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中南半島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那會是什麼樣?

疆玉無邪


如果中南半島統一成為一個國家後會對中國來講是個巨大的威脅!中南半島共有五,六個國家。一多半對中國不友好甚至敵對!當今迫於自己的實力與經濟才和中國友好。但是從骨子裡對華人仇視!!緬甸政府至今對中國兩面三刀,和美日暗地裡搞小動作!越南更是仇華的白眼狼急先鋒!老撾這個國家非常弱小,但是一直被越南洗腦,一直至今天天想和越南合併成為越南的一部分!柬埔寨這個國家雖然和我國友好,但是其國內反對派的實力也非常強大!最後是泰國,出於對越南的壓力與敵對。才和中國友的,中國高鐵項目的受阻,說明國內派系對華的不友好l!!!以上種種說明,若非這些國家的弱小,不會和中國和平友好的!!!!


磊動乾坤風行天下


如果東南亞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那將極大地改變當今世界的政治地緣。我們先來看一張架空的地圖:

在這個地圖上,東南亞(菲律賓除外)已經完全整合成了一個國家,國號為南華。南華國不僅向西佔領了印度東北部的“七姐妹邦”,直抵西里古裡走廊,而且向西佔領了巴布亞新幾內亞,完全整合了馬來群島。

南華國一旦成立,將成為印度洋、亞太地區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南華擁有龐大的海洋領土,而且扼守了包括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在內的所有印太海上要塞。日本的海上生命線被徹底封鎖,中國連打通克拉地峽、打通中緬交通線的希望也被扼殺。這樣一個戰略位置不亞於埃及的國家,卻要腹地有腹地、要領海有領海,如果給其足夠的時間與機遇發展,那真要與美歐試比高了。

但是這樣的情況很難出現。一是東南亞各國國與國之間矛盾重重,各國內部之間矛盾重重,民族與民族、宗教與宗教之間矛盾重重。世界上最新的國家之一東帝汶就是東南亞獨立的;中南半島上不少國家對領土還有爭議——南海就更不用說。二是東南亞外圍強國林立,這些國家也不可能坐視南華坐大。三是東南亞一直以來就是美國極為重視的地區,東南亞當今的狀況最符合其利益。所以,“南華國”如能成立,恐怕還來不及強大,就會面臨以上諸多問題而回到原點。


切割地球



廣義上的中南半島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西部。

各國人口和主體民族數量▼

2014年越南人口約為9000萬,京族佔總人口的87%(7830萬)。

2014年3月,泰國總人口6450萬。泰族為主要民族,占人口總數的40%(2580萬)。

緬甸有約5141.9萬(2014年人口普查),68%為緬族(3496萬)。

老撾人口677.6萬(2013年)。分為49個民族,主要民族有老龍族,佔全國人口數量的71%(481萬)。

柬埔寨約1480萬(2012年6月)。有20多個民族,其中高棉族為主體民族,佔總人口的80%(1184萬)。

馬來西亞統計局2016年數據顯示,總人口3166.07萬。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佔總人口的61.54%(1948.36萬)。

中南半島總人數=9000+6450+5141+677+1480+(3166×50%)≈2.43億。

其中越南京族人口占總人數的7830萬÷2.43億≈32%。

如果中南半島統一為一個國家,那麼在這個國家裡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是主體民族。因此就算統一成為了一個國家,也會不穩定,各民族利益兼顧不到位的話,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內戰,最後重新分裂。


那人燈火


中南半島如果能夠統一,並且發展順利的話,將很有可能成為亞洲的下一個發達國家,至少潛力很大,但是很難成為海洋強國,因為海洋國家的強盛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

中南半島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以及馬來西亞西部,是世界上國家第二多的半島。中南半島總面積206.5萬平方千米,佔東南亞面積的46%,人口數量約為2.4億。



中南半島最大的優勢在於臨海,西側是安達曼海,東側是南海,南方直接與馬六甲海峽相連,而馬六甲海峽是東亞國家的海上生命線,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即使是收過路費就可以大賺一筆。通過發展航運,加強海上貿易往來,中南半島的經濟很容易快速增長。


