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佳坡建村歷史達637年

(稽考:蘇玉敬 2020年2月17日)

點開☞

廣西南寧那壩——中華大地,人傑地靈的地方。我的家鄉那佳坡始從那壩村遷居,於明洪武(朱元璋皇帝)十六年(公元1383年)遷入並開基立業,已有637年曆史,而那壩老村則從始祖蘇宸公開基創業,歷經28代有652文明史。心中一直惦記著家鄉的那山那水,還有老房、古石(木)皿器等。為了表達對家鄉熱愛與思念,筆者將蒐集史料、古蹟、家譜、皿器等老物件,包括世代相傳的故事,寫成文章,供熱情關心和研究廣西南寧那壩村歷史的同仁參考,以饗家鄉的父老鄉親,更以此紓釋心中緬懷祖德和那永遠抹不掉的濃濃鄉愁。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廣西南寧那壩村始祖蘇宸三世先公祖墓)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蘇東坡生活的現廣西合浦,原屬廣東管轄,現常樂鎮北城村宗祠記載最早的開基始祖為孔經公,蘇龍、蘇宣、蘇宇、蘇宸為二世祖)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廣西南寧那壩村三世善升公墓碑)

碑文稽考:明故顕考①處士蘇公墓。光緒十五年(公元1883年)年頭房貳房叄房眾裔孫紳老重修立。

①註解:處士多指不入仕途的讀書人,只是讀書人。

2019年12月,筆者得到由那壩蘇永德收藏保存《蘇氏族譜》(以下簡稱《族譜》)的手抄本原件。

根據《族譜》的序文記載,那壩村的開基始祖為明朝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間。《續序》文雲:“自本宗族始祖蘇宸三世,後裔移居那壩村起,本宗族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1993年),經歷了625年聚居”;“先公原籍江南蘇州人氏,前來南寧府宣化縣,知縣出身,居住卯馮圩,後移居上南鄉浪邊村歐屋園,用價紋銀76兩,置得房屋30餘間,至今拋荒,人將種蔗矣,然相傳猶稱蘇屋園雲,洪武元年,始遷來細蘇屋,即那壩村,皆三世先公之後裔也”。

蘇氏得姓始祖:黃帝的六世孫共有六人,長孫樊居於昆吾(今山西運城東北),史稱昆吾氏。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後裔於有蘇(今河南輝縣西的蘇嶺),史稱有蘇氏,建蘇國。商末蘇國滅,族人以蘇為姓,開始向四處遷徙。但留在蘇嶺的蘇姓族人歸順了周朝,首領蘇忿生入朝做了周武王的司寇,被封於蘇地,國都溫(今河南溫縣)。蘇忿生被後人尊為蘇姓始祖。蘇氏受姓後至西周時期,蘇氏出現蘇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開國功臣,與周公、召公齊名。

蘇氏家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著名家族。蘇氏家族源遠流長,人才薈萃。蘇氏始祖之父昆吾,名樊,是黃帝之孫帝顓頊高陽的後代,在夏代被封為諸侯伯。昆吾之子蘇,夏代末年為諸侯伯,是蘇國的始封君。進入西周的蘇忿生,是西周的開國功臣,與周公,召公齊名,是朝中執政的六卿之一,也是我國最早歷史文獻《尚書》中記載的蘇姓第一人。蘇忿生之後代,蘇、蘇公、蘇甫人、蘇貉、蘇成公、蘇子,西周晚期都是蘇國國君。可以說,西周晚期蘇氏家族已開始進入興盛時期。

歷史聖賢:蘇姓是一個光耀史冊的古老姓氏,人才濟濟,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戰國時縱橫家蘇秦,蘇代;西漢名臣蘇武;東漢冀州刺史蘇章;東晉名臣蘇峻;南北朝西魏大臣蘇綽[chuò];隋朝大將蘇威;唐朝大將蘇定方,詩人蘇源明,唐朝宰相有蘇良嗣、蘇瑰、蘇味道、蘇頲、蘇檢五位之多,這在姓氏歷史上是少有的;宋代任過相職的有蘇頌、蘇易簡;北宋文學家兼書畫家蘇軾,散文家蘇洵,蘇轍,文學家蘇過,詩人蘇舜欽,天文學家兼藥學家蘇頌;南宋畫家蘇漢臣;元朝名臣蘇天爵;明朝篆刻家蘇宣等;清末捻軍將領蘇天福;湘軍領蘇元春;民國時中共早期領導人蘇兆徵;當代化學工程學家蘇元復,流行病學家蘇德隆。

