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關注 『娛姬電影』▲ 你想看的這裡都有

“偶像失聲”四個字,從肖戰事件上升到了全娛樂圈偶像層面。


飯圈惡臭,也再次被推上眾矢之的。


最近兩天,我已經看到微博多家粉絲後援開始自查自醒。


如果用行業個例來糾正整個行業,讓那些飯圈所謂的習以為常得到收斂,在長久看來,未必不是件好事。


昨天高曉松一席話,意在點醒這個時代的流量藝人。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但事實上,一個流量明星真正要走到“腕兒”這個階段,也不是那麼不容易。


“腕兒”的成長模式與如今打包式流水線藝人,相對還是有所區別。


不過即使時代不一樣,藝人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來成為一個“腕兒”。


我們娛樂圈真的沒有清醒的偶像藝人嗎?


偶像都在失聲嗎?


不是,有很多偶像的所作所為,完全可以引導娛樂圈的新藝人去學習。


偶像如何管理自己粉絲?


這個問題這幾天被說的比較多。


偶像要流量,與粉絲有關,粉絲犯錯,與偶像無關。


這無法發展成為一個真命題。


粉絲無法管理嗎?


那就看偶像本人怕不怕脫粉。


偶像說的話,粉絲也不一定愛聽。不聽怎麼辦,就請他脫粉。


偶像對於粉絲的教導和管理就應該是這樣的。


炎亞綸其實在對於粉絲的言論上很值得一些愛豆學習,行為規矩是偶像影響最深。機場、高鐵、交通要塞造成的混亂,必須得藝人挺身而出教誨。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這個事情,不是沒有成功的典範。


王凱,雖然是作品出名的,但當初也是一個流量。


王凱粉絲很多,也成立了自己的後援會。


有一次,王凱的後援會自作主張,粉絲要註冊會員才能看到王凱的祝福視頻,很多粉絲怕洩漏個人信息不同意就撕了起來。這個事情被王凱知道後,直接解散了粉絲後援會,一直到現在,王凱都沒有官方後援會。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同樣,王凱還拒絕粉絲接機和應援。並且身體力行寫著拒絕,表明態度不讓接機,粉絲接機直接黑臉不理會。得罪了很多站姐。


應援也是,王凱粉絲給工作人員和劇組應援,被王凱知道,自己掏腰包還給粉絲,以後粉絲就再也不敢了。


後來王凱的大部分粉絲都已經達成共識:抵制私生,除了公開場合,不與王凱見面。下面還有王凱粉絲的一個聯合倡議,建議各家粉絲學習。(但我相信很多人做不到)裡面提到了不接機,不轉評機場圖,不關注私生,遇到私生反黑,給王凱一個安心工作的空間。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真的規範不了粉絲嗎?


只要偶像真的抵制,粉絲自己的權利有多大呢?


而這些全部都是在王凱爆紅的時候所作出的舉動。他所抵制的全部是流量,關注度,話題,熱點,甚至是隱形的“商業價值”“錢”......


飯圈的規則,就是接機,流量。但他心裡有自己的堅持,就無視規則,不被規則牽著走。


他拒絕粉絲後影響到自己了嗎?


《大江大河2》還在開拍中,《孤城閉》馬上要播,資源完全沒受到影響。粉絲沒減少,路人緣反而更好了。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流量明星像高曉松說的,真的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光想著眼前的利益,根本就走不長遠。


而且流量,要學會適當的隱藏,那不是其他粉絲眼中的“撲了”,反而是有了更多的機會。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不僅是偶像藝人,就連偶像直播李佳琦,都知道不搞飯圈的規則,勸自己的粉絲不要與他人爭吵。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有意識有頭腦,並能夠看的長遠很重要,不然一個主播走不了這麼遠。


偶像管理粉絲,很多人都覺得管不了......一個人怎麼能管一群人呢?