在經濟上,中南半島的潛力非常大,如果統一,影響不僅僅是經濟,還有政治和軍事。

前面說過了,中南半島約有2.4億人口,人口過億就是大國,既然是大國,肯定會加強武裝力量,這就無形中改變了東亞東南亞地區的形勢,一個新的軍事大國橫亙在印度洋與東亞之間,這會導致日本韓國等加強海上力量,至少要保護航線暢通。

美國同樣不會坐視不管,但是美國不會壓制,而是會與其聯合,畢竟即使是統一的中南半島,也遠遠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反而可以與中南半島聯合,壓制其他大國。






中南半島統一這個問題上,越南做出過努力,但是失敗了,在現在的國際環境下,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大國,可以允許大國分裂,但是不會允許另一個大國的誕生。


視野新觀


謝謝邀請!其實無論從歷史角度、地形角度還是其他各種角度來探討中南半島能否統一都是不太科學的。歷史的演化過程是有跡可循的。不過,假若當年中國沒有出手阻止越南,或許中南半島海真可能大一統。
那麼假若中南半島統一為一個國家,將會是怎麼樣呢?
中南半島主要國家是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和越南。所以假若統一成國家,那總得先起個名字吧。東南亞五雄?中南半島聯邦?乾脆來個大氣點的,東南亞半島聯邦共和國。
不管怎麼叫,這個接近2億的國家集合了整個半島的勞動力資源,人力成本非常低,所以經濟上發展潛力很大。但國家教育和基礎建設相對薄弱,很大程度影響了它的發展空間。
在軍事上,泰越兩個東南亞小霸王可以說是可以“呼風喚雨”了,古緬甸人戰鬥力也不弱,畢竟以前泰國也吃過不少的苦頭,這樣旁邊的馬來西亞估計會瑟瑟發抖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我國的青藏、雲貴地區造成威懾,甚至助長國家分裂勢力,南海爭端愈演愈烈,更加有利於美國圍堵中國,所以中國是堅決不可能讓中南半島統一的。
再說說整體格局,由於東亞南亞這個大板塊已經有中國和印度,在區域內基本上是起不了太大的話事作用,能力大概跟印度尼亞差不多吧。
如果中南半島統一,基本上就是這樣了,但實際上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先不說有沒有觸及到大國利益,就他們自己幾個國家而言,越南是儒家文化圈的國家,曾經對老撾和簡樸找有過軍事壓迫,而且和越南實力相當,誰當老大誰都不服的,要真是統一了,內部也得分裂。
當然,站在中國立場當然是不希望中南半島統一的啦。
關注頭條號【愛飛樂遊】,獲取海量出國旅遊乾貨,讓我們帶你玩遍全世界!

愛飛樂遊


絕不允許中南半島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在歷史上,中南半島從來沒有建立過統一的大國,如果中南半島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對於周邊國家而言,其威脅是非常巨大的。

中南半島主要由越南、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五國,以及小半個馬來西亞組成,總面積200多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2億。東瀕太平洋,西接印度洋,海陸兼備,區位位置非常優越。如果這個地方組建成一個統一國家的話,優勢實在太明顯了,毫無疑問將會是一個翻版的印度,甚至有可能強於印度。

關於中南半島,法國和日本都曾經有野心將其統一為一個國家,當然最後都失敗了。越南戰爭以後,越南重拾這個野心,試圖通過吞併老撾、柬埔寨,進而進佔整個中南半島和東南亞,稱霸世界。對於越南的挑戰,周邊大國自然不會答應,於是直接出兵滅掉了越南的這一股氣焰,中南半島現在的格局才完全奠定。

中南半島如果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國家,周邊的大國,包括印度在內,都將受到這個“國家”的威脅。這個“國家”由於地緣位置的優越,以及野心的膨脹,必然會成為周邊國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對周邊大國的牽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解決起來非常麻煩,甚至有可能會改變整個亞洲的實力格局。

因此,中南半島不適宜出現一個統一的國家,以前如此,現在如此,以後也如此。


蘇綻


中南半島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五國以及馬來西亞西部,是世界上國家第二多的半島。面積206.5萬平方千米,佔東南亞面積的46%。假定中南半島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那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第一、中南半島一旦形成統一的國家,自然就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就會漸漸走向繁榮強大。