廣西南寧那壩村清朝登科芳名:乾隆已酉科副舉人:蘇調元;道光五年乙酉科正舉人:蘇含英;同治四年乙丑科歲貢生:蘇遇榮;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蘇遇榮;光緒廿一年乙未科進士:蘇常熙(二房第十六世)。

同時對明清蘇氏發展源流概況進行考證:明清以後從新安派中分出澄江(今江蘇江陰)一派。閩派在同安蘆山堂的蘇氏子孫又散佈於仙遊、興化、泉州、晉江、永春、龍溪、臺灣各處。眉山派蘇軾子孫繁衍發展,分佈於無錫、蘇州、宜興、鎮江、揚州等地,成為毗陵派。又有子孫從常州遷居浙江四明、奉化、慈溪等地,成為四明派。此外,有遷於河南許昌、太康、安徽太平、江西九江、瑞昌,湖南瀏陽、長沙等地。還有遷居於廣東樂昌、南雄、新會、三水、開平、順德、碧江、番禺、廉江、湛江、高要、新寧、廣西玉林、貴港、桂林、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柳州、河池、梧州、藤縣、合浦、容縣、博白、橫縣等地,形成廣東廣西的蘇氏家族。

2020年1月,筆者得到由那佳頭房蘇玉進世代相傳收藏保存的《年生簿》《齋書》【明洪武癸亥年八月十九日(公元1683年)出】和肆房蘇玉華世代相傳收藏保存的《年生簿》、《武功郡》【明洪武癸亥年(公元1683)印】手抄本原件。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武功郡》年生簿及齋書)

經考證:《齋書》【明洪武癸亥年八月十九日(公元1683年)出】與《武功郡》【明洪武(朱元璋皇帝)癸亥年(公元1683)印】手抄本原件相互印證,均屬世代相傳、歷史久遠。《武功郡》其行書寫順序、“郡” 的右耳旁,為下為跪著的人形,表人口。“陰”即為“印”字和金黃色紙質材料均與明洪武(朱元璋皇帝)癸亥年(公元1683)史料記載相符。而同步對比分析史料記載和對文物遺蹟(那佳開基始祖墓、宗祠、蘇惠仁故居、蘇惠仁老祖墓、平天山、丘球山、炮臺)等進行全面考查,對磚塊、瓦片、陶瓷、門檻、門墩、門石柱子、石磨等年份、用材進行比對分析。按那佳坡從南寧那壩老村始祖(宗支圖為有字輩,但具體名字需進一步考證)遷居開基創業。同時結合我們祖先遷移習慣,均居住在河道附近(那壩、三岸都如此),這很可能當年交通工具是小船和方便生活考慮。按族譜宗支圖推算,與那壩老村時間相差僅15年。這與那佳坡世代相傳:那佳坡從那壩村遷移,是相符的,世代相傳那佳坡先到橋頭坡生活才遷移那佳坡風水寶地,歷史也是相吻合的。現可以確定那佳坡【蘇玉華世代保存的《武功郡》,齋書(敬齋齊父蘇彩仁、齋母餘氏。齋主:蘇義才、蘇義菁、蘇義澄。齋書上標名的大清國:廣東省廉州府(轄境相當今廣西北海、欽州及合浦、浦北、防城、靈山等市縣地,屬廣東省,1912年廢)】靈山西鄉司(今靈山縣太平鎮)工寧(甯)鄉第三團那佳坡,已有文字記載共有21代,而其那壩分出的宗支則已有24代(宗支世系表:宥能富貴進成朝 國忠達仁義禮信(茂) 玉建榮華永世祥),是續接那壩村、廣西合浦常樂鎮北城村宗支世系表:善、惠、宸、經等4代世系表,可以推算,從開基始祖蘇宸公至今,歷史跨躍28代達652年。這充分說明,明洪武(朱元璋皇帝)元年(公元1368年)前就有我們祖先在那壩村這個福地繁衍生息。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那佳坡蘇玉進保存世代相傳的舊本齋書)

