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有人說一般古代軍隊很怕騎兵呢?

秦長彬


速度,速度決定了一切啊!

在古代,冷兵器時期,速度最快,靈活性最高的兵種就是騎兵。無論是正面衝殺,還是側面襲擾,都是來去如風,罕有敵手。說句難聽話,即使打不過,撤退起來都比別的兵種快的多。騎兵堪稱是冷兵器時代的王者。

試想想,如果沒有騎兵,匈奴王朝憑什麼能跟GDP高過自己很多倍的漢朝征戰了四百年?如果沒有騎兵,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創造了玄甲軍“三千破十萬”的輝煌戰例?如果沒有騎兵,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如何能夠利用閃電戰的優勢征服亞歐大陸?如果沒有騎兵……

騎兵的核心就是馬。當然也有少數地方的人騎象或者騎駱駝,甚至還有騎水牛的。但那都是地方特色,不具備代表性。縱觀全世界古代戰爭史,騎兵說的就是騎馬的兵。

所以中國古代的大將,一定要有一匹好馬。“馬中赤兔,人中呂布”,聽起來多帶勁兒。三國大將顏良文丑之所以那麼快死在了關二爺的手裡,一個核心因素就是赤兔馬跑的太快,給了關二爺很大的戰力加成。

為了限制騎兵,古代兵家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如以車制騎,以地制騎,以步制騎等等。還有人說以騎制騎,這個屬於雙方同級別互砍,不在討論之列。

所有剋制騎兵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剋制騎兵的機動性,對抗重騎兵還要考慮攻破它堅固的防禦。

歐洲古代的馬其頓方陣和漢朝的弩兵方陣都是龐大的步兵方陣,專門為剋制騎兵所設的。

唐朝時期在與阿拉伯騎兵憻羅斯之戰中大放異彩的陌刀手也是騎兵的剋星,當時的阿拉伯人驚歎:如牆而進,人馬俱碎。但是陌刀手的裝備超級貴,而且對於士兵的身體素質要求也極高,不利於大規模推廣。


宋朝時由於中原地區馬匹甚少,就更得在戰術上做文章,岳飛創造的斧兵、斬馬刀、鉤鐮槍以及弩兵方陣多兵種聯合作戰戰術全殲了當時堪稱世界上最厲害的重甲騎兵鐵浮屠。

這些都是其他兵種剋制騎兵的戰例。但如此絞盡腦汁的尋求辦法同樣從側面印證了騎兵的強大。

遙想古代戰場,曠野荒涼,斜陽高懸,一隊隊騎兵盔明甲亮,從遠處奔來又向遠處奔去,戰馬嘶鳴,蹄聲如雷,轉瞬只留下一片煙塵中隱現的無敵背影。怎不令人神往?


任十三讀史


缺乏訓練,缺乏組織的古代新兵,肯定不敢面對騎兵。


比較專業的分析說過,騎兵最厲害的一個武器不是刀槍,也不是弓箭,而是馬蹄!騎兵衝擊,最令人懼怕的是馬匹本身速度帶來的衝撞力,刀槍和弓箭只不過是附加產品。



古代新兵,尤其是來自農耕地區的新兵,缺乏對馬匹的認識,如果不能進行強化訓練,瞭解騎兵的弱點和防範措施,那麼面對騎兵衝來時很容易喪失鬥志。


所以說,古代軍隊的戰鬥力也非常依靠訓練和組織。有組織的步兵部隊,才能通過結陣對抗騎兵。如果步兵缺乏訓練,或者指揮能力低下,那麼面對騎兵就很容易被輕鬆擊潰。反過來,騎兵面對訓練有素的步兵,也是很難正面擊敗的。



另一方面,騎兵最令人頭疼的還有機動性。如果一支軍隊沒有足夠的機動力量,就會面臨敵軍騎兵的不斷騷擾和偷襲,而無法做出回擊,最終可能會喪失自軍的士氣和組織度,導致潰敗。


可以說,騎兵在古代是戰場主動權的一個象徵。無論是選擇作戰方式,還是選擇作戰時機,騎兵都有先天的優勢。相比之下,缺乏主動權也會進一步加大步兵的心理劣勢。



陶式防務評論


古人之所以怕騎兵,是因為人類對飛奔而來的東西,有種天生的畏懼感。就是有人朝你扔一塊小石子過來,你也會下意識的縮一下脖子。何況一匹高頭大馬向你撲面馳來!更何況,馬上還有個人挺著鋒刃閃著寒光的五米長矛,,能不怕嗎

以前與愛好軍史的朋友們,在一起討論過這問題。

為何古代許多戰例中,常有數百騎兵一個突然的衝鋒,往往能擊垮一支上萬人的步兵部隊?