第二、中南半島強大了,隨時就會虎視眈眈周邊鄰國領土,由於同我國地域接壤,對我國青藏雲貴地區會造成極大的威脅。

第三、東南亞交通樞紐包括石油管道和海上運輸,可能會受到嚴重威脅。

第四、美國會利用中南半島這個統一的國家給中國製造更大麻煩,進一步撹局南海達到全面圍堵中國的目的。

蚍蜉撼樹談何容易!這道題僅作一種假設便可!可預見未來很長的時間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拿美國來講,二戰後也沒有發生過吞併別國或地區的現象。


lcz678


誰來稱霸中南半島?|Booker不客

在華夏大地與南洋群島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半島,這便是世界三大半島之一的中南半島。它不僅在地理位置上緊挨著中國,而且許多高山、大川都發源於中國。因此有人形容中南半島上的各個地區“山同脈,水同源”。

不僅在地理上,中南半島與中國“山同脈,水同源”。在歷史上,半島上的國家也與中國有著密切關係。比如現在中南半島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越南與泰國,其建立者跟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越南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泰國曆史上四個王朝中,有其中三個王朝的建立者,具有華裔血統。泰越兩國狹路相逢於中南半島,半島的““第一把交椅”花落誰家?今天的文章,就帶您一探究竟。

『 中南半島的朝貢體系與泰越兩國的爭霸

越南在獨立之後,並沒有與中國切斷關係,而是留在中國主導的朝貢體系中。在給中原的王朝朝貢的同時,越南也在中南半島的東部建立起了以自己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在這套朝貢體系當中,越南自己是“華夏”,是“南天中華”,周圍的其他小國都是“蠻夷”,要接受越南這個所謂“南天中華”的教化。

最初,越南僅僅佔有以紅河三角洲為核心的交趾故地。僅有這小小的一塊地,怎麼配得上越南“南天中華”的稱號?因此從獨立建國開始,越南就推行積極地對外擴張。由於越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往北是強大的中華帝國,這是“爹”的地盤,不能碰,往西是高大的雲貴高原南段及其延伸下來的長山山脈,因此留給越南擴張的只能是南方狹窄的海岸平原。

越南阮朝時期的高官阮居貞就越南擴張的方向說過這樣一句話:“西去無路,北進艱難,所以我們應盡力南征”。

17世紀末,越南徹底消滅了南方的占城國,將越南的南疆從橫山山脈推到了藩切。到了藩切,越人發現,再往南就是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

這對於以農業為主的越南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之後越南人趁著柬埔寨國內動亂之際,從柬埔寨人手裡搶走了湄公河三角洲。

在一路向南的同時,越南人也沒忘記稱霸西部。從11世紀開始,越南軍隊就跨過長山山脈,進攻位於中南半島內陸的老撾,強迫老撾向越南稱臣。到了阮朝時期,越南更是佔領老撾一半的國土。同一時期,越南也時常派兵從湄公河三角洲向北進攻柬埔寨。可以說在阮朝時,越南已經是中南半島上的一個超級大國。

那中南半島上有沒有國家能夠制衡越南?有,那就是泰國。

雖然泰國不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員,但由於旅居泰國的華人眾多,因此泰國同樣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18世紀後期,中國人鄭信建立了吞武裡王朝後,積極發展與中國的朝貢關係。和越南一樣,在向中國朝貢的同時,泰國也要求周邊的小國向自己朝貢,向泰國朝貢的國家主要是泰國北部的蘭那、老撾、柬埔寨以及馬來半島上的一些小國。

其中老撾和柬埔寨兩國既向越南朝貢,又向泰國朝貢。那麼究竟誰才是老撾和柬埔寨兩國的“太上皇”呢?泰越兩國為此爭得不可開交,終於在1827年爆發了戰爭。雖說泰國經過鄭信、拉瑪一世以及拉瑪二世三代國王的勵精圖治,國力日漸增強,但依舊不是有著中華體系加成的越南軍隊的對手。戰爭的結果以越南勝利告終。在古代,泰國在與越南在中南半島的爭霸過程,暫時處於劣勢。

