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閬中孔氏是孔子後裔?


閬中孔氏是孔子後裔?

孔家大院已400餘年歷史

  “於書無所不讀,凡物皆有可觀。”閬中古城白花庵街10號院第二道門前的這副對聯,以匾的形式掛在門兩側,楷體陰刻的木質對聯因沒有上漆以本色示人,顯得格外樸素端莊。這座大院就是孔家大院。

  “大院是閬中城孔氏家族祖先修建的,至今仍保持了明清建築的格局與風貌。”來自閬中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66歲的孔祥孜對孔家大院頗有研究。他說,新近出版的《孔氏族譜》對閬中孔氏的來龍去脈做了交待,根據多方印證,他認為,閬中孔氏正是孔子的後裔。

  古城曾有10個院子都稱為“孔家大院”

閬中孔氏是孔子後裔?


  白花庵系閬中古城一條普通的街道,數百年來,當地一代又一代人路過這裡以及孔家大院,並沒有特別關注它們,畢竟,在古城閬中近百條古街道中,類似的街道和院子太多了。不僅如此,在當地人的記憶中,古城中以“孔家大院”命名的院子至少有10座。

  14年前,閬中古城旅遊起步,白花庵的孔家大院脫穎而出。這得益於該院早年已成為公產,由政府出面打造成旅遊客棧。

  孔家大院大門左側,有一塊官方所立的石碑,上書孔家大院簡介:大院系孔子後裔明代所建,已400餘年歷史。坐南朝北穿鬥木質結構,雙坡青瓦屋面,建築精良,裝修考究……

  數年前加入閬中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之後,孔祥孜一直致力於對孔家大院的研究,並不時在《名城研究》中發表文章。在他的研究中,閬中古城曾有10座院子被稱為“孔家大院”。

  “毛家巷有2個,屏江街有2個,筆向街中間十字路口西南那一排院子,都叫‘孔家大院’。”孔祥孜說,令人遺憾的是,上述不少院子已被拆除,保留下來的當數白花庵這座最具代表性。

  進入孔家大院,跨入一個小院壩,便進入中間一個大的院落,院落呈四方形,是主庭院。歷史上,庭院兩側有花廳,後面還有一座花園及雜院。如今,已改作客棧的院落,兩側的花廳及後面的雜院,被外面古香古色、裡面現代化的客房代替。

  2012年7月,孔家大院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閬中孔氏是孔子後裔?


  大院見證當地孔家先祖遷徙史

  那麼,孔家大院最早的主人來自哪裡呢?2014年5月,一位名叫孔繁有的老人,自費出版了《孔繁有軍旅人生》一書。孔繁有是閬中人,後來在遼寧阜新定居。書中,孔繁有就閬中筆向街孔家歷代裔孫作了梳理:閬中孔家來自山東曲阜,在當地編修的《孔子世家譜》裡有“四川閬中縣支”的記載。

  孔繁有發現,“四川閬中縣支”是從孔子52代孫開始的,當時所載在世的男性中,就有他的祖父孔憲棟、父親孔慶煜。

  而孔祥孜持有新近出版的《孔氏族譜》,據說是最權威的一本,上面清楚地記載了閬中孔氏的來龍去脈。

  “我們孔家的先祖,即孔子第65代孫孔衍唐、孔衍虞兄弟倆。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從甘肅平涼遷來閬中。”孔祥孜說,兄弟倆當年奉朝廷之命,從平涼率兵平定吳三桂叛亂後到閬中定居。孔衍唐系川北鎮鎮標左營守備(相當於現在的軍分區司令員),孔衍虞系正五品武將。

  “據此史實推測,孔家大院應該是那時修建的。”孔祥孜認為,當年孔衍唐、孔衍虞定居閬中後結婚生子,依兩人的地位,選取白花庵地段修建大院,亦無可厚非。

  抗日戰爭期間張瀾曾在此居住

  上世紀初,孔家大院見證了當地革命志士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武裝起義一幕。當年,袁世凱稱帝的消息傳開,引起全國民眾一致反對聲,成都高校中,進步學生紛紛加入反袁潮流,孔寶慶就是其中一位。