廣西南寧那壩村蘇氏歷史脈絡逐漸清晰可追還,現已可以明確廣西南寧那壩村蘇氏已有652年曆史,共經歷28代(含蘇宸公前二世)繁衍錦長。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出土的那佳宗祠門檻石)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珍藏的銅先、門鎖、出土的陶瓷碎片)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清朝著名鄉紳、狀師、武術宗師蘇惠仁習武之石鎖)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蘇惠仁故居廳前的石柱子)

據尊“蘇東坡為一始祖”的聚星堂(毗陵蘇氏族譜》所記載:蘇過後裔主要分佈在今江蘇、浙江、廣東、廣西。

蘇過(1072——1123年)字叔黨,後妻王閏之生於杭州。蘇軾貶嶺南,蘇過一直隨侍身邊。蘇軾去世後,蘇過閒居潁昌十年。40歲時出監太原稅,三年後知偃城縣,1123年權通判中山府,卒於鎮陽(今正定)行道中,年五十二歲。娶妻範氏,範鎮孫女,範百嘉之女。蘇過能文,有《斜川集》二十卷行世。亦能書畫。蘇軾把他的畫與文可的畫相提並論:“老可能為竹寫真,小坡今與石傳神。”宋徽宗曾宣召蘇過入宮作壁畫。葬於河南郟縣。生男七人:籥、籍、節、笈、簟、篴、竺;孫男二人:嶠、峴。

蘇過的後裔分佈在常州城,及城東武進洛陽、崔橋、戴溪、運村、鄭陸等地,以及無錫、蘇州、江陰、常熟等地,共2400餘人。太倉、無錫、鎮江、蘇州、南京、宿遷、徐州等地區有蘇氏分佈。在蘇北地區鹽城、建湖、阜寧、響水、濱海等地分佈著數千戶蘇姓人家,他們也是蘇東坡的後裔,原居於蘇州閶門,明初“洪武趕散”時隨章士誠來到了“蘇家咀”。

“蘇家咀”位於建湖附近,是江南北遷蘇氏的集散地。另在宜興元上鄉毫陽村、可酉鄉等均有蘇氏分佈。在常熟的唐市鎮,珍門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蘇姓分佈。

結合那個年代“人均壽命40—60歲、三代同堂為佔最多數,四代相見均很少”的歷史考證。經考證和推斷,從蘇過過世,約經至少12—15代共245年,方進入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我們先祖,出於緬懷祖德及對祖籍的思念,對原郡號、堂號均用詩詞作於族譜和祠堂,故宗祠堂聯多以景仰蘇軾為主題。據江蘇常州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蘇慎考究:各地的宗祠都新立堂號,但祖祠不忘,對聯上有記載,如“眉山家聲遠,XX世澤長”,陽山蘇氏宗祠的堂聯中有“瓊海紀鴻勳,且喜祖先傳事績,基開陽邑;眉山開駿業,還期後世紹箕裘,系接武功”。英德白沙蘇氏宗祠的堂聯中有:“蘇氏衍宗枝,許國衣冠今未舊;宗祠馨發葉,眉山俎豆又重新”。而廣西南寧那壩在遷居開基始祖蘇宸公墓刻有“武功世族揚西越 眉山宗裔播南疆”,宗祠:“武功列宿揚南疆 眉山聖賢播神州”, 宗祠門檻聯則寫:“豹山蒼蒼千古秀 邕水濤濤萬年青”,而族譜則有:“巍濤先威 巍濤祖範 蘇武之常 族功風存”。而族譜《簡述略序》洋泮灑灑548字,字字都有濃厚蘇東坡教育子孫後代的遺風,十分傳神,令人難忘並從中受啟發、教育受益,是難得的心靈雞湯。

