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楷書四大家是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和趙孟頫,前三人都是唐朝的,可見唐朝的人才有多厲害。說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其中出類拔萃的。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顏真卿

顏真卿,字清臣,是唐朝中期的名臣,為人忠孝、高尚、正直,曾任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任刑部尚書,也“顏刑部”,封魯郡公,尊稱“顏魯公”。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最終平定了叛亂。後在平定李希烈叛亂時被叛軍殺害。

在馬上威風凜凜的顏大將軍,在馬下提筆萬言、文章錦繡的顏魯公,究竟是怎麼煉成的?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首《勸學》詩就是顏真卿寫的。從這首詩我們終於找到答案了,就是“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顏真卿幼年父親去世,是母親一手帶大的,長期寄居在外祖父家。他的書法是外祖父啟蒙的,在外祖父的指導下,顏真卿練字十分認真,一寫就是大半天。殷夫人一邊欣慰孩子勤學苦練,另一邊又為銀錢發愁。家中困難,難以供顏真卿買紙墨筆硯練字。可又不願耽擱了孩子的教育,頭髮的愁白了。顏真卿得知自己母親的苦楚,自己想了一個辦法,告訴殷夫人說不用為他買紙筆發愁了。殷夫人說,練字哪裡不花錢呢?顏真卿舉著一隻碗和一把刷子,說:“碗是硯臺,刷子是筆,碗裡的黃泥漿就是墨,至於紙嘛,這一整塊牆壁都是。”此後顏真卿就在牆上練字,等將牆壁寫滿了,就用清水沖洗掉。憑藉著這股堅持和勤奮,顏真卿的字一天比一天寫的好。

後來,顏真卿也曾跟褚遂良學習書法,但他從張旭處獲益頗多。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顏真卿二十六歲中進士,此後入朝為官。做官兩年後,一直撫養顏真卿的母親去世了。顏真卿非常孝順這位在逆境中悉心教導自己的偉大母親,於是毫不猶豫放棄了自己處於上升期的事業,回家為母親守孝3年。

在擔任醴泉縣令的時候,顏真卿忙於公務之外,仍然沒有放棄練字。雖然當時他的字已經小有成就,受到大家的讚揚。但是顏真卿並沒有自大,他認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還應該多加努力,拜師學習。後來他就辭去了官職,拿著自己寫的一些字,趕到洛陽去拜大書法家張旭為師。

實際上顏真卿不止一次辭官拜師,第一次去的時候,張旭沒有收下他。認為如今局勢不好,顏真卿應該為國家多出一點力。等到後來顏真卿再次辭官前來拜師,張旭感嘆他的堅持和誠懇,最終收下了這位弟子。

他原以為在名師的門下學習,很快就能夠掌握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告訴他練字的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簡單地指點一下字帖的特點,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讓顏真卿臨摹。

有時候,張旭喝上點酒後,就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去看戲,回到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讓顏真卿看他揮毫疾書。轉眼間,過了幾個月。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裡十分著急。他決定親自向老師討教。

有一次,張旭又興沖沖地拿起了筆,顏真卿趁機走上前去,深施一禮,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

張旭抬起頭看著顏真卿,關切地問道:“有事嗎?”

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我想讓老師傳授給我書法秘訣。”

聽了他的話,張旭又好氣又好笑,但念顏真卿為人忠厚耿直,便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學習書法,要勤學苦練,同時還要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為師不是多次給你講過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還有所保留,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老師所說的這些道理我都已經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夠將字寫好的秘方。學生棄官從師,就是為了這個,還望老師多多賜教。”

張旭聽了,眉頭緊皺,但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只有通過苦練,才能夠寫一手好字,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對於老師的開導,顏真卿仍認為是推托之詞,於是雙膝跪地,繼續苦苦哀求。

張旭見這個學生根本聽不進自己的話,一心只想要秘訣,心中十分不快。為了能讓他醒悟,他終於沉下臉來,厲聲喝道:“你想要秘訣是吧?好的,我現在就告訴你:凡是一心尋求什麼訣竅,不肯下苦功夫的人,是不會取得任何成就的。”張旭說完,便揮毫寫自己的字,不再理他了。

