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高等數學感覺很多定理的推導都是通過巧妙構造,自己卻完全想不出來,怎麼辦?

Camilld


是的。構造方法是數學解決問題最主要的一種方法,這不是你一個人碰到的問題。所謂構造,廣義理解就是建立模型,按照模型的一般步驟逐步求解。

例如,要證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構造一個輔助函數滿足羅爾定理條件,按照羅爾定理解決問題步驟進行即可。

模型有大有小,有複雜的有簡單的。每個定理,每個公式都是一個模型,有的問題較複雜,則要建立複雜的模型,可能會包含若干簡單模型。

簡單的構造就是解一道數學題,要是一個複雜問題,可能需要複雜的構造才能解決了,一旦解決可能就是一篇學術論文,可以發表了。

雖然數學中構造方法普遍存在,也比較難學,但不是完全沒有規律。如果你係統掌握了各種各樣的數學思想,學會按照數學的特定思維方式去思考,數學構造法也就不是那麼難了。例如用數形結合法解決代數式問題時,你要考慮做圓,直線,圓錐曲線等等,按照解析幾何方法去思維。


高數蘭老師


高等數學感覺很多定理的推導都是通過巧妙構造,自己卻完全想不出來,怎麼辦?還是有較真的學生看出高數中的問題。因為《高等數學》(簡稱高數)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就是讓你學後能用其中的知識,並不關心你是否弄懂定理的推導。

“高等數學”的說法比較模糊,指的是剛進入大學的非數學專業學生學的以微積分為主的課程,它來自數學專業的《數學分析》教程,但對其理論作了大量的刪減,只保留一小部分的定理公式推導,學生們接觸的基本只是現成的結果。這樣編寫有嚴重缺陷的教材,學起來也就難以做到真正瞭解,只能囫圇吞棗了。

為什麼不能像數學專業那樣學習《數學分析》(簡稱數分),而只能學其簡化到不像樣的版本?因為數分是數學專業兩大支柱課程之一,縝密高難是其最大的特點,必須是最好的老師來任課,它為數學專業學生四年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但要達到這樣的要求並不容易,每一個學習《數學分析》的學生,都必須經歷破繭成蝶、脫胎換骨的殘酷考驗,才算是入了數學專業的大門了。一般來說,很多數學專業學生都會津津樂道當年是如何學習數分的,並會很感激數分任課老師的引路。

但是,其他專業的學生,是因為在實際中要用到數學而不得不學高數,高數的教材編寫目的也就是要能用上知識就行了。如果編寫高數教材太接近數分的要求,由於學生的基礎或幹勁肯定不如數學專業那樣,可能課時也得增加數倍還不見得有收效,這顯然不太現實。

在國內最知名或各省排名靠前的幾所大學,學霸的集中度偏高,他們是通過強悍的理解能力,硬是闖過高數的學習關的,但學習質量肯定比不過數學專業學生,只能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較一般的大學,高數的學習效果必定差強人意。可見,大部分學生也就處於只會做作業考試的階段,根本無法學以致用。

目前在國內亂用數學知識的現象比較普遍,根源就在於非數學專業學生只能一知半解地學數學。這是一個無解的教育問題,只好靠有心的學生通過額外的努力自己去摸索了。


JohnTim2019


理解能力和遞進式的想象能力欠缺,是問題的關鍵。

認知,缺乏縱深的層次感和廣域性,必然就“完全想不出來”,摸不著頭腦。這是一時難以根本解決的問題,直白的說:真能夠把高等數學,分析數學搞明白的人,是極少數。因為他們具有不同凡響的天資稟賦。慢慢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即使不能全懂,也許能夠有一些普通水平的認知。

好好學習,不一定馬上就有明顯的成效,但是,如果不好好學習,那麼,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北京得明


當然是去聽武忠祥老師的視頻啊,看了以後,你就會發現,不過如此


三天之後1


數學的構造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懂構造很多人題無法去解決,就像平面幾何,有時候劃一根線就解決了問題,這種情況大概還是要多看多練,並沒有什麼捷徑。


方舟雲成人高考諮詢


每一個定理推導最初都是頂級數學家完成的,一開始不懂很正常。先記住步驟,做得題多了就理解了。


全金屬外殼79


放心,想不出來的學生一大堆!

不止你一個!


靜靜地想象


背下來 真的 背誦也有用的 可以往上套


用戶5455785413


數學這玩意主要考天賦,普通人記住幾種典型解法就可以了,沒必要強來。


tsavo


做題太少,一千道微積分做完就會發現,所謂巧妙,全是一般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