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嚴禁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有什麼實際意義嗎?

引經據典


不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是指不當眾公佈,並不是不告訴學生成績和排名,老師可以把分數和排名單獨發給學生和家長。

對於中小學生,不管是成績好的還是不好的,這樣做都是利大於弊。對於成績好的不滋生驕傲自滿炫耀的心理,對於成績不好的留面子留自尊。讓孩子和家長明白上學不單純是為了追求分數和排名,重視學習過程淡化結果有助於學生學的放鬆,減輕家長的心理壓力面子壓力,也有助於學校和老師改變以成績和排名論成敗的教學導向,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分數檢驗學習效果的作用,老師家長依然要重視幫助學生查找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及時糾正和彌補。


萍聚遠方的家


不公佈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是所謂的自尊教育,實際上這種做法是很失敗的,它的副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我家孩子今年去上大學了,今年恰是不準學校發高考喜報的第一年,所以孩子們不太清楚彼此去了什麼大學,只有少數同學經過多方打聽才有了確切消息。這樣做就能讓孩子們很有尊嚴嗎?

孩子初中上的是私立學校,不知道那時是政策允許,還是私立學校不受排名限制,學校逢考必有排名,孩子總是衝著排名不斷努力,直到從年段80幾名衝到第1第2名。我也覺得孩子在激烈競爭中努力是好事,因而我也很關注學校做的成績排名。

自從三年前孩子上高中開始,因為高中是公立學校,不公開成績不做排名,但學校有個成績分數段表,學生會知道自己排名情況,只是別人不不知道你的成績好壞。說的直接一點,成績好的學生會怕被人知道嗎?會因為被表揚而傷自尊嗎?顯然不會!只有那些成績差的人可能會因為不被人發現而沒有壓力,因而自尊教育也是保護學渣的教育。

那麼,成績差的人是讓他去找個學霸做榜樣好呢?還是讓他心安理得地不被人發現落後好呢?作為義務教育的平等,是不是不公開成績就平等了?後面要面對的中考、高考,就算讓學渣很體面地落後下去,但終究人是要長大的,是要面對社會去謀求生存的,讓孩子從小就回避競爭的現實,對將來走進社會有什麼好處?

假如我家孩子是學渣,我一定不會為他尋找不被發現的尊嚴,而是找個學霸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努力去模仿學霸,哪怕孩子努力了也仍然是學渣,我也要讓孩子把臉皮練厚起來,因為將來的自尊比學校裡的自尊更重要,經不起失敗的人生是可怕的。


陪讀十二哥


前段時間還有家長因為學校不公佈成績而投訴了,我想這是80%家長想幹的事,只是有的沒膽。

我覺得沒什麼意義,反而更增加了家長的焦慮,孩子自己也為難。

我朋友的孩子考完試去領成績了。朋友問孩子考了多少分,孩子說不知道,好像是A。又問排名多少呢,孩子是不知道。家長又問,是不是老師說了,你不告訴我啊。孩子說我真不知道啊。。。朋友又去問孩子的老師,老師只是說還不錯,我們現在不排名了。朋友問考A的多嗎?老師說還可以。。然後朋友開始坐不住了,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什麼水平啊。又在想那麼多孩子成績很好,他是不是應該突出才行,所以三四年級就開始給孩子報輔導班了啊。

其實對於學生和家長本人來說,就想知道我具體考了多少分,我在班級甚至整個學校是個什麼排名,我該往哪方面努力。有些說是為了給差生面子,不打擊學習積極性。但是面子是自己掙的,你想要面子那就好好學習。再說了,我國的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受摧殘,還怕這點啊,你也太小看適應能力了。實在沒必要因為小部分人而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

有的人說,這樣可以讓大家不會唯分數論。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不適用啊,只要還是現在的這種應試教育的高考,只看各科分數決定你能不能考上,那大家當然只會盯著考試的分數。

其實這種不公佈分數,只公佈等級的事情是國外才乾的。但是我們只學習了人家的初級階段無法學習高級階段並且貫徹始終。畢竟我們不是國外的高考模式,高考成績只是一個參考,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指標。平時你有哪些特長或者是成就,學習之外有什麼東西。甚至面試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煮酒論高考


掩耳盜鈴而已,沒有任何意義!

我是家長。也是曾經的學生。

我贊成學校就應該像我們小時候那樣,期末考試全年組所有人按考試分數排大榜(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然後貼走廊牆上公佈!