簡述略序

混沌初分乾坤奠,太極兩儀四象現。

洪荒之世少人煙,子天醜地人寅出。

還古之人乃祖先,共工氏頭撞窮天。

女媧練石補青天,劈地開天盤古先。

軒轅劃野分都邑,夏禹治水奠山川。

三皇五帝位讓禪,夏商周家天下傳。

五霸主盟七雄出,嬴秦一統六雄絕。

春秋禮樂婚姻聯,宜家宜室結良緣。

育兒育女接燈煙,兒孫繁衍神州遍。

世上難得者兄弟,同氣連枝手足情。

兄和弟睦親為貴,互愛互敬家道興。

豬朋狗友非親故,大難臨身誰為親。

期盼後輩勤和奮,勤練苦學古聖賢。

孟母教子斷機杼,負薪苦讀朱買臣。

蘇洵廿七始發憤,針錐刺股乃蘇秦。

韓信受胯下之辱,張良有進履之謙。

衛青為牧豬之奴,樊噲為屠狗之輩。

越王勾踐啖糞便,知曉夫差之病源。

忍辱含辛羞國恥,臥薪嚐膽終滅吳。

昔有田氏分家產,階前荊樹瘁樹根。

田氏兄弟相和好,荊樹花葉似如春。

君子之身能大小,丈夫之志能屈伸,

英雄豪傑之氣概,永不墜青雲之志。

玉不啄而不成器,人不學而不知義。

筆尖能生金和玉,書中藏有嬌和粟。

黃金哪有烏金貴,說古道今讀書人。

十載寒窗苦中苦,鰲頭獨佔仁上人。

鳳凰藏在深山裡,鬧市何曾有聖賢。

文人墨客本無種,男兒努力而自強。

爾曹眾者諸後裔,立志發奮苦中求。

一旦若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名俱揚顯而父母,光宗耀祖顯門楣。

蘇氏宗族家聲遠,武功萬載世澤長。

神州華裔由一體,華夏炎黃同一源。

在宗支世系表中也有所體現,如對武、祖、宗、眉、澄、東、義、雲等,如那佳坡祖先起名:蘇祖義,蘇澄發,蘇東山等,可見我們先祖都有思念家鄉、故土和先人的情懷。以上均可看出與蘇軾有十分密切的文化脈絡淵源。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2013年12月7日那壩蘇氏宗祠重建落成慶典儀式)

自宋以來,蘇氏家族遍佈於祖國各地。明清以後從新安派中分出澄江(今江蘇江陰)一派。閩派在同安蘆山堂的蘇氏子孫又散佈於仙遊、興化、泉州、晉江、永春、龍溪、臺灣各處。眉山派蘇軾子孫繁衍發展,分佈於無錫、蘇州、宜興、鎮江、揚州等地,成為毗陵派。又有子孫從常州遷居浙江四明、奉化、慈溪等地,成為四明派。此外,有遷於河南許昌、太康、安徽太平、江西九江、瑞昌,湖南瀏陽、長沙等地。還有遷居於廣東樂昌、南雄、新會、三水、開平、順德、碧江、番禺、廉江、湛江、高要、新寧、廣西玉林、貴港、桂林、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柳州、河池、梧州、藤縣、合浦、容縣、博白、橫縣等地,形成廣東廣西的蘇氏家族。以上各派子孫約在百萬人以上。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世代相傳蘇姓圖騰)

注:象形蘇(穌)字。圖上為蘇草符號(蘇草即為紫蘇,是一種中草藥);圖下,左為吊於火上之魚(魚眼不閉,義在清醒);右為一株穀物。顯示出神農氏半農半漁,蘇氏先民以蘇草醒人的意象。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2016年恢復重建有300多年曆史廣西南寧那壩村遊天府)

武功郡南寧那壩蘇氏祖源稽考

(筆者與廣西方誌專家鄧敏傑考察那壩村裡的豹子頭遺址)


注:廣西南寧市豹子頭貝丘遺址位於南寧東郊那壩村西南約1公里的邕江北岸第一階地上。灰窯田貝丘遺址位於南寧東郊7公里的邕江北岸的灰窯田嶺下。已採集到大量的螺、蚌殼、陶片和一批石器。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距今1萬年左右。有考古、科研價值。

最後結論:經過調查,考證宗祠、祖墓和社神、為紀念和弘揚蘇東坡詩詞文化而興建的“武功詩祠”以及軒轅廟。結合考古出土地的相關物件和族譜文字記載,結論是:廣西南寧那壩從江蘇蘇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遷居,那壩村蘇氏確是蘇東坡之幼子蘇過的後裔。

_

_

1.四川〔眉山〕《蘇氏族譜》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蘇洵編撰。明嘉靖刊本1卷,內刊蘇洵著譜例、蘇氏族譜、族譜後錄、大宗譜法、族譜亭記等內容。存寧波天一閣。清順治三年宛委山堂刻《說郛》本,存首都圖書館、北京師大、大連圖書館、湖南師大、雲南大學。清康熙三十七年安樂居刻《蘇老泉全集》本,存福建省圖書館。清道光十三年眉山三蘇祠刻《三蘇全集•嘉祐集》及民國十四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三蘇全集•嘉祐集》,存福建省圖書館、重慶市圖書館。光緒二十四年重刻蘇洵《嘉祐集》,存天一閣、首都、大連、雲南大學圖書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部叢刊•嘉祐集》,存福建省圖書館。民國二十三年中華書局鉛印《四部備要•嘉祐集》,存福建省圖書館、華中師院等。