但偶像之所以被稱為是偶像,他本身是可以有引導作用的。


假如做不到,也不過是本人和公司手段不夠強硬,捨不得人氣,內心不夠堅定罷了。


偶像如何看待同性文化和自我專業素養?


市場畸形,很多藝人是為了所謂的“紅”而出演耽美劇,或者“同性戀”角色的電影。


而當這些藝人因此出名之後,卻避而不談從前。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為什麼不談?究竟是害怕什麼?


其實內心裡還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去正視“演員”這個職業。如果心裡認可,坦坦蕩蕩,那麼就不需要避諱。


當記者問段奕宏考慮演同性戀嗎?


他的回答:“這有什麼可考慮的呢?同性戀為什麼不能去演呢?人物好,性格好,變性人也演。”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還有一個笑話。原本《霸王別姬》,陳凱歌想讓姜文演段小樓,但是姜文想要演程蝶衣,覺得段小樓沒有挑戰,甚至覺得虞姬有挑戰......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胡歌被問到演同性戀的角色,也是根據角色需要都可以嘗試。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而劉奕君的這個採訪,我建議所有人都看一下。張開宙導演的《他來了,請閉眼》,劉奕君在裡面演一個反派。


原著裡裴澤是有同性戲份的,但是因為審查原因,劇本改掉了,劉奕君覺得特別遺憾。他的回答是:“我完全可以把這個角色既演出雙性戀的設定,又能通過審查,通過細微肢體的表現,那種說不清的東西,觀眾懂,審查也挑不出毛病。”最後一段他對於同性題材影視劇的見解也很通透。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其實,關於同性題材,沒有什麼特別需要避諱的。都是影視作品,演活一個人物才是最大的挑戰。


像是胡軍,他們對於自己曾經的同性作品,都可以拿出來講。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不論是年輕藝人,還是有經驗的演員,其實都是一樣的。


因為提及同性作品會影響觀眾形象?影響戲路?影響代言?影響粉絲?


根本不會。


這對於一個想成為真正演員的人,根本就不算什麼。


其實,認可多元文化,就是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偶像如何看待自己?


關於偶像流量的碎碎念。


中國的偶像明星真的不要學韓國媚粉那一套惡習。(不是一杆子打死,韓流也有好的方面)


但韓流在沒進入中國市場之前,飯圈沒有像今天這樣。


我們國內目前在“按部就班”走向“腕兒”階段的年輕偶像,發展比較好的基本都是學院派。也就是類似北影、中戲的畢業生,他們相對“選秀藝人”,好像更知道自己要什麼,對自己的認識也比較清醒。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而縱觀我國娛樂圈,走的相對長遠,也有出色作品的,也是學院派偏多。(就內地來說)


這不是偶然事件。文化程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實這也是學校老師所做的引導和傳承。


不要相信所謂的經紀公司真的會為藝人做思想教育,為他規劃,大部分經紀公司的眼裡只有資本和錢。而學院派的老師,是真正像高曉松說的,希望這個行業好,所以更告訴這些藝人專注於行業本身。


所以流量與否,重要嗎?在真正要走遠,真正心裡有行業的藝人眼裡,不重要。


前幾年電影盲目相信流量,後期虧的血本無歸。如今資本盲目相信流量,很多品牌也吃了大虧。


“流量”的風險在影視劇、品牌眼裡越來越大。流量明星真的是流星,一部劇剛火,下一部劇還沒播就已經沒聲的藝人比比皆是。

流量如何成為“腕兒”?


而資本慢慢就會選擇那些更“靠譜”的實力派,市場也就能恢復正常。


當飯圈影響不了藝人,更影響不了資本的時候,飯圈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不過目前這仍舊是一個美好的暢想,畢竟如今資本和流量之間還是“相互勾結”的關係。


但未來能不能做到,要看藝人自己,要看粉絲,更要看我們每個路人。


因為環境的好壞,與你,與我,都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