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家分晉:韓趙魏聯手滅智伯


三家分晉:韓趙魏聯手滅智伯

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晉囯只剩下韓、趙、魏、智四家,其智家勢力最大,智伯無德驕橫,意欲蠶食韓趙魏三家。


……

在這個故事中,智家與韓、趙、魏三家的博弈,可以被各種層面的多邊關係所借鑑。

智伯先去找韓家要地,韓家這樣盤算:我要不給,他就得帶兵打我,我又打不過,那樣損失更大;索性給他一塊地,他得了之後,肯定還要找別家要,到時有不給的,打起來了,我再靜觀其變,相機而動

於是,韓家給了。

然後,智伯又找魏家要地,魏家心裡恨得慌,卻想到:

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先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資治通鑑·周紀一》

要想打敗他,就得先順從他;要想奪取他的利益,就得先給他好處。索性給了他地,讓他驕狂,等著看他倒黴。於是,魏家也給了。

這個《周書》又叫《逸周書》,很厲害的,好些格言都出自這本書。比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成功之下,不可久處”,等等。

然後,智伯又來找趙家。趙家沒這麼多想法,堅決不給。結果怎麼著?打唄。

此時,趙家的宗主是趙襄子

……

言歸正傳。趙家跟智伯打,根本打不過,怎麼辦呢?撤退唄。撤到哪兒呢?

手下人進言:咱們去長子吧,長子那個地方的城牆最厚,防禦工事最完備。

趙襄子:拉倒吧,就是為了修那個城牆,咱把那裡的老百姓都累死了,現在去那裡,誰能跟咱一條心啊?

又有人說:咱們去邯鄲吧,那裡糧草儲備最多。

趙襄子:儲備的那些糧草都是從老百姓身上刮來的民脂民膏啊,那裡的老百姓都恨不得殺我,不能去!要去只能去晉陽城,因為那裡是咱們家族興起之地,咱們委派到那裡的官員還很得民心。

於是,趙襄子帶人撤到晉陽,在晉陽與民同心,堅持抵抗智伯。

這時,智伯這一邊,不光有智家自己的軍隊,還挾持著韓、魏兩家,一起隨軍。這種情況下,趙家當然打不過,眼看著晉陽城就要被攻破了,怎麼辦呢?必須想辦法去說服韓魏兩家,讓他們臨陣倒戈,與趙家一起反攻智伯。怎麼說服呢?

趙襄子教給使者:你就給他們兩家帶上這一句話就行:

唇亡齒寒。—《資治通鑑·周紀一》

趙家要是完了,接下來完的就是你們兩家!

三家分晉:韓趙魏聯手滅智伯

正所謂,請將不如激將。那兩家都明白這個唇亡齒寒的道理,於是,三家終於聯手,一舉滅了智伯。

因無德而滅亡,這是《資治通鑑》裡的一個失敗模式,以後的很多人物都是因為這個模式而死的。


節選至《這才是戰國》,作者谷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