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鍼灸入門:特定穴選穴配穴規律

特定穴共計分原穴、絡穴、俞穴、募穴、郄穴、八會穴、下合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和五輸穴十大類別。各類特定穴既有各自的主治範圍,又形成一定的、特有的配穴方法。.

針灸入門:特定穴選穴配穴規律

(一)特定穴的單一作用

(1)原穴——《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原穴對本經脈、本臟腑有雙向調節作用,寒熱虛實證均可選用。

(2)絡穴——聯絡表裡經,主治表裡經病變。《針經指南》謂:“絡穴正在兩經之間,若刺絡穴,表裡皆治。”

(3)俞穴——又稱“背俞”。主治相應臟腑病,但偏治慢性虛弱性病證,寓“陰病治陽”之義。其中,“五臟俞”還治五臟開竅的五官病、五臟所主的五體病、五臟所屬的經脈病。

針灸入門:特定穴選穴配穴規律

(4)募穴——又稱“腹募”。主治相應臟腑病,但偏治急性疼痛性病證,寓“陽病治陰”之義。

(5)郄穴——郄有孔隙義,本是氣血聚,病證反應點,臨床能救急。”郄穴主治本臟腑、經脈的急性、發作性、疼痛性病證。

(6)八會穴——即為髒、腑、氣、血、筋、脈、骨、髓八大組織的會通穴,也就分別主治各自所會組織的病變。

(7)下合穴——與五輸穴中的合穴在意義上有所不同。《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合治內腑”,明確提示下合穴為六腑病證首選穴。

(8)八脈交會穴——十二經脈中8個與奇經八脈相通的腧穴,主治所通奇經八脈的病證。

(9)交會穴——兩條或兩條以上經脈交叉、交會之處的腧穴,主治有關交會經脈以及所屬臟腑的病證。

(10)五輸穴——主治本經病、本髒或本腑病、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局部病、經脈所及遠端的頭面、五官、軀幹病。細分之,井穴瀉熱開竅,用於急救;滎穴主治身熱,瀉本經之熱和臟腑之熱;輸穴主治肌肉、關節的疼痛性病證;經穴主治以呼吸系統病證為主;合穴主治消化系統(尤其是六腑)病。

針灸入門:特定穴選穴配穴規律

(二)特定穴配穴規律

(1)原絡配穴——針灸臨床常常將一條經的原穴與相表裡經的絡穴相配伍,治療表裡兩經的病變,是謂“原絡配穴”。為表裡經配穴的典型代表。選原穴之經為主,配絡穴之經為客,故又稱“主客配穴”。

(2)俞募配穴——同一臟腑背俞與腹募配伍,廣泛用於治療本臟腑的急慢虛實證。

(3)募合配穴——六腑的相應募穴配其下合穴,加強通調腑氣作用。

(4)郄會配穴——相關郄穴與八會穴相配,例如胃經郄穴梁丘配中脘(腑會)止急性胃痛;肺經郄穴孔最配膻中(氣會)平哮喘發作等。

針灸入門:特定穴選穴配穴規律

(5)八脈交會穴配對

——針灸臨床上常常將八脈交會穴分成四組對穴,以加強治療作用。陰經穴互配治內臟病,陽經穴互配治體表病。即內關配公孫主治心、胸、胃的病證;列缺配照海治療肺系、胸膈、咽喉病;後溪配申脈主治頭項、腰背、下肢後面的病痛;外關配足臨泣治療偏頭、胸脅、下肢外面的病痛。

(6)交會穴互配——交會穴治交會經脈的病證順理成章,交會穴互配加強療效相得益彰。例如頭維、陽白都屬足陽明與足少陽交會穴,二穴配伍主治偏正頭痛;關元與三陰交均為足三陰經交會穴,二穴配用主治一切肝、脾、腎(即泌尿系、生殖系、消化系)疾患。

(三)不同病證選配特定穴規律結合臨床體會,對不同病證提出以下特定穴選配規律

(1)本經病證——原穴、五輸穴。

(2)表裡經病證——原穴、絡穴。

(3)交會經病證——交會穴。

(4)奇經八脈病證——八脈交會穴、相關交會穴。

針灸入門:特定穴選穴配穴規律

(5)髒病——原穴、背俞、募穴、章門(髒會)。

(6)腑病——原穴、背俞、募穴、下合穴、中脘(腑會)。

(7)氣病——膻中(氣會)、足三里、背俞穴。

(8)血病——膈俞(血會)、膻中、足三里、背俞穴。

(9)筋病——陽陵泉(筋會)、太沖、肝俞。

(10)脈病——太淵(脈會)、內關、郄門、陰郄、神門、心俞、厥陰俞。

(11)骨病——大椎(骨會,文獻中“骨會大杼”非足太陽經大杼穴,乃大椎之別名)、太溪、腎俞。

(12)髓病——絕骨(髓會)、太溪、腎俞。

(13)急性、發作性、疼痛性實證——原穴、募穴、郄穴、下合穴。

(14)慢性、虛弱性病證——原穴、背俞、關元、膻中、膈俞、三陰交、足三里。

針灸入門:特定穴選穴配穴規律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