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盼春歸,修枝剪葉待春妝

買了幾盆月季,每盆花的顏色都不相同。它們努力裝扮枝頭,盡態極妍,竟然陸續開了好幾個月,因此香氣也陪伴了我好幾個月。

每天伴著花香,滿身滿心都是芬芳,它使我整天都沉靜在難得的歡喜中。

每株月季花上,都有3到5個花骨朵兒。我是一個惜花之人,花開到凋零時,也不忍心把它們從枝頭剪下,哪管它該不該修剪?

反正我是捨不得的,因為我覺得有時候凋零也是一種美,是一種動人心魄的美。但開與凋零,是自然的規律,總是不可避免的。

盼春歸,修枝剪葉待春妝

01

有一天,父親來到我家。他看見那幾盆月季花,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剪去了好多枝葉,動作乾脆利落,且毫不猶豫。

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月季就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枝幹。驚愕了半天,我才緩過神來。於是趕忙問父親:“您這是做什麼?”此時,我已心疼的無法形容。

父親笑了笑,問我道:“怎麼啦,你捨不得嗎?”事到如今,我只好無奈地說:“枝上的花還沒完全開敗呢,這樣就剪掉多可惜呀!”

父親哈哈大笑地說:“傻閨女,該修剪枝葉的時候了,不好好修剪它,等到明年春天,怎麼能夠開更美的花呢?修枝剪葉待春妝呀!”

“修枝剪葉待春妝”,我在心裡不停地咀嚼著這句話。既然花草樹木需要修枝剪葉,那麼人也同樣需要如此吧!

常給自己修枝剪葉的人,一定是心胸廣闊、豁達、睿智、懂得時時自省的人。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的解剖我自己。”

我們的人生需要時時修剪,只有先剪去慾望,剪去浮躁,剪去繁雜,生命之樹才會繁榮生長,鬱鬱蔥蔥。活得越簡單,也才越快樂。

盼春歸,修枝剪葉待春妝

02

其實,古代的聖賢早就懂得了這個道理。《論語·學而》中記載,孔子的弟子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那時候的古人就知道每天三省吾身,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立即想辦法改正。他們以他人為鏡,取長補短,時時修剪內心,努力提高自己。

這時,我也想起了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魏徵經常直言勸諫李世民,使皇帝少犯了不少錯。他常常提醒唐太宗: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他的意思是說:“百姓可以擁護你,成就你的功業。當你不愛惜百姓時,他們同樣可以把你推翻。”

魏徵死後,唐太宗李世民傷心地對群臣說: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唐太宗李世民以魏徵為鏡,虛心接受勸誡,改掉自身缺點,果斷休剪掉雜亂生長的枝葉。他勤政為民,努力地當好皇帝,終成千古一帝。

盼春歸,修枝剪葉待春妝

03

作家黎戈在作品《時間的果》中說:

“這幾年,陸續清除掉一些長久以來,讓我覺得不適和壓抑的關係,心像去掉蔓生雜草的植物一樣,日益清明有力。下決定慢的好處是一旦定向,就心意堅決。喜歡的不斷加深,決裂的也絕不願意再複合。這是修枝剪葉,也是時間的自淨功能。”

適時且適當地清理很重要,清掉多餘的,才能留下最好的。什麼都捨不得丟掉,只能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哪還有精力提高自己?

此時,我望著鏡中自己短而細的頭髮,發現它已長髮及腰。為了這個長髮及腰,我已經很久捨不得剪掉它半分。它的髮梢已經發了叉,養分也供不上了,再長已經幾乎沒有可能。

我打算從自己的頭髮開始修剪,再逐步修剪自己的內心。剪短頭髮,剪掉髮的叉,讓它恢復以往的光滑與健康。

然後,再修剪自己的內心,讓它卸下心靈的重負。剪去它的煩與憂,哀與愁,繁與蕪,把它修剪成一顆簡單而通透的心 。

人生是一場修行,只有刪繁就簡,才可以輕裝簡行,也才可以走得更遠。懂得修枝剪葉,捨去雜亂無章,才能繁花滿枝頭,也才能裝扮好自己明媚的春天。

盼春歸,修枝剪葉待春妝


作者簡介:明月禪露,今日頭條原創作者,優質美文領域創作者,一名用文字治療心靈憂傷的小女子。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從容入世,淡然出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