就因為突然性,我如果猝不及防下,就是突然有二條狼狗從橫地裡兇猛的撲出來時,也能嚇得瞬間心膽皆裂的感覺,何況數百匹奔馬突然飛馳過來。

戰例,唐軍霍邑之戰

隋將宋老生,亦以悍勇聞名,率萬餘兵與唐軍列陣野戰。兩軍交戰,唐軍初戰不利,陣型後退動搖,李建成坐馬受驚,還掉了下來,使得唐軍士卒更加喪氣。

而正危急時,李世民率領伏於南原的二百甲騎突然殺出,攔腰急馳而來,從隋軍陣型側翼,直撞了進去,鑿穿隋軍陣,又返回再橫突鑿穿,反覆二三次,隋軍陣型立即崩潰大敗,陣斬宋老生。


風去了無痕D


在冷兵器時代中,不管是中外,騎兵這個兵種絕對是當時的絕對戰鬥力,到至今騎兵這兵種才退出短短百年左右,甚至現在在歐美國家還保留著騎警,作為維持治安的利器。

為什麼古代軍隊會怕騎兵呢?首先來講馬匹的重量,馬匹的重量絕對是比人大的得多,就拿戰鬥力最強的衝擊型重騎兵舉例,他們不會衝擊敵人正面穩固的步兵線,而是會利用其機動性,挑步兵陣線的薄弱地帶下手,像一把尖刀一樣直插要害。

古代的一場大戰,步兵線有可能會排幾公里寬,要轉向或者變換陣型要花費較長時間,騎兵就會專挑這個時機下手,由於陣線人太多,命令傳達需要很多時間,這是就會出現一翼被騎兵切斷殲擊,其他列隊的士兵渾然不知的情況,然後騎兵就可以出其不意地襲擊陣線的後方,造成敵方的潰敗,隨之對方步兵軍隊的心理防線就會崩潰,隊伍很快就會被騎兵馬匹加騎槍排山倒海的衝擊撞地七零八落,然後潰逃,再被挨個屠殺。

除了重裝騎兵兵種還有輕騎兵軍種,輕騎兵對於部隊的輔助作用更大,例如偵查、騷擾、追擊都比步兵專業的多。

我國古代的騎兵部隊中,有幾個出名且被稱之噩夢的騎兵部隊,戚家軍、背嵬軍、玄甲軍、關寧鐵騎、燕雲十八騎等。

騎兵種類還有很多,像騎大象的象騎兵,騎駱駝的遊騎兵,各有所長。

所以綜合上文所述,古代軍隊當然會怕騎兵,還是特別怕的那種,怕重騎兵恐怖撕裂陣線的能力,怕輕騎兵無止境的騷擾,更怕突然的奇襲。






細看古今


縱觀古代世界戰爭史,我們不難看出,在科技上遠遠落後的古代,如果一個國家擁有一支數量不俗的騎兵,那麼就相當於現在擁有核武器庫的俄羅斯了。因此對於古人為何害怕騎兵我們應進行以下分析。

Top1:戰鬥力

眾所周知,騎兵的戰鬥力是很高的,使用的大多數是重武器,就連身上的盔甲都有好幾十斤,帶著這些強悍的裝備衝入戰場,無異於野狼衝進羊群,然而普通步兵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只能被動的等著收割。

Top2:速度敏銳

蒙古鐵騎的戰鬥力是一流的,長途奔襲,圍追堵截,牽制敵軍主力都是靠騎兵的速度來實現的,而騎兵的擁有者,大多數都是少數民族。因為中原地區並沒有條件來飼養,這就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差異,所以古代中國以長城來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軍事上的短板。由此可見騎兵的速度是多麼恐怖。


姓曹的阿蠻


騎兵絕對是冷兵器時代的噩夢,因為它快速的衝刺能力可以很快地突破重重組織的步兵方陣,從而引發士兵互相踐踏,陣腳大亂。

騎兵居高臨下,步兵很難準確地攻擊到騎兵,但是騎兵卻可以很容易殺傷步兵。而且,騎兵方陣靈活機動可以隨時變換隊形,這對於笨重的步兵而言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比如步兵如果的採用的是穩紮穩打的陣型,騎兵左右分兵很容易就會形成合圍。如果是積極進攻的陣型,騎兵一衝就會首尾不能相顧,被分割成幾個部分。

其次,古代軍隊在行進過程中最怕偷襲。如果是步兵偷襲動靜太大也會引起敵人的反應,偷襲很有可能就會變成遭遇戰,甚至是膠著在一起。但騎兵卻可以憑藉其靈活機動的特點,打了就跑,甚至於說可以達到全師進退,毫髮無損。敵人還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騎兵就已經消失了。也是因此成吉思汗的軍隊才會被稱為是“移動的烈火”。而且,一旦被騎兵盯上是很難逃脫的。在成吉思汗時期,攻打花剌子模的過程中,歐洲的征服者花拉子模的摩訶末蘇丹就是被打得潰不成軍之後逃也逃不出哲別的騎兵追擊,最終鬱鬱而終。


