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告別失眠 給你一場好夢

查看更多兒童科普知識,快來點擊上方“北京兒童醫院”

訂閱我們吧~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睡眠感情之深。不過,也有些人對睡覺這件事“又愛又恨”,打心眼裡希望能睡個好覺,卻總是睡不著、睡不好,有時甚至盯著天花板,直到天亮……如何才能擁有一場好夢?為了解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崔永華。

深秋樹葉飄落,一個節點也在臨近:期中考試。對於學生,特別是畢業年級的學生,常常會感到時間的緊迫——在距離中高考還有二百多天,考研僅剩四十餘天的現在,課業的繁重、提分的迫切……壓力之下,失眠成了困擾很多學生的一個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

告別失眠 給你一場好夢

關於失眠 你不知道的事

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孩子小小年紀,怎麼會失眠?這是令家長感到不解的問題。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崔永華介紹,失眠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大家常說的失眠或者睡眠不好,在醫學上稱為睡眠障礙。它有可能是器質性疾病導致的,比如人們熟悉的阻塞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還有一類是異態睡眠,像夢遊、夢驚、夢魘等等,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睡眠障礙。隨著大腦發育完善,這種情況也會逐漸緩解;另外,失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

專家進一步舉例說,得了抑鬱症的孩子往往會出現睡眠不好的情況。“兒童和青少年抑鬱症有兩個睡眠特徵,一是睡不好、睡得少,家長會發現孩子入睡困難,躺在床上睡不著;二是早醒,醒後就難以入睡。除此之外,抑鬱症還可能表現為睡眠過多。”

在大多數人眼裡,失眠等同於睡不著。實際上,當失眠找上門來,不僅是睡眠時間,睡眠質量也會大打折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崔永華表示:“睡眠是我們的本能。當‘本能’出現了問題,其實是身體在提示我們,除了積極治療疾病,也別忘記關注自己的情緒問題。在精神心理疾病中,抑鬱或焦慮等情緒是導致孩子失眠最常見的原因。處理好情緒,睡眠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放寬心 也許睡一覺會有靈感

刻苦、努力,焦慮、緊張,畢業年級的學生,其狀態很像張滿的弓、繃緊的弦。壓力太大,緊張、焦慮到睡不著,這種情況怎樣緩解?

崔永華告訴記者,首先要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緒,焦慮是每個人的正常反應。我們也可以做一些放鬆訓練來趕走焦慮。專家介紹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讓自己最舒服的姿勢。坐著、躺著或者趴著都可以。如果是睡覺前,可以躺在床上,身體儘量少用力。第二步,讓思維跟著氣流走。在呼吸的時候,可以想象氣體從鼻或口腔進入,經過呼吸道到達肺部,完成氣體交換後再呼出。第三步,試著去感受鼻腔進出氣體的溫差。我們的體溫在35度上下,室溫則在20度左右,所以吸入的氣體再呼出就變‘熱’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用鼻子去感受溫度的差別。感覺到這種差別之後,很快就會放鬆下來,一般一小會兒就能睡著了。上述三個步驟可重複10分鐘~15分鐘。”

崔永華表示,放鬆訓練不僅是一種自我催眠的方式,還能夠達到快速休息的效果。“如果中午沒有時間午睡,也可以進行15分鐘的放鬆訓練,相當於2小時的睡眠效果。”

專家提醒,當孩子出現嚴重的焦慮,通過自我調整難以恢復,甚至伴有明顯的身體不適,影響到學習和生活,就要積極就醫,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生活中,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崔永華表示:“不同的人,習慣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睡前儘量不要劇烈活動,也不要看過於刺激性的信息。最好不玩手機、看電視劇,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聽一些輕音樂,讓大腦放鬆下來。父母要注意保持家庭環境安靜,可以拉上窗簾,營造一個溫馨的睡眠氛圍。對於怕黑的孩子,可以準備一個小夜燈,這些做法對於提高睡眠治療都有幫助。”

如果是剛開始分床的孩子,可能因為不適應而出現失眠的情況。這時就需要父母暫時的陪伴,經過一個過渡期,在孩子的睡眠改善後再分床。

轉自:《學生健康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