顏真卿終於醒悟了,他明白了學習之道。之後他勤學苦練,潛心揣摩前輩筆法,從社會生活與自然景象中領悟運筆的神韻,進步很快。後來他寫的字端莊雄偉。經過不斷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書法家。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顏真卿書法

而顏真卿的為官才能也經得住時間考驗。等到守孝期滿,顏真卿重新回到朝廷,依然受到重用,兩次升官,升到了監察御史,巡查河東、隴州。顏真卿的巡查也頗有政聲,平反冤獄,又彈劾官員,受到了從朝廷到百姓的一致稱讚。

然而,在奸相楊國忠一手遮天的朝廷,才能和政績過於突出的顏真卿很快就引起了楊國忠的注意,並且理所當然地受到了排擠,被楊國忠調離京師,出任平原太守。忠而被謗的顏真卿遭遇排擠之後,並沒有表現出冤大頭的懈怠與憤憤不平,而是在平原郡發光發熱,依然為政有聲。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顏真卿外遷的平原郡當時屬於節度使安祿山的管轄範圍。像張九齡一樣,出於一個傑出政治家的敏銳嗅覺,顏真卿已經看出了安祿山的反叛跡象。只是與張九齡正面和玄宗慷慨激昂不同,對待安祿山,顏真卿採用了“曲線救國”的方式。

顏真卿巧借陰雨連綿的天氣,暗中修築平原郡的城防,並且招募壯士、預備糧草,做好了與安祿山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然而表面上,他還是每天與眾賓客泛舟飲酒賦詩,一副閒散文人的樣子,果然讓安祿山對他掉以輕心。

等到安史之亂爆發,河北大多數郡縣相繼淪陷,只有顏真卿治下的平原郡防守嚴密,未被攻破。聽聞叛亂的消息才意識到自己用人失誤的唐玄宗嘆息:“河北二十四個郡縣,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等到顏真卿派出彙報消息的司兵參軍到達長安,唐玄宗才轉憂為喜:“我向來不知道顏真卿的為人,沒想到他做的事這麼出色!”

舉措正確、朝廷增援、大得民心,加上與同樣才能出眾的堂兄顏杲卿並肩作戰,作戰在反叛前線的顏真卿在河北有了不凡的軍事成就。之前一直被楊國忠打壓的顏真卿終於得到了朝廷的賞識,被任命為戶部侍郎,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平叛。不久,又升官至河北招討採訪使。

顏真卿與清河郡李萼的合作,也在平叛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最初清河太守派李萼向顏真卿求援,兩下結盟之後,顏真卿出兵、李萼獻計,以五千朝廷兵對戰二萬叛軍,竟然取得了大勝叛軍、一萬多人被斬首的輝煌戰績。

唐肅宗李亨在靈武登基之後,顏真卿平叛一度軍費困難。他採用了李萼的建議,收取景城的鹽資源,讓各郡之間互相調濟,保證了軍費供給。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顏真卿 祭侄文稿

大家都知道,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號稱“天下第二行書”。下面把很好的放大版本作為插圖介紹給大家。

這份文稿寫於安史之亂三年後,那時安祿山叛亂中,敵軍勸降,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不願屈服。敵軍便當著顏杲卿的面把他的兒子顏季明的頭砍下來。看著兒子在自己面前斷頭,顏杲卿破口大罵,誓死不降。最後叛軍只能把顏杲卿的舌頭割下來,這就是文天祥的《正氣歌》中提到的“為顏常山舌”典故。

後來唐朝的軍隊收復常山,在廢墟之中找到了顏季明的頭顱。已過五十的顏真卿寫下了這篇“撫念摧切,震悼心顏”的《祭侄文稿》。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文稿原文如下: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開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餘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圓轉遒勁的篆籀筆法。

即以圓筆中鋒為主,藏鋒出之。此稿厚重處渾樸蒼穆,如黃鐘大呂;細勁處筋骨凝練,如金風秋鷹;轉折處,或化繁為簡、遒麗自然,或殺筆狠重,戛然而止;連綿處,筆圓意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瀉千里。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二、開張自然的結體章法。