經典守望者


騎兵有很多普通步兵沒有的優勢,其中最突出的優勢就是快,機動性強,來去如風。騎兵乘勝追擊時,能夠輕易追趕對敵軍進行屠殺,撤退時又能甩敵軍好幾裡地。

從漢代開始,騎兵開始分輕騎兵和重騎兵,輕騎兵基本無甲,武器以弓箭為主,配備較矮小的戰馬,重騎兵著甲,武器為戟,矛,環首刀等近戰武器,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衝鋒陷陣。

同時,漢代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更適於馬上作戰的環柄長鐵刀,(就是環首刀了)刀脊厚,刃鋒利適於劈砍,成為騎兵的重要武器。這讓騎兵威力變得更大,也更讓一般軍隊感到畏懼。

這一時期騎兵作為機動兵力的戰術也得以發展,交戰時大量採用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作戰。 騎兵戰隊神出鬼沒,普通軍隊則聞風喪膽。

以上算是對題主本身問題的回答,這兒還有幾句補充的話。

咱們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當普通軍隊遇到騎兵,發現無法招架時,當然也會不斷去尋找對策。

比如宋朝大力培養弓箭手,這一時期發明的神臂弓射程遠達三百四十多步,對騎兵能造成很大的殺傷。

此外,個人認為騎兵在戰場上,比起殺敵更重要的作用在於衝散敵軍的防禦陣型,然後配合步兵進行各個擊破。

總的來說,騎兵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但普通軍隊也並不是就任人宰割。依靠每個兵種的不同特點形成不同的優勢戰法,才是古代軍隊最核心的競爭力。

畢竟,兵者,詭道也。



話說文人


騎兵不可怕,可怕的是騎兵有馬蹬。自從馬蹬發明出來以後,騎兵就真的可以在馬背上實施攻擊了。

所以馬蹬是騎兵戰鬥力的分水嶺,無馬蹬之前,雙方對戰,騎兵到了現場對打之時,都是下了馬步戰。

有了馬蹬以後,人借馬力,馬借人智,戰鬥力立馬爆發了。



騎兵分為輕裝騎兵,重裝騎兵。

顧名思義,不多解釋,輕騎兵以速度見長,多用於騷擾,追擊。

  • 如金國輕騎兵,俗稱柺子馬,以來去如風著稱,行動速度極快,轉換戰場速度極快,當缺少馬匹的宋軍和他對戰時,常常是打不過,被他一陣風似的追擊,打的過的時候,你追他又追不上,難以擴大戰果。當你人多勢眾的時候,他就用速度來騷擾你,在遠處射擊。
  • 金國的重甲騎兵比較有名,俗稱鐵浮屠,又稱鐵塔兵,兵與馬全穿重甲,只露出雙眼,一旦出動,如山呼海嘯一般,常常用於對宋軍陣線的破防,以及決戰之時形成碾壓來摧毀宋軍的戰鬥意志。



步兵打騎兵,困難重重,因為馬的體量和衝勁,就是步兵難以抵禦的,但是並不是說完全無法抵禦。

在宋遼戰爭,宋金戰爭和宋蒙戰爭中可以看出,步軍打騎兵主要是追不上,所以導致勝則小勝,敗則大敗的局面。

兵貴神速,步兵的戰鬥力毋庸置疑,只要有優秀的將領,通常也是不太懼怕騎兵的,只是難以形成優勢。

比如馬其頓方陣,如刺蝟一般的方陣,四面盾牌防護,六米長槍對外,這種陣勢,如果近戰,騎兵必敗。

可惜由於速度緩慢,步兵還未接近騎兵就被射死了。


舊史風


因為騎兵很強呀

騎兵的衝擊性、機動力強,一般以騎射為戰法,在行進中射箭。由於本身是移動的目標,對方步兵不易瞄準,自己又可以不斷射殺靜立的步兵;騎兵騎馬作戰,體能消耗小又居高臨下,步兵單挑幹不過騎兵;騎兵速度快,即便打敗了逃跑,步兵也追不上。然後重新整理戰爭繼續打,而步兵打不贏跑不了,這心理壓力就打得多。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打仗速度對於雙方都太重要了。不要說古代了,就拿近現代時期來說,騎兵對於步兵的威脅也很大。騎兵的優勢再就是有衝擊力,想想戰馬的鐵蹄和裝甲對付人的血肉之軀那還不是普通泰山壓頂之勢,步兵只有挨踩的份了。四條腿的馬比兩條腿的人和馬拉戰車快多了,勝了可以趕盡殺絕,萬一局面不利可以一走了之,反正你又追不上,以前又沒有汽車,馬跑得都差不多快,完全不給你追上的機會。騎兵先來一波衝擊,然後立即撤退,敵人想打都沒法打,古代的白起就曾經勇奪這一招,完全切斷了敵軍的糧食供給,之後他也是用騎兵不斷地騷擾,導致敵人看到他的騎兵就開始發慌。