開家長會讓所有人都能看到。


FiFiFox


這個問題我們用實驗說話。

希臘曾經對全國高中做過這樣的實驗,發現:排前55%的學生,若知道自己大考的全國名次,對最終高考成績提升4%;排後45%學生,知道名次反而導致高考成績下降5%。

更有意思的是另一組實驗。

男生排名前40%往上,瞭解排名才會有正面效應。

女生排名前60%就開始出現正面效應。

說明女生比男生更看重排名及善於正向激勵自己。

男生無論最好最差,瞭解排名後成績改變率平均大概4%。女生正負效應最高都超過了8%。

再次說明女生對成績排名的進退關注度更高,影響更大。但排名40%之後的女生還是不知道成績結果的好。

這個實驗結論你看懂了嗎?

孩子是優生,知道排名有利於進步,孩子是差生,知道排名會讓其退步。其中女孩又比男孩更看重排名,要麼進步巨大,要麼打擊巨大。

關注我,北大畢業專注高中教育十五年的振宇老師。


北大振宇數學


作為一名教師,本人認為,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不公開,不排名,也僅僅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行為。你想,同在一個班,每個人學得怎樣,己是知己知彼,一次考試下來,每個人的成績根本無法在同學中成為秘密,所有學生又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哪有互不打聽的?

有人總認為成績差的會造成心理影響,這又是杞人憂天,違背常理。人與人之間從先天開始產生差異,身材有高矮,體形有胖瘦,顏值有美醜,如果一個人內心如此脆弱,這叫不均衡者何以立足立世?

再說,小考不公開,重點與一般校招生時,成績即使不公開,但成績高低不也不明擺著嗎?一般校的孩子又怎處置?

這本就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時代,從小樹立競爭意識也是一項必備的教育,處處迴避,時時躲閃,有益嗎?

如果一位家長,對自已孩子成績較差都無法接受,日後又怎能接受一個可能不怎麼爭氣的成年孩子?

如果一個學生對自已在校考試分數較低,都無法面對,不敢承認,讓他什麼時候去認識和接受中考,高考,直至社會分工,地位待遇等各方面產生的不均衡,甚至是巨太差異的這些人生境遇呢?

有人總是反對什麼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我個人認為,文化考試考的就是文化素質,比如語文中的寫作,沒有一定的文字語言素養,沒有一定的思想認知,能寫出好文章嗎?

即使你推行的是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的結果總得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檢測,檢測的過程就是一種應試的過程,所以,考試就是對素質教育的一種界定,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手段。

其實,要在考試裡做一個優勝者,學生和教師都必須付諸相當多的智力,體力,且還得有一種堅守的精神,實屬不易,直觀的,公正的,透明的考試分數,明擺在那裡,糊弄不得。

如果撇開分數,你說你素質高。憑什麼證明?那些鼓吹所渭素質教育的人,如果是教師,你得首先證明你在所謂應試教育中是一位有成就,有實力的教師,而當務之急還得先制定出一套對素質教育進行檢測,評估,並具有可行性,可信度的手段,方法,制度來。

否則。我懷疑,有人在應試教育中,因為技不如人,於是想以一種似是而非,根本無法量化,優劣模糊不清,理論上高大上,實際上飄渺無著的所謂素質教育來代替直觀的,真實可信的所謂應試教育,來粉飾自已,糊弄大眾。


飛鳥留痕2O16


我是小謝老師,專職輔導一年級,常年與小學生打交道。在這裡分享一下我對該問題的看法。

有很多人認為此舉可以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自尊心重要嗎?當然重要。

但真的能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嗎?

我用一線的工作經驗告訴各位:痴人說夢!


一二年級家長淡然處之

一二年級的家長,大部分覺得這個規定沒什麼意義,孩子學得好不好,大概都心中有數——因為低年級學習中,家長參與較多,對孩子的學習水平多少有一定的瞭解。

再則,低年級普遍分數較高,就算排名,也很難看出什麼。


嚴重影響三年級以上家長和孩子

三年級以上的家長,對這個規定都是罵罵咧咧的。

這是因為,三年級之後,

學習難度的增加了,大部分家長自動退出輔導行列,看不出孩子的學習問題。

開始感到升學壓力,會更關注孩子在同齡人中的學習水平。

成績好的,家長想進一步知道孩子的成績在全級排名,甚至是全區排名。

成績不好,家長想知道究竟差到哪個程度,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成績好不好,又離不開排名這個最直觀的對比。

學校越是不公佈,家長越是恐慌。


成績和排名雖然冰冷無情,卻是應試教育中最關鍵的選拔因素,那些為該規定叫好的家長,多數是不知道或者不在乎“選拔”的意義。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不以任何形式公佈學生的成績,是讓人不以成績的好處來評論孩子,為了照顧後面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孩子受到打擊。從實際來看,這種完全不排名的方式也是不圓滿的。