2.江蘇〔常州〕《毗陵蘇氏宗譜》清光緒二十三年文海堂木活字本12卷。該譜主系蘇軾長子蘇邁後裔,分居在常州市西部的新閘鎮、薛家鎮、安家舍以及常州市城內,世稱“西蘇”。譜內除有眉山世家、世表;毗陵總世系、世表一至三十世以及保留有歷代序文外,並記述了蘇軾與常州的史實和遺蹟等。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蘇慎藏。

3.江蘇〔常州〕《蘇氏族譜》不分卷,民國聚星堂木活字本,記事至民國二年。中國家譜綜合目錄、常州市圖書館存二卷。

4.江蘇《毗陵蘇氏族譜》民國四年聚星堂12卷,蘇應琛、蘇綱元、蘇綱正等續修。始祖蘇軾,七世蘇耀宗為常州分祖、蘇振宗為姑蘇洞庭祖,八世蘇止華(振宗次子)遷蘇州吳縣太湖洞庭西山慈裡,九世蘇良遷揚州。十世蘇乾行四子分遷曹村、蘭溪、陽灣、蘇家渚。存北京圖書館。

5.江蘇〔常州〕《毗陵蘇氏宗譜》民國十二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四冊,蘇蘭森修。始遷祖蘇邁十一世孫允武,散居潞城錢家橋。該譜系《毗陵湖莊蘇氏宗譜》分修。常州家譜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蘇慎藏。

6.江蘇〔常州〕《毗陵湖莊蘇氏宗譜》民國二十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八冊,蘇志洵主修。該譜為《毗陵蘇氏宗譜》分修譜,保存了前譜的有關資料。始祖蘇軾,二世蘇邁,九世大安遷武進前舍;十二世蘇繼先於明永樂間遷居常州湖莊(今沿河蘇家村)。常州家譜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蘇慎藏。

7.江蘇《毗陵蘇氏宗譜》民國二十年重修,文海堂木刻線裝本,系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版的重修本。常州蘇慎存十四卷。

8.江蘇〔常州〕《蘇氏族譜》18卷。明萬曆三十六年蘇軾十八世孫蘇國珍初修。民國三十七年蘇辛伯、蘇清泉、蘇鳳岐等續修。該譜主系蘇軾幼子蘇過後裔,元末明初衍為無錫曹村、蘭溪、陽灣、蘇家渚四支。後世復遷常州城鄉及無錫、蘇州、宜興、江陰等地。因居住在常州東部,世稱“東蘇”。卷一有原序、譜例、源流、崇祀、家訓五部分;卷二錄有諸多文獻;卷三為眉山派世系世表、毗陵總世系世表;卷四至卷十七為七世祖蘇耀宗(常州支)及其後裔世系,傳十世蘇乾行有四子分為曹村、蘭溪、陽灣、蘇家渚四支;卷十八為蘇耀宗之弟蘇振宗(常州支)及其後裔世系。常州市圖書館存卷一、卷二;上海圖書館存十三卷;武進鄭陸鎮存十六卷;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蘇慎存全卷。

9.(注):〔毗陵〕《蘇氏族譜》有兩種藏版:文海堂藏版記蘇邁後代族屬,聚星堂藏版記蘇過後代族屬。原為合修譜,明正德間倭寇侵襲沿海,譜牒散失,後遂各自分修。萬曆三十六年蘇軾十八世孫蘇國珍、蘇明毅同修族譜;康熙六年續修族譜;乾隆七年二十一世蘇再漁續修族譜五卷;乾隆四十五年族人蘇覲臣、蘇玉田續修族譜;道光六年蘇辛伯、蘇清泉等續修族譜;光緒三年二十四世蘇應琛續修族譜;光緒二十三年蘇瑞丹等重修族譜;民國四年蘇綱元、蘇綱正等續修族譜;民國三十七年二十八世蘇辛伯等再次續修。