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長、秀逸嫵媚的風格,變為寬綽、自然疏朗的結體,點畫外拓,弧形相向,顧盼呼應,形散而神斂。字間行氣,隨情而變,不計工拙,無意尤佳,圈點塗改隨處可見。在不衫不履的揮寫中,生動多變。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剛烈耿直的顏真卿感情的起伏和渲洩。行筆忽慢忽快,時疾時徐,欲行復止。字與字上牽下連,似斷還連,或縈帶嫻熟,或斷筆狠重;或細筋盤行,或鋪毫直下,可謂跌宕多姿,奇趣橫生。集結處不擁擠,疏朗處不空乏,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深得“計白當黑”之意趣。行與行之間,則左衝右突,欹正相生,或紐結粘連,或戛然而斷,一任真性揮灑。尤為精彩的是末尾幾行,由行變草,迅疾奔放,一瀉而下,大有江河決堤的磅礴氣勢。至十八行“嗚呼哀哉”,前三字連綿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達極點。從第十九行至篇末,彷彿再度掀起風暴,其憤難抑,其情難訴。寫到“首櫬”兩字時,前後左右寫了又改,改了又寫,彷彿置身於情感旋風之中。長歌當哭,泣血哀慟,一直至末行“嗚呼哀哉尚饗”,令人觸目驚心,撼魂震魄。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三、渴澀生動的墨法。

此稿渴筆較多,且墨色濃重而枯澀。這與顏真卿書寫時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禿的硬毫或兼毫筆、濃墨、麻紙)有關。這一墨法的藝術效果與顏真卿當時撕心裂肺的悲慟情感恰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一致。而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痛楚,聲淚俱下;時而低迴掩抑,痛徹心肝,堪稱動人心魄的悲憤之作。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攻陷汝州後,盧杞終於找到了排擠顏真卿的辦法——他向皇帝建議將顏真卿派往李希烈軍中傳達朝廷旨意,而皇帝李適竟然同意了。這個決定當然惹起了一眾官員的爭議,但是顏真卿卻堅定地奉旨前行。

到了李希烈軍中,顏真卿一開始宣讀聖旨,李希烈安排好的一眾部將和養子就衝上前來,圍住顏真卿謾罵威脅,顏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假意上前護住顏真卿,送顏真卿回驛館。

而此時李希烈的狼子野心也暴露在顏真卿面前,他威逼顏真卿給朝廷寫信,來美化自己的叛亂行為。威武不能屈的顏真卿當然沒有被李希烈所制,他每次寫家書都是告誡兒子們敬奉祖宗、撫養孤兒,似乎早已抱定了必死的決心。

在李希烈軍中時,不論李希烈派人勸降、或者是公然侮辱朝廷,顏真卿都不為所動,還常常斥責李希烈的叛賊行為。李希烈盛怒兼無奈之下,將顏真卿逮捕監禁。得知荊南節度使張伯儀討賊兵敗,顏真卿痛哭氣絕,甦醒後不再與人說話。

顏真卿的氣度風骨讓李希烈的幾個部將為之折服,他們商議背叛李希烈,事成之後推舉顏真卿為帥。然而這場窩裡斗的陰謀事發,顏真卿也因此被拖累,監禁地點轉移到了龍興寺。後來李希烈見朝廷勢力日益強大,自料不敵,想要最後使出手段威脅顏真卿投降,便在寺中架起乾柴,揚言顏真卿如果不投降就燒死他。顏真卿起身跳進火中,卻被人急忙拉住。

李希烈的弟弟因叛亂被殺後,他遷怒於顏真卿,派宦官去殺顏真卿。官宦聲稱有聖旨,顏真卿當被賜死。承認沒有完成使命罪可當誅的顏真卿,不見使者與聖旨,於是破口大罵叛賊假傳聖旨,於是被叛軍縊殺。

顏真卿的死在當時造成轟動,三軍為之痛苦,當初拍板將顏真卿送進賊營的唐德宗李適也為他廢朝五天,追贈司徒。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威風凜凜,顏大將軍

顏真卿 勤禮碑

顏真卿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體楷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這跟他的為人和經歷是有很大關係的,我們都說他是“大將軍字”。

顏真卿的作品很多,筆者比較喜歡《顏勤禮碑》,在後面將把比較好的放大版本介紹給大家,點擊文末鏈接“更多內容”就可以閱讀。《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其他還有《麻姑仙壇記》、《神策軍碑》等,顏真卿傳世的作品比較多。


本章到此結束,請聽下回分解。

【請關注本號,關於書法的知識、書法的趣事,慢慢聽我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