中,無論怎樣延伸都逃不出道的範圍。


老子說:“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泛”是瀰漫之意,這句話就是說大道無所不在。


正所謂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一花一世界,一物一太極。


《莊子》中,東郭子問於莊子說:“所謂道,究竟何在?”


莊子說:“無所不在。”


東郭子說:“能不能具體舉個例子?”


莊子答:“在螻蟻。”


“為何如此卑下?”


“在小草。”


“為何愈加卑下?”


“在磚瓦。”


“為何更為卑下,連生命都沒有了?”


“在屎尿。”


東郭子不應。


莊子便道:“你的問題,原本未及本質。監市用腳踩豬判斷肥瘦,越踩其不容易胖的地方,越容易知道肥瘦。今問道之所在,而每況之愈下賤,則明道之不逃於物也必矣。”


大道無垠:從0.1飛米到10億光年,一張圖讀懂“名可名,非常名”

南宋 馬麟 《坐看雲起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