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日本軍人拼刺刀都會退子彈?瞎忽悠你

從小看影視劇,有一個經典場面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日本軍人拼刺刀時候,會選擇把槍膛裡的子彈全部退出來。有個觀點說是三八大蓋後坐力強,穿透力強,短兵相接時候會傷到自己人。說的好像真的一樣,三八大蓋的穿透力也被形容得神乎其神。或許太多人沒有一般的軍事常識,所以這個觀點也很容易被人接受。

日本軍人拼刺刀都會退子彈?瞎忽悠你

後來,小編讀了許多關於這方面的書,才發現那些觀點簡直是荒天下之大繆。今天我就帶給你最真實的數據進行分析。

說起日本鬼子,三八大蓋必然首當其衝。三八大蓋作為日本侵華時期的普遍裝備,也因為精度高、射程遠而聞名於世,堪稱當時的世界名槍。而這款世界名槍也可以說是惡行累累。

這款槍和另一款名槍毛瑟G98和春田M1903步槍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彈倉採用內置式,彈夾容量達到五發。

但是,每次射擊,必須完成扳起槍栓、向後拉動槍栓(彈出空彈殼)、向前推動槍栓(壓入一發子彈)、扳下槍栓一系列動作才能瞄準射擊。

日本軍人拼刺刀都會退子彈?瞎忽悠你

不過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電影中那種拉大栓的動作,通過一拉一推彈出彈殼,壓入另一發子彈才能瞄準射擊。換一個理念來說,也就是說不是現在的半自動步槍那種,自動跳彈自動上膛。比如中國軍隊以前配備的五六半自動,也就是國旗護衛隊那款步槍。所以,三八大蓋射完一發子彈後,不採取拉推動作,是無法完成第二發子彈的射擊的,槍膛裡面保留的是空彈殼,當然也就不會存在誤傷自己人這樣的情況。

還有就是三八大蓋的保險裝置,鎖住撞針之後也很安全手掌按住保險向前推並向右轉動,即可鎖住撞針。

而退出子彈至少要完成三個動作:扳起槍栓、向後拉動槍栓、然後用手將槍內子彈一一取出,因為未發射的子彈在彈倉內,不會自動彈出彈倉,要想取出全部子彈,則需更多的時間和動作。

退出子彈的程序極為繁瑣,要扳起來槍栓,向後使勁拉動,然後用手才能把子彈取出來。如果已經上膛的實彈還在裡面,則不會自動跳出來,所以全部取出,更加浪費時間。

正常情況下,無法子彈全部打完需要八秒時間,摺合1.6秒發射一次,這和拉大栓取子彈的時間是不差多少的。

並且,單單用手將子彈從槍膛裡取

日本軍人拼刺刀都會退子彈?瞎忽悠你

出來,兩秒時間也未必夠用。如果彈倉再有四發子彈,則會浪費更多時間。此外還要考慮到槍栓復位這一項程序,否則拼刺刀會對握槍托的手有影響。

戰場時間就是生命,一秒鐘很多時候決定著一場戰鬥的輸贏,甚至是一場戰爭的輸贏。假如對方衝鋒速度,達到每一百米25秒情況下,而戰場大多數是匍匐前進接近敵方陣地後選擇衝鋒,我相信那一會無論是誰面對這樣的衝鋒都會選擇近距離射擊,而不是拼刺刀。

再進一步說,對方衝到十米以內的時候,這個日本鬼子就是傻子也不會選擇退彈然後拼刺刀,因為戰場上根本沒有那個時間。

日本軍人拼刺刀都會退子彈?瞎忽悠你

當然,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拼刺刀也是在所難免的,但大部分情況是這樣的,一方迅速攻到了對方的防守側面,而這個時候一般都是雙方子彈全部打光了才會出現拼刺刀;又或者槍膛裡面有子彈但是已經發射,來不及退出彈殼上膛第二發子彈開展第二輪設計,才會選擇拼刺刀;還有就是來不及瞄準,或者是即使能手射殺對手也會被對方刺刀刺傷的情況下。

無論如何,在以上幾個假設的情況下,你都不可能把子彈退出來,然後去和敵方拼刺刀。

二戰時期的日本單兵素質,我們不能像看某些抗日神劇那樣去看待,日本軍國主義對日本年輕人武士道精神教育,造就了日本單兵素質戰鬥素養都很不錯。在生死攸關的前提下,他們對眼前的判斷非常人所能想象,所以拼刺刀前退出子彈完全是瞎扯淡的胡編亂造。

日本軍人拼刺刀都會退子彈?瞎忽悠你

日本軍人拼刺刀的技術很強悍,在二戰時期就出現過兩個日本兵背靠背挑了國軍一個班的例子。但是退出子彈拼刺刀,在生死一線時候去考慮武士道精神啥的,根本不可能那麼荒唐。日本軍國主義也是考慮戰場勝利,減少損失為第一位的。

有的時候,歷史還真需要懷疑的眼光去審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