『 近現代泰越兩國實力的消長

越南能夠稱霸中南半島,最主要的原因是傳承了中國高效的政治經濟制度。但也因為這樣,讓越南人有了一種迷之自信,對於外部世界的變化認識不夠。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後,越南很快就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

泰國則沒有這樣的自信。在見識到了西方國家強大的實力後,泰國決心進行效法西方的改革。在朱拉隆功的領導下,泰國積極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徹底放棄了過去的朝貢體制下的外交,加入到西方國家制定的現代外交體系當中。在曾經的對手——越南已經淪為殖民地的情況下,泰國依舊保持著獨立。在1932年革命後,泰國國王拉瑪七世頒佈憲法,自此泰國成為近代東南亞唯一的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20世紀30年代,泰國國內沙文主義盛行。在此期間,泰國的沙文主義者提出“大泰國”的觀念,要在中南半島上建立一個包含所有泰族人、老撾人、越南孟族以及緬甸撣族人在內的“大泰國”。在日本的支持下,泰國在二戰期間向法屬印度支那和英屬緬甸發動過軍事進攻,並且攻佔了大量的土地。可以說二戰期間泰國憑藉著日本的支持,當了一回中南半島上的小霸主。

1945年日本戰敗,作為日本的僕從國之一的泰國被迫放棄二戰期間佔領的土地。可以說二戰期間,泰國什麼好處都沒撈到。二戰後,泰國逐漸走上了一條“悶聲發大財”的道路,積極發展經濟。80年代,泰國經濟實現騰飛,成為“亞洲四小虎”的一員。

在近代,越南雖然淪為殖民地,但是根植在越南人心中千年的“南天中華”思想卻未完全根除,反而逐漸發展成一種越南霸權主義思想。在越南、老撾和柬埔寨都實現獨立後,越南仍然保持著對柬埔寨和老撾的控制。在1976年的越南甚至提出“以越南為主導,老撾、柬埔寨從屬之的‘ 特殊關係’仍有必要繼續維持下去”。

為了維持與老撾、柬埔寨的 “特殊關係”,越南在統一後仍然維持著一支人數僅次於美蘇兩國的海外駐軍。在那時,越南軍隊號稱自己“世界第三”,控制老撾和柬埔寨,甚至多次騷擾泰國邊境,直接控制了整個中南半島東部,又一次成為中南半島上的“霸主”。

20世紀90年代國際社會的變化,對於越南和泰國影響巨大。蘇聯解體加上多年戰爭損耗,使得越南難以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從1989年起,越南從柬埔寨和老撾撤出大量駐軍,柬埔寨也在這一時間脫離越南的控制,走上了自主發展的道路。泰國在經歷了80年代的經濟騰飛後,1997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遭到了重創,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走出經濟危機的陰影。越南與泰國,都呈現出戰略收縮的態勢。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

『 泰國與越南,誰將是將來中南霸主?

就今天的綜合國力而言,泰國無疑遙遙領先於越南。憑藉著旅遊和農產品,泰國獲得了大量的收入。去年的數據顯示,泰國的GDP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都是中南半島第一,遠超越南。

在軍事上,雖然泰國和越南都沒有成體系的國防工業,但相對於越南來說,泰國獲得的先進武器的數量不僅多,而且來源更加豐富。今天的泰國還開始致力於文化輸出,泰劇和泰國明星也開始走向世界,將逐漸成為繼農業和旅遊之後第三大收入來源。

就綜合國力而言,現在泰國是中南半島上毫無疑問的第一了。但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泰國能不能稱霸整個中南半島,還得看其他世界級大國的臉色。











地緣谷


越南在上個世紀曾經野心膨脹,入侵了柬埔寨和老撾,而越南的目標就是控制整個中南半島。包括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而最後越南失敗了,原因也很簡單,觸犯到了當時的周邊大國的利益,以及當時超級大國美國的利益。

如果中南半島是一個國家,那麼粗略的統計一下,人口大約是2億,擁有豐富的石油和橡膠資源,僅僅依靠這兩項工業,就可以讓中南半島成為一個繁榮的國家。而且加之地處馬六甲海峽,幾乎會成為主要大國的拉攏對象,可以說中南半島會成為一個新的亞洲小龍。