10.江蘇〔江陰〕《澄江蘇氏族譜》光緒二十六年22卷,八冊,忠孝堂排印本,蘇宗振等纂修。蘇易簡二十三世孫蘇霖來到江蘇江陰,遷葬祖父功弼於黃土壩,奉功弼為始遷祖,接續至三十三世,編為支譜。中國家譜綜合目錄、存蘇州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保定河北大學圖書館。

11.江蘇《江陰蘇氏宗譜》。本譜系常州《蘇氏族譜》的分修譜,以蘇軾十八世孫蘇國珍為始遷祖,族人居江陰市三塘河口。民國十年聚星堂重修,8卷。常州蘇慎藏。

12.江蘇〔江陰〕《蘇氏宗譜》4卷。民國十七年毅忠堂藏木活字本四冊。蘇汝林等修。始祖為蘇軾三子過,遷無錫蘭溪,明末蘇國卿由蘭溪遷武進三河口,清康熙時燦玉從三河口遷江陰申浦。該譜系聚星堂譜分修譜。常州家譜提要、存常州市名人研究會。

13.江蘇〔江陰〕《蘇氏族譜》,眉山系,孟莊公澄江後裔。宣統三年印。無錫陳學初藏。

14.江蘇〔江陰〕《蘇氏族譜》,眉山系,孟莊公澄江後裔。民國二十三年印,十四冊。江陰蘇仁岐、蘇文年藏。

15.江蘇〔江陰〕聚星堂《蘇氏族譜》江陰支譜,眉山系。民國三十七年印。江陰蘇錦生藏。

16.江蘇〔江陰〕《蘇氏宗譜》12卷,民國三十七年聚星堂木活字本。蘇世桂修。始祖蘇軾,十一世太和自毗陵白雲尖,遷無錫青城鄉蘭溪裡,十六世蘇新民自無錫遷江陰,為江陰蘇氏始遷祖。常州家譜提要、存常州市名人研究會。

17.江蘇《蘇氏重修族譜》12卷,民國四年聚星堂活字本三十八冊。蘇齊盛等修。常州家譜提要、藏北京圖書館。

18.江蘇〔常熟〕葉溪蘇氏世系圖,民國三十七年手抄。無錫蘇宜詵藏。

19.江蘇〔武進〕《蘇氏宗譜》無錫蘭溪蘇綱興,乾隆間遷禮嘉鄉後莊村,為後莊蘇氏始遷祖。藏禮嘉鄉志。

20.江蘇〔常州〕《毗陵蘇氏宗譜》清光緒二十三年文海堂木活字本12卷。該譜主系蘇軾長子蘇邁後裔,分居在常州市西部的新閘鎮、薛家鎮、安家舍以及常州市城內,世稱“西蘇”。譜內除有眉山世家、世表;毗陵總世系、世表一至三十世以及保留有歷代序文外,並記述了蘇軾與常州的史實和遺蹟等。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蘇慎藏。

21.江蘇《毗陵前舍蘇氏重修宗譜》清光緒二十三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十二冊,蘇瑞丹等纂修,文海堂木活字本。始祖蘇軾,原籍四川眉山,晚年置田常州,並終老於常州,子孫因入籍毗陵(常州古稱毗陵)。傳至十一世蘇大安,元末明初自郡城遷於青山門外前舍裡,是為前舍始遷祖。族人分居城內、前舍、蘇家村、新閘、寨橋、丹陽裡莊。卷一序例、世系源流,卷二至七分派世系圖表,卷八、卷九傳記,卷十至十二詩文。內有歐陽修、司馬光、蘇軾、蘇轍、曾鞏等撰文。上海圖書館家譜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蘇慎藏。

22.江蘇〔常州〕《蘇氏族譜》不分卷,民國聚星堂木活字本,記事至民國二年。中國家譜綜合目錄、常州市圖書館存二卷。

23.江蘇《毗陵蘇氏族譜》民國四年聚星堂12卷,蘇應琛、蘇綱元、蘇綱正等續修。始祖蘇軾,七世蘇耀宗為常州分祖、蘇振宗為姑蘇洞庭祖,八世蘇止華(振宗次子)遷蘇州吳縣太湖洞庭西山慈裡,九世蘇良遷揚州。十世蘇乾行四子分遷曹村、蘭溪、陽灣、蘇家渚。存北京圖書館。

24.江蘇〔常州〕《毗陵蘇氏宗譜》民國十二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四冊,蘇蘭森修。始遷祖蘇邁十一世孫允武,散居潞城錢家橋。該譜系《毗陵湖莊蘇氏宗譜》分修。常州家譜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蘇慎藏。