任何事情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記得我們上小學時,老師不僅當作全班面前報分數,還要在學校的牆上張貼光榮榜。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能在榜上看見自己的名字。一直到上高中都是如此。公佈分數公佈排名。

到自己上班成了老師,漸漸開始不能公佈分數和排名。甚至這幾年的要求更加嚴格了。不準在班級群裡說任何和分數有關的事情,成長手冊上也不能填寫分數,不能告訴家長班級的平均分,也不能在班級說誰考的好,誰考得差。甚至連試卷都不讓帶回家……

原因是個別家長覺得自己孩子考的不好,排名傷了家長的自尊心和麵子,所以對這種情況要說法。

另外小學和初中屬於義務教育,義務教育不能按成績論資質。

事情還是弊大於利的

雖然現在是素質教育,但更多還是看孩子的考試成績,尤其是中考和高考。你能讓這不公佈分數麼?

再說任何事情都過猶不及。從家長角度來說就是兩眼一抹黑,完全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沒數。這樣既起不到激勵先進和督促後勁的作用。


你不懂得孩子


不少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嚴禁學校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其主要目的和意義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防止唯成績論的單一評價導向。好多地區用學生的學業成績來評價學校,評價教師,導致了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班級之間,學生之間的惡性競爭,成績成為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追求的唯一目標。

第二、不少學校用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掐尖招生,班級分層,學生分類,導致教育不公平的現象發生。

第三、以成績論成敗,導致了學生課業負擔加重,家長教育投資加大,教育惡性競爭加劇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第四、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公佈排名,嚴重影響了其中一部分學困生及家長的自尊心,對一部分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第五、唯成績論,導致教師教育方式的極端功利主義,削弱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劇了應試教育的強度和節奏。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弊兩面性,儘管說從教育行政部門的角度上來講,嚴令禁止公佈學生的成績和排名有其積極的意義。

但是從家長和學生升學的角度上來講,如果孩子從小學開始,就不公佈成績,家長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學的怎麼樣,在班級,在年級,在學校處於什麼樣的名次,到底學習是一個什麼樣子,處在什麼樣的水平層次上,哪裡學的比較好,哪裡還比較薄弱,家長是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孩子自己也糊里糊塗,這樣迷迷茫茫的學習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社會競爭和教育競爭如此激烈,孩子到底學得怎麼樣,家長不知道,孩子自己也很迷茫,將來到中考高考的時候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不公佈成績,初中階段不公佈成績,那麼到中考的時候再公佈成績能來得及嗎?

如果中考的時候,家長才真正知道孩子的成績,而孩子的成績則考得一塌糊塗,那麼家長該如何面對?該如何彌補?

因此上說,凡事都應利弊兩方面去看待,禁止用成績掐尖招生,禁止用成績考核學校和老師,禁止用成績進行分班和學生分類,這些都是應該支持和肯定的。但是純粹不公佈學生的學業成績這也是不太科學的,並不利於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也不利於家校之間的教育配合。


教育探微


有實際意義。現在教育與過去的教育大有不同:將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提倡教育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再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不公開學生成績排名的實際意義在於:

1、保護學生隱私。素質教育以人為本,要求要尊重學生。學生的成績是他自己的隱私,除非他自願公開,不然就是不尊重他,容易觸碰他的自尊心,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句有句古話叫做“家醜不可外揚”,考的好的他巴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他考的好,但是考的不好的、成績排名靠後的呢,你們想過嗎?當你公開排名時他感到的是羞愧和挫敗感而不是激勵。



2、公開學生成績排名屬於違法行為。近年教育部門明文規定禁止用學生的成績排名。

3、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各類社會人才。我們都知道,有一部分成績好的學生,他不願意做事,動手操作能力不強;而一部分成績相對落後的學生,他們動手操作能力很強。或許他成績不行,但是他畫畫畫得好、體育發展的好;當然也有多科綜合起來不行,但是某單科很厲害。禁止排名,就要多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



4、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現在的教育越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們總是把學生成績排名公開,優等生就會有優越感,認為他就是最棒的,高高在上的樣子,從而導致他歧視後進生,引發一系列優等生的心理問題;而後進生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我就是比別人差,從而導致自卑。這都不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

5、相對減少“別人家孩子”的現在。不公開排名後,各位家長相對減少拿孩子於孩子作比較。家長的這種比較行為在你看來是激勵孩子學習,其實則是一種打擊,只會讓孩子喪失信心。


當然,公開排名也有它的好處。比如:讓學生及家長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向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他們的優點等等。

但是,從整體來看,不公開排名的利遠遠大於弊。所以,禁止公開排名有它的實際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