而且地理位置的優越,會使得中南半島非常擁有話語權的國家,也就是說中南半島會通過威脅海峽航行的做法,逼迫其他國家就範。可以說這對於我國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中南半島在歷史上確實出現過非常強大的王朝,對中原王朝產生了巨大的威脅,所以說中南半島最好的狀態就是現在,已經沒有可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了。


小司馬遷論史


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簡單說下中南半島。

範圍:越南、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五國,還有馬來西亞西部。

地勢:喜馬拉雅山脈東南麓、雲貴高原的南坡,北高南低,水系從高到低,沖刷喀斯特地貌平原區。河流分支密佈。

氣候:熱帶海洋氣候,雨水充足,熱帶雨林多,加深了河流密佈的狀況。對古代人群交往不利。

山脈:西(他念他翁山脈、若開山脈)、中(比勞山脈)、東(長山山脈),三條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脈。西中山脈之間國家為--緬甸,東中山脈之間為泰國和柬埔寨,東部山脈最長也最高險,此山脈以東為越南。老撾國土完全分佈於中部山脈東北端的東緬高原上。泰國和柬埔寨之間有一條小型山脈(豆蔻山脈)分割。目前的中南半島國家基本是完全按照山脈脊線的走向,劃分的國界線。此條非常重要,凸顯了地形山脈對國家邊界劃分是多麼的重要的核心因素。水系可以解決人群的生存,山脈可以守護水邊生活的人群。

馬來西亞西部就在中南半島地圖的“長鼻子”上。

宗教:東部山脈以東,中原儒家文化打底,以漢傳佛教和基督教為主;東部山脈以西為南傳佛教為主;中南半島南部以伊斯蘭教為主,同時說明伊斯蘭教也零星分佈於各個地區。

宗教分佈成因:高大的東部長山山脈,歷史上阻礙了東部的南傳儒家文化和漢傳佛教的向西傳播;同時也阻礙了西部南傳佛教向東部的傳播。伊斯蘭教族群是因為歷史上的阿拉伯帝國衰退後,伊斯蘭人民被迫藉助當時已經發展起來的船舶,東向出海,向自然資源較豐富,土著力量小的東南亞小島遷移。這也是目前東南亞島國基本是伊斯蘭教的原因。伊斯蘭人民的生活改善後,力量也向中南半島的末端平原上延伸生存空間(地圖的長鼻子位置)。其零星的分佈,就類似於討生活的南亞客家人的分佈模式了。但他們的零星分佈起始時間要遠早於客家人。

形成統一的可能性:

基本沒有。除非其中一個地域相對的突然強盛起來,還須加上其他一些主客觀條件後,才有一點點的可能性。歷史上的統一故事都是中途夭折的。

阻力有下:

1、各個分割民族的力量對比落差不明顯,長期勢均力敵;2、自然條件造成人們的信仰差異較大,說服和團結、治理各民族的難度非常大;3、天然山脈和河流以及熱帶雨林氣候,這種自然條件嚴重變相削弱了統一一方的軍事能力;4、內部都有矛盾隱患;5、主流的佛教和儒家都相對是偏向非暴力的文化底蘊;6、周邊都是區域大國,中南半島的一統不符合他國利益。或明或暗的阻力可想而知了。

下面回覆下題目的問題吧!

假如出現的影響:1、將改變現東南亞的政治格局,東盟就變成是中南半島為首的東盟了;2、強化了對東南亞海峽的沿海控制。增加現有使用航線的政治風險成本。3、東南亞的現有航線容易受到中南半島國的強力影響,變數增加。4、依照力量對比,可能會增加對其他東盟國家的各種壓力;5、強化了中南半島對周邊大國的話語權。6、綜合各種情形的影響,中南半島易演化出現“中東亂況”。

目前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珍惜和平,周邊國家都在為改善民生而努力。用發展來解決發展中問題是最好的方法。盼望幸福生活是每個熱愛和平國家人民的追求。

我們也須謹記老祖宗“忘戰必危、好戰必亡”的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