如此大的優勢的確令缺少騎兵的一方頭疼,因此苦苦思索勝敵之策。無非也是怎麼對付衝擊力強和速度快這兩個字。對付衝擊力強的東西,只能用城牆、鹿角丫杈、壕溝以及戰車,反正就是讓騎兵衝擊力起不來為原則。進攻型武器恐怕非弓弩莫屬了,這也是制約騎兵之快的,你再快沒有箭矢快!但是這些也都有侷限性,城牆壕溝顯然都是處於守勢,而且早有充分的時間構築工事。古代弓箭射程和殺傷力有限,中間還要有間隙時間,也許這時候騎兵就已經衝過來了!

騎兵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性,騎兵的作用最明顯的就是遠程奔襲,突然襲擊,基本不會跟敵人正面硬碰硬,因為損失一個就會很虧,一個騎兵的價值比步兵可高多了,先不說訓練人,光一匹馬就值不少錢。訓練騎兵更是一個麻煩事,平原地區一般都是用來農耕的,會騎馬的人很少,所以想訓練出一個騎兵得花費不少時間。其實騎兵就算跟敵人正面對抗,騎兵的作用也不大,不管什麼時代,騎兵都不是主要的作戰兵種,還有就是平原地區很少有可以戰鬥的馬匹。

騎兵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從先秦時期中原對於北方民族的騎兵一直都是採取修長城抵禦的策略。特別是對於北方平原地區來說,騎兵發揮的優勢就更明顯了,冷兵器時代基本上都是肉搏,唯一的遠距離攻擊就是弓弩,對於步兵來說等你衝過去可能就被射傷大半,可是騎兵有速度,很容易衝到陣前。古時候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士氣,只要騎兵在陣中衝擊,很容易把敵方的陣型衝散,而且給敵人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衝擊。一旦士氣不行了,那基本上就敗了。

如果真的想靠步兵來對抗騎兵的話,必須要有人數上的優勢,幾個步兵排好整形才能對抗一個騎兵。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採取的是騎兵出擊,就當時來說漢軍人數是碾壓匈奴的,可是漢武帝還是派出騎兵與匈奴對決。不過歷史上也有用對了戰法,步兵勝騎兵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劉裕北伐時用卻月陣打敗北方騎兵的,這個陣是背水列陣,車兵在最外面為防護,內部是弓弩手,背後有水軍掩護側翼,並備有少量騎兵以備追擊。創造了幾千步兵戰勝幾萬騎兵的奇蹟!





阿輝看歷史


因為騎兵有著步兵難以比擬的機動性和衝擊力。

試想如果一支步兵部隊遇上了騎兵:如果步兵列好了方陣,騎兵就會保持在一定的距離上不停朝你放箭。一部分人會被直接射死,另一部分人在這樣漫天箭雨的壓迫下很快會精神崩潰,一旦方陣出現凌亂,騎兵衝殺過來對於步兵而言就會是一場災難。因為騎兵機動性強,你想射他又射不到。如果在騎兵衝殺過來之前,還沒有列好方陣,那同樣是一場災難。而在步兵一方崩潰之前,甚至都沒辦法接觸到敵人。所以,無論是面對機動性強的輕騎兵還是衝擊力強的重騎兵,步兵一方都少有有效的辦法。這也是為什麼歷代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打的很痛苦,因為如果你有優勢,你追不上他;他有優勢,你還跑不了。

筆者所知中國歷史上能有效對付騎兵的也就有數的幾個,如諸葛亮通過發明四稜絆馬釘(只要扔地下,必定有一個釘尖朝上),馬一但踩上,那連人帶馬就基本都報廢了;改進了諸葛連弩,使蜀軍至少在正面對上騎兵時能保持足夠的“火力壓制”。所以三國時期的蜀軍,一度是曹魏騎兵的噩夢。第二個是岳飛,在郾城之戰中嶽飛親帥部分輕騎兵衝殺迎戰,派步兵用大刀、大斧,上砍人下砍馬腳。完顏宗弼(完顏兀朮)引以為傲的數萬鐵浮屠(重甲騎兵)和柺子馬(輕騎兵)在這一戰中幾乎被打成殘廢;第三個牛人是戚繼光,他調防北部防線後,根據蒙古騎兵的特點改進車營戰術,用火器、車陣、弓箭、長矛等多種武器配合,使得薊鎮士兵“以步對騎”仍能發揮出鴛鴦陣的效果,在北部戰場上連敗蒙古入侵的騎兵。

但歷史上這樣的牛人終究不多,所以總體來說騎兵對步兵仍存在很大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