25.江蘇〔常州〕《毗陵湖莊蘇氏宗譜》民國二十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八冊,蘇志洵主修。該譜為《毗陵蘇氏宗譜》分修譜,保存了前譜的有關資料。始祖蘇軾,二世蘇邁,九世大安遷武進前舍;十二世蘇繼先於明永樂間遷居常州湖莊(今沿河蘇家村)。常州家譜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蘇慎藏。

26.江蘇《毗陵蘇氏宗譜》民國二十年重修,文海堂木刻線裝本,系光緒丁酉二十三年版的重修本。常州蘇慎存十四卷。

27.江蘇〔常州〕《蘇氏族譜》18卷。明萬曆三十六年蘇軾十八世孫蘇國珍初修。民國三十七年蘇辛伯、蘇清泉、蘇鳳岐等續修。該譜主系蘇軾幼子蘇過後裔,元末明初衍為無錫曹村、蘭溪、陽灣、蘇家渚四支。後世復遷常州城鄉及無錫、蘇州、宜興、江陰等地。因居住在常州東部,世稱“東蘇”。卷一有原序、譜例、源流、崇祀、家訓五部分;卷二錄有諸多文獻;卷三為眉山派世系世表、毗陵總世系世表;卷四至卷十七為七世祖蘇耀宗(常州支)及其後裔世系,傳十世蘇乾行有四子分為曹村、蘭溪、陽灣、蘇家渚四支;卷十八為蘇耀宗之弟蘇振宗(常州支)及其後裔世系。常州市圖書館存卷一、卷二;上海圖書館存十三卷;武進鄭陸鎮存十六卷;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蘇慎存全卷。

28.江蘇〔江陰〕《澄江蘇氏族譜》光緒二十六年22卷,八冊,忠孝堂排印本,蘇宗振等纂修。蘇易簡二十三世孫蘇霖來到江蘇江陰,遷葬祖父功弼於黃土壩,奉功弼為始遷祖,接續至三十三世,編為支譜。中國家譜綜合目錄、存蘇州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保定河北大學圖書館。

29.江蘇《江陰蘇氏宗譜》。本譜系常州《蘇氏族譜》的分修譜,以蘇軾十八世孫蘇國珍為始遷祖,族人居江陰市三塘河口。民國十年聚星堂重修,8卷。常州蘇慎藏。

30.江蘇〔江陰〕《蘇氏宗譜》4卷。民國十七年毅忠堂藏木活字本四冊。蘇汝林等修。始祖為蘇軾三子過,遷無錫蘭溪,明末蘇國卿由蘭溪遷武進三河口,清康熙時燦玉從三河口遷江陰申浦。該譜系聚星堂譜分修譜。常州家譜提要、存常州市名人研究會。

31.江蘇〔江陰〕《蘇氏族譜》,眉山系,孟莊公澄江後裔。宣統三年印。無錫陳學初藏。

32.江蘇〔江陰〕《蘇氏族譜》,眉山系,孟莊公澄江後裔。民國二十三年印,十四冊。江陰蘇仁岐、蘇文年藏。

33.江蘇〔江陰〕聚星堂《蘇氏族譜》江陰支譜,眉山系。民國三十七年印。江陰蘇錦生藏。

34.江蘇〔江陰〕《蘇氏宗譜》12卷,民國三十七年聚星堂木活字本。蘇世桂修。始祖蘇軾,十一世太和自毗陵白雲尖,遷無錫青城鄉蘭溪裡,十六世蘇新民自無錫遷江陰,為江陰蘇氏始遷祖。常州家譜提要、存常州市名人研究會。

35.江蘇《蘇氏重修族譜》12卷,民國四年聚星堂活字本三十八冊。蘇齊盛等修。常州家譜提要、藏北京圖書館。

36.江蘇〔常熟〕葉溪蘇氏世系圖,民國三十七年手抄。無錫蘇宜詵藏。

37江蘇〔武進〕《蘇氏宗譜》無錫蘭溪蘇綱興,乾隆間遷禮嘉鄉後莊村,為後莊蘇氏始遷祖。藏禮嘉鄉志。

38.江蘇〔泰興〕《蘇氏族譜》,眉山系。民國十年手抄,十六冊。上海蘇盛餘藏。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傳家風|揚正氣,從關注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蘇氏信息平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