  孔寶慶又名孔慶善,當年為反對袁世凱稱帝,棄學回家,組織革命志士舉行武裝起義。回到閬中後,在各方人士的支持下,閬中成立義軍,孔寶慶被推舉為司令,其“討袁護國軍司令部”就設在孔家大院。閬中的武裝起義取得了成功,孔寶慶的名字也載入當地史冊,孔寶慶成為當地孔家走出的一位英雄人物。

  與孔家大院結緣的還有著名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張瀾。1911年9月7日,張瀾等保路運動的領導人被四川都督趙爾豐誘捕。武昌起義成功,趙爾豐迫於形勢釋放了張瀾等人。同年11月27日,四川宣佈獨立,建立“大漢四川軍政府”。任職川北宣撫史的張瀾,來到閬中,多次造訪孔家大院。

  抗日戰爭期間,任川康建設期成會閬中辦事處主任的張瀾,再度來到閬中。任職期間,他就住在孔家大院。

  後人孔叔宛青年時投奔延安

  閬中張飛廟大殿兩側的內面立柱上,刻有一副對聯。往返這裡的遊客大多不知,這副對聯的撰寫者並非大人物,而是一位年僅18歲的女子。她就是梁清芳。

  梁清芳曾是閬中女子師範學校的老師。閬中女子師範學校創辦於清末民初,創辦者叫孔憲棟,即孔繁有的祖父。

  當年,閬中各種思想交織,讓女子走出封建家庭學文化,則是主流知識分子的心聲和追求,閬中女子師範學校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創立的。該校在14年間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女學生。

  據當地孔史研究顯示,梁清芳是孔家媳婦,筆名女木子,自幼酷愛字畫,年輕時作詩甚多,後人將其收入《閬中歷代詩詞選》。她的丈夫孔昭堪曾任廣東巡撫。梁清芳是廣元人,父親是甘肅鞏昌知府梁石亭。

  在閬中孔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數孔叔宛。孔叔宛的父親曾是同盟會會員、四川省視學官。她從閬中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一度在閬中教書,19歲時任職羅江縣教育局局長,一名年輕女子能擔此職,這在當時絕無僅有。

  30歲那年,孔叔宛投奔延安,此時她身懷六甲。在延安抗大三期畢業後,孔叔宛被留校任職。後來受組織安排,孔叔宛回到四川,擔任成都26中副校長。

  一度成為影視劇拍攝場地

  從孔衍唐、孔衍虞兄弟兩人遷徙閬中並定居,孔家大院至今已走過數百年曆史,孔祥孜所持《孔氏族譜》顯示,到孔祥孜一代,孔子後裔在閬中已延續至第75代。

  上世紀40年代末,孔家大院被一葉姓商人收購。新中國成立前夕,葉老闆攜家人遠走香港,孔家大院因此被政府接收。在閬中古城旅遊業興起之際,日漸破敗的孔家大院得以維護,並再現昔日風采。

  進入21世紀,閬中古城相繼被一批劇組看中,包括孔家大院在內的一批古院落也被諸多導演選為拍攝點。

  2002年春,電視劇《強渡嘉陵江》劇組在閬中清泉鄉的東河上完成野外取景後移師古城,並在孔家大院完成諸多鏡頭的拍攝。

  稍後,電視劇《桐籽花開》在閬中拍攝。該劇以民國為背景,講述了“一代油王”高乾生曲折的人生與情感經歷,由於劇情所需古建築,孔家大院順利入鏡。拍攝期間,孔家大院所在的白花庵街數度交通管制。儘管這樣,但當地市民仍蜂擁前去看熱鬧,更有一些市民在劇中扮演群眾演員。如今,談起劇中油坊小工高乾生和農家女桐花的扮演者程前、秦海璐,當地人仍記憶猶